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形勢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創新策略研究

2021-11-12 15:09
散文百家 2021年4期
關鍵詞:心理健康心理大學生

王 奕

漯河職業技術學院

一、新形勢下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現存問題

1.生活方面。目前的大學生很多都是00 后,在家庭中的地位比較高,都是在家長的呵護下長大。日常在家中基本上沒有承擔家務,自身的自理能力并不理想。在進入大學后,由于生活上并沒與完全獨立,對父母還有一定的依賴,導致很多大學生的生活方面問題比較多。很多大學生在高中時代比較注重的就是日常的學習,對于其他方面的事情并沒有充分的認識,導致日常生活知識的學習比較少,無法實現生活技能的全面掌握。在進入大學后,由于逐步脫離家庭的照顧,很多生活中的問題開始凸顯,這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2.學習方面。與高中相比,大學生學習相對輕松,但是所面臨的學習壓力也比較大。很多學生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無法清除的認識到每個課程學習的重要作用,對于自我學習的方向存在迷惑。這導致一些學生逐漸產生學習的迷茫感,甚至產生厭學的心理,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在高中時代,雖然學習比較緊張,但是學習的目標較為明確。但是在進入大學后,很多大學生逐步認為自身的學習壓力可以逐漸降低,開始沉迷于其他的方面,再加上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導致日常課程的學習較為被動,在真正面臨學習壓力的時候,又感到壓力比較大,導致學生的心理壓力過大。

3.擇業方面。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最近幾年越來越明顯,很多大學生所面臨的就是畢業后失業的問題。一些大學生對于自身的情況沒有明確的認識,再加上對崗位的期待過高,在現實與理想相互碰撞的時候,自身的心理容易產生失落感,導致心理壓力過大。大學生在學生時代要有良好的心理認知,充分認識到每個大學生在畢業后的情況,明確自身的崗位位置,減少自身的失落感,提升認知水平。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產生的原因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產生,主要是由于家庭環境、學校環境以及社會環境的影響。大學生自身在溺愛中成長,雖然學習了相應的知識,但是沒有實現自我的獨立,思想較為自私和任性。再加上每個家庭都對學生有較高的期望,導致學生自身的家庭壓力比較大。一些高校對于學生的心理疏導沒有給予充分的重視,導致大學生在出現心理問題后,沒有進行及時的處理,學生的心理問題更加嚴重。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我國的大學生在畢業后的壓力越來越大,這種壓力逐漸傳導到在校大學生中,導致大學生自身的壓迫感比較強,感到了較大的壓力。再加上各種智能技術和互聯網的應用,雖然給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了便捷,但是各種信息的充斥,也影響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三、新形勢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創新策略

1.積極營造一個和諧良好的校園環境。大學生在學校中的環境,決定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大學生很多都需要在校園中渡過四年的時間,而且這四年中,基本上只有寒暑假才會回家。因此校園中的環境,對于每個大學生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過對大學生心理進行充分的分析,為大學生營造愉快、輕松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另外還需要積極的開展多方面的教學實踐活動,讓大學生在日常學校生活和學習的同時,實現心靈的逐步凈化,促進大學生養成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確保大學生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的不斷提升。

2.對心理健康教育方式進行改革。大學很多都有相應的心理健康課程,而且一直都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但是由于課程內容較為老舊,而且教育方式比較落后,整個心理健康教育開展的過程都是按照課標的要求,整個教學的過程沒有什么新意,導致很多學生逐漸喪失學習的動力。大學生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學習的時候,所感到的就是枯燥和乏味。為了更好的發揮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需要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在所有學科中的比重,將其納入必修課程,給予充分的重視。另外教師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采用新型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行理論知識學習的同時,做好積極的社會實踐。另外還可以建立網絡互動平臺,為大學生提供溝通的渠道,積極的傳播心理健康理念,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進行日常教學的同時,還需要潛移默化的引導大學生,對大學生心理問題進行積極的傾聽和疏導,實現教學方式的全面改革。

3.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學科的建設和師資力量的投入。為了更好的發揮出大學心理健康教育學科的重要作用,需要從學科的綜合建設入手,提高師資力量的投入。對于以往所采用的心理健康教育學科的發展方式,進行逐步的改革,實現心理教學內容的豐富,提升學科投入,做好相應的心理健康教學工作的逐步開展。另外需要根據實際需要,構建一支專業心理健康教學專業師資隊伍,不斷引進心理教學方面的高新人才,做好對原有心理教師的培訓和管理,確保整體師資水平的穩步提升。從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入手,實現教學方式的轉變,為每個大學生進行全面的心理健康知識的傳授,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4.建立專業的心理健康檔案。在每個大學生入校后,就需要建立專業的心理健康檔案,結合學生的心理感受,做好每個階段學生成長心理狀態變化的綜合記錄。通過建立專業的心理健康檔案,可以較為直觀的看到學生的心理變化。一般來說,學生的心理問題并不是突然形成,而且通過慢慢的積累形成的。因此通過建立專業心理健康檔案,可以逐漸發現心理出現小問題的學生,進行及時的心理疏導,保障大學生不會出現較為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

5.構建綜合治理心理健康教育機制。為了全面降低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發生,更好的做出針對性的應對,必須要逐步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預防檢查機制,實現充分的心理咨詢,提高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快速了解,逐步了解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充分的快速調整。另外還需要逐步完善全程跟蹤教育方式,結合大學生的心理問題,給予充分的心理輔導,實現全程跟蹤管理,實現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開展。

6.合理改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對于傳統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需要進行全面的調整,充分發揮出新媒體教學的重要作用,提升媒體輿論的宣傳,實現大眾媒體和新媒體的合理應用。對于心理教育平臺的搭建,需要提升多樣化模式的應用,充分發揮出網絡心理教育的重要作用,通過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逐步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律知識教育的重要作用,對相應的知識進行充分的學習。

7.幫助大學生建立職業生涯的發展規劃。大學生上大學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就業,但是由于大學生自身的并不成熟,還沒有完全解除社會,因此并沒有完善的職業發展規劃。很多大學生對于自身存在的不足并沒有正確的認識。為了幫助大學生做好全面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必須要結合不同大學生的未來發展要求和自身的特點,做出綜合的分析,結合學生專業和職業發展方向,實現最佳職業規劃方案的確定,為學生明確發展目標,確保每個學生都有明確的認知,逐步規避不良心理問題,提高自身的成長速度。

隨著全球經濟的不斷發展,世界文化對我國傳統文化的沖擊比較大,因此當代大學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實現自我才能的不斷提升,更好的發揮出人生的價值。為了更好的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需要從和諧良好校園環境的營造入手,實現以往校園環境的轉變,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改革方式,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學習的投入,逐步培養專職教師,建立健全學生的心理健康檔案,從學生的角度,做好學生大學就業的職業規劃。從多個方面實現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提升,發揮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

猜你喜歡
心理健康心理大學生
心理“感冒”怎樣早早設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讓心理描寫點亮全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