?

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政教育探索

2021-10-12 07:05邢永祥
新聞研究導刊 2021年15期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思政教育

摘要:新媒體的不斷發展,對社會生產、生活帶來了巨大影響。新媒體時代,高校作為大學生思政教育的主陣地,思政教育工作也面臨著諸多挑戰,但也迎來發展的好機遇。作為承載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高校需要從實際出發,積極靈活地利用新媒體,為大學生思政教育注入新鮮血液,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水平與質量。文章首先分析新媒體時代大學生的思想特點,從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機遇、挑戰兩方面進行分析,提出新媒體時代加強大學生思政教育的路徑。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思政教育;教育挑戰

中圖分類號:D26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1)15-0134-03

課題項目:本論文為甘肅省教育科學規劃項目“中學德育教育與大學德育教育有效銜接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GS〔2018〕GHBBK076

一、引言

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更加快捷,與大眾的互動性更強。微博、微信、短視頻等各種各樣新媒體的出現,對人們的工作、生活帶來了巨大影響。高校作為大學生思政教育的主陣地,思政教育教學工作因此面臨著挑戰。面對新媒體時代的新情況、新問題,如何高效開展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是當下值得深入探討、實踐的課題,希望本次分析可以為高校提升思政教育工作成效提供參考。

二、當前00后大學生思想特點

新媒體時代,網絡文化、外來文化泛濫,對一些大學生的意志、情感、思維等方面產生了一定影響。00后大學生具有較強的自主學習意識,善于思考問題,更喜歡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是一群有想法便會積極付諸行動的青年群體。但新媒體平臺如微博、微信、短視頻等信息量龐雜,而其中不健康、有誤導性的信息不在少數,大學生生活經驗和社會經驗少,缺乏足夠的判斷力、辨識能力,長期接觸這類信息,將會受到不良影響,甚至對成長造成嚴重后果。

新媒體時代的大學生,網絡游戲、虛擬世界成了其生活的一部分,導致其價值觀趨于多元化,這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了大學生對學習、工作、事業的追求,大部分學生更加側重于自身的需求以及利益[1]。同時,信息傳播速度快,內容趨向商品化特征,使得大學生思維更加平面化、視覺化,也產生了更多娛樂化心態。這種娛樂化心態容易對大學生造成負面影響,比如思考能力弱化、審美水平平庸化等。

三、新媒體時代思政教育面臨的機遇

(一)教育方式多樣化

新媒體的出現與應用改變了以往思政教育的局限,打破了時空上的限制,引入新媒體后,大學生思政教育方式更加多樣化,同時,也提高了教育效果,充分發揮了新媒體平臺對大學生思政教育的促進作用。比如,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引入微博,實現教育資源共享,同時,利用微博的互動環節,激發學生閱讀興趣,鼓勵學生借助微博發表自己的想法,并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引導學生明辨是非、辨別善惡美丑。

此外,教師也可以借助微信平臺,以調查問卷的方式及時獲取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落實情況,并從中分析、了解大學生的所思所想。

多樣化教學方式的推出,將會進一步提升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成效。教師可以通過多樣化的新媒體平臺,以微視頻、微課等方式,帶領學生獲取更多的知識內容,接受文化和思想的洗禮[2]。

(二)教學內容豐富化

新媒體時代,信息快速傳播、覆蓋范圍大,使得大學生思政教育資源更加豐富多元。與以往傳統思政教育相比,引入新媒體后的思政課堂,不再局限于傳統師生面對面交流的形式,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將教學內容錄制成視頻,分享給更多學生,也可以利用微課堂,以多樣的方式傳遞有關思政教育內容。

由外,教師在開展思政教育工作時,應充分利用新媒體傳播快、范圍廣的特點,及時將思政教育內容分享給學生,進而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三)接受教育主動性增強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當代大學生已從以往的被動接受狀態,轉變為更加主動獲取思政教育內容。

大學生精力旺盛,充滿活力,容易被新鮮事物吸引[3],再加上好奇心重,求知欲強,利用新媒體平臺的多種信息呈現方式,如文字、音頻、圖像、視頻等,展開思政教育,能夠吸引大學生的注意,激發他們的興趣,能促進大學生主動接觸思政內容。依托于新媒體平臺的多種形式,思政教育內容短小精煉,學生可以參與評論、轉發,自由發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并且碎片化、片段式的傳播內容更符合大學生閱讀習慣。除此之外,手機已經成了當代大學生生活、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可以迎合這一趨勢,利用新媒體讓大學生更容易接受思政教育內容,從而提高思政教育工作效果。

四、新媒體時代思政教育面臨的挑戰

“互聯網+”行動計劃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各行各業發展,同時也催生了新媒體技術不斷更新、升級,這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注入了全新動力,同時,也提出了全新的挑戰。當今時代背景下,如何充分利用新媒體使學生能夠通過思想教育獲得精神體驗,成了當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落實需要思考的問題,諸多問題都需要進一步優化、解決。對此,下文主要針對新媒體時代思政教育面臨的挑戰進行分析,希望可以為推動思政教育提供參考。

