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代文學評獎的歷史分期、類型生成及體系建構

2021-11-10 08:53任美衡
衡陽師范學院學報 2021年5期
關鍵詞:評獎文學獎文學

任美衡

(衡陽師范學院 文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2)

1949年以來,在建設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過程中,如何打造中國當代文學的紅色經典,成了文學組織部門的核心任務,文學評獎無疑也成了當時最為有效的選項之一。在第一次中華全國文學工作者代表大會上,就有代表提出要設立“魯迅文學獎”,以紀念新文化運動及“旗手”魯迅之名義,來規范中國當代文學的發展方向。盡管事后由于頻繁的文學運動和文學斗爭,延至1990年代末,中國作協才正式推出“魯迅文學獎”。但文化管理部門從各個層面來拔擢文學精品、實現文學創作跨越式發展的目標,卻貫穿了當代中國的不同時期。尤其是在國內外諸多復雜因素的影響下,文學評獎也經歷了萌芽、發展、繁榮之過程。文學評獎類型多樣,層次錯雜,尤其是立足于不同級別、文體、語類、特色、影響等基點,使它們在相互的延續與滲透中,不但形成了絢爛的文學景觀及其走向世界的軌跡,而且還差序地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學評獎學。

一、文學評獎的歷史分期

盡管在現代文學史上,人們對于文學評獎已經有了比較豐富的經驗,但社會制度的根本性轉變,促使人們不得不思考,該如何建構社會主義文學的內在規范性。為此,作為文學制度的核心構成元素之一,文學評獎也被賦予了更多的社會化因子。明確地說,由政治作為核心因素所構建的社會共同體之發展軌跡,也較大地影響了文學評獎在當代中國不同時期的發展走向、美學轉型及階段劃分。

(一)1949年至1976年,文學評獎之萌芽期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的一體化的文化境遇中,文藝評獎主要由當時的文化主管單位——文化部來主辦,獎項的設置極為有限;文學評獎也沒有單獨設立,而是與其他門類藝術評獎共同構成綜合類的文藝評獎。實事求是地說,在文藝評獎中,文學評獎才開始萌芽,且主要是通過戲劇類或者影視類藝術評獎來體現的。例如,1952年的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評獎,被譽為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戲曲交流活動,它對參加演出的京劇、評劇、河北班子等23個劇種的82個劇目(其中有現代戲9個)進行了評比[1]41-42。這次會演還成立了由沈雁冰任主任委員,周揚、丁西林、田漢、梅蘭芳、歐陽予倩、沙可夫任副主任委員,各級文化行政主管與部門有關負責人、文藝界專家及具有代表性的演員共52人組成的評獎委員會,主持評獎工作?;I委會為評獎制定了詳細、嚴格的五項標準(見表1)[2]16-29。這次評獎中,獲得榮譽獎的有梅蘭芳、周信芳、程硯秋等7人。此外,還有劇本獎9項,演出獎28項,演員獎58項,獎狀46張。其中,獲得劇本獎包括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京劇《將相和》、淮劇《王貴與李香香》和越劇《西廂記》等[2]16-29。作為社會主義文藝且涵括了文學的首次評獎活動,無論是從規格、藝術還是影響方面,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表1 獎項與評獎標準

195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公布了第一屆全國話劇觀摩演出得獎劇本。主辦方認為,話劇藝術在組織和推動人民群眾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效,更直接、更現實地反應了生活,為老百姓所喜聞樂見,并發揮了很大的教育作用。在這次會演中,獲獎劇目數量較多,達到了37個,多幕劇《萬水千山》《戰斗里成長》《明朗的天》、獨幕劇《黃花嶺》《歸來》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這次評獎更大的影響在于蘇聯、波蘭、民主德國等12個兄弟國家的戲劇家、藝術家都應邀與會,表明中國劇本評獎已經開始走出中國,走向世界,但意識形態性仍然極為濃厚[3]42。

在這個時期,值得一提的還有電影文學評獎,如1962年《紅色娘子軍》獲得“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1954年,中國人民保衛兒童全國委員會主辦了第一屆全國少年兒童文藝創作獎評獎活動,其中,張天翼的《羅文應的故事》、高士奇的《我們的土壤媽媽》、馮雪峰的《魯迅和他少年時候的朋友》等作品獲得一等獎。與這些國內嚴肅的文學評獎相比,中國當代部分作家在國外獲獎的影響力可能更大一些,如1951年,丁玲的《太陽照在桑干河上》獲得斯大林文學獎二等獎,周立波的《暴風驟雨》獲得斯大林文學獎三等獎;1958年,胡萬春的《骨肉》獲得國際文藝競賽獎。這些獲獎將“年輕”的中國當代文學推向了社會主義陣營,并贏得了國際聲譽。

