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鄉村建設路徑研究

2021-10-19 13:58曾慶曦何曉玲
現代信息科技 2021年5期
關鍵詞:建設路徑鄉村振興

曾慶曦 何曉玲

摘? 要:針對我國鄉村數字化發展基礎和普遍現狀,從信息基礎設施、政務信息化、產業融合、生態環保、扶貧等方面探討存在的不足。此外,結合當前國內國外的政策、經濟、技術、社會等外部環境,對鄉村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進行了梳理。最后從強基、優政、興產、惠民、環保、文化建設、評價體系等方面,提出我國建設數字鄉村的實施路徑。

關鍵詞:數字鄉村;鄉村振興;建設路徑

中圖分類號:TP39;F323.3?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4706(2021)05-0166-05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Path of Digital Rural

ZENG Qingxi,HE Xiaoling

(Guangzhou Zhongyunxun Management Consulting Co.,Ltd.,Guangzhou? 510630,China)

Abstract:In view of the basic and general situation of rural digital development in China,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from the aspects of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government informatization,industrial integration,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poverty alleviation and so on. In addition,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domestic and foreign policy,economic,technological,social and other external environment,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rural areas are combed. Finally,it puts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path of developing digital rural in China from the aspects of strengthening the foundation,optimizing the policy,promoting production,benefiting the people,environmental protection,cultural construction,and evaluation system.

Keywords:digital rural;rural revitalization;construction path

0? 引? 言

鄉村振興發展戰略是新時代推進“三農”建設的重要著力點,是我國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具有全局性、跨越性的重大舉措。數字鄉村建設工程既推動了鄉村經濟的全面振興,又促進了中國農村特色產業綜合強國在數字時代背景下的快速構筑,從整體上加快了我國農業農村數字化、現代化的發展,是我國鄉村經濟振興和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加快推進智慧農業建設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為融合發展數字經濟和農業農村經濟指出的重要方向。

近年來,我國加快推進數字鄉村戰略的實施和落地,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快,線上線下相融合的現代化農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農村信息化服務體系得到了進一步完善,但同時還存在著頂層規劃設計缺失、資源整合統籌能力欠缺、基礎設施薄弱、不同區域間存在明顯差距等諸多問題。

1? 數字鄉村研究現狀

當前,國外智慧鄉村建設研究主要集中于ICT技術對農業產業、產品市場等領域的影響分析,特別是數字環境在促進不同農村之間、農村與城鎮之間的聯系以及其在連通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同時,許多研究還著眼于如何通過利用數字經濟的各種手段來充分調動其經營主體的能動性,以及如何提升中小型企業等經濟主體使用信息化基礎設施及運用信息通信技術的能力,以充分挖掘數字經濟的發展潛力。

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研究主要圍繞兩個方面展開,一是基于數字鄉村建設理念,從產業驅動、多主體共治等方面進行研究。二是結合當前數字鄉村的目標引領導向,從彌補城鄉數字鴻溝和構建現代化農村公共服務制度及體系這兩個角度來開展課題研究。數字鄉村建設涵蓋多個領域,包括鄉村地區的數字經濟、數字服務、數字治理和數字生活等多種文化內容,具有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服務線上化和治理精準化等一系列特征。

2? 我國鄉村發展普遍現狀

2.1? 信息化基礎設施發展不充分

網絡基礎設施相對落后。在偏遠地區和村莊普遍存在網絡覆蓋率低、信號不穩定等問題;5G、云計算、物聯網等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在很多鄉村仍處于空白狀態;我國現有的信息化平臺僅在智能語音、視頻會議等狹小領域得到應用,并未擴展至平臺信息供給、數字經濟全面賦能、鄉村治理現代化和惠民服務等領域。

2.2? 政務信息化建設有待提高

我國政務信息化總體水平相對較低,系統重復、分散建設、條塊分割、“信息孤島”等現象普遍存在,未能真正實現數據互聯互通、開放共享??偟膩碚f,信息化在政務工作中的應用水平不高,對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的影響偏弱。

