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偽滿時期日本在中國東北地區的“皇國觀”教育和文化統治

2021-10-25 08:20
黑龍江史志 2021年10期
關鍵詞:王道侵略者天皇

吳 娟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 北京 100072)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關東軍發動了蓄謀已久的九一八事變。在隨后的大約四個月時間內,東北三省大部分地區淪陷。日本為方便對中國東北地區進行殖民統治,同時,也為掩蓋其侵略行徑,于1932年3月1日,扶植溥儀建立“滿洲帝國”,至此,東北三省徹底淪為日本殖民地。在偽滿洲國期間,日本對中國東北進行了嚴酷的文化統治與奴化教育,確定日語為偽滿洲國國語,并在教材中灌輸“王道樂土”“民族協和”等概念,其教育制度的核心在于通過教育實踐將日本軍國主義的“皇國觀”強制灌輸給當地民眾,不僅阻礙了東北地區文化發展的正常進程,更為嚴重的是目標直指中國人的精神層面,妄圖在思想上同化、泯滅中國人民的國家和民族意識,從而使東北人民完全成為“大日本帝國”的安順良民,使東北地區亦成為其侵略全中國的后方基地。

一、“皇國觀”教育及其確立

明治維新以后,日本開啟了向西方學習的近代化進程,但為實現其國家富強、趕超列強而制定的“雄飛海外”“開拓萬里波濤”的現實目標,卻又因日本天皇制政治、江戶時代武家軍國政治的歷史和尊皇主義的傳統信仰等因素,而逐步使其走上了軍國主義發展的道路。

所謂軍國主義,是為日本近代創建的“天皇制軍國主義體制,通過擁戴天皇為軍事統帥、國家元首和宗教權威,利用天皇的‘神圣’權威凝聚全國之力,以對抗西方列強、侵略亞洲鄰國,并將島國日本改造成為‘大陸國家’”。該體制“最大的特殊性是政治的主權者、軍事的最高統帥——天皇,同時是宗教的絕對權威”,天皇即是日本國家與民族的象征,又是社會賴以存在的“精神實體”,這樣每個日本國民都將個人、集團乃至社會與天皇連接成為一體,達成《教育敕語》中所說的“克忠克孝億兆一體”“義勇奉公以扶翼天壤無窮之皇運”的目的。由此,日本成為“皇國”,日本國民自然也成為“皇國民”,同時,將加強武力和教育國民,作為實現皇國日本“宣揚國威宸翰”的兩件同等重要大事全力實施。

所謂“皇國觀”教育,就是進行“國體”教育,所謂“國體”即為近代天皇制,為維護天皇制,以培養效忠于日本天皇的臣民而進行的教育是為“皇國觀”教育。為達此目的,首先,日本政府在1868年4月公布的國策綱領《五條誓文》明確提出關于教育的目標——“求知識于世界,大振皇基”,從中可以析出的邏輯關系:通過學習西方“求知于世界”而達成“振皇基”的目的,一方面凸顯出明治維新的不徹底性;另一方面可以看出日本實現民族崛起的目標、抑或說是擺脫西方殖民統治的目標在于重振皇國。隨后,明治政府以天皇名義頒布了《軍人敕諭》《教育敕諭》等道德規范,“到明治二十三年,我國政事、軍事、教育分別具有了欽點憲法的性格,通過《明治憲法》《軍人敕諭》《教育敕語》三大支柱,確立了近代天皇制國家構造及天皇制國家觀”“宗教權威‘天子’的教典是《教育敕語》……?!比毡菊疄榱思訌娕囵B國民“皇國觀”的思想意識,尤其1890年頒布的《教育敕語》,標榜天皇是為道德的化身,要求國民、尤其學生朝晚習誦,以效忠天皇和為天皇獻身為最高的精神追求,即“教育培養‘義勇奉公’的國民,以達到‘以扶翼天壤無窮之皇運’”,強化了以天皇為核心和象征的軍國主義教育的目的,凸顯出日本近代教育淪為近代天皇制軍國主義對內高壓統治、對外侵略擴張的工具。