總體來說,這個時期的文學評獎還包孕在綜合性文藝評獎中,具有強烈的意識形態目的,等級高,影響大,專業性相對比較強。這種現象的發生,在于文藝評獎(當然包括了文學評獎)或者撇開了政治斗爭比較敏感的區域,或者直接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服務,或者作為紅色經典/樣板而被廣泛推崇等,因此才得以順利舉辦。但評獎類型少,如民間的、社會的以及個體化獨立設置的文學評獎,在高度一元化的政治背景下幾乎沒有,即使以《劇本》雜志等為主體所進行的文藝評獎,也很難有自己個性化的表現方式。

(二)1977年至1998年,文學評獎之發展期

新時期以來,社會發生了巨大轉型,文學獎評選活動也越來越頻繁。新時期是文學評獎的覺醒與回歸,主要是指文學評獎對意識形態功能的歸位與尋找。這個時期的文學評獎獎項主要有中國作家協會所設立的茅盾文學獎、全國優秀短篇/中篇小說獎、全國優秀新詩(詩集)獎、全國優秀散文/雜文獎、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全國少數民族文學獎(駿馬獎)等,文化部主辦的現代題材戲曲、話劇、歌劇觀摩演出獎(劇本)與首屆全國農村業余戲劇創作獎等,總政治部主辦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獎,以及各個省級地方政府文學管理部門主辦的文學評獎等。這些文學評獎雖然區分了不同的類別、等級與屬性,但無論是其指導思想與評獎標準,還是程序與紀律方面,都難以呈現出不同的個性與色彩,獎項設置成為當時文化政策實施的具體表現。

九十年代以來,文學評獎開始呈現出新的發展勢頭,即民間的、專業的和社會的文學獎同時出現。在當時開放的文化政策鼓勵下,部分個性化的文學評獎陸續出現,如由香港著名人士莊重文先生倡議出資、中華文學基金會主辦的用來獎勵在文學創作和文學評論中取得優異成績的年青作家和優秀的青年文學刊物的莊重文文學獎,1995年的“大家·紅河文學獎”,1998年的新概念作文大賽獎,2000年的老舍文學獎、馮牧文學獎、春天文學獎、人民文學獎等。據不完全統計,這個時期的文學評獎從數量上來講,大約達到了360多項,基本上還是以傳統的模式為主。但在社會的迅速發展過程中,其影響力在不斷的衰減,尤其是互聯網的出現,不但大刀闊斧地改變了文學的創作與閱讀方式,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動文學走上開放化、社會化、信息化的道路,文學評獎也藉此進入了相對自由的時代。

(三)新世紀以來,文學評獎之繁榮期

互聯網的普及對文學轉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作為與文學息息相關的文學評獎又豈能置身事外。傳統的文學評獎方式雖然還占據著主導地位,但網絡作者的海量涌現、網絡平臺的公開透明、網絡信息的廣泛傳播、網絡公眾的強勢參與等,也倒逼著文學評獎不得不進行與時俱進的改革,從而相應地促生了許多新興的文學獎項,釋放了文學評獎的生產力。

首先,地方文學獎項數量大增。例如,天津梁斌文學獎、重慶文學獎、黑龍江蕭紅文學獎、浙江郁達夫文學獎、江蘇施耐庵文學獎、紫金山文學獎等聯翩出現,甚至許多縣區、鄉鎮及文化團體等也設置了各自的文學文化獎,形成了“繁花似錦、百家爭鳴”的局面。