(一)新媒體平臺利用不夠充分

雖然新媒體為大學生學習思政教育的開展提供了多種渠道,也打通了教師教學渠道,推動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開展,很多高校開始積極建立校園網站、微信公眾號,突出了校園特色,但在實踐中,還是存在一些高校,在開展思政教育工作的過程中沒能充分發揮新媒體平臺的作用,對新媒體平臺的應用程度較低。首先,新媒體平臺缺乏足夠的吸引力,大學生對平臺缺乏興趣,參與度不足。例如,部分學生成了學校微信公眾號上的“僵尸粉”。其次,一些高校新媒體并未專門設置思政教育板塊,雖有專人運作,但并沒有系統的發布時間,內容發布斷斷續續的,導致教育效果被弱化。最后,當前高校新媒體發布的思政教育內容以及形式缺乏創意,創作能力明顯不足。新媒體運作者僅僅是將其他內容粘貼復制,嚴重缺乏創新性,難以吸引大學生。

(二)新媒體不良信息誤導學生

雖然新媒體下的信息傳播速度更快、內容更豐富、信息自由性更強,但也正因為如此,個人、團體都可以通過多個平臺發表自己的觀點,如微信、微博等。新媒體時代,每個人都是信息的傳播者,也是發布者、發聲者。而網絡環境也更加復雜,網絡上不只有積極的內容,也有負面的內容,而一些扭曲、惡意的思想及不良信息等,將會直接誤導、危害大學生。再加上大學生的生活閱歷有限,分辨能力不足,面對新媒體背景下大量繁雜的信息時,很難及時正確地辨析。而這些不良的信息非常容易侵蝕大學生思想,進而影響高校思政教育。

(三)過度依賴新媒體與社會脫節

新媒體平臺、智能手機的應用,方便了人們的工作、生活,但也導致部分人對此產生了依賴。而大學生群體中有些人自控能力弱,過度沉迷于網絡世界不能自拔,由此導致其認知理念、判斷標準受到影響,與現實社會脫節,當遭遇失敗或者挫折時,非常容易產生放棄的念頭。此外,還有部分大學生在網絡環境中表現出了正義、情操高尚,卻無法在現實生活中落實,這對大學生而言,無疑是一種挫敗感[5]。這說明,過度依賴新媒體開展教育的方式,也可能導致學生無法適應社會,會影響教育效果,對大學生未來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五、思政教育突破瓶頸束縛實現創新發展策略

通過上文對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政教育面臨的挑戰與機遇的分析,希望高校重視新媒體時代思政教育,重視對大學生心理、思想上的建設,并采取有效的方法,將思政教育落到實處,不斷提升大學生政治素養、道德品質,促進其自身心理健康發展。

(一)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者與大學生的媒體素養

高校作為培養大學生媒體素養的重要陣地,應當積極發揮出育人功能,加強對大學生新媒體價值觀的教育,提升學生的新媒體素養。由上文可知,新媒體傳播主體存在多元化和虛擬性、傳播內容存在豐富性、傳播方式存在自主性,這必然會給一些不良內容的傳播提供機會,傳播一旦失控就會導致主流價值觀的傳播受到干擾。這對于思想觀念還不夠成熟的大學生,會直接影響到他們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樹立。鑒于此,高校應當加強培養大學生分辨信息的能力,讓學生能客觀看待和分析問題,這也是高校開展新媒體價值教育的重點內容,還要讓學生能作出正確的判斷,能夠準確將隱含價值提取出來,并明確解析。

家庭是學生主要的生活場所,這就要求家長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注重提升自身新媒體知識以及素養,不斷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以身作則,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啟發孩子,幫助他們正確認識到網絡信息的復雜性、多面性。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短視頻等新媒體,培養孩子良好的新媒體行為。

此外,要積極提升教育工作者對新媒體的正確認識。思政教育工作者要避免出現兩種極端。其一,完全摒棄傳統教育模式。傳統教育面對面的交流方式,永遠是網絡無法取代的,其具備一定的教育優勢。如今,網絡交流日漸普及化,傳統教育方式是連接網絡與現實、連接教育者與學生之間的重要紐帶。其二,盲目借鑒國外發達新媒體技術,照搬照抄西方德育模式。思政教育工作應當結合國情、學生學情,推出符合大學生思政教育需求的內容。

