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工作介入城市退休教師社會參與的探索研究
——以蘭州市為例

2021-11-12 13:14李上玉孫俏玉甄翠穎西北民族大學
長江叢刊 2021年12期
關鍵詞:社會工作者群體社區

楊 柳 李上玉 周 斌 孫俏玉 甄翠穎/西北民族大學

一、背景

在人口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的背景下,我國的老年人口逐漸增加,其中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是退休老人,在總老年人口中占有很大比重,而退休教師是其中的一個較特殊的群體,具有較豐厚的優勢與能力,屬于老年人才群體之一。據統計,目前中國有500萬的退休老年知識分子,其中有近100萬的老教授、老專家,教師職業的高智力老年人才占有很大比重。

同時,由于我國生活水平提高、醫療技術提高,人們的平均壽命增加,退休教師因角色、生活空間、人際互動等發生變化,在生理、心理等方面往往會出現一些適應性的難題。這些難題的發生輕則是個人生活的困境,重則危害個人身心健康,甚至是威脅社會的和諧穩定。而退休教師群體有著豐富的資源,忽視其將會導致資源浪費,退休教師也難以有一個幸福的晚年。

二、城市退休教師社會參與問題及原因

通過走訪調查蘭州市小區發現退休教師社會參與現狀及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社區活動參與單一

通過走訪調查發現,大部分退休教師的休閑娛樂生活仍然是簡單的娛樂性活動,而且也僅限于所生活的小區,對于一些專業性的社會活動參與較少且積極性不高、缺乏興趣。其原因與社區相關的硬件設施配套不全,組織專業活動的專業人員、專業機構的缺乏,文化娛樂活動形式單一,活動缺乏新穎性,缺乏符合退休教師群體參與的活動等相關,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退休教師對生活失去興趣,負面情緒增加,心情低落。

(二)再就業參與受阻

部分退休后的教師仍期望再繼續參與經濟活動,增強生活滿足感。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一是退休教師本身因為年齡、身體狀況等原因,很難進行再就業。二是子女出于孝心,不同意老人進行經濟社會生產活動,更傾向于讓老人待在家中安心養老。三是社會存在一定排斥現象,對其再就業不友好,缺乏適宜工作崗位,簡單以年齡問題對其拒絕,而其自身也不能很好的使用手機或電腦上網,無法及時獲取外界信息,進一步導致社會參與渠道受限。

(三)社會交往參與障礙

由于退休教師退休前后社會角色的轉化、生理和心理的變化,他們活動精力不如以往,活動范圍大幅縮小,大多數退休教師社會參與僅局限于本小區與友人聊天、下棋、散步等活動,往往會因為退休后無所事事而產生一種失落感、無力感,久之,他們會變得更加不愿進行社會參與活動,脾氣變壞,與鄰居、朋友溝通變少,形成孤僻性格,進而導致人際交往出現問題。

因此,需要介入退休教師的社會參與問題,挖掘其優勢資源和能力,充分發揮這一群體在和諧社會的建設中的作用,有效解決其個人存在困境、環境問題,促進社會和諧、公正,這是以“助人自助”為價值理念的社會工作的重要任務。

三、城市退休教師的優勢資源

(一)地域位置優勢

城市退休教師有較好的地域位置為社會參與提供一定的便利條件。例如,交通便利、就業崗位較多、養老金福利待遇較好等優勢條件。同時,他們自身具有穩定的退休收入,經濟基礎較好,便于更好地進行社會參與活動。

(二)職業能力優勢

職業的特殊性帶來長時間的知識積累,使退休教師的職業能力并不會因年齡的增加而退化。首先,城市退休教師在文化素質和接受能力等方面較強,多年參與教育工作具有豐富的知識和經驗,可以較快接受新鮮事物。其次,大部分退休教師在告別自己的職業后,仍有較強的雄心抱負,期待重新在社會中尋找新的機會認識自我、縮短自身和社會的距離,渴望贏得社會的尊重和關注、充分發揮自身的價值。最后,成熟的社會經驗和豐富的知識儲備,有利于退休教師創造新的社會價值,以此形成新的社會財富,繼而推動高校教育和社區的發展。

四、社會工作介入退休教師社會參與的方法

個案工作、小組工作和社區工作是社會工作最基本、最主要的三大方法,每一種方法都有其各自的特點和價值,合理運用這些方法介入退休教師群體具有重要價值意義。

(一)個案輔導—塑造正向參與信念

通過走訪調查,發現大部分退休教師表示在告別自己的職業后,他們仍有較強的雄心抱負,期待重新在社會中尋找新的機會認識自我,實現自我價值。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卻缺乏這樣的機會,往往認為或被認為“無用論”,從而導致失落、悲傷、絕望、抑郁等消極心理,長此以往,甚至會出現反社會行為、自殺傾向等。因此,需要及時關注這一群體的身心健康,改變其不良的認知、態度和行為。針對此,社會工作者可以對退休教師開展個別化的個案輔導工作,運用緬懷敘事療法,引導退休教師回憶自己一生的事跡和成就,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與自信力,彌補自身存在的不足,加強心理健康,并采取合適行動。同時還可以運用行為治療模式來塑造和增強退休教師的良好行為。