除了上述頒布的一系列法令制度外,日本還通過推進教育體制改革加強天皇的神圣性和權威性。明治政府為了把“忠君愛國”精神貫徹全國,于1880年開始修改《教育令》,其中明確出現了“尊皇愛國”的字句,同時通過小學修身課加強對皇國觀念的宣傳,為強化“尊皇”觀念,1883年出版的《小學修身書》中寫道:“應以孝行父母之心尊敬吾之皇上。以孝事君即為忠。忠臣出于孝子之門。應常于內心祝愿皇室永遠繁榮。我之君,千代八千代,小石成巖石,直至生苔?!?891年11月17日,制定了《小學教育大綱》,更是向小學生灌輸“國體”思想,天皇即為“萬世一系”的神,使日本國民心中從小就樹立起天皇神圣不可侵犯的絕對權威。九一八事變后,日本政府為了加強“皇國之道”的天皇制法西斯軍國主義教育,最終還于1936年設立了“文教審議會”,決定對“關于國體觀念的徹底和振興國民精神的重要事項”進行調查和審議,提出:為實現“八纮一宇的肇國精神”,必須確立把學校變成“國民訓練的場所”,使日本教育完全被納入到軍國主義法西斯對外侵略擴張的體系之中。

此外,為了實現軍國主義“皇國觀”教育目的,日本政府還經常舉行一些效忠天皇的活動,如向天皇、皇后的“御像”禮拜等,并于1881年6 月,文部省公布《小學校節日大祭日儀式規程》,利用各種學校儀式強化天皇的宗教性,使“皇國”觀念得到最大限度的普及?!督逃氛Z》頒布以后,明治政府又于1891年6月、1893年5月和1900年相繼制定了規程,對學校奉讀《教育敕語》的儀式作了規定,隨后,大正初年(1912),政府要求各級學校建造“奉安殿”,專門供奉《教育敕語》和天皇、皇后的“御真影”,以供學生瞻仰?!熬瓦@樣,通過學校儀式和學生上學、散學時對‘奉安殿’行禮的方式,在濃厚的宗教氣氛中,將天皇、《教育敕語》與‘國體’難以形容的‘價值’刻入學生的腦海里了。這是一種比通過對《教育敕語》進行語義解釋,讓學生對《教育敕語》里寫了些什么,‘國體’是什么等進行理性的認識和理解更有效的‘理解’方式?!?/p>

總之,在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之前,國家教育系統就將明顯帶有軍國主義天皇制色彩的“皇國觀”強制灌輸給國民,不僅使日本全體國民最終成為軍國主義對外發動侵略戰爭的炮灰,而且,也為日本近代政府在殖民地、占領區展開同化當地居民的“皇國”奴化教育和思想控制奠定了基礎。

二、偽滿時期日本在中國東北地區展開的“皇國觀”奴化教育

毛澤東《論持久戰》中曾經指出:日本帝國主義滅亡中國的政策,分為“物質和精神的兩個方面……,在精神上,摧殘中國人民的民族意識。在太陽旗下,每個中國人只能當順民,做牛馬,不許有一絲一毫的中國氣”,簡明精辟地指出了日本帝國主義不僅妄圖用武力征服中國人民,更要在精神文化方面徹底奴化中國人民。中國東北地區自九一八事變起受到了日本帝國主義長達十四年的殖民統治,日本為穩固其在該地區的軍事統治,對東北民眾實行了嚴密的思想控制,企圖在精神層面磨滅東北民眾的民族和國家意識,其所推行的“皇國”文化奴化教育在東北地區產生的重要影響甚至遠超使用武力的軍事征服。

