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分測量評定對腦卒中后動眼神經麻痹療效的影響

2021-10-13 13:08吳威孔然
錦州醫科大學報 2021年9期
關鍵詞:肌力瞳孔眼球

吳威 孔然

【中圖分類號】R255.2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2026-5328(2021)09--01

動眼神經麻痹是腦卒中后常見的并發癥之一,主要是由于支配眼肌的神經受損而引起眼球運動障礙。目前臨床治療方法表明,眼肌訓練是治療腦卒中后動眼神經麻痹的有效方法。正確精準的康復評定是康復訓練的基礎,因此本研究在選用康復訓練及針刺治療的基礎上配合客觀的康復評定技術—等分測量技術,治療25例腦卒中后動眼神經麻痹患者,現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選取2020年4月一2021年2月哈爾濱市第一醫院康復科病房病人及神經內外科住院部49例腦卒中后動眼神經麻痹患者,其中男性29名,女性20名,年齡44~65歲,平均年齡為(59.6±12.1)歲;從發病到醫院就診時間最長為7 d,最短為8 h。

納入標準:1)符合1995年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且所有病例均經頭顱CT或MRI確診為腦出血或腦梗塞的患者;2) 臨床表現為上瞼下垂,眼裂變窄,眼球不能向上、向內、向下3個方向運動,眼球位置向外下偏斜,復視,瞳孔散大以及光反應消失[1];3)無糖尿病、高血壓等其他慢性導致眼部疾患。

排除標準:(1)不符合納入標準者;(2)伴有各種眼肌疾患;(3)伴有語言理解障礙、精神癥狀及癲癇者;(4)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疾病及感染者。

將全部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20例,由等分測量評定技術進行康復評定,針刺治療+康復訓練;對照組20例,傳統康復評定技術評定,針刺治療+康復訓練。

2.治療方法

2.1針刺

取穴:患側攢竹、絲竹空、睛明、上明(目正視,瞳孔直上,眶骨上緣與眼球之間) 、承泣、球后、風池,雙側合谷、養老、陽陵泉、光明、三陰交、丘墟、太沖。

操作:選用直徑為0.3mm、長度2mm的毫針,刺人深度為10-15mm或以患者有針感為宜,不做提插及捻轉手法,留針時間為30分鐘。每天治療1次,每周治療5次,共治療3個月。

注意事項:①針刺眶內穴位時一定先將眼球推向一側,以免刺傷眼球;②眶內穴位起針后應馬上按壓以防眼內出血;③按壓時間應大于2分鐘;④若有皮下瘀血,囑患者當日冷敷,次日方可熱敷,局部可外用扶他林乳膠劑,可加速局部瘀血的吸收。

2.2康復訓練

(1)上瞼下垂訓練:在上眼瞼及其周圍肌肉處進行按摩放松。最大程度上抬眼瞼5-10次,早期可給予被動的活動并讓患者配合做眼瞼上抬運動,根據患者上眼瞼的肌力水平采用四級肌力訓練方法。治療初期采用主動助力訓練。2級肌力采用主動訓練,3級及以上肌力采用抗阻訓練。如此反復進行直到患者稍感疲倦為止。另外當患眼睜開部分后,患者往因為復視,行走時閉上患眼,此時應配上眼罩遮住健眼,以最大限度的睜開患眼;(2)眼球活動障礙訓練:讓患者活動患側跟球,要求患側跟球跟著治療者手指,隨著口令做向內、向上、向下、外上、外下活動。如此反復進行,直到患者稍感疲憊。當患者眼瞼上抬部分及眼球可以活動后。讓患者學會辨別雙跟看到的是真象還是假象。再根據真象的位置進行自我調整患眼眼球位置,用以鍛煉麻痹肌肉的肌力,而糾正復視;(3)瞳孔擴大訓練:拿醫用手電筒對患者的瞳孔進行快速照射,刺激瞳孔的收縮。但不可時間過長,次數過多。以免損傷眼睛。所有病例均為每天1次,每次40min。每周5次,治療前和治療30次后做康復評定。

2.3康復評定

(1)等分測量技術 ?根據中醫理論將患者眼裂大小,將眼裂橫縱平均分成十等分,再將每等分再分成十等分,治療師位于患者正對面,讓患者注視治療室食指,并隨食指運動改變方向,以健側為對比,當健側眼達到運動完全時,標注患眼的位置,反復三次取平均數值,界定患眼的運動障礙程度,作為評定結果,根據評定結果制定具體的治療方案,包括根據每條眼肌與健側相比的癱瘓程度,分別設計眼肌訓練強度及持續時間,運動重復次數等。