其次,網絡文學評獎活動頻頻出現。為促進網絡文學的發展,文學網站等單位與部門不斷推出名目繁多、花樣百出的文學評獎,如由北京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首都互聯網協會(原北京網絡媒體協會)聯合主辦的“2013互聯網文化季”(承辦單位包括千龍、新浪、搜狐、網易、鳳凰、Tom、和訊、西陸等門戶網站,人人、開心、西祠胡同等社區網站,以優酷為代表的專業視頻網站,以百度、中搜為代表的搜索引擎網站,以及起點中文、紅袖添香、榕樹下、晉江文學城、幻劍書盟等專業文學網站),這次評獎就專門設置了網絡長篇小說和網絡短篇小說大賽。此外,人人文學網2013年度網絡文學獎,“紫香槐杯”全國網絡文學征文大賽獎,以及由網易、齊魯晚報、山東文學聯合主辦的中國網絡文學獎,由深圳市文學藝術屆聯合會主辦、深圳市作家協會承辦的“深圳原創網絡文學拉力賽”,由浙江省作家協會、中國作協《文藝報》社、杭州市委宣傳部、杭州師范大學合作主辦的中國首個類型文學獎項——西湖·類型文學雙年獎等,紛紛設立。

最后,文學評獎在不斷開放中追求特色化。這種開放,既指當代作家積極參與國外文學評獎,又指國內文學評獎積極面向海內外優秀的作家作品。前者如賈平凹獲得法國的“菲米娜文學獎”,遲子建獲得澳大利亞的“懸念句子獎”,莫言獲得的“諾貝爾文學獎”;后者如由《南方都市報》創辦的華語文學傳媒大獎等。這個時期還有許多雜志、協會、社團等紛紛設置富有個性與特色的文學獎項,如大家文學獎、上海文學獎、青海湖文學獎,以及由中國徐霞客研究會等單位設置的中國徐霞客游記文學獎,由中國微型小說協會主辦、《金山》雜志社承辦的全國微型小說年度獎,由全國公安文聯文學委員會與北京偵探推理文藝協會主辦、北京三兄弟影視文化發展中心承辦的“全國推理小說獎”。另外,還有不少年度文學排行榜等以“次”文學獎項的形式出現。

第三個時期是文學評獎的爆發時期,傳統的文學評獎在堅持中有改變,新興的文學評獎在面對當代文學時又有著走向世界的壯志與雄心,可謂文學的“春秋戰國”時期已經來臨。當代中國文學百花齊放、百舸爭流,從而形成了姹紫嫣紅的良好局面。

二、文學評獎的類型生成

在長期的文學評獎過程中,各種評獎由于主辦單位、評獎宗旨、指導思想、判斷標準、社會效應等各方面雖然有著非常大的差異,但也存在著許多方面的交叉,并呈現出類型化狀態、差序化格局與總體化傾向,以合力的方式推動著中國當代文學的繁榮。

(一)以級別為據

1.國家級文學獎。這類文學獎主要是指由國家文學組織部門如中國作家協會、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以及國務院部委辦如新聞出版署、文化部、民政部等單位主辦的文學評獎。這類文學評獎不但高度集中了國家最優質的行政資源、知識資源、宣傳資源及媒體資源,具有廣泛的效應和至高的權威,并在長期實踐中成為了經典品牌,如中國作家協會主辦的全國優秀中/短篇小說獎、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全國優秀散文(雜文)獎、全國優秀新詩(詩集)獎,著名的“中國作協”四大獎——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駿馬獎,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和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聯合主辦的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以及中國圖書獎,等等。這類文學評獎普遍面向全國,競爭極為激烈,但由于側重點不同,最終的評獎結果總會與預期發生較大差異,但卻基本上代表了中國當代文學在某個時期、某個方面的成就。

2.省市自治區級文學獎。它們主要是指大陸34個行政區域(或者相同級別的文學機構)根據文學發展狀況而設置的文學獎。它們不但有益于促進本地文學發展,而且強化了本土文學在整個當代文學格局中的話語權。從評獎的規則、宗旨和效果來看,這類文學獎既與國家級文學獎有高度相似性,但在評審實踐方面又更側重作品的地方特色、地方意義和地方價值,因而展示了中國地域文學的多樣性。據不完全統計,34個行政區域(包括港澳臺)都設有代表本地區最高成就的文學評獎。在大陸地區,該類文學獎的主辦單位雖然是作協或文聯系統,但卻代表了政府或者主流意識形態對文學的訴求,如“雙年文學獎”(海南)、梁斌文學獎(天津)、毛澤東文學獎(湖南?。?、烏江文學獎(貴州)、銅鼓獎(廣西)、魯迅文藝獎(廣東)等。