(一)各級學校教育機構的整頓與重建

日本侵略者推行奴化教育文化統治的方針首先從插手各級各類學校的重建開始。

事實上,九一八事變之前,早在日俄戰爭日本侵占大連之后,日本就已經開始采取政治、經濟、文化兼顧的侵略政策,尤其重視精神文化、思想層面的嚴密控制。1905 年,也就是日本侵略旅大的第二年,所謂的“關東州”民政局正式頒布了《關東州公學堂規則》,廣諭“州民”:“皇國民教育的本意,即謹遵《教育敕語》的旨意,奉行和體現至誠盡忠的精神,培養出真正的皇國民?!倍?,為推行其所謂的“皇國觀”教育,日本于1904年甫一踏上旅大地區就創辦了南金書院民立小學堂等公立教育機構,利用公學堂向中國孩子教授日文,同時也不斷完善教育管理系統和教育監督體制,有效地保證日本殖民者在大連等地推行的“皇國”教育,迫使所有學生“修煉皇國之道,貫徹奉謝皇恩的誠心”,要無條件遵從天皇,并能為天皇獻身,從而粉飾日本侵略中國的強盜行為,灌輸了日本侵略有理的觀念。

與此同時,隨著日軍逐漸控制了南滿鐵路及其周邊地區,日本在南滿鐵路沿線開始設立學校,到事變前夕,亦即1930年已成功設立學校373所,在校學生達91272人,學校的學生除日韓僑民外,大部分是中國民眾子弟,學校所用教材以親日思想為主,教導學生努力成為優秀的“皇國民”,為日本的帝國利益奮斗。

總體來說,日本奴化教育的范圍僅限于其控制的“關東州”和南蠻鐵路沿線地區。九一八事變前的東北整個文化教育系統主要由奉系軍閥建設,經過張作霖父子的長期努力,東北地區文化教育水平得到迅速恢復和發展。僅就高等學校而言,至九一八事變前,東北的高等學校已發展到30余所,并已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善的學制體系,適應著社會對各級各類人才的需求。

九一八事變后,日本侵略者占據了東北大部分地區,認為如果要在該地區殖民統治得以長期有效地維持,必須注重人身與精神的雙重征服,也就是加強對“新殖民地”的民眾實行奴化教育。因而,1932年偽滿政權成立后,隨著東北地區局勢逐漸穩固,日本侵略者以偽滿傀儡政權的名義頒布了一系列關于奴化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規,開始對東北原有教育設施和資源進行有目的地整頓和破壞,全盤控制東北教育,美其名曰為所謂的“建國大業”培養“人才”。

雖然偽滿的奴化教育方針確立于1937年正式公布的“新學制”,但在此之前,日本的奴化教育方針已具雛形,教育方案及其內容隨時局變化而略有不同,但其本質核心無不體現出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本性及其“皇國觀”奴化教育的殖民性質。1932年,日本侵略者頒布了《關于改廢教育命令法規之件》,要求“凡是省發布重要之教育命令或改廢法規時,務須事先請由本部核準后再施行”,并于1933年再次發文強調了這一規定,由此可見,日本侵略者對于殖民地民眾精神控制的重視。

為將中國東北變成永久性殖民地,使東北人民完全置于日本侵略者奴役之下,完全泯滅民族性,心甘情愿地接受奴役,事變后,日偽統治者首先從學校開始進行整頓,勒令各地區大、中、小學校停止授課,校舍和校址或被封閉、占用,愛國師生遭到嚴酷鎮壓和迫害。僅以小學為例,“在1929年,東北有小學1300余所,學生74.7萬余人,日軍侵占東北后,東北小學生的數字連續5年低于九一八事變前。特別是1933 年,小學生降到了50萬人之數”,東北教育系統可謂一片狼藉。偽滿政權建立后,為顯示日滿“親善友好”、籠絡人心,更為控制民眾思想、培養得力的“建國人才”,使其在精神和肉體雙重成為日本軍國主義的奴隸,日偽政權逐漸改變了殘酷鎮壓的教育控制模式,將恢復淪陷區各級各類學校作為重要工作,建立為日本侵略者服務的適應奴化教育需要的“皇國”學校。于是,有資料顯示“截至大同二年(1933)六月底止,全國小學已開學者計9128所,學生507539人”。但是,事實上這一時期由于日偽當局一直針對教育領域采取高壓政策,教育水平始終無法提高,學校教學設施極為簡陋,學齡前兒童入學率極低,相應的文盲率居高不下,至1937年,失學率甚至高達70%以上,從而使東北文化孤立并遠落后于中國其他地區,日本侵略者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達成了其割裂中國東北與其他地區聯系、孤立東北的目的。

