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煎煮時間下10批三果湯散的HPLC指紋圖譜研究

2021-11-17 10:40張艷嬌廖振中林艾和李蓉黃寬范源朱培芳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下半月 2021年9期
關鍵詞:指紋圖譜聚類分析主成分分析

張艷嬌 廖振中 林艾和 李蓉 黃寬 范源 朱培芳

【摘要】目的:對不同煎煮時間下的10批三果湯散進行指紋圖譜分析,評價其相似性,為其質量控制及臨床應用提供依據。方法:采用HPLC-DAD指紋圖譜對煎煮時間為20、30、40、50min的10批三果湯散進行檢測,采用《中藥色譜指紋圖譜相似度評價系統(2012版)》進行相似度評價,并采用SIMCA 14.1軟件進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有監督模式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別分析(OPLS-DA)、Origin2019b軟件進行聚類分析(Cluster Analysis,CA)。結果:通過指紋圖譜對10批三果湯散分析發現,其共有14個分離度較好、峰面積較大的峰,經對照品指認出6個峰,分別是沒食子酸(Galiic acid,GA)、柯里拉京(Corilagin)、訶黎勒酸(C heulagic acid,CHA)、1,2,3,4,6-O-五沒食子酰葡萄糖(PGG)、訶子酸(Chebulinic acid,CHI)、鞣花酸(Ellagic acid,EA);不同煎煮時間下10批三果湯散的相似度評價結果都在0.9以上;CA、PCA分析發現可將不同煎煮時間下的10批三果湯聚為4類,CA可將6個化合物聚為2類,GA一類,其他5個化學成分一類,表明GA在三果湯散中的含量與其他成分存在較大差異。結論:傳統的中藥煎煮時間對藥物的藥效及性能存在著一定影響,本實驗可以簡便、快捷地判斷出煎煮時間對香格里拉藏醫院的10批三果湯散的影響總體差異不大,對三果湯散質量控制及臨床應用都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三果湯散;指紋圖譜;煎煮時間;聚類分析;主成分分析

【中圖分類號】R283.1【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7-8517(2021)18-0047-07

HPLC Fingerprint of 10 Batches of Triphala at Different Decocting TimeZHANG Yanjiao1LIAO Zhenzhong2LIN Aihe1LI Rong1HUANG Kuan1FAN Yuan1,3*ZHU Peifang1

1.Yun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Kunming 650500, China;

2.Tibetan Hospital of Diqing Tibetan Autonomous Prefecture of Yunnan,Diqing 674499,China;

3.Yun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Kunming 650216,ChinaAbstract:Objective The fingerprints of 10 batches of Triphala with different decocting time were analyzed to evaluate its similarity and provide basis for its quality control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Methods HPLC-DAD fingerprint was used to detect 10 batches of Triphala with decocting time of 20,30,40,50 min,and the similarity was evaluated by the Similarity Evaluation System of TCM Chromatographic Fingerprint (2012 edition),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supervised model of OPLS-DA of SIMCA 14.1,Cluster Analysis (CA) and Origin2019b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10 batches of Triphala.Results Based on the fingerprint analysis of 10 batches of Triphala,it was found that there were 14 peaks with good resolution and large peak area,and 6 peaks were identified by the control sample,namely,Gallic acid (GA),Corilagin,Cheulagic acid (CHA),1,2,3,4,6-O-6-gallyl-glucose (PGG),Chebulinic acid (CHI),Ellagic acid (E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14 peaks with good resolution and large peak area in 10 batches of Triphala,and 6 peaks were identified by the control sample. The similarity evaluation results of 10 batches of Triphala under different boiling time were all above 0.9. CA analysis showed that 10 batches of Triphala under different boiling time could be grouped into 4 groups,and 6 compounds could be grouped into 2 group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 of GA in Triphala wa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at of other components.Conclusio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cocting time has some influence on the efficacy and performance of the medicine. This experiment can judge the influence of the decocting time on 10 batches of Triphala powder in Shangri-la Tibetan Hospital i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quality control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riphala decoction.