2.3? 信息化與各產業融合度不高

我國農村產業主要以農業、加工制造業、旅游業為主,其受限于地域和經濟的整體發展水平。當前我國信息技術產業的綜合附加值相對較低,信息化對各產業的滲透和改造力度不夠,尚未形成創新型互聯網產業體系,對“互聯網+”創新模式的認識亟待提高。

2.4? 生態環境保護缺乏信息化手段

我國農村在農業污染、農村生活環境污染、產業環境污染、污水排放、河流治理、森林保護等方面都缺少有效的信息化管控措施,人力監管、現場監管等傳統監管方式已無法滿足產業規模增長對監管效率所提出的高要求。

2.5? 精準扶貧服務水平有待提升

精準扶貧服務水平相對落后。我國的扶貧工作主要依靠人工調研、入戶走訪等傳統方式開展,未能借助信息化手段及時采集、掌握人員信息,扶貧工作效率較低。同時由于公開形式單一且未能實現到戶到人,扶貧信息公開不到位,村民對扶貧政策不了解。

3? 數字鄉村建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3.1? 面臨的機遇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數字鄉村建設工作,數字鄉村建設面臨難得的機遇。

3.1.1? 國家戰略

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2019年,為加快推進鄉村振興,中央一號文件做出了實施數字鄉村戰略的重要布局,下達了推進“互聯網+農業”深度融合、擴大農業領域物聯網的應用示范等多個方面的政策指示。2019年5月印發的《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明確提出要進一步解放和發展農村數字化的社會生產力,致力于構建一個知識更新、技術創新、數據驅動三位一體、以鄉村經濟發展為重心的政策體系。鄉村振興戰略和數字鄉村戰略是黨和政府基于我國基本國情和鄉村未來發展前景所做出的戰略策略,是我國農村未來發展的方向。

3.1.2? 數字鄉村試點

2020年,中央網信辦、農業農村部等七個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開展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工作的通知》對國家數字鄉村的試點工作進行了部署?!锻ㄖ访鞔_指出,數字鄉村試點工作的開展要注重統籌協調、資源整合、部門協同和上下聯動,數字鄉村發展要切實做好整體規劃設計,鄉村重要項目(新型基礎設施、數字經濟、農村科技創新、數字農業農村、鄉村數字治理、信息惠民服務等)的建設和發展要統籌推進。同時,為做好經驗交流與示范推廣,對試點地區產生的可復制、可推廣的做法和經驗要及時進行總結和提煉。

3.1.3? 高質量發展

“高質量發展”將為各地的數字鄉村建設提供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重大戰略機遇,推進各地的發展動能由依靠要素投入向依靠效率提升轉變,把“互聯網+”思維深深融入生產、經營、安全和人員管理的方方面面,以信息化、自動化開啟產業發展的新模式,促進產業分工、市場共建、生態保護等方面建設質量的提高,在協調處理國民經濟增長和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上貢獻智慧和力量。

3.1.4? 全域旅游

近年來,國家和各省市陸續制定、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和支持全域旅游業健康發展的優惠政策文件,提出了全面落實“全域旅游”發展戰略,推進全域旅游特色產品與服務項目的建設、創新,支持全域旅游產業發展,持續完善全域公共服務體系。實踐證明,推進全域旅游發展是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通過資源整合等方式,帶動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曾明確表示,要搞活農村經濟,促進鄉村振興,依托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和綠色生態資源發展鄉村旅游是上好做法。發展鄉村旅游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提供關鍵銜接點,通過“全域旅游”進一步實現“富民興業”,促進區域產業向綜合性和融合性轉型升級。

3.2? 面臨的挑戰

推進數字鄉村建設雖然是大勢所趨、政策所向,但從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來看,我國的數字鄉村建設仍然面臨觀念、機制、技術、經濟等方面的挑戰。

