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漢語認知動詞主觀性對比研究

2021-11-02 04:24洪雨詩高佳麗韓新怡王明珺
三悅文摘·教育學刊 2021年38期
關鍵詞:主觀性

洪雨詩 高佳麗 韓新怡 王明珺

摘要:從英漢語認知動詞的主觀性出發,考察英漢語認知動詞的組合模式及分布模式特點??疾彀l現,英漢語認知動詞主觀性均離不開第一人稱主語烘托;均傾向于與第一人稱主語共現,并可構成獨立結構,發展出話語標記功能;但英語獨立結構靈活性更高,可自由出現在句首、句中及句末。這說明,英漢語認知動詞主觀性之間存在差異。此外,通過比較英漢語認知動詞共現成分,得出英漢語認知動詞在表現主觀性時皆傾向于與情態動詞及語氣副詞共現,兩者在表現主觀性方式上存在差異。

關鍵詞:主觀性;認知動詞;英漢語;組合模式;分布模式;共現

語言中的主觀性主要是說話者立場、態度和感情等關于“自我”的表達,因而在本質上任何語言均具有某種程度的主觀性,英漢語也不例外。目前關于英語認知動詞的主觀性研究發現,其主觀性具有不自足特征,存在對主觀語境的依賴。漢語認知動詞的主觀性研究表明,認知動詞是語言主觀性的一種顯性表達形式,具有主觀性傳遞功能。但當前關于英漢語認知動詞的對比研究還不夠成熟,尚未形成系統化的理論框架,鑒于此,本文基于北京語言大學BCC語料庫的綜合語料庫(規模為10億字)和美國當代英語語料庫COCA(語料庫容量為3.6億詞),對英漢語認知動詞主觀性進行對比研究。為方便起見,我們選取“think” “suppose” “guess” “believe”及其漢語對應詞“認為”“覺得”“相信”“懷疑”等作為研究對象,分別考察英漢認知動詞在人稱組合模式、分布模式、共現成分方面的共性與差異。

一、英漢語認知動詞的人稱組合模式比較

(一)漢語認知動詞的人稱組合模式

基于語料庫分析(見表1),漢語認知動詞常與第一人稱共現。以“覺得”為例,其與第一人稱共現頻次為116872,與第二、三人稱共現頻次分別為20347、18449。由此可見,與第一人稱共現頻次遠高于其與第二、三人稱共現頻次,分析“認為”“相信”“懷疑”“猜”“想”亦可得出同樣的結論。

從句子內容上看,在例(1)中,“我”充當了發話主體與態度主體,將其從客觀評價轉為主觀評價,并表現了主觀意義上對后續命題的判斷,而在與第二、三人稱搭配時,并不表達說話者對后續內容的評價與印象,而是作為后續描述事件的一部分。由此可得,漢語認知動詞主觀性的表現離不開第一人稱的烘托。

(1)a.我相信明天是晴天。

b.你相信明天是晴天。

c.他相信明天是晴天。

(二)英語認知動詞的人稱組合模式

基于語料庫分析(見表2),與漢語認知動詞相類似,英語認知動詞的主觀性通常依賴于與第一人稱的結合。以“think”為例,其與第一人稱共現頻次為708163,而與第二、三人稱共現頻次分別為218924、49588。由此可見,與第一人稱共現頻次遠高于其與第二、三人稱共現頻次,分析“suppose” “believe” “doubt” “guess” “assume”亦可得出同樣的結論。

從句子內容上看,在例(2)中,“I”充當了認知主體,表示了命題發出視角。而在同樣的情況下,當認知動詞與第二、三人稱搭配時,并不表達主觀性,而是用于客觀說明情況。由此可得,

英語認知動詞常與第一人稱共現以體現其主觀性。

(2)a.I think that guy looks stealthy,doesn’t he?

b.You think that guy looks stealthy,don’t you?

c.He thinks that guy looks stealthy,doesn’t you?

