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足社會責任,參與全面育人

2021-11-03 17:55陳波
錦繡·下旬刊 2021年12期
關鍵詞:社會責任德育教育核心素養

陳波

摘要:“立德樹人”是教育不變的崇高目標,德育工作是中小學教師不容推卸的責任。中小學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還應該注重滲透德育教育,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正確的人生觀,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終身發展。新的高中課程標準中突出了對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要求,其中的“社會責任”與德育工作密切相關。本文記述了筆者立足高中課堂教學實踐,以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為目的,立足“社會責任”,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一些初步的探索和嘗試。

關鍵詞:核心素養;社會責任;德育教育

古人云:“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向來重視學生的品德培養。然而,我們不得不承認,當今的基礎教育在實施過程中,往往過度重視知識傳授和能力的培養,而忽略了德育工作。然而在信息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今天,中學生較易受到各種思想的沖擊和影響,德育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如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使他們在多變的環境中不迷失自我,是目前基礎教育的當務之急。

德育教育顯然不能只由班主任或者品德課教師來完成,而是需要各科教師的全員參與。2017版高中課程標準突出了對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要求,而核心素養中的“社會責任”則與學生的終身發展密切相關,也是教師進行德育工作的良好切入點。作為一名高中生物教師,如何在課堂上以核心素養中的“社會責任”為抓手,以學科知識為支點,開展基于本學科的、切實有效的德育,是工作中的重要內容。在本文中,筆者記述了自己在利用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新教材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以學科知識為基礎,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一些嘗試;因為個人水平有限,謬誤紕漏在所難免,敬請各位同仁批評指正。

實踐一,利用好 “科學家訪談”資料,為學生樹立人格榜樣

人教版教材每一冊都有“科學家訪談”部分,目的在于讓學生了解科學、熱愛科學。新版的必修一教材采用了大家熟悉的著名科學家施一公的相關資料,給師生帶來不少親近感和時代感。在備課的過程中,我搜集和整理了不少關于施一公院士的資料,在課堂上給學生講了他年少求學時的坎坷經歷,使學生深受觸動。

施一公院士不只是學子們在學術研究上值得學生學習的榜樣,其偉大人格更具有強大的感染力。在成名之后,他不是選擇留在科研條件優越的美國繼續搞研究,成就個人的輝煌,而是心系祖國,想要“到清華去改變三分之一的青年學生”。在他的文章中,他這樣寫道:“當所有的精英都想去學金融,我認為出了大問題”,“一個男子漢如果把金錢當作他畢生的追求,那他就完了”。在當今的社會環境下,這種價值觀是我們值得提倡的。近年,施一公參與創辦西湖大學,也正是基于科技強國的思想。

網上有很多關于施一公院士的文字和視頻資料,很多他的演講熱情洋溢,非常有感染力,我們可以從中感受到科學家服務社會、一心為公的偉大人格,以及從事科學研究所需要的熱忱和堅持,也能體會到他矢志不渝的民族情懷和對青年學生的殷切希望。我們可以選取從中一二,作為對課本素材的補充,以此來教育學生,甚至可以做到讓科學家這樣的偶像來取代他們心中原有的娛樂界的偶像,為我們的校園注入更多的正能量。

實踐二,知識傳授和健康教育相結合,培養“傳播科學,關愛他人”的社會責任

在人教版教材第2章第2節中,增加了“與社會的聯系部分”。該部分指出,肥胖、高血壓、齲齒、某些糖尿病等都直接或間接與長期糖攝入超標有關,并且給出了《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提出的控糖建議。教師在進行這部分教學時,一方面可以告訴學生,出于自身健康考慮,不要過度攝入糖,同時也要教育學生,將這類知識告訴家人,關愛家人的健康。同樣,在進行脂質內容的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知識傳授使學生認識到,老年人過多攝入膽固醇會引發動脈粥樣硬化和心腦血管疾病,呼吁他們關愛家人健康。這類和生活實際相聯系的教學內容能使學生體會到生物知識對他們的生活是切實有用的,一方面能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也能讓他們樹立以學科知識服務社會的意識,培養他們作為公民的社會責任感。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設計相關的學生活動,以促進學科核心素養的達成。筆者在這里設計了一個主題為“學習生命科學,關愛家人健康”的手抄報活動。周末學生放假,我給學生布置了任務,讓他們在家自己動手制作一份手抄報,目的是向家人傳播近期在學校學到的,對家人身體健康有用的生物科學知識,并且讓家人在手抄報的結尾部分寫上自己的評語或者心得體會,等下周一開學時再帶回班里來參加評比。這一活動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學生們將在學校學習到的知識傳播給家人,家長收到一份健康提醒的同時也見證了孩子的成長。

實踐三,做好科學史教學,激發學生愛國情感和遠大理想

在新的人教版教材第2章生物科學史話部分,有我國科學工作者首次完成了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的資料。在進行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時,筆者首先向學生介紹胰島素在治療糖尿病方面的重要作用,然后讓學生自讀這部分資料,并且告訴學生我國科學工作者當時是在相當艱苦的條件下取得了這一舉世矚目的科研成果,激發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忱。

接著筆者結合基因工程,告訴學生后來科學家發明了用大腸桿菌來生產人的胰島素的方法,徹底解決了治療糖尿病時胰島素的來源短缺問題,給全世界數以億計的糖尿病患者帶來了福音。通過胰島素這一案例的教學,我在教授知識的同時使學生認識到,正是科技的發展,給人類的社會生活帶來了福祉,借此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科學、應用科學去造福全人類的遠大理想。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生物學科核心素養中的“社會責任”,是我們進行德育教育的良好切入點。立足課堂教學,開展基于學科特點的德育工作是每個中學教師日常工作的重要內容,其具體的操作方法需我們一線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不斷加以豐富和提升,使我們的日常教學能真正有助于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達成,完成基礎教育立德樹人的重要使命。

參考文獻

[1]李季,賈高見.中學德育問題與對策[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4.

[2]鄺麗湛.中學德育學科教學論 [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猜你喜歡
社會責任德育教育核心素養
初中科學課程中利用情境教學法滲透德育的探討
淺析小學校園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分析
論社會責任和企業發展的關系
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研究
德育在新傳媒時代播音主持專業教學中的重要性
作為“核心素養”的傾聽
“1+1”微群閱讀
向著“人”的方向邁進
核心素養:語文深度課改的靶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