(2)傳統技術 ?治療師位于患者對面,囑患者眼睛隨治療師手指運動而運動,以對側眼為對照主觀判斷眼肌麻痹。

2.4療效判定:患者預后分級標準:(1)無效 ?入院相關癥狀以及體征無改變或是加重;(2)好轉 ? 復視、眼周疼痛、眼瞼下垂顯著改善,眼球運動受限明顯減小,瞳孔有所縮小,對光反射較靈敏;(3)治愈 ?眼周疼痛消失,基本無復視,眼瞼下垂、眼球運動無受限瞳孔正常大小,對光反射靈敏。

3.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5.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4.結果

1).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治療組療效明顯優予對照組。見表1

2).治療組與對照組在性別、年齡、病程、病情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結果見表2

5.討論

引起動眼神經麻痹病因復雜,多種病變如腫瘤、血管病及其他罕見疾病均能損傷動眼神經。 而從綜合醫院角度看,以腦血管病最多見[2],其次為動脈瘤及糖尿病周圍神經病。

現代醫學認為,針刺的治療機理可能為刺激了動眼神經及其分支或者直接刺激了提肌梭肌鍵等組織,興奮了神經肌肉,促進了神經功能的恢復或者恢復了神經肌肉的功能。也可能通過針刺眼眶周圍,促進了促神經生長因子的生成或神經遞質的釋放,改善了神經肌肉之間的相互營養關系,進而促進了動眼神經及其支配的肌肉系統功能恢復,同時改善了眼眶及眼球周圍的血液供應,從而促進其功能恢復[3]。眼肌訓練則是在康復評定的指導下通過患側眼球各個方向有針對性的反復運動從而刺激眼肌,不僅可以防止眼肌廢用性萎縮,還可經過反復的訓練提升眼肌的肌力,進而改善眼球的活動能力,減輕或消除復視。而瞳孔的照射也是通過增加光線的刺激來增加感覺輸入,從而刺激大腦形成新的神經網絡.提高大腦的可塑性。

康復評定是治療的基礎,具有指導康復操作,判定預后,界定治療效果等意義?,F代康復醫學均重視康復評定在治療中的指導意義,治療前初步評定制定方案,治療中期評定后修正治療方案,治療后期評定界定治療效果,判斷遠期預后,成為康復治療體系必不可少的。雖然目前等分評價技術應用于動眼神經麻痹的文獻證據普遍較少,以致研究結論的可信性大為降低,但筆者認為這些文獻所涉及的治療方法具有潛在臨床價值,只是應當用更為科學的方法去分析和利用這些治療措施。所以筆者認為本研究所采用的文獻證據是有利用價值的,由此提煉總結出的治療方案也應是有價值的。并且臨床醫生通過提出問題、尋找證據、分析證據、循證決策、循證實踐,提高了理論水平和臨床能力。

綜上所述.采用等分測量技術根據患者不同眼球運動情況,采用不同程度的注視角度、持續時間、耐力負加,在治療師指導下,控制協調眼球運動中各細節運動,并通過定期再次評定,不斷糾正運動中的錯誤,引導患者向正確的運動模式發展。后期治療組與對照組的療效對比,反映出通過等分測量技術評定的患者治療效果更加明確,從而發揮良好的治療作用。

參考文獻:

[1]Petet Duus . 神經系統疾病定位診斷學〔M〕. 劉宗惠,胡威夷,于新,等譯. 北京: 海洋出版社,2000:94一101 .

[2]楊薇,童繹.單側動眼神經麻痹75例病因分析[J].中國中醫眼科雜志,2008,18(4):221.

[3]尹勇,歐陽應頤,張錫芳.針刺治療動眼神經麻痹的臨床研究[J] . 上海針灸雜志, 2002 ,21 ( 5 ) : 27-28 .

第一作者、通訊作者:吳威,碩士,主治醫師,畢業學校:黑龍江省中醫藥大學 工作單位:哈爾濱市第一醫院,通訊地址: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道里區地段街151號,康復科。郵政編碼:150010,電子郵箱:queen.w.29@126.com,聯系電話:13684518425

猜你喜歡
肌力瞳孔眼球
抓人眼球
產后盆底康復護理干預對盆底肌肌力的影響
老年人不可缺少肌力訓練
眼睛與身體的生長發育同步不同量
左右轉動眼球提高記憶力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際在于晨
瞳孔
女性練肌力,護心、遠離糖尿病
動物兇猛,一眼便知
瞳孔大,決策力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