3.地區級文學獎。它們主要是指各個地區或者基層設立的文學獎。它們在全國不斷興起,既相對活躍又極不均衡,這主要基于該地區文學氛圍是否濃厚、歷史是否悠久、成就是否突出等因素。例如,廣東在地區級文聯、作協系統除了對應于國家級文學獎而設置的獎項之外,各地區還通過各種途徑設置了荷花文學獎、汕頭文藝獎、孫中山文化藝術獎、花地文學獎等。此類級別的文學獎項盡管數量龐大且魚龍混雜,但由于其獎項的開放性、高起點及其組織到位,仍然在連續的評獎過程中不斷建構了自己的“品牌”效應,助推大批作家與作品走向全國。

總體而言,這種劃分并不是絕對的。其實,在若干公認的文學獎之外,其它各級各類文學獎之間的邊界與壁壘正在被慢慢打破,如許多基層的文學獎也將評獎對象拓向全國,從而不斷地提升其檔次與影響力。某些文學獎由于其操作等各種因素引發了很大的爭議,從而慢慢地“淪落”。但是,不同層級的溝通、交流與相互促進使文學評獎在層級的流轉中充滿了無限的生機與活力,同時也贏得了更多的發展機會。

(二)以屬性為據

根據屬性劃分,文學評獎可分為政府文學獎、專業文學獎、民間文學獎等。由于主辦單位不同,文學評獎在程序和公信力等方面也會產生相應的差別和特征。檢視文學評獎的主辦單位可謂形形色色,如政府部門、社會團體、行業協會以及各類雜志社等,這些都使文學評獎烙上了鮮明的印記。

1.政府文學獎。這類文學評獎主要由各級黨委宣傳部門或政府機關如文化局、教育局等主管或者具體承辦,因此,其經費來源主要為財政撥款。相應地,它們普遍擔當著貫徹國家的文化政策與意識形態之使命,這樣一來,從評委會決議到獲獎作品公示,以及對獲獎作品的宣傳與倡導等,都是有著充分保證的。按照傳統習慣,這類文學獎項由于立足于弘揚主旋律,因此,在當代中國語境中,它們就具有了天然的資源加持。相應地,獲獎者也會在政治待遇、經濟利益以及文化身份等方面具有優勢,從而形成了獨特的“權威性”,“五個一”工程獎和各級政府部門的“最高文學藝術獎”等在這方面體現得尤為明顯。例如,在第三屆中國出版政府圖書獎評選中,孫犁的《耕堂文錄十種》、李佩甫的《生命冊》、牛漢的《牛漢詩文集》、秦文君的《王子的長夜》、“曹文軒純美繪本”(6冊)、彩烏鴉中文原創系列(20冊)等文學作品獲獎。之后,這些作家作品就得到了各級政府部門及主流媒體的大力宣傳與推介,并形成了自身的“品牌”效應。

2.專業文學獎。這類文學評獎主要強化其專業性質,始終強調從文學本身出發,戮力排除文學之外的因素,殫精竭慮地建構文學獎的歷史性與美學性。它們普遍由非政府機構進行設置和主辦,并得到了許多社會力量的大力支持,評委會也基本上是由知名文學家、批評家、編輯家等所構成,如中國作協“四大獎”等就是典型案例。另外,全國微型小說年度獎、中國科幻文學獎、全國偵探推理小說獎、田漢戲劇文學獎等也具有相當專業性。這些獎項普遍由專業文學協會與其他單位合作而共同設立,政府部門相對干預較少,主辦者有相當的自由度與決策權。如《南方都市報》所設置的華語文學傳媒大獎,迄今已逾二十余屆,推出了大批彪炳史冊的作家與作品,如中國首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就曾獲得了該獎的“年度貢獻獎”。

3.民間文學獎。這類文學獎項主要是由非政府、非專家組織評選的,也可謂讀者獎,它們與網絡文學的興起及推動具有極大的關聯。許多網絡文學獎不再設立精英化的評委會,而是由讀者投票,或者以“點擊率”來決出作品的等級,如“PSI-新語絲”網絡文學獎、騰訊書院文學獎、年度網絡小說大賽、中國首屆網絡文學大獎賽、首屆天利達杯網絡金融文學獎、“紫香槐杯”全國網絡文學征文獎、首屆盛京網絡文學獎等。它們更注重讀者的參與度,強調零距離、面對面。獲獎者、評審委員及工作人員都是由網友擔任的,最大程度地表現了“民間”的性質,即“讀、寫、評”都來自于民間,反映了文學的底色與基調。實事求是地說,某些傳統的文學評獎也充分地利用了民間的力量。