(三)英漢語認知動詞的人稱組合模式對比

基于英漢語認知動詞組合模式對比發現,英漢語認知動詞的主觀性存在共性,其主觀性的表達都依賴于第一人稱主語,當認知動詞與第二、三人稱搭配時不表達主觀性。但兩種語言間也存在差異。在語料庫中,“相信”獨立于主語單獨出現的頻次為3216,“認為”為3098次,“覺得”為1124次,“懷疑”為191次,而幾乎不存在英語認知動詞獨立于主語的情況。由此可知,漢語認知動詞可允許第一人稱主語的省略,而英語認知動詞的主觀性則依賴于第一人稱,其人稱主語不能省略。

三、英漢語認知動詞的分布模式對比

(一)共性

通過比較英漢語認知動詞與不同人稱組合分布的頻次(見表1、表2),我們發現英漢語認知動詞均傾向于與第一人稱主語共現。經分析可得,由于第一人稱是指表達者一方,有利于表達發話者的內心想法,因此相較于其他人稱,第一人稱更直接,更傾向于與具有主觀性的認知動詞共現。

此外,基于語料庫分析(見表3、表4),英漢語[第一人稱主語+認知動詞]結構可構成獨立結構。在英語中,[第一人稱主語+認知動詞]常以獨立結構的形態出現,如“I guess,” “I think,” “I suppose,”等。漢語亦如此,在漢語中也常出現“我覺得,”“我相信,”“我懷疑,”等這樣的[第一人稱主語+認知動詞]獨立結構。

最后,英漢語[第一人稱主語+認知動詞]結構能夠表達發話者的主觀想法,由此引申出了話語標記功能。在日常言語交際中,話語標記是以說話者為中心或以說話者為取向的一種常見的語言現象。從說話者角度看,話語標記是一種能夠幫助說話者組織信息、表明說話者思想和態度或對所言信息的肯定程度、提示語境信息的有效方式。從聽話者角度看,話語標記能幫助聽話者較好地銜接并理解關聯的信息內容、準確領會話語傳達的信息和說話者的態度等。(王揚 2005)。例(3)表達了說話者對聽話者是否正確的猜測,“I guess”帶有較強的說話者主觀性,若缺少“I guess”,則具有肯定語氣,缺少了猜測的意味,聽話者有可能會曲解話語的含義。例(4)則體現了說話者內心的猜測和對“他”奇怪行為的詫異和疑惑,從聽話者的角度來看,“我懷疑”傳遞了說話者的主觀情感,若是缺少“我懷疑”,則表明說話者對“他”奇怪行為的主觀感受沒有那么強烈,情緒也較為淡然??傊?,[第一人稱主語+認知動詞]可構成獨立結構,且具有明顯的話語標記功能。

(3)I guess,in that case,you’re right.

(4)我懷疑,他今天有可能是吃錯藥了。

(二)差異

經語料對比分析(見表4),我們發現英語[第一人稱主語+認知動詞]結構(I believe/ doubt/assume/guess/suppose/think)靈活性更高,可自由出現在句首、句中及句末。在日常表達中,英語敘述者可根據自身情況,如使用習慣、內心邏輯進程等調整該結構的位置,不同位置可表不同的強調、停頓等,但并不影響整體語義。[第一人稱主語+認知動詞]結構位置的變化在英語書面語和口語中都十分普遍。

在例(5)中,不論“I believe”是放在句首還是句末,句子的意思并沒有發生改變,都是敘述者對“這是幾年前在一本書上發表的一項研究”的主觀表達,而且同樣符合英語敘述者的表達習慣。

(5)That,I believe, was a study published in a book a few years ago.

相較而言,漢語主觀性成分則表現出更強的對主觀語境的偏好,靈活性不及英語[第一人稱主語+認知動詞]結構。漢語[第一人稱主語+認知動詞]結構通常放于句首,更符合漢語敘述者的語言習慣,如例(6)。雖然也存在此結構出現在句中及句末的情況,但多見于口語,在書面語中并不常見。