Keywords:Triphala; Fingerprint; HPLC; Decocting Time; CA; PCA; Chemical Composition

三果湯散由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inn.)、訶子(Terminalia chebula Retz.)和毛訶子[Terminalia bellirica (Gaertn.) Roxb.]三味藥材磨成細粉,按比例為1∶1∶1組成,是藏醫最常見的基礎方,有研究表明[1]三種藥物比例相等時,存在正相互作用,又稱“哲布松湯”,在印度阿育吠陀醫學中應用也較為廣泛。三果湯散具有抗氧化[2]、抗紅細胞增多癥[3]、抗糖尿病[4]的作用;最新研究[6]表明三果湯具有調節腸道微生物[5]、治療口腔疾病如牙周炎、抗微生物感染[7]、影響腫瘤血管生成[8]等作用。其中,酚酸鞣質類成分是三果湯的主要化學成分,較多研究者對其單一成分如沒食子酸(Galiic acid,GA)進行質量控制研究,或者分別測定余甘子、訶子、毛訶子三種藥物中GA的含量[9-11]。李斌等[12]對三果湯中的GA、柯里拉京(Corilagin)、鞣花酸(Ellagic acid,EA)進行含量測定,張海偉等[13]采用HPLC法對不同批次藏藥三果湯中主要酚酸類成分GA、EA進行含量測定。目前相關報道對三果湯散質量控制研究都不全面,測定時因其特征成分不統一,專屬性差,難以實現質量控制標準化[14]。故增加指標性成分檢測及指紋圖譜的建立可更好地為三果湯的質量控制研究提供依據。

傳統中藥的煎劑具有悠久的歷史,現代中醫臨床仍應用廣泛[15]。中藥所含的化學成分會隨煎煮時間不同發生變化,根據疾病的不同,中藥的煎煮時間的確立具有重要意義。指紋圖譜分析是近代藥物尤其是組方中藥用得最普遍的一種質控研究方法,其是評價中藥質量一致性、真實性、產品穩定性的一種可行性模式分析[16]。本實驗采用HPLC法指紋圖譜結合化學模式分析不同煎煮時間下的10批三果湯散的穩定性,以期為三果湯散的質量控制研究及臨床應用提供參考。

1實驗材料

1.1儀器KDM調溫電熱套,常州國華電器有限公司;EYEL4型旋轉蒸發儀,上海愛朗儀器有限公司;YL-080ST型超聲清洗機,深圳市語路清洗設備有限公司;FA1004N型萬分之一電子分析天平,上海菁海儀器有限公司;Agilent 1200 系列高效液相色譜儀(VWD紫外檢測器),美國安捷倫公司。

1.2試藥及試劑訶子酸(批號wkq20032707,含量≥98%;購于四川維克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訶黎勒酸(批號wkq20042206,含量≥98%;購于四川維克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2,3,4,6-O-五沒食子酰葡萄糖(批號14937-32-7,含量≥98%;購于成都普法瑞科技有限公司);沒食子酸對照品(批號wkq16081904,含量≥98%;購于四川維克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柯里拉京對照品(批號wkq20032604,含量≥98%;購于四川維克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鞣花酸對照品(批號MO104AS,含量≥98%;購于美倫生物);純凈水(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其余試劑均為分析純;10批三果湯散由香格里拉藏醫院制備,詳細情況見表1。

2方法與結果

2.1溶液的制備

2.1.1混合對照品溶液的制備分別精密稱取對照品GA、Corilagin、EA、CHI、CHA、PGG置于容量瓶中,用70%的甲醇溶解并定容至刻度,配置成濃度為0.43、0.32、0.23、0.58、0.23、0.58mg/mL的標準品溶液;取以上標準品溶液超聲混勻,過0.45μm微孔濾膜,制備混合對照品溶液。

2.1.2樣品溶液制備分別取10.0g不同批次的三果湯散,加入150mL水,浸泡30min,于電熱套上回流加熱20、30、40、50min,過濾,至旋轉蒸發儀上旋干,溫度為75℃,加入70%的甲醇30mL溶解樣品,至于50mL離心管中,超聲20min,離心3000r,離心5min,取上清液過0.45μ微孔濾膜,即得40個樣品溶液。

2.1.3色譜條件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譜柱(4.6mm×250mm,5μm),流動相為磷酸水溶液(A)-甲醇(B),梯度洗脫,檢測波長273nm,柱溫25℃,流速1.0mL/min。梯度見表2。表2洗脫程序時間/min甲醇/%0557103035404545