當然,無論是政府文學獎,還是專業文學獎,抑或是民間文學獎,它們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滲透、不斷融匯的。政府文學獎不僅集中了各領域的杰出人士,而且還極為重視廣大群眾之參與;專業文學獎既發揮了民間文學獎的優勢,也依托政府文學獎的資源,比如中國作協的“四大獎”,就被譽為是半官方半專業的文學獎項;民間文學獎也廣泛地、立體地發揮了專家的作用。

(三)以文體為據

根據文體劃分,文學評獎可以分為綜合類文學獎、小說獎、散文獎、詩歌獎、戲劇獎等。由于設獎意圖不同,文學評獎也顯示出了不同的視域和傳統。

1.綜合類文學獎。該類文學獎側重于對一個作家終身成就之評估,如華語傳媒文學大獎就設置了年度杰出作家獎。由于關注作家的總體文學成就,因此,評委們往往可以力避時事、政治、市場等非文學因素之干擾,客觀評估一個作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結論也就更為全面而公正。例如,華語傳媒文學大獎的年度杰出作家阿來、蘇童、張煒、方方等人,都可謂入列中國當代文學史的人物。其他的如“北京文學節”,就曾分別授予王蒙、林斤瀾、史鐵生等人終身成就獎和杰出貢獻獎。2011年,中國通俗文藝研究會曾為全國48位品德和學術成就優秀者頒發了中國通俗文學藝術終身成就獎等。這種獎項不分文體、不分時代、不分著作,它是通盤考慮的。

綜合類文學獎囊括了多種文體獎項,如魯迅文學獎就涵括了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報告文學、詩歌、翻譯等獎項類別,其他如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少數民族文學駿馬獎以及各省的文學藝術獎,基本上囊括了各種有影響的文體。由于傾向于最優秀的作品入選,綜合類文學獎項通常會兼顧各種風格、各種流派、各種寫法的作品,當然,它有時也會不可避免地出現偏差。

2.小說獎。在綜合類獎項之外,還有小說獎等諸多單項獎。由于小說包括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微型小說(小小說)等,因此,相應的文學獎項也不少,如專門關注長篇小說的茅盾文學獎、專門關注長篇歷史小說的姚雪垠文學獎、以及全國微型小說獎、中國推理小說獎、全國小小說優秀作品獎等。而《小說選刊》獎、郁達夫小說獎、年度小說排行版等,則將各類小說都納入其中,因而,它們具有了小說類的綜合類獎項之謂。

3.散文獎。在全國范圍內,純粹地關注于散文的獎項相對較少,具有品牌效應和深遠意義的則更稀有[4]。但隨著時代的進步,中國當代散文創作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為散文專門設立的文學獎項也開始多起來。在綜合獎項中的“散文類別”之外,專項散文獎就有冰心散文獎、朱自清散文獎、年度散文獎(中國散文學會主辦)、“九江龍”散文獎暨“儒鄉韻九江情”征文大賽獎(廣東?。┑?。其中,在散文界別由在場主義流派創始人、散文家周聞道和新生代企業家李玉祥聯手發起,旨在推動散文創作,重構文學價值,捍衛文學尊嚴,建設具有自身企業特色文化的“在場主義散文獎”,創下了迄今為止中國文學界單項獎的最高紀錄[5]?!霸趫鲋髁x散文獎”成了單項獎的頭籌,其宗旨為:倡導散文性和在場精神,推動散文創作、發展和創新,激勵、發現和培養散文人才,重構文學價值,捍衛文學尊嚴,引領二十一世紀漢語散文發展趨向,并強調散文創作的精神性、介入性、單向性、自由性、發泄性[6]3。最為著名的則是冰心散文獎,它不僅關注散文創作,而且還關注散文理論和評論。

4.詩歌獎。這類獎項數量眾多,其中,《詩選刊》雜志社和不同單位聯合主辦的年度詩歌獎比較出彩,它制度化地設立了中國年度最佳詩歌獎和中國年度先鋒詩歌獎。從2011年起,該類獎項還增加了“中國年度詩歌評論獎”。這三類獎項各自確立了評獎標準。