我相信,在這個條約的指引下,新世紀的中俄關系必將達到新的更高的水平。

基于頻次統計(見表3),我們發現,在漢語[第一人稱主語+認知動詞]結構出現在句首的頻次均大于出現在句中和句末的頻次。這說明漢語[第一人稱主語+認知動詞]結構更傾向于出現在句首,其次句中,最后是句末。其靈活性不高,受到的限制更多。由此可得,英漢語[第一人稱主語+認知動詞]結構的分布模式存在差異,體現在靈活性上。

四、英漢語認知動詞的共現成分比較

基于語料庫分析,我們發現,英漢語認知動詞均傾向于與主觀性成分共現,其前后常伴隨情態動詞和語氣副詞。

(一)與認識情態動詞共現

在主觀性的表達上,英漢語認知動詞均常與情態動詞共現。但同漢語相比,英語認知動詞更傾向于與情態動詞共現。

通過比較英語認知動詞與情態動詞共現頻次(見表5),我們發現在帶有主觀性傾向的語料中,“can”和“would”出現頻次較高。

通過比較漢語認知動詞與部分情態動詞共現頻次(見表6),我們發現在帶有主觀性傾向的語料中,不同情態動詞出現的頻率均比較低且差異不大,沒有特別明顯的傾向性。究其原因,可能在于現代漢語語法中情態動詞既可用于表達客觀的可能性,也可用于表達人的主觀意愿。

通過上述頻次統計與分析,可以看出,與漢語相比,英語認知動詞在表現主觀性時更傾向于與情態動詞共現,表達說話者的看法或主觀設想。

(二)與語氣副詞共現

在英漢語語句中,認知動詞常與語氣副詞共現,且均與表肯定意義的語氣副詞共現情況居多。

通過分析英語認知動詞與語氣副詞共現情況(見表7),我們發現在與英語認知動詞共現時,表肯定意義的語氣副詞居多,且“really”的共現頻次最高。

通過分析漢語認知動詞與語氣副詞共現情況(見表8),我們發現,在與漢語認知動詞共現時,同樣是表肯定意義的語氣副詞居多。以“我懷疑”為例,在語料庫中,“毫不”出現了65次,顯著多于其他語氣副詞。

通過上述的頻次統計與分析,可以得出,英漢語認知動詞在表現主觀性時都存在與語氣副詞共現的傾向,且均是表肯定意義的語氣副詞居多。

五、結語

如今,語言的主觀性和主觀化已然成為國內外語言學的研究熱點,其中對英語和漢語的研究最為廣泛。認知動詞作為英漢語中均存在的一個典型主觀性范疇,在主觀性的表達方面既有相同點,又有不同之處。在人稱組合模式方面,英漢語認知動詞的主觀性皆需要第一人稱主語的烘托,與其他人稱共現時則不表達主觀性,這是兩者的共性;而漢語認知動詞可允許第一人稱主語的省略,英語則不可省略,這是兩者的差異。在認知動詞的分布模式方面,英漢語認知動詞均傾向于與第一人稱主語共現,并可構成獨立結構,發展出話語標記功能,這是共性;而相較漢語而言,英語[第一人稱主語+認知動詞]結構的靈活性更高,可自由出現在句首、句中及句末。在共現主觀性成分方面,英漢語認知動詞常于情態動詞和語氣副詞共現。其中,英語認知動詞在表現主觀性時更傾向于與情態動詞共現;與語氣副詞共現時,英漢語認知動詞均與表肯定意義的語氣副詞共現居多。

參考文獻:

[1]王揚,語話語標記的認知語用詮釋[J].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2005(3).

[2]黃蓓,趙恩威.論主觀性標記的語義不自足特征[J].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20,33(01):48-54.

[3]ALMEIDA S,FERRARI L.Subjectivity,intersubjectivity and epistemic complementation constructions[R/OL].(2010-07-08).[2018-10-18].http://uk-cla.org.uk/proceedings.

[4]LASERSOHN P.Context dependence,disagreement,and predicates of personal taste[J].Linguistics and philosophy,2005,28(6):643-686.

猜你喜歡
主觀性
基于科創節平臺的小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探究
語法教學的新思路
中西方社會性災難新聞報道的主觀性對比研究
論色彩在影視動畫藝術中的運用
淺析后印象派繪畫色彩
花非“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