2.2方法學考察以樣品S1為測試樣品,按“3.1.2”煎煮30min,進行精密度、穩定性、重復性實驗,考察該分析方法的可靠性。

2.2.1精密度實驗取S1樣品,按“3.1.2”煎煮30min處理樣品,按“3.1.3”色譜條件連續進樣6次,以4號峰(沒食子酸)為參照峰,計算各色譜峰的相對保留時間和相對峰面積,結果14個共有峰的相對保留時間RSD小于0.2%,相對峰面積小于0.7%,表明儀器精密度良好。

2.2.2重復性實驗取S1樣品,按“3.1.2”煎煮30min,制備樣品6份,按“3.1.3”色譜條件分別進樣,以4號峰(沒食子酸)為參照峰,計算各色譜峰的相對保留時間和相對峰面積,結果14個共有峰的相對保留時間RSD小于0.21%,相對峰面積RSD小于0.55%,表明樣品重復性較好。

2.2.3穩定性實驗取S1樣品,按“3.1.2”煎煮30min制備樣品,分別在0、2、4、6、8、10、12h進樣,以4號峰(沒食子酸)為參照峰,結果14個共有峰的相對保留時間RSD小于0.6%,相對峰面積RSD小于0.8%,表明穩定性較好。

2.3不同煎煮時間下10個批次的三果湯散指紋圖譜結果分析

2.3.1相似度評價對不同批次的三果湯散進行指紋圖譜分析,將圖譜以“AIA”的格式導入“中藥色譜指紋圖譜相似度評價系統2012A(國家藥典委員會)”軟件,進行數據分析。以N1為參照圖譜,時間窗寬度為0.1min采用多點校正進行全譜峰匹配。選擇5min以后、文獻報道較多的主要成分以及分離度較好的峰共14個共有峰。10批三果湯散指紋圖譜匹配,計算相似度。見表3。

各批次的藥物相似度都在0.9以上,說明該方劑品質均一穩定,差異不大,其中煎煮20、30min時都以S8的相似度最低,40、50min時以S7的最低,S1較好。

不同煎煮時間的三果湯對照圖譜及疊加圖譜如圖1所示,其中N1~N10為煎煮20min,N11~N20為煎煮30min,N21~N30為煎煮40min,N31~N40為煎煮50min;混合對照品如圖2所示,采用對照品指認了6個共有峰,分別是沒食子酸酸(4)、柯里拉京(8)、訶黎勒酸(10)、1,2,3,4,6-O-五沒食子酰葡萄糖(12)、訶子酸(13)、鞣花酸(14)。

2.3.2聚類分析將10批三果湯散樣品的14個共有峰峰面積導入Origin2019b中的Cluster analysis中進行分析,CA顯示可將樣品分為四大類,N2、N6、N7、N8、N9、N10、N21、N22、N23、N28、N29、N32、N36、N37、N38、N39、N40共17個樣品為第Ⅰ類,N13、N14、N15、N16、N17、N19、N20共7個樣品為第Ⅱ類,N1、N3、N4、N5、N24、N25、N26、N27、N30、N31、N33、N34、N35共13個樣品為第Ⅲ類,N11、N12、N18共3個樣品為第Ⅳ類;如圖3所示,其中從N1~N40為10批藥材分別煎煮20~50min,按序排。

2.3.3主成分分析以14個共有峰為變量,將40個樣品導入SIMCA-P 14.1 軟件進行主成分(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分析。由圖可知,得分矩陣圖[R2X(cum)=0.992,Q2(cum)=0.967],表明該模型預測較好,可將40個樣品區分為4類,該結果與CA一致。如圖4所示。

2.3.4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別分析(OPLS-DA)為了進一步檢驗樣本是否有效或者樣本間是否存在差異,找出對組分貢獻較大的變量,將不同煎煮時間下10個批次樣本共有的14個峰面積作為變量,導入SIMCA-P 14.1軟件,采用OPLS-DA分析,觀察樣本聚集情況。其中R2X(cum)、R2Y(cum)和Q2(cum)分別是0.991、0.358、0.185,表明模型具有較好的預測性和穩定性,且其分類結果與PCA分析結果基本一致。