3.2.1? 數字鄉村發展觀念

數字鄉村發展將實現從“割裂”走向“融合”,首先要面對的是觀念上的挑戰。數字鄉村從本質上說是一個數字物理體系,是“數字世界”和“物理世界”高度融合的鄉村。因此,在數字鄉村規劃和落地實施的過程中,要把“融合”擺放在重要位置,在融合過程中搶抓新的發展機會、創造新的發展空間、建立新的發展機制。推動各參與主體在觀念上達成共識,在實踐中突破現實割裂所帶來的瓶頸,在數據要素和其他生產要素、生產環節和經營環節、城鎮和鄉村、農業和非農產業等多方面實現深度融合。同時,推動數字技術全面、快速滲透到生產經營的各個方面,以加快農村發展方式的轉變進程。

3.2.2? 數據共享機制構建

數據是數字鄉村的重要生產要素,各層、各類數據的聚合可以形成有效的信息和專業知識,并助力實現數據價值。與建設硬件基礎設施相比,構建數據共享機制是難度更大、更為重要的工作。要形成數據共享機制,就必須從保障數據真實性、全面性和安全性的角度出發,建立健全監督管理機制,并設置網絡資源庫,構建科學合理的資源結構體系,對數據內容進行分類。政府內部各部門要分工協作,還要結合工作崗位定期對工作人員進行知識技能培訓。政府還需要不斷總結工作經驗,加大資金技術投入,不斷完善數據共享機制。

3.2.3? 技術發展支撐能力

當前,我國互聯網和數字技術處于快速發展階段,但各地數字鄉村的技術支撐相對有限。隨著互聯網+農業、工業、旅游業的深入發展,數字鄉村將面臨人才匱乏和啟動資金不足的挑戰。一方面,對大多數農民而言,數字鄉村在其頭腦中仍處于概念化階段,對信息化的認識不深刻、不充分,對先進設備的使用率較低,尚未感受到先進技術所帶來的便利。另一方面,農村數字化基礎薄弱,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基礎建設,數字化進程將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持續努力。

3.2.4? 社會發展支撐力度

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有待完善,功能布局有待調整、優化,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基礎仍然很薄弱,社會文化事業的發展與人民群眾的需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產業基礎還不夠牢,產業結構還不夠優,發展質量還不夠高,企業規模小,民營企業居多,資金不足,風險抗擊能力較弱,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發展需求難以滿足,信息化建設發展規模效應難以形成。

4? 實施數字鄉村建設的路徑

數字鄉村的整體架構包括終端層、平臺層、應用層、展示層四個層級,如圖1所示。

4.1? 構建泛在一體化的網絡基礎設施

全面貫徹國家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新型基礎設施體系的戰略要求,結合自身發展需要,構建泛在互聯一體化網絡基礎設施。

加快推進鄉鎮中心區、主要鄉村及其重點區域的5G網絡覆蓋,提升政務、農業、醫療、教育、水利等重點場景智慧應用的5G建設速度、融合深度和應用廣度,打造5G融合應用示范區和產業創新高地。

加快物聯網網絡的總體部署,綜合運用4G、5G、光纖和NB-IoT(窄帶物聯網)等多種接入技術,實現固移融合、寬窄結合的物聯網接入服務能力。如圖1所示,持續擴展物聯網覆蓋面,實現政務系統、交通路網、產業園區、水利水電等重點領域的深度覆蓋及部分重點行政村的連續覆蓋。

4.2? 提升技術賦能支撐政府智能治理

搭建一體化的智慧政務服務平臺。以政務智慧化為標志,高度整合政務信息系統、電子政務網絡、云平臺等基礎設施及相關資源,建設統一的智慧政務管理體系,形成跨層級、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一體化智慧政務服務平臺。

推動政務數據有序共享。將數據共享作為智慧政務建設的主要抓手,加強數據的有效管理,持續提升數據質量和數據共享能力,引導數據有序流動,強化數據賦能智慧政務,提升智慧政務水平。

創新應用深化智慧政務建設。如圖1所示,在政務整體規劃下,依托統一的智慧政務服務平臺,利用大數據等技術提高智慧政務的應用成效,深化政務大數據在各部門、各行業的技術創新和融合應用,全面推動智慧政務體系的建設。

