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診外科創傷患者切口感染的危險因素探析

2021-10-13 13:08吳忠禮
錦州醫科大學報 2021年9期
關鍵詞:切口感染因素

吳忠禮

【摘要】目的:對急診外科開放性創傷患者出現切口感染的風險因素展開探析。方法:選擇2014年8月-2016年3月因患有開放性創傷入本院急診外科施行對癥診療的患者327例,以回顧評估法探究入選病例出現切口感染問題的有關危險因素。結果:所選創傷患者327例中,共有31例出現切口感染,占比9.48%。以實際年齡超出60歲、BMI指數超出24、受創部位是頭部、多個受創數量、TS分數小于4分、術前沒有用抗生素等六項單因素為誘發切口感染的典型因素,感染病例與未感染病例比較,差異較大(P<0.05)。結論:急診外科為謹防患者的創傷口感染,需盡量規避多方面高危因素,以降低開放性創傷感染的出現率。

【關鍵詞】開放性創傷; 急診外科; 切口感染; 因素;防護方法

【中圖分類號】R816.8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2026-5328(2021)09--01

開放性創傷屬急診外科臨床中相當多見的急性病癥之一,通常由機械因素或外物因素(嚴重意外車禍、高處不慎摔落、銳器刺傷等)對人體造成器官及系統組織的較重損害[1]。為探析急診外科開放性創傷患者出現切口感染的誘發因素,本文選擇擇2014年8月-2016年3月因患有開放性創傷入本院急診外科施行對癥診療的患者327例,在評估入選病例出現切口感染有關危險因素的前提下,探索防護與解決的有效辦法,現將本調研內容作以下闡述:

1.對象及方法

1.1研究對象

以擇2014年8月-2016年3月因患有開放性創傷入本院急診外科施行對癥診療的患者327例為探究對象,入院后,醫師對全部病例展開各項病/體征檢測、評估,并已確診都屬于開放性創傷病例。當中含有258例男性、69例女性,年齡介于23-71歲間,平均(48.9±11.94)歲。以上病例各項基礎性資料比較無突出差異(P>0.05),可進行同期對照探析。

1.2方法

先對入選病例的開放性創傷程度展開正確評估,全方位掌控每例患者的病情信息,并在此基礎上做足術前各項準備,并于術后評估手術切口有無感染問題發生。然后比對感染病例與未感染病例的具體差異性,進而探究手術室內環境、術前醫療準備、麻醉操作、消毒情況等諸多方面的風險性因素,總結得出相應的防護解決辦法。

1.3感染鑒別標準

依據急診外科對創傷切口感染的診療標準擬制鑒定標準,并于急診術后的3-7天內探查術口部位有無感染現象。另外,評估感染因素涉及患者性別、實際年齡、BMI(體質量指數)、受創部位、創口數量、損傷分數、所用抗菌類藥物、術中時間等多項指標。

1.4統計學數據處理研究

運用SPSS21.0版統計軟件對本次所有相關的調查數據予以整合處理,當中,()表示計量數據,(n/%)表示計數資料;運用2檢驗組間計數資料的對比,計量資料比較通過t檢驗,組間數據對比差異顯著時表示為P<0.05。

2.結果

所選創傷患者327例中,共有31例出現切口感染,占比9.48%,296例未出現切口感染,占比90.52%。評估誘發感染問題的單因素結果數據如表1及續表所示,由表看出,實際年齡超出60歲、BMI指數超出24、受創部位是頭部、多個受創數量、TS分數小于4分、術前沒有用抗生素屬于誘發切口感染的典型單因素,感染病例與未感染病例比較,差異較大(P<0.05)。

3.討論

此研討活動所得結果為: 327例創傷患者共31例出現切口感染,占比9.48%;經評估誘發感染問題的單因素情況知,實際年齡超出60歲、BMI指數超出24、受創部位是頭部、多個受創數量、TS分數小于4分、術前沒有用抗生素屬于誘發切口感染的典型單因素。

年齡超出60歲的病人易合并切口感染的根源在于:老年人機體免疫力表現出顯著退化問題,且伴有多種基礎性疾病病變,當其接受手術后自身抗感染入侵的能力較弱[2]。BMI指數大于24的創傷性患者,其內體脂肪量比較多,高頻電刀接觸脂肪層后,會使脂肪組織出現相應變性或內毛細血管阻塞等類問題,進而降低了脂肪組織的血循環流暢度[3]。術中脂肪層裸露在空氣中,若術中操作時間較長,則會增加感染的誘發因素。為此,對身體肥胖者實施急診手術時,必須注重感染防護、電刀科學使用、術口滅菌消毒等方面醫療工作[4]?;颊呤軇摂盗考安课魂P乎急診處理的諸多方面操作,尤其頭部損傷者的精神意識模糊,使其腦顱神經、自控機制等受到負性干擾,因而增加了切口受感染的幾率。TS評估涉及血壓、實時呼吸、機體微循環及意識等項目,若TS分數小于4分,代表患者創傷度較重,可能有死亡風險[5]。

此次同時,急診外科為謹防患者的創傷口感染,一般選用抗生素對其展開術前預防處理。本次調研中的數據指證,相比術前不用抗生素的情況而言,于術前使用過抗生素的患者的創口感染率更低。鑒于此,在規范化運用抗生素前提下,在急診外科術前向開放性創傷者施予抗生素,能起到較強的感染規避效果。

參考文獻:

[1]趙曉東,劉紅升.創傷患者急性呼吸困難的快速識別及治療--兼評“創傷患者輸血相關性急性肺損傷診斷與鑒別”[J].臨床誤診誤治,2015,(4):80-81.

[2]王麗,謝鎰鞠,唐小唪,等.創傷失血性休克后腹腔高壓對心肺基礎監測指標的影響[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13,35(20):2159-2163.

[3]辛毅,高興娟,王文曉,等.靜脈用足量氨溴索對嚴重創傷相關性肺損傷兒童肺保護作用[J].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志,2015,31(7):443-445.

[4]崔慧靜,楊萬杰,滕洪云,等.PiCCO監測對創傷后毛細血管滲漏綜合征患者液體治療及護理的指導意義[J].中華危重病急救醫學,2015,27(11):916-919.

猜你喜歡
切口感染因素
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因素
關于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影響因素的計量分析
關于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影響因素的計量分析
腹腔鏡輔助直腸全系膜切除術治療低位直腸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近期臨床效果
骨科無菌手術切口感染相關因素分析與手術室護理干預對策
胃腸外科手術患者切口感染因素分析及治療
術后切口感染手術室相關因素分析
循證護理在預防剖宮產切口感染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