“中國年度最佳詩歌獎”評獎標準:(1)詩人的創造力、影響力。(2)作品的價值和個性。(3)作品的持續生命力和恒久感。(4)詩中展示的詩人的境界和尊嚴。

“中國年度先鋒詩歌獎”評獎標準:(1)作品的價值和個性。(2)作品的探索精神和先鋒精神。(3)作品當年的影響。(4)青年詩人。

“中國年度詩歌評論獎”評獎標準:(1)詩歌評論、理論中所展示的學術精神和科學、包容的學術態度。(2)對當年中國詩歌創作狀態精道、客觀、準確的評論。(3)具有前瞻性和指導意義的詩歌理論建樹。(4)嚴謹、自然的文風。[7]5

由于《詩選刊》的權威性,它所主辦的詩歌獎也在同類文學獎項中影響廣泛,對詩歌的促進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其他如國際詩歌翻譯研究中心等單位主辦的中國當代詩歌獎,由北京《詩探索》編輯部等單位聯合設立的紅高粱詩歌獎等,都有各自的影響力,也極大地增強了詩人的勇氣與信心。

5.戲劇獎。這類獎項專業性較強,也與表演藝術等相互融匯,如曹禺戲劇獎、田漢戲劇獎、江蘇省戲劇文學獎、老舍青年戲劇文學獎等。其中,中國戲劇文學獎旨在表彰大中華地區近年來在電影界、戲劇界之評論、導演、表演、理論上獲得突出造詣的知名人士,素有“中國戲劇界諾貝爾”“純專家評獎”之稱。在國內外學術界,中國戲劇文學獎與美國電影學會獎(AFTAwar ds)、英國戲劇協會獎(UK.DA)等國外著名獎項相提并論,享有極高的聲譽與學術地位[8]。

對于四大類文學獎項而言,雖然子項會有差異,但它們始終在不斷地走向規范化,為促進各種文體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由于不同文體會因相互滲透而出現若干“邊緣文體”或“新興文體”,因此,文學獎項也與時俱進,在增加包容性的同時,呈現出專業化、精細化的傾向。

(四)以語類為據

改革開放以來,各少數民族為推進本民族的文學發展,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學創作及作家培養,分別設立了各自的文學獎項,從而與漢語文學獎齊頭并進、相互輝映,顯示了中華民族文學的包容性與多樣性。

1.面向所有少數民族語種的駿馬文學獎。駿馬文學獎是面向全國所有的少數民族文學創作而設置的,旨在充分展示少數民族的文學成就,拔擢少數民族的優秀作品,獎勵為少數民族文學作出重要貢獻的作者,以求實現當代文學的共同繁榮。它既針對少數民族的漢語創作,又鼓勵以少數民族語言進行文學創作的作家及其作品參與評獎。據不完全統計,在歷屆評選中,蒙古文、維吾爾文、藏文、哈薩克文、彝文、朝鮮文、柯爾克孜文等文學作品,以及眾多少數民族作家獲得此項獎勵。在第九屆評獎中,駿馬獎還設立了“人口較少民族特別獎”,毛南族孟學祥的《山中那一個家園》(散文集)、裕固族鐵穆爾的《星光下的烏拉金》(散文集)、德昂族艾傈木諾的《以我命名》(詩集)、阿昌族孫寶廷的《月亮刀魂》(散文集)、普米族曹翔的《家鄉的瀘沽湖》(詩集)榮獲此譽[9]。

2.面向單一語種的少數民族文學獎。其實,在駿馬獎之外,其他少數民族也分別設立了各自的民族文學獎,如在新疆由自治區文聯主辦、自治區作家協會承辦的三大少數民族文學獎:維吾爾族“汗騰格里文學獎”、哈薩克、柯爾克孜族“飛馬文學獎”、蒙古族“金馬鐙文學獎”。其中,“汗騰格里”維吾爾文學獎主要通過論壇、研討、采風、頒獎和文藝演出等多種形式,充分展現和交流本年度內在自治區范圍內的維吾爾文文學刊物上發表的優秀文學作品和民族文學創作成果,它是為了發展和繁榮維吾爾文學事業而設立的專項文學獎項和維吾爾最高文學獎[10]。哈薩克、柯爾克孜族“飛馬文學獎”主要以扶持、繁榮、發展哈薩克、柯爾克孜文學創作為宗旨,是促進和發展哈薩克、柯爾克孜文學的重要動力源[11]?!敖瘃R鐙文學獎”已經成為衛拉特蒙古族文化活動的最高獎項,它主要是在文學藝術的傳統文化領域比賽項目中頒發。作為自治區級少數民族文學獎,三大獎項體現了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即以現代文化為引領,推動新疆少數民族文學的繁榮發展和各民族文學的交流與融合[12]。內蒙古的“朵日納文學獎”,由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與內蒙古自治區文聯、作協聯合主辦,內蒙古鄂爾多斯東方控股集團協辦,它是獎掖全國蒙古族作家創作的各類文學作品以及蒙古文文學創作、翻譯的文學獎項,旨在繁榮民族文學事業,促進蒙古族文學發展,推進蒙古文文學創作及翻譯,呼喚精品,扶持新人,傳承蒙古族文化,立足于構建中華民族核心價值觀[13]。