(二)利用新媒體豐富思政教育手段

首先,現階段,我國大部分高校從事思政教育工作的教師以及輔導員,很多都在微博、大學生在線等平臺建立了自己的博客。但在實際應用中依然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博客所呈現的內容較為枯燥,很難吸引大學生,同時,教師以及輔導員的博客更新速度較慢,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不多,導致學生缺乏了解和興趣。針對此種問題,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應當提高對博客的重視度,注重對內容的創建,充分利用貼近學生生活的內容,吸引大學生注意力。與此同時,在加強對博客內容的監控,避免出現偏離主流價值的思想觀念影響大學生。而思政工作者,也要注重與學生的溝通,隨時關注學生思想動態,做到及時發現問題,當發現學生思想偏移時,要及時引導、鼓勵學生,幫助學生回歸思想正軌。除此之外,學校方面,要結合教師以及輔導員的經歷、興趣等,建立博客群,及時將最新內容轉達給學生,從而提高大學生對社會時事政治的關注度。

其次,高校要充分發揮BBS系統(電子布告欄系統)作用,借助校園網絡平臺為學生提供充足的交流機會和足夠大的交流空間。對此,高校應當注重培養有正能量思想的領導者,做好輿論導向工作。高??梢詮慕處?、輔導員群體入手,培養一批專業知識扎實、具有較高情操、經驗豐富的思政教師,發揮教師的組織、引導作用,讓其成為輿論的正確引導者,并在關鍵時刻,針對一些具有爭議的問題,對大學生做出正確的引導。例如,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的一系列事件,要利用正確的觀點,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幫助大學生消除不良思想,回歸主流。

最后,高校要積極迎合大學生的興趣,利用微博、微信、短視頻等新媒體,借助視頻、語音、圖像等方式,打造出有趣味的思政教育內容,豐富思政教育內容展示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其自主獲取知識,從而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例如,教師可以在節假日期間,利用微信提醒學生返校時間、假期安全出行等;利用手機短信,為困難的學生提供勤工助學崗位信息;收集學生資料,獲取每個學生的生日,并制定生日提醒,在學生生日時為其送上生日祝福等。這不僅能體現對大學生的人文關懷,同時,也能轉化思政教育形式,讓學生更容易接受。

此外,思政教育工作者要管控學生使用手機獲取信息的方式,堅決抵制低俗、虛假信息的傳播,加強文明手機文化建設。

(三)有機融合傳統思政教育與新媒體技術

新時期,為進一步提高思政教育效果,應當積極構建線上線下混合式教育,實現線上線下互動,融合課內外教育優勢。比如,教師可以利用新媒體工具,與學生多溝通,幫助學生解決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困惑,隨時與學生保持聯系;發揮BBS優勢,及時掌握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及變化,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除了與學生建立聯系外,思政教育工作者之間也應當進行合作和交流,及時通過新媒體實現資源共享,共同為提升思政教育成效而研究和實踐。在此基礎上,與學生建立良好關系后,教師可再選擇面對面交流的方式,進而構建線下教育和線上教育相融合的教育新路線,通過線上線下“兩手抓”,真正意義上實現對大學生思想的引導,發揮好引領主流價值的作用。

(四)加強新媒體文明建設

當代大學生很少從主流媒體獲取信息,絕大部分都從網上獲取。但虛擬世界中,大學生自身是非判斷能力不足,非常容易被外來不良文化、極端文化影響,繼而動搖政治立場,同時,也會受到一些不良言論的傷害,對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帶去不良影響。對此,高校以及思政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視新媒體文明建設,加大投入,盡快掌握這個輿論戰場上的主動權,在網絡陣地中發揮好輿論引導作用,及時制止不文明行為,針對破壞國家統一、校園和諧的言行,堅決抵制,還校園一個清凈的新媒體環境,使大學生沿著正確的政治方向前行[6]。

六、結語

新媒體時代,開展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既有機遇也存在一定的挑戰。通過本文的相關分析,希望高校教育者能夠正確認識到新媒體時代把握大學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抓住機遇,敢于挑戰。同時,積極迎合、適應新媒體時代的新要求,充分發揮新媒體帶來的教育優勢,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者與大學生的媒體素養,利用新媒體豐富思政教育手段,有機融合傳統思政教育與新媒體技術,加強新媒體文明建設,讓新媒體成為提升大學生綜合素養的有力工具。

參考文獻:

[1] 王婧.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及機遇研究[J].青年與社會,2020,56(15):188-189.

[2] 舒文娟.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和機遇[J].青年時代,2020,12(03):179-180.

[3] 何輝.新媒體時代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的影響[J].科技風,2020(18):279,282.

[4] 劉彥岐.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徑探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0,19(15):182-183.

[5] 晏娜.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提升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20,16(05):130-131,134.

[6] 王倩婷.試論新媒體時代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J].山海經:教育前沿,2020,12(08):111-112.

作者簡介:邢永祥(1978—),男,甘肅定西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歡
新媒體時代思政教育
新媒體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
新媒體時代微寫作特征及對策研究
探析新媒體時代下高校共青團工作的網絡化轉型
論微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與對策
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路徑探討
新媒體時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現狀調查和對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