(二)從“王道教育”到“皇道”教育:奴化教育方針的確立

日本侵略者在對東北民眾進行殖民地教育,主要以“皇國觀”“王道主義”作為奴化東北民眾學生的主要核心教育宗旨,宣揚所謂的“建國精神”。關于東北的教育問題,“我將教育最終的支持點,求之于‘教育即國民教育’的根本原理……我滿洲國的教育,由此根本理念出發,并非是為造成普通常識豐富的個人,亦非是為造成一般知識深蘊的人,而是‘造成滿洲國為實現其歷史的使命所必要的滿洲國民’。滿洲國教育由此原則出發,按滿洲國獨自之國情而構成之。如此達到滿洲國歷史的使命,乃是教育理想”。那么,偽滿洲國歷史的使命到底是什么,偽滿洲國究竟是為什么而“建國”,因此而形成的教育理想又是什么呢?1936年,偽滿政權頒布的《關于建國精神普及徹底之件》中曾有明確說明:“為令遵事查我國教育以建國精神徹底普及于國民,而資其實現為本義。即以各族協和與友邦日本一德一心以完成王道政治,安定國民生活,實為教育之根本目的” ,這里的關鍵詞“民族協和”“一德一心”“王道政治”很顯然是說偽滿政權控制下的民眾教育的目標在于東北民眾與日本侵略者應該“同心同德”以完成所謂的“王道政治”,這也是偽滿洲國的“建國精神”“歷史使命”。而所謂的“王道政治”,則無非是在“日滿兩國不可分”的條件下,以日本為主導,“進而言教育之普及,則當惟禮教之是崇,實行王道主義,必使境內一切民族熙熙皞皞,如登春臺,保東亞永久之光榮,為世界政治之模型”,建設“共存共榮”的“東亞新秩序”。

隨后,1940年溥儀第二次訪日歸國之際,又把天照大神“請”到偽滿洲國來,當成偽滿的“建國神”進行祭祀,并宣稱“我國自建國以來,邦基益固,邦運益興,蒸蒸日躋隆治。仰厥淵源,念斯丕績,莫不皆賴天照大神之神麻,天皇陛下之保佑,……回鑾之吉,敬立建國神廟,奉祀天照大神,盡厥崇敬,以身祝禱國民福祉,式為永典。令朕子孫萬世祗承有孚無窮”,也就是說偽滿洲國與日本一樣是為“天照大神”“日本天皇”庇佑下的“皇民”,偽滿國民應該“盡厥崇敬”,為天照大神和日本天皇效忠,無疑這種教化將東北民眾教導成對日本人俯首帖耳的“良民”。