圖5不同煎煮時間下10批樣品的OPLS-DA 得分圖載荷圖(LoadingBi plot,如圖6所示),峰1、3、4、6、12、14在第三類樣品(N1、N3、N4、N5、N24、N25、N26、N27、N30、N31、N33、N34、N35)等樣品周圍,因此這些峰在第三類樣品中貢獻較大;剩下的峰8個峰與第四類樣品(N11、N12、N18)樣品最接近,因此剩下的8個峰對第四類樣品聚類貢獻較大,而第一類及第二類樣品周圍無共有峰分布,說明這兩組樣品中各組分的含量差異較小。

在OPLS-DA模型中,為了篩選出樣品中差異性較大的成分,使用變量權重值(Variableimportanceinprojection,VIP)評價方法,VIP>1.00的變量對組間分類貢獻較大,具有統計學意義[17]。VIP>1.00的峰有5個:3號峰、5號峰、7號峰、10號峰(CHA)、13號峰(CHI)的VIP值分別為1.65、1.57、1.15、1.13、1.09,說明這幾個峰對組間分類貢獻較大。如圖7所示。

3討論

3.1色譜條件的選擇本實驗先后考察了乙腈與磷酸水溶液、乙腈醋酸水溶液、甲醇甲酸水溶液的比例,最后選擇了甲醇和0.1%的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脫可使標準品和樣品達到較好的分離效果,酚酸鞣質類化合物在在273nm時有較強的紫外吸收,因此選擇273nm作為指紋圖譜的檢測波長。

3.2模式識別的分析本實驗建立不同煎煮時間對香格里拉藏醫院的10批三果湯散的指紋圖譜進行分析,顯示樣品都具有較高的相似性,在0.985~1之間。選擇分離度較高,峰面積較大的色譜峰共14個,經對照品指認共有6個成分被分辨出來。不同煎煮時間的10批藥材從直觀結果分析顯示,其樣品含量較單一,藥材質量無明顯差異。CA與PCA分析結果顯示可將不同煎煮時間下的10批三果湯散聚為4類,其分類情況存在一定的差異。并且通過OPLS-DA模型的載荷圖、VIP值分析,判斷14個峰對于樣品分類的具體作用,從而判斷出貢獻最大的峰。

3.3對不同煎煮時間下10批三果湯中6個化合物的相對峰面積變化的分析由聚類分析發現,40個樣本中的6個化合物可聚為兩大類,說明GA的含量與其他5個成分差異較大。如圖8所示。

圖86個化學成分峰面積聚類分析圖以4號峰(沒食子酸為對照),計算6個化合物的相對峰面積,并繪制曲線觀察可知,在煎煮20、30、40、50min時間內,6個化合物的相對峰面積變化如圖9所示:S1~S10中的Corilagin、EA、PGG的趨勢基本一致,相對峰面積的大小也較穩定,CHA在S1~S6、S8、S10中先增后降,以30min達到最大值,其中又以S1和S8中最高,且CHI與CHA在S8中趨勢一致,相對峰面積大小相當;CHI在S1~S7、S9~S10中都呈下降趨勢,以20min達到最大值,其中又以S1、S9中最高。

通過查閱文獻分析可知,三果湯散的組成方藥余甘子、訶子、毛訶子中都含有大量的酚酸鞣質化合物,尤其是如GA、CHI、CHA、PGG、1,3,6-三-O-沒食子?;咸烟堑瓤伤怊焚|[18]。水解鞣質在煎煮過程中,加熱的時間可能會使某些化合物分解成GA。本實驗將40個樣品中的6個已知的化合物峰面積進行CA分析發現,GA與其他5個化合物存在較大差異,在所有樣品中的聚集都是最明顯的,因此隨煎煮時間的增加,其他化合物可能會分解合成GA。峰面積折線圖比顯示10批三果湯散中以GA為參照,其他峰的峰面積比都小于1,差異變化較明顯的峰是10號(CHA)與峰13號(CHI),除CHA外,其他5個化學成分都在20min最高,綜上可考慮選擇20min或30min的煎煮時間為佳,但是不同煎煮時間下各成分的含量變化的相關性還需進一步研究。

目前三果湯指紋圖譜全方位的質控研究報道較少,本實驗建立不同煎煮時間10批三果湯散指紋圖譜并結合化學模式分析的方法,操作便捷、方法穩定,可為三果湯散的質量控制及臨床使用提供參考,但其臨床應用還需后期藥效學實驗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MONTON C,WUNNAKUP T,SUKSAEREE J,et al. Investigation of the Interaction of Herbal Ingredients Contained in Triphala Recipe Using Simplex Lattice Design:Chemical Analysis Point of View[J]. 2020:5104624.

