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新時代志愿服務現狀 推動構建社會治理現代化新模式

2021-10-21 02:39張鳴鶴
科教創新與實踐 2021年32期
關鍵詞:志愿服務法制社會治理

張鳴鶴

摘要: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不斷提升,志愿服務從提供基礎社會服務路線,歷經U站服務體系和信息化平臺向社會專業化服務靠攏階段,再到推動志愿服務參與社會治理、凝聚社會共識階段,目前正在積極推進將在志愿服務深度參與社會治理的基礎上,進一步發揮凝聚社會共識、塑造城市文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功能作用。志愿者組織人數龐大、幾乎沒有入門門檻,隨著志愿服務數量增加,城市對志愿服務需求越來越高,對志愿服務存在問題剖析與解決,推動志愿服務法制化管理,有利于志愿服務工作與城市發展相互促進提升。

關鍵詞:志愿服務;社會治理;規范;城市;法制

一、志愿服務現狀

近年來,各地大力推動基層志愿服務從“基礎性社會服務”向“參與社會治理”轉化,以某人口在一百萬左右的行政區為例,近年來累計組織107.2萬人次志愿者參與社會治理,服務時長超282.1萬小時,有力助推社會治理現代化。但當前基層志愿服務仍存在一些問題。

1.志愿服務積極性有待加強。某區現有基層志愿服務組織447個,注冊志愿者超11萬名,有規范制度、穩定志愿者、能持續開展服務的活躍組織157個,僅占35%,參與服務的志愿者4.5萬名,僅占41%,志愿者及志愿服務組織的積極性和可持續性有待進一步提升。

2.志愿服務專業性有待提升。目前,某區志愿服務形式和內容比較單一,專業化有待提升。據統計,某區90%志愿服務以提供基礎性協助服務為主,如簡單的信息登記、物資分發、秩序維護等,在心理援助、社會救援等專業領域僅有5支志愿服務隊伍,專業化志愿服務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

3.志愿服務聯動性有待強化。某區探索建立部門依法履責、社會協同參與的志愿服務工作機制,但群團、交警、水務、民政、司法等相關部門聯動機制尚未形成,聯動模式多為“一事一辦”的模式,缺少固定的聯動項目,也缺少一定的保障。

4.社會化管理程度有待加強。目前,大部分義工組織在管理上仍未實現社會化運營,政府干預程度較高,這就直接導致了社會組織造血性不強。給部分單位造成志愿者是政府單位直接“管理”的隊伍,有“隨叫隨到”的錯誤認識。

5.社會認可度有待提高。部分人認為,志愿服務與評優評獎、積分入戶、廉價勞動力掛鉤,實則不然。在對部分志愿者的采訪中了解到,參與志愿服務并沒有與評優評獎、積分入戶直接掛鉤,也沒有工資,更多的是為了奉獻愛心而進行的志愿服務工作。

6.志愿者相關保障不足。根據某地志愿者相關保障條例,可以為志愿者提供40元左右的交通補貼和餐食補貼,但在實際操作中,志愿者的保障往往無法到位,一方面打擊了志愿服務的積極性和認同感,另一方面不利于志愿服務的可持續發展。

二、對策及建議

1.創新運作模式,激發志愿者參與熱情。探索建立志愿服務“崗位化”運作模式,將較為固定的志愿服務需求設置成固定的“崗位”,通過信息化平臺將“崗位”對外發布,讓志愿者自主找到適合服務項目,激發參與熱情。廣泛宣傳志愿服務先進經驗和感人事跡,激勵志愿者、市民群眾積極參與志愿服務,持續喚醒“休眠”志愿者,營造人人愿奉獻的社會氛圍。

2.建立綜合提升機制,推動志愿服務專業化。依托志愿服務綜合提升計劃,制定科學培訓課程,構建分級分類遞進式培訓格局,重點將救援、醫療等專業領域人才納入統一師資庫。探索建設志愿服務資源調度平臺,通過微信公眾號、微信群和手機APP等形式,建立便捷的志愿服務求助渠道、合理的資源配置渠道和及時的服務轉介渠道,實現志愿服務供需“一盤棋”。

3.完善工作機制,破解志愿服務聯動難題。完善區、街道、社區三級工作機制,橫向優化合作,縱向加強指導,建立志愿服務參與社會治理的能動性回應機制,充分發揮志愿者和志愿服務組織在問題發掘、訴求反饋、輿論引導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引導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等積極聯動支持和參與社會治理志愿服務項目設計、管理和運營,實現志愿服務參與社會治理的可持續發展,圍繞文明創建、治水提質、環保、交通等方面打造志愿服務品牌,在扶助社會弱勢群體、促進社區建設、維護社會秩序、提供公共服務貢獻志愿服務力量,助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4.推動志愿服務工作社會化運營轉型,可通過項目化形式,孵化志愿服務組織,使其通過幾年的培育和成長,具有一定的造血功能,可以實現自給自足,更好的參與到社會化服務當中去。

5. 完善志愿服務參與社會治理的保障體系、評價機制和監督措施,做實餐補車補、安全保險等具體保障措施,深化志愿服務評選表彰活動,為資深志愿者提供城市禮遇服務,選拔一批志愿服務監督員推動“志愿服務督導”常態化開展,進一步激勵和規范志愿服務團體和個人參與社會治理。探索志愿服務相關工作立法,在一定的條件下規范化開展志愿服務,對需求單位和志愿者均提供相應保障。

總之,中國特色志愿服務的發展和進步為民眾養成良好行為習慣與規范具有積極促進作用,對推動社會文明和社會發展有著積極意義,志愿服務制度化、專業化、現代化發展是必然的趨勢,也必將與城市的發展互為促進。

猜你喜歡
志愿服務法制社會治理
Making scents of history古法制香,感受非遺魅力
打開法制文明的大門
玉門市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法制委員會舉行第一次全體會議
基于協同發展理論的大學生志愿服務可持續化社會支持系統研究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閾下的大學生志愿服務
社會轉型期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的實踐和經驗研究
志愿服務與“互聯網+”結合模式探究
社會治理面臨的現實困境與路徑選擇
政府主導型社會治理模式下社會組織發展理路
漫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