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診外科創傷患者病死的危險因素及急救措施

2021-10-13 13:08蔣杏
錦州醫科大學報 2021年9期
關鍵詞:創傷死亡急診

蔣杏

【摘要】目的:對急診外科創傷患者死亡因素和臨床急救措施進行分析。方法:選擇我院急診外科收治創傷患者進行研究,回顧性分析其臨床資料,并對臨床急救措施進行總結。結果:382例患者中192例救治成功,190例死亡,死亡率為49.7%。通過Logistic回歸分析,機械通氣、年齡、GCS評分、ISS評分大于等于16分、現場急救狀況是急診創傷患者死亡獨立危險因素。結論:在急診創傷患者搶救中需對導致創傷患者死亡危險因素進行認真分析,不斷實現院前急救水平和院內治療水平的提升,最終達到增加搶救成功率的目的。

【關鍵詞】危險因素;創傷;急診;死亡

【中圖分類號】R816.8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2026-5328(2021)09--01

在交通事業發展過程中創傷事故大量增加,相關調查發現造成我國人口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創傷[1]。急診創傷患者一般存在復雜傷情,并且會迅速發展,多種因素都會對傷情產生影響,臨床治療難度較大[2]。為對急診創傷患者危險因素進行明確,進而對有效急救措施進行明確,促進急診創傷患者搶救成功率的提升,本文選擇我院急診外科收拾382例創傷患者進行研究,現報告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急診外科收治382例創傷患者,其中包括192例男、190例女,年齡3~82歲,平均年齡(37.5±3.5)歲。損傷部位主要是四肢、顱腦、腹部、肺部、脊柱等,其中多發傷患者180例,頭部、腹部、胸部是發生創傷主要部位。

1.2急診創傷救治方法 急診創傷患者通常會出現失血性休克,搶救時首先應當對靜脈通道進行構建,通常在兩條以上,為患者進行體液補充。同時對患者病情進行快速評估,進而對診治方案進行明確。同時保證患者呼吸道暢通,若患者病情危急或呼吸道嚴重受阻,那么應當為其應用機械通氣。若果患者病情相對穩定,則為患者開展全面性檢查。嚴重性創傷者通常出現開放性傷口,救治過程中應當對其出血情況進行觀察,或其存在活動性出血則應當立即開展止血,并用無菌紗布覆蓋較大創面,然后應用繃帶加壓進行止血。若患者四肢開放骨折大動脈損傷、皮膚撕脫,那么用拇指對傷口近端動脈進行按壓,或者應用止血帶止血,并對骨折肢體進行固定?;颊邽閱渭冾^皮出血,那么通過加壓包扎方式止血。

1.3觀察指標 統計患者基本資料,具體有年齡、性別、致傷原因、呼吸機應用情況、院前救治時間、創傷嚴重程度評分,格拉斯哥昏迷評分,運用Logistic回歸分析法對患者死亡相關因素進行分析。

1.4統計學處理 數據統計分析中使用SPSS21.0軟件,用±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量資料;用率(%)表示計數資料,用X2檢驗計數資料。P<0.05時,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急診創傷患者一般臨床情況 382例患者中192例搶救成功,比例50.3%,190例死亡,比例49.7%。其中150例院前死亡,比例38.3%,在所有死亡患者中占比78.8%。190例死亡患者中年齡30歲以下46例,比例24.2%,年齡31~60歲112例,比例58.9%,年齡超過60歲32例,比例16.9%。三個年齡組中死亡率最高的是31~60歲,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

2.2造成急診創傷患者死亡的因素 實際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因交通事故而致傷者,其中是高空墜物,重物創擊、刀具砍傷、其他,具體如表1.

2.3急診創傷患者死亡相關因素 通過多因素回歸分析,機械通氣、年齡、GCS評分、ISS評分大于16分、現場急救狀況,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如表2.

3討論

當前我國人口死亡的重要原因就是急診創傷,本研究顯示機械通氣使用情況、年齡、現場狀況、創傷評分是影響患者死亡主要因素,死亡率最高的是31~60歲患者,致死人數最多交通事故,應用機械通氣患者比未使用者死亡率高,ISS評分及GCS評分大于等于16分者也具有較高的死亡率,通過因素Logistic分析,機械通氣、年齡、GCS評分、ISS評分大于16分、現場急救狀況是急診創傷患者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

相關研究認為急診創傷患者死亡會受到年齡較大影響,隨著患者年齡增加其死亡風險也逐漸增加,年齡大于等于65歲創傷患者是其他年齡患者的近3倍,多因素分析表明急診創傷患者死亡的危險因素之一就是年齡。急診患者搶救過程中經常應用機械通氣,但患者很有可能因此而患上呼吸機相關性肺炎,進而出現肺損傷等[3]。本文多因素分析也表明患者死亡重要危險因素之一就是機械通氣,所以急診患者救治過程中應當科學應用呼吸機[4]。創傷評分是對創傷嚴重程度進行定性評價的方法,當前包括GCS評分和ISS評分,在救治急診患者過程中,應當科學護理運用創傷評分評估患者傷情,進而實現對患者的科學護理救治。以往研究認為嚴重創傷患者應盡可能在30分鐘內救治,這樣患者存活率更高,所以醫療結構應當對快速應急反應機制進行構建,進而實現在短時間內對患者的救治[5]。

參考文獻:

[1]張永亮.急診外科創傷患者病死的危險因素及急救措施[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9,(1):19-20.

[2]何洪芹.急診外科創傷患者病死的危險因素及急救措施[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8,(10):85-86.

[3]蘇玲敏,張茂.ICU中創傷死亡相關問題的研究現狀[J].創傷外科雜志,2019,15(4):375-378.

[4]薛德磊,孫之鵬,周玉凱等.急診外科創傷患者死亡危險因素及急救措施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8,(16):132-133.

[5]楊培富.急診外科創傷患者切口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19,32(6):88-89

猜你喜歡
創傷死亡急診
格羅瑞創傷后的女性自我
淺析《儀式》中塔尤創傷的根源
急性左心衰的急診護理措施
兩種麻醉方法對老年創傷患者術后早期認知功能的影響
美劇“死亡”,真相不止一個
我經歷了一次“死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