為了完成教化東北“良民”的目的,同時也為避免殷勤東北民眾的警覺,日偽統治者絞盡腦汁,決定首先以中國封建傳統意識的核心體系——儒家倫理道德思想體系為其掩護,提出為實現“王道政治”而實施相應的教育方針,亦即所謂的“王道主義”教育方針。日本侵略者將“王道”這個詞用在教育上稱之為“王道教育”。關于“王道教育”,1932年日本關東軍就曾在《對滿蒙方案(第四次方案)》中規定:必須徹底普及王道主義、民族協和的建國精神和日滿融合之觀念。1933年出版的《第一次滿洲國文教年鑒》中,對當時偽滿洲國的“王道教育方針”,又做了進一步的規范:“我滿洲建國即以王道為極則,則教育方針亦應以是為正鵠?!醯谰袷字夭?。所謂種族觀念、排外思想,務使根本鏟除,不遺絲毫芥蒂。以期民族與國際間之協調,而樹人類相愛之基礎?!缘赖氯柿x培養國民之高尚品格,以勞作勤苦訓練國民之生活能力。使內而重仁義,尚禮讓,務實去偽,崇儉戒奢,外而親仁善鄰,無詐無虞,守國際信義,謀民族協和”,希望借此達到“在使全國深切體會一德一心,不可離之日滿關系,并取法日本,以東洋精神中心之基本道德觀念及實業教育為主”。也就是說,這所謂的“王道教育”無非是為到達以日本人為中心的“五族共和”“日滿兩國不可分”的目的。日偽統治者為宣傳所謂的“王道教育”,甚至動用飛機分撒傳單,宣揚所謂的“五族協和,王道樂土”“日滿親善,共存共榮”等欺騙東北人民的謊言。而且,日本為合法殖民占據東北地區,還篡改中國歷史,《滿洲國協會創立宣言》中公然宣稱:滿蒙之地,本來不屬于禹貢九州,有時為肅慎之故土,有時為高句麗之舊居;隨后遼、金、元、清相繼盤踞而抗之,……使此地成為各民族之樂土,以期共存共榮。從而,憑空捏造日本對東北發展的“功績”,宣揚日本侵略者對東北的“建設與開發”,以此掩蓋其對東北侵略的罪行。

可以說,上述這些日偽統治者的政策極大加深了東北教育的殖民地性質,使東北教育徹底淪為日本對殖民地奴化統治的工具。經過日偽統治者多年的經營,到1937年,東北地區的殖民統治秩序基本趨于穩定,于是,日偽當局于1937年10月頒布了代表“新學制”的《學制要綱》,目的在于進一步完善東北地區的殖民地教育制度和教育核心宗旨。同時,根據“新學制”制定了新的教育方針:“遵照建國精神及訪日宣召之趣旨,以咸使體會日滿一德一心不可分之關系及民族協和之精神,闡明東方道德,尤致意于忠孝之大義,涵養旺盛之國民精神,陶冶德性,并置重于國民生活安定上必須之實學授予知識技能,更圖保護增進身體之健康,養成忠良之國民為教育方針”,要求在校學生要與日本侵略者“一德一心”,忠于日本天皇。這里的“東方道德”“忠孝之大義”顯現出來的奴化思想傾向更為明顯。眾所周知,近代日本向來標榜其為近代亞洲、東洋精神和道德的代表,這里提到的“東方道德”對應著上文提到的“東洋精神”,顯而易見要求東北民眾應將日本代表的“東方道德”用以“陶冶德性”,所謂的“忠孝之大義”結合1934年溥儀第一次訪日回國的《回鑾訓民詔書》可知,溥儀將日本說成“深維我國建立以逮今茲,皆友邦之仗義盡力,以奠丕基”,認為自己與日本天皇“精神如一體”,從而要求偽滿民眾與大日本帝國“一德一心不可分”,也就是說,所謂“忠孝之大義”,不僅要對偽滿統治者以盡“忠孝”,更應為與溥儀“同為一體”的日本天皇盡忠“以報皇恩”,更有甚者,甚至試圖讓東北人民忘記自己的祖先,而去承認所謂的“天照大神”是東北人民的始祖。由上述可見,日本侵略者無恥且巧妙地將中國傳統道德與日本天皇聯系起來,將其曾經宣揚的“王道”教育轉換為向天皇盡忠的“皇道”教育,從而企圖培養出供日偽統治者隨意驅使和宰割的亡國奴。當時受到日偽當局上述教育統治政策的影響,東北淪陷后出現的大批漢奸走狗大多出自日偽當局創辦的各類各級別學校,而且,一些青少年參加了“愛路少年隊”,保護日偽鐵路,幫助偽滿當局收繳武器、說服家長交出槍支,更多東北的青少年學生直到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時,才知道自己原來是中國人。