3.面向漢語和其他少數民族語種的文學獎。黑龍江的少數民族文學獎歷屆獲獎作品涵括了小說(長篇、中篇、短篇)、散文、詩歌、民間說唱文學、隨筆、雜文等,對應于駿馬獎的各類體裁。其中,朝鮮文作品充分體現了大賽評委會對少數民族語文政策的高度重視和對使用母語進行文學創作的肯定和鼓勵。在廣西,由壯族作家創作促進會主辦的壯族文學獎(壯語文學獎)是壯族的最高文學獎,廣西當代比較活躍的少數民族作家,如黃佩華、凡一平、黃偉林、馮藝等人都先后獲得過此獎。2015年,由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和中國朝鮮族檀君文學獎理事會主辦的首屆中國朝鮮族“檀君文學獎”被譽為中國朝鮮族文壇最高獎項,旨在繁榮發展中國少數民族文學事業,促進我國各民族之間的文學交流,推動朝鮮族的文學創作與發展,向全國乃至全世界推介中國朝鮮族優秀的文學作品。許蓮順的小說《誰見過蝴蝶的巢》、金榮健的詩《晨山的問候》、張正一的散文《歲暮隨想》、李惠善的報告文學《鄭律成評傳》、張春植的評論《日據時期朝鮮族移民作家研究》、金哲鎬的兒童文學作品《小小天空》獲得該獎項的單項獎[14]。就藏族而言,為了促進全省藏語文學的繁榮和發展,搭建民族團結橋梁,發現、培養和獎掖文學新人,青海省作家協會設立了“野牦?!辈卣Z文學獎,評獎對象包括藏語小說、詩歌、散文、雜文、報告文學等作品,以此來鼓勵藏語文學在更大更廣范圍內的傳播,不斷壯大青海民族文學的創作陣容,豐富和繁榮民族文學創作,促進兩個文明的建設。此外,它還設置了作品翻譯獎[15]。

盤點各個少數民族的文學促進措施,我們發現,國內具有本民族語言的十大少數民族都設立了母語文學獎。這種以母語為媒介的文學獎又通過“翻譯”與漢語文學獎相互借鑒、相互促進,不斷完善,從而充分地發揮了振興民族文化的作用。由于語類更具有原生態和民族性,在具體的文學評獎中,這些獎項盡管從指導思想、評獎標準及社會影響等方面,都與漢語文學獎有著高度的精神相通,但在許多方面,則表現出了迥異的風格、內涵和特色。

透視改革開放以來的文學評獎,我們發現,它們在級別、屬性、文體、語類等方面是有所差異的,但卻又相互滲透,從而顯示出了它們既風格迥異又協調發展之概貌,并以“大合唱”的方式齊心協力地促進了中國當代文學、各個少數民族文學、各種風格的文學、各個地區的文學之共同發展,這是毋庸置疑并值得肯定的。

三、文學評獎的體系建構

改革開放以后,文學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國作家也以獨立的姿態走向世界文壇,中國當代文學深刻地參與了世界文學之構成,相應地,文學評獎作為主要的文學價值評估形式,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一)在長期發展過程中,新時期文學評獎及其體系建構上承傳統,中接現實,下對讀者,邁過青澀時代,顯示出越來越鮮明的特色

1.全方位的開拓。得益于當代社會的自由氛圍,新時期文學評獎也得到了更為廣泛的拓展。從中央政府到基層單位,從單一的政府文學獎到政府、社會與團體等共同參與的文學評獎,從官方評獎到民間評獎,從注重榮譽的評獎到關注文學審美的評獎,從具體作品獎到終身成就獎,可謂獎項云集;且不同的獎項貫徹了不同的宗旨,在文學園地里爭奇斗艷,推動著文學不斷走向繁榮與發展。這些評獎給探索者以信心,給勤奮者以豐厚的酬報,給將文學視為生命者以尊重。雖說沒有哪位作家首先是盯著文學獎而進行文學創作的,但文學評獎之存在,卻為潛心創作者帶來了光明與希望,它不但棱鏡式地折射出了讀者審美的多元化,而且還強有力地推動著中國當代文學的發展。