4.3? 強化特色引領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

搭建產業互聯網,形成跨產業的數字生態聯動。借助產業互聯網打通各產業間的內外部連接,推動新型、產業級數字生態建設。借助產業互聯網,將互聯網從消費端帶入到生產端,將連接滲透到各企業和機構內部,實現用戶需求與生產運營的高度協同,實現C2B2B2C的閉環,帶動各產業整體轉型升級。

助推智慧農業特色發展。提高農業生產經營效率,實行精準農業,對種植、農場管理、產品加工、安全溯源等農業數據進行采集、分析,增強數據對農業生產的賦能作用。建設互聯網特色村莊,通過電商平臺、直播帶貨等方式,促使農村、企業、農戶做得更專、更精、更強,助力那些基礎條件較好、發展潛力較大、資源和生態環境承載力較高的村莊實現更快、更好的發展。

加速加工制造業創新發展?;诎踩?、共享、高效的產業互聯網平臺,推動相關企業搭建實時、透明的產業信息數據鏈條,建設集企業生產、安全、調度、設備管理和地面儲裝運等功能為一體的自動化、智能化管控信息系統,實現對自動化、智能化子系統的集中運行、集中監測和統一調度。

促進鄉村旅游縱深發展。充分利用當地豐富的森林、河流等自然生態資源以及地方特色農業、加工基地等特色產業資源,以“康養+休閑度假”“康養+休閑農業”等產業為發展主題,深度結合“科技+文化+旅游”發展模式,建設智慧文旅,實現“一機游”全域智慧旅游,為政府、景區、游客等各類參與主體提供基于全流程服務和管理的智慧旅游應用體系。

4.4? 推進精準服務鑄就高端品質民生

發展智慧教育,推動教育現代化。堅持以“教育信息化支撐和引領教育現代化”的發展理念和指導思想,大力發展智慧教育。為推動鄉村教育公平發展和提高教學質量,可積極探索一條具有當地特色、科學的鄉村教育信息化發展之路。

提高智慧醫療惠及基層醫療服務水平。加強對鄉鎮醫療機構遠程信息化醫療服務體系的基礎建設,提升鄉鎮醫療機構在醫院遠程會診、遠程病理診斷、遠程醫學影像診斷、遠程監護等方面的醫療服務管理能力,奠定智慧醫療服務基礎,加快推進省、市級優質醫療資源向鄉鎮衛生院下沉,鄉鎮優質醫療資源向村衛生站下沉。同時大力發展農村家庭醫生式的數字化醫療服務管理方式,促使優質醫療資源普惠全民。

拓展數字化服務,實現精準扶貧。深化“互聯網+”“大數據”技術應用,使扶貧工作管理精細化、過程可視化、效果可量化。充分發揮互聯網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結合“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的特色農業優勢和旅游資源優勢,按照“示范引領、全域發展”的思路,推動農村電商快速落地實施,探索“農業、旅游+電商”新模式。

4.5? 實施立體監管筑牢綠水青山防線

打造全面感知生態環境。一是推進環境感知層建設,重點對加工制造企業、重要工業園區等環境進行全面感知和實時采集。二是強化對農業污染的監管,重點針對秸稈焚燒、化學農藥品污染、村落生活垃圾進行監測。三是加強河流治理信息化建設,對排污口水質進行常規監測和水質生物監測。四是全面監測森林資源,提高對森林火災等災害的綜合感知能力。五是通過衛星遙感、無人機等技術的綜合應用加大對違章建筑的監管力度。

構建智慧生態環保一張圖。提升數據資源的獲取能力,拓寬數據資源的獲取渠道,創新數據資源的獲取方式,推進數據資源的全面整合與共享,實現跨部門、跨層級、跨區域的生態環境部門業務協同。

擴展公眾參與渠道和參與深度。創新公眾參與方式,拓寬公眾參與廣度,實現線上線下參與渠道的多元融合,為政府和公眾搭建更加便捷高效的溝通橋梁和服務平臺,提高人民群眾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廣度和深度。