通過一對一的個案輔導,社會工作者了解退休教師對生活的感受,明晰退休前后生活的對比情況,予以專業輔導,改善其負面心理,尋找相關社會資源,保障權益,增強其社會參與的信心,減輕無力感,削弱負面情緒。鼓勵退休教師與社會工作者一起探討問題,重新思考自我價值以及實現的途徑。

(二)小組活動—提升自我參與能力

由于退休教師這一群體的特殊性,在開展活動時社會工作者要充分了解其自我需要,建立適當的目標,制定出可行、有效的小組計劃??梢砸罁诵萁處煹呐d趣愛好,建立興趣小組;可以建立治療和成長小組,通過同輩之間的互動交流,認清個人問題,培養健康的社會情緒;對于某方面能力存在不足的退休教師,可以開展知識和技巧學習的教育小組。如:跟隨數字化時代潮流,學習網絡知識和技能,如微信聊天、網上支付、網絡授課等,增強與親朋好友、社會的聯系,增強自己的社會參與能力。

通過開展小組活動,增進退休教師群體間的互動,觀察學習別人的生活方式,合理借鑒,促進其相互支持。使他們學習新技巧、新知識,獲得同輩支持,學會運用團體的力量來解決問題,增強個人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和信心,形成積極角色。此外,小組中大多是與自己相似的人,身處其中,可以減少孤獨感,獲得來自同伴的心理、情感支持。

最后,還應注意的是在開展小組工作中,社會工作者要有耐心,運用合適的技巧積極主動地和退休教師互動,引導其積極參與,解決自身存在的不良困境。

(三)社區參與—增加社會參與渠道

社區是退休教師生活的場所。通過介入社區,建立一個充滿愛與關懷的社區往往會增強退休教師的認同感和幸福感。

第一,社會工作者鏈接社區內外相關資源,增加退休教師社會參與機會。一是在社區內開設學習輔導班,讓退休教師為社區內有需要的學生輔導課程,發揮退休教師豐富知識的優勢;同時,開展咨詢活動,為年輕的教師傳授自身豐富的人生經驗。二是鏈接社會就業資源,增加退休教師的再就業渠道,尋求合適的就業崗位,如:圖書館管理員、輔導員、導師、教師等,發揮退休教師的“余熱”,滿足其需求,實現自身價值。

第二,社會工作者可以在爭取獲得社區管理人員的支持和配合下,完善社區內供老年人休閑娛樂的基礎設施,在社區內開展適合退休教師的多樣化文娛活動,提高他們的參與興趣,豐富退休教師的日常生活,讓其感受到社區的溫暖,提高自身參與社區生活的積極性,營造溫馨的社區氛圍。

第三,在社區內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增強社會責任感。一是讓年輕的志愿者來關愛退休教師,與其聊天,聽他們分享自己的生活經驗,讓退休教師感受到自己被關注,減少負面情緒的產生。二是讓身體健康的退休教師充當志愿者,去關心、照顧身體欠佳的老年人,實現退休教師間的互助。在社區內營造尊敬老人、愛護老人的氛圍,增強退休教師的社會責任感,尋回自我價值。

此外,社會工作者可以倡導進行制度改革或完善,推進社會公平,維護退休教師的社會參與權利,促使相關部門、社會關注退休教師這一群體,重視其仍存有的豐富資源,改變對退休老年人“無用論”的看法,充分挖掘退休教師群體的資源和潛力,為其尋找合適的價值發揮渠道,造福社會。

五、結語

經過眾多實踐經驗證明,社會工作介入具體實務過程中充分遵循專業價值觀使服務對象能夠充分信任社會工作者,積極表達自我感受。本研究借助社會工作的專業方法、技巧,旨在提高退休教師的社會參與信心,改善不良環境狀況,引導退休教師進行良好的自我認知,鼓勵他們尋求希望和價值,增強社會適應能力。同時,讓相關部門、社會正確認識退休教師這一特殊群體,充分利用其優勢資源,發揮積極功能??傊?,積極帶動多元主體齊力助老,增加退休教師的社會參與渠道,為其更好參與提供借鑒意見,共建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和諧美好社會。

猜你喜歡
社會工作者群體社區
社會工作者職業化和專業化的現狀及對策
江蘇海外新華商群體探秘
達到群體免疫,沒那么容易
“小團體主義”帽子不要隨便扣
馬戲團
中間群體
我國女性社會工作人員的激勵機制研究
影像社區
影像社區
影像社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