三、結語:日偽當局“皇國觀”奴化教育的影響

偽滿時期,日偽統治者的文化統治給東北地區帶來了極其嚴重的危害和惡劣影響,采取的方式也多種多樣,諸如為推廣和宣揚奴化教育,利用了傳唱奴化教育歌曲、成立“滿映”電影公司播放奴化電影等手段。其中,日本侵略者實施的最重要手段和內容就是涉足教育領域,將原本神圣不可褻瀆的教育變成了侵略中國的有力武器和工具。為此,日偽統治者炮制了一整套旨在推行奴化教育統治的教育方針,同時也出臺有一系列為此方針服務的政策法令,并設立相應的教育管理機構自上而下全方位地為之保駕護航。盡管偽滿時期日本侵略者在東北地區的奴化教育方針,隨著時局的變化,其表現形式也有所不同,但其本質核心卻始終保持一致:通過不斷加強行政干涉的程度,對東北民眾全面貫徹實施日本“皇國觀”教育,使其在麻痹和同化過程中不自覺地接受日本的“皇道”文化,誘使當地群眾從精神上、肉體上成為日本國永遠的順民、奴隸。日偽統治當局長期施行奴化教育政策的結果,使東北人民陷入沒有追求、沒有知識、沒有國家和民族的愚昧境地,給東北地區帶來極具破壞性的后果和影響。

首先,由于歷史原因,東北地區的教育原來就比中國其他地區落后,日偽統治者的文化教育政策使東北地區的教育體系又遭受毀滅性的打擊,不僅學校教學秩序遭到嚴重破壞,而且,教育資源和教育水平也無法與九一八事變前的規模相比。奉天省的大、中、小學全部關閉竟達6個月之久。僅就小學而言,1931年7月,東北小學校數為11595所,1933年7月,東北小學校數為9128所,而且,東北在校小學生人數連續5年低于九一八事變前水平,截至1936年,小學生的就學率僅為23%??梢哉f,日偽時期,日本侵略者奴化教育極大降低了東北民眾的受教育水平,進一步拉大了東北地區與中國其他地區的知識文化差距。

其次,日偽時期長期奴化教育嚴重損害了東北地區青少年的思想。由于青少年與成年人相比,其世界觀尚未成形,思想可塑性極強,因此,要使東北民眾成為日本的逆來順受的順民和奴隸,就只有對青少年人群進行奴化教育和思想控制,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泯滅中國人的民族性和民族意志,這對于日本侵略者全面侵華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我們通過對日本侵略者思想控制和奴化東北地區政策的分析和研究,從中可以看到日偽當局如何處心積慮地針對東北青少年人群的心靈和思想進行奴化和摧殘。在東北淪陷的14年中,青少年學生接受的完全是日本“皇國觀”培養和教育,每天都要背誦“建國精神”、《回鑾訓民詔書》,每日也必須向偽皇宮方向、日本天皇的方向遙拜多次,教育內容也是“國民道德”“日語”等,學校開展的各項活動也大多圍繞上述這些主題。長期的奴化教育致使東北青少年身心受到雙重摧殘,潛移默化地接受了“日滿一體”“神國日本”等觀念,產生了日本神化、民族自慚的情節,從而陷入了迷茫、無知、無求、混沌的絕境,磨滅了東北民眾的反抗意識和民族精神,甚至一些被奴化教育腐蝕的青少年最終成長為日偽統治者的御用工具和漢奸。

總之,日本在東北地區統治的十四年間,對于中國人民、東北人民既是一部屈辱的侵略史,也是一部充滿血淚的殖民教育史。研究這段歷史,揭露日本侵略者在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有利于清楚認識奴化教育的嚴重性與危害性,改變對日本在偽滿時期奴化教育中國青少年歷史的錯誤認知。只有尊重歷史,認識歷史,才能以史為鏡,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歷史智慧。

猜你喜歡
王道侵略者天皇
Nanjing Confucius Temple
My Trip
埋個將軍
Realistic Words, Chilling after Reading
微趣圖
不彎腰的習俗
一摸就得要
天皇版“漁夫”
生物侵略者
日本天皇的長壽秘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