4.6? 提振精神風貌推進文化資源數字化建設

以鄉風建設為抓手,全面深化新型鄉村精神文明建設,廣泛開展日?;?、具體化、形象化、生活化的鄉村文化宣傳教育,加快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轉變為廣大人民群眾的思想自覺和行為習慣。進一步加快鄉村文化資源的數字化發展步伐,拓展和完善網絡公共文化服務,強化對基層公共文化陣地的建設、管理和運用,提升公共文化服務的效能。把文化資源數字化建設作為傳承和保護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途徑和手段,借助先進的網絡技術,建設一個互聯互通、全域資源共享的公共數字文化信息服務網絡,使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在移動端和互聯網上得以傳播,努力促進公共文化信息服務的推廣與應用不受時空限制,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多樣化、多維度、多領域的文化信息服務需求,提升鄉村數字文化惠民項目的整體效能。

4.7? 建立數字鄉村發展水平評價體系

隨著數字鄉村建設的持續推進,建立一套科學、全面、規范的數字鄉村發展水平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是提升數字鄉村發展水平,尋找存在問題、明確發展方向、主動矯正糾偏的關鍵舉措,是加快實現我國農業全面升級、全面進步、全面小康的重要指引。

以表1為例,建立一套綜合評價指標體系,需遵循四個原則:一是科學性。參照國內外測度數字經濟發展水平所采用的指標體系,重點突出數字鄉村環境、應用、服務和創新等內容,同時以《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等國內相關政策和規劃作為指南,對數字鄉村相關評價指標進行設計。二是全面性。指標體系一方面要充分體現數字經濟的重要內容,即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另一方面要反映數字技術在鄉村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全面應用,即產業、就業、生活和消費等方面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三是指導性?;跀底粥l村發展規律和發展趨勢,對我國數字鄉村的發展經驗進行歸納總結,提煉出中國特色數字鄉村的關鍵特征,力求將該指標體系打造成評價數字鄉村發展水平的重要手冊。四是可行性。結合我國各地開展數字鄉村建設的實踐經驗,盡可能選取比較容易收集和被廣泛接受的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指標,以便于數字鄉村的考核與評價工作的開展。

5? 結? 論

在推進數字鄉村建設的過程中,可以對豐富的農業農村資源進行整合,以更好地滿足鄉鎮、村落和廣大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維度的需求,這是更高效更便捷的鄉村服務模式。以中國廣大農村地區為基地,以數字化建設為手段,具有中國特色的數字鄉村建設將大有所為。但在數字鄉村推廣的過程中,由于各鄉村的經濟、文化及管理水平不一,村落及群眾需求差異較大,數字鄉村建設要以當地需求為導向,要符合當地實情,切實做到因地制宜,以充分發揮數字化在推進農村治理現代化建設中的基礎支撐作用。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 [R/OL].(2019-05-16).http://www.gov.cn/zhengce/2019-05/16/content_5392269.htm.

[2] 劉英,王昆.吉林省數字經濟助力鄉村振興發展路徑研究 [J].山西農經,2020(18):28-29.

[3] 鄭小鳴.以“數字鄉村”建設推進農業農村信息化 [N].湖南日報,2019-03-07(15).

[4] 王耀宗,牛明雷.以“數字鄉村”戰略統籌推進新時代農業農村信息化的思考與建 [J].農業部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8(3):1-8.

[5] 崔凱,馮獻.數字鄉村建設視角下鄉村數字經濟指標體系設計研究 [J].農業現代化研究,2020,41(6):899-909.

[6] 王玉鵬.以全域旅游助推鄉村振興 [N].經濟日報,2020-05-13(11).

作者簡介:曾慶曦(1975—),男,漢族,湖南郴州人,高級咨詢顧問,工商管理碩士,研究方向:數字化轉型、智慧城市、數字鄉村、產業規劃等;何曉玲(1994—),女,漢族,廣西貴港人,管理咨詢師,學士學位,研究方向:企業信息化發展、企業轉型發展、新技術應用、互聯網發展模式、5G的發展和應用等。

猜你喜歡
建設路徑鄉村振興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幾個抓手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建設路徑分析
從依法行政淺談法治政府的建設路徑
試論《弟子規》與校園文化建設路徑
淺談高校后勤管理的制度建設
行業特色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路徑探析與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