2.建構的形態及其趨向。在文學評獎體系中,“綠葉”與“紅花”是同時存在的。由于行政級別、影響大小和視域寬窄的不同,各種文學評獎也有著很大不同。因此,每種文學獎項都從不同方面補充、完善著其他文學獎項的存在,并凸顯出各自的優勢與不足:如在審美取向上,它們都力避重復,堅決反對“同質化”的現象,并以獨特的形式體現出其單項的鋒芒,從而昭示出某種美學維度的話語權;如對多元化訴求,它們不但為評獎實踐找到了合適的理由,而且也顯示了評獎實踐的存在空間及其可能性;如對世界文學評獎之借鑒,它們不但積極地學習諾貝爾文學獎、布克獎、直木文學獎、普利策獎等獎項的操作技術,而且也堅定地保持著自我的主體精神與價值情懷。

3.不斷的創新及改進。如果說,以往的文學評獎更多的是肯定主流文學、主旋律文學和主潮文學的話,那么,在當下的文學評價場域中,文學評獎已越來越多地鼓勵文學創新,所以,對于文學創作在對象、內容、手段、媒介等方面所發生的新變化,文學評獎都予以了迅速的捕捉,如網絡文學獎的興起,以及茅盾文學獎等傳統文學獎對新興作品的容納和期待即是如此。文學評獎不僅僅是對文學價值評估的介入,在對經驗的總結中也越來越側重其內涵建設,如鄭重地撰寫頒獎詞,對評獎條例的不斷完善,對評委會成員整體素質的不斷提升等。尤為可貴的是,文學評獎已開始從自為走向自覺,由技術層面上升到實踐層面,乃至對理論之探討??傊?,在頻繁的實踐中,它們已產生了越來越大的影響力。

(二)無可置疑,在體系建構過程中,文學評獎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又面臨著愈來愈大的挑戰

1.部分文學獎由于基礎薄弱,難以真正成型。許多文學獎缺乏必要的基礎與條件,沒有形成自身良好的傳統與經驗,生命周期比較短暫,成立較快,消失也極為迅速,形成了“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局面,在剛萌芽時便遭遇了夭折的命運。例如,1990年代較有影響的“大家·紅河文學獎”在評選四屆之后就停止了,至今未予恢復。

2.部分文學獎無法破除相關壁壘,陷入內卷化,導致文學評獎之實踐越來越浮躁,格局也越來越狹小。在世界文學場域中,西班牙的塞萬提斯獎曾因自我隔絕而頻臨破產,也因革故鼎新而起死回生。相對而言,中國當代文學評獎由于無法回避若干敏感問題,不得不面對著海外出版物與內地圖書出版行業法律法規之沖突、別種語言翻譯成漢語之難度等情形,因此,它們要走出去的難度仍然是非常大的。

3.部分文學獎不夠獨立,缺乏核心的價值詩學。受限于政治、市場、人情、條件、利益等多種因素,部分文學獎項難以像茅盾文學獎等權威文學獎一樣,實行極為嚴格的制度化評獎,有時候難免會隨性與權變。所以,面對種種“病灶與癥候”,部分文學獎盡管成就巨大,影響至大,但卻無法根本地促進整個評獎系統“臻至完美”,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加以克服。

在半個多世紀的發展過程中,當代文學評獎經歷了太多的風風雨雨,有過教訓,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伴隨著中國當代文學的繁榮及其走向世界,文學評獎不但在內容與形式方面日見豐富,而且還初步地建構起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學評獎體系。我們相信,不管遭遇何種挑戰,文學評獎的未來前景是充滿希望的。

猜你喜歡
評獎文學獎文學
第三屆“日知世界史獎”評獎公告
我們需要文學
第二屆“重宇杯”世界華文閃小說大賽評獎揭曉
文學獎與文學史秩序建構(評論)
第二屆方志敏文學獎征稿啟事
如果諾貝爾獎有美食文學獎,魯迅先生當榜上有名
首屆汨羅江文學獎征文啟事
“太虛幻境”的文學溯源
取消“熱鬧的評獎”是文化回歸
我與文學三十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