[2]李軒豪,劉蘭茹,龍偉,等. 基于計算藥理學的藏藥三果湯散抗氧化研究[J]. 中華中醫藥雜志,2018,33(9):4139-4142.

[3]楊忠先. 藏藥三果湯防治高原紅細胞增多癥的臨床療效評價[J]. 智慧健康,2019,5(8):66-67.

[4]SURYAVANSHI S V,GATUD M S,BARVE K,et al. Triphala Ameliorates Nephropathy via Inhibition of TGF-β1 and Oxidative Stress in Diabetic Rats[J]. Pharmacology,2020:1-11.

[5]PETERSON C T,PPURANG A,DHALIWAL S,et al. Modulatory Effects of Triphala and Manjistha Dietary Supplementation on Human Gut Microbiota:A Double-Blind,Randomized,Placebo-Controlled Pilot Study[J]. J Altern Complement Med,2020,26(11):1-10.

[6]LALEMAN I,TEUGHELS W. Novel natural product-based oral topical rinses and toothpastes to prevent periodontal diseases[J]. Periodontol 2000,2020,84(1):102-123.

[7]OMRAN Z,BADER A,PORTA A,et al. Evaluation of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Triphala Constituents and Nanoformulation[J]. 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2020(2020):6976973.

[8]ABHINAND C S,ATHIRA P A,SOUMYA S J,et al. Multiple Targets Directed Multiple Ligands:An In Silico and In Vitro Approach to Evaluating the Effect of Triphala on Angiogenesis[J]. Biomolecules,2020,10(2):177.

[9]鄧星,茍立平,溫倩雯,等. 藏藥訶子的質量標準提高研究[J].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雜志,2017,26 (18):12-15.

[10]鄧星,羅莉婭,茍立平,等. 藏藥毛訶子的質量標準提高研究[J]. 中南藥學,2018,16 (1):117-120.

[11]冀靜. 藏藥余甘子質量標準提高研究[D].成都:成都中醫藥大學,2012.

[12]李斌,李鑫,范源. HPLC同時測定三果湯水提物中沒食子酸、柯里拉京及鞣花酸含量[J]. 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7,24(9):76-79.

[13]張海偉,張藝,楊繼家,等. HPLC測定不同批次藏藥三果湯中沒食子酸和鞣花酸的含量[J]. 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3,19(10):95-97.

[14]王文軍,丁一,竇芳,等.藏藥三果湯散化學成分、質量控制及藥理作用研究概況[J]. 中國藥房,2019,30(4):556-559.

[15]王世巖,周杰. 中藥湯劑和配方顆粒臨床應用淺析[J]. 中醫臨床研究,2015,7(5):32-34.

[16]李? 強,杜思邈,張忠亮,等. 中藥指紋圖譜技術進展及未來發展方向展望[J]. 中草藥,2013,44(22):3095-3104.

[17]郭麗,楊忠杰,于曉濤,等. 南、北五味子藥材的HPLC指紋圖譜建立及化學模式識別分析[J].中國藥房,2020,31(18):2224-2229.

[18]黃浩洲,魏夕川,林俊芝,等. 余甘子回流過程中鞣質轉化及藥典含量測定方法合理性探討[J].中國藥學雜志,2019,54(7):581-587.(收稿日期:2021-02-04編輯:陶希睿)

基金項目:云南省高校重點實驗室項目。

作者簡介:張艷嬌(1995-),女,漢族,碩士,研究方向為中藥藥理學研究。E-mail:2531484362@qq.com

通信作者:范源(1966-),男,漢族,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為中藥藥理。E-mail:1647909799@qq.com

猜你喜歡
指紋圖譜聚類分析主成分分析
栽培黃芩與其對照藥材的HPLC指紋圖譜及近紅外圖譜比較研究
中藥譜效學在中藥質量評價中的應用概況
基于高分離度和高色譜峰純度的紅參UPLC指紋圖譜研究
主成分分析法在大學英語寫作評價中的應用
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費支出分析
江蘇省客源市場影響因素研究
SPSS在環境地球化學中的應用
基于省會城市經濟發展程度的實證分析
基于聚類分析的互聯網廣告投放研究
金銀花SSR指紋圖譜的構建及遺傳多樣性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