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物質文化遺產人才培養的困境與解決策略

2021-10-14 10:06徐靜
速讀·中旬 2021年12期
關鍵詞:文化館非物質文化遺產人才培養

◆摘? 要:快速發展的市場經濟給國民帶來了豐富的物質生活條件,但是現階段我國物質生活與精神文化開始呈現出發展不平衡的態勢。為了確保給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精神文化支撐,黨和國家高度重視與廣大群眾密切相關的精神文化建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發展。而文化館作為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重要場所,是我國精神文化建設與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承載者與宣傳者。本文首先分析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所產生的社會價值,找出現階段我國文化館發展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文化館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建設性方略。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館;人才培養

現階段,我國文化館的發展存在專業人才匱乏、綜合能力和文化素質較差、缺乏穩定發展空間、基礎設施和制度建設不足等問題,削弱了我國文化館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承載與宣傳作用。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必要性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全球文化傳播加快等諸多方面影響,西方涌入我國的多元文化,給我國傳統思想以及人們的價值觀進行了極大沖擊,我國非遺文化傳承以及藝術發展在多元化文化溝通交流的背景下,受到了極大的影響,甚至出現消亡。而現階段,在多元化文化融合與發展的背景下,部分地區文化館仍采用過去傳統的非遺保護理念和保護方法,導致非遺保護與傳承工作無法適應新時代的新需求和高標準。我國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提前滅亡的主要原因:首先,部分傳統文化發源地和承載地,隨著當地城市化發展而削弱了風俗習慣和生活習俗的影響,導致傳承我國歷史文化和人文精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逐漸被大眾所遺忘;其次,部分地區存在“重視非遺申報,忽視非遺保護”的錯誤思路,非遺保護工作缺乏時效性、真實性和全面性。而且為了使非物質文化更好的符合現代人審美,部分地區對具有極高文化藝術價值的民間藝術進行篡改和刪減內容,導致非物質文化遺產本身所蘊含的人文精神與藝術價值得到極大的削弱;最后,雖然國家制定“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使用,傳承發展”的非遺指導方針,但是由于有的地方對于國家頒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政策執行不到位,導致許多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不到很好得搶救和挖掘。

二、文化館非物質在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存在的缺陷

1.專業人才的匱乏

現階段,文化館在人才儲備和人才隊伍建設方面存在不足。主要表現在文化館專職人員隊伍人員少,能夠掌握傳統技藝的人員匱,許多年輕人向往大城市的工作環境與生活,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統技藝缺乏熱情。在縣級文化館、文化站,已經出現青黃不接的現象,老一輩專職人員即將面臨退休,但是沒有年輕專業技術人員。因此著重培養新一代年輕文化藝術專職人員,是文化館人才隊伍建設和人才儲備當前的第一要義。

2.缺乏綜合能力和文化素質

文化館專職人員的基本工作要求:能夠積極履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任務、積極為社會宣傳和發揚非物質文化遺產內容與藝術價值,在崗位上積極的挖掘和搶救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傳統技藝記憶的宣傳。因此要求文化館專職人員能夠具備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積累以及文化保護專業技能。但是現階段有些文化館和文化站的專職人員大多以中專、大專生為主,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技術的研究和使用上存在不足,在日常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缺乏文字上的整理和存,極易導致傳承過程文字資料缺乏。

3.缺乏穩定的發展空間

生存環境和活態族群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發展、順應歷史發展規律而傳承至今的先決條件和重要基礎。但是現階段,非物質文化遺產受到各方面的干預、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員和調查員的深入、商業行為的侵入等方面的影響,導致非物質文化遺產原有自然生存環境先決條件發生巨大改變。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外界過分干預下,失去了原汁原味的文化內涵以及藝術價值。

4.基礎設施和制度建設不足

雖然國家高度重視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開展與落實,并逐年增加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重要承載地——文化館的經費支持。但是,文化館現有的非遺保護經費無法全面覆蓋我國多樣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導致部分地區文化館,文化站由于缺乏充足的經費投入,許多文化館必備的技術裝備以及基礎設施缺乏購買和完善,導致部分即將消亡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未得到及時的信息記錄和技術整理。而且許多地區文化館、文化站工作人員,本身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專業知識以及保護技術方面缺乏專業培訓和經驗指導,導致工作人員在非遺保護工作中只能盲目聽從上級領導統一安排,而無法在保護工作中進行靈活變通,使得非遺保護工作缺乏實效性和變通性。

三、文化館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有效措施

1.人才儲備和人才隊伍建設

首先,積極開展文化館、文化站在崗專職人員的技術培訓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相關知識的學習,確保能夠為文化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提供專業能力高、文化開發性強的高素質人才隊伍;其次,政府部門應該高度重視文化館專職人員人才的重視力度,進一步優化和落實人才的優惠政策和資金保障,從而進一步提高文化館人才吸引力;再者,進一步完善文化館激勵機制和獎懲措施。對于專職人員的人才選拔和職稱上,,堅持按勞分配、能者上和弱者下的選拔機制,從而在制度上有效的提高文化館在職人員工作積極性和責任心;同時,政府部門和文化館應該呼吁社會各界能夠參與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通過向社會融資來減少財政壓力,同時也增加文化館購買基礎設備和技術的資金來源,提高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效率與營造社會非遺保護氛圍。最后,每一位文化館內部工作人員,必須要將非物質文化保護意識全面融入到自身工作環節當中,日常工作與生活中能夠不斷的挖掘和了解中華民族文化背后的深刻感意和精神價值,每一位文化館工作人員只有不斷的提高自身專業水平和文化底蘊,才能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宣傳者、保護者、建設者。

2.加強與教育機構的合作

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通過教育活動來向廣大青少年宣傳優秀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F階段,無論是中學,小學,還是大學階段,學生們依然受到應試教育的束縛,老師,家長、學校、社會過分關注學生的成績,而忽視了文化內涵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導致教育機構作為重要民族文化傳承場所的功能得以削弱。甚至出現部分地方學生對于本地歷史文化以及風俗習慣活動缺乏了解,也就難有發揮民族文化傳承的功能。因此需要教育機構能夠在學生專業課學習過程中能夠滲透民族文化知識與內涵,通過借助多種方式和渠道向學生們展示本地、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讓學生們能夠對家鄉風土人情和國家民族文化內涵形成較深層次的理解與掌握。同時,地方文化館應該積極與地方教育機構形成合作,通過在中學,小學,大學開展關于民間藝術和非物質文化的課程,定期在學校開展組織藝術文化活動,讓學生們能夠親手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藝術價值和獨特魅力,積極成為民族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傳重要的傳承者和發揚者;最后,h以我們商河縣縣鼓子秧歌進校園為例,我們商河縣鼓子秧歌進校園是從2008年開始的通過r十多年的非遺進校園,目前己經實現全縣十二個鄉鎮全覆蓋而且有的學校做為校本課程識孩子們時時刻刻能感受到我們的優秀傳統文化。

3.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多渠道宣傳方式和培訓

首先,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技術來建立文化館在線平臺網站,非物質文化遺產志愿者和工作人員能夠通過在線網站向社會開展各種文化宣傳活動;其次,文化館積極與美術專業人士、民族文化專業人士、教育領域專業人士等領域專家進行合作,進一步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產教材與宣傳冊,并由美術專業人士負責非物質文化遺產教材、宣傳冊等材料繪畫工作,通過以連環畫的方式向社會宣傳和推廣非物質文化;再者,進一步豐富文化館非物質文化遺產官網內容和形式,通過組織工作人員積極搜集本地對物質文化遺產的相關資料,并以圖片、視頻等形式借助通過公眾號、QQ、微博、抖音等平臺向全社會公開;同時,文化館的各部門需要定期、不定期對文化館組織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活動和志愿者活動進行巡查,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來收集社會大眾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的看法與建議,積極吸納廣大市民合理意見來進一步優化和改進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的內容。最后,定期開展有文化館組織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活動,并通過電視、廣播,互聯網等平臺積極鼓勵廣大市民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在參與過程中,能夠進一步加深當地市民對于本地非物質文化的認知與認可。

四、結束語

文化館應該積極采取加強與教育機構的合作、人才儲備和人才隊伍建設、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多渠道宣傳方式與培訓計劃等措施,來進一步優化與提高文化館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發展的載體作用。

參考文獻

[1]張衛民,謝晗.基于地方文化館免費開放的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審思——來自芷江侗族自治縣的調查研究[J].藝海,2020,{4}(08):156-157.

[2]田雅麗,潘虹.當涂民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調查研究[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9(04):123-127.

[3]福建省人民政府關于公布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通知[J].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報,2019,{4}(08):10-15.

[4]王新濱.用創新思維探索非遺文化傳承之路——對話大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鄭曉麗[J].僑園,2020,{4}(05):40-42.

[5]高璇. 淺析文化館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中的作用[A]. 中國文化館協會、成都市人民政府.增強活力 提升效能:2018年中國文化館年會征文獲獎作品集[C].中國文化館協會、成都市人民政府:中國文化館協會,2018:4.

[6]張曉林,徐泉森,孫亮亮.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傳承績效評估與精準發展研究——以川東土家余門拳為例[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4(03):82-100.

[7]楊鏡松,張薇.發揮管理職能 傳承民族文化——對勐??h文化館布朗族彈唱保護的調研[J].保山學院學報,2019,38(04):77-80.

作者簡介

徐靜(1974.08-),女,漢族,山東商河人,本科學歷,中級職稱,研究方向為舞蹈編導專業。

猜你喜歡
文化館非物質文化遺產人才培養
作品賞析(6)
太陽第一家
作品賞析(6)
作品賞析(2)
基于人才培養的中職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專班級管理共性問題與解決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技工學校德育實效性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