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質疑”出發,落實歷史核心素養

2021-11-17 23:29李燕
家庭教育報·教師論壇 2021年38期
關鍵詞:歷史核心素養落實質疑

李燕

【摘要】如何在課堂教學中落實核心素養,是一線教師在實踐中不斷完善的課題。筆者作為一線教師,試圖從學生在日常學習中提出的“質疑”出發,在引導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落實歷史核心素養。

【關鍵詞】質疑? ?落實? ?歷史核心素養

一、史料“反證”,打破固化思維

測試中的一道簡單題目,錯誤率達到百分之三十。

例題如下:(2021·湖北十一校高三第二次聯考·3)唐代士族在統治階層當中所占的比例很高,“安史之亂”后仍在56%到89%之間波動。唐代最后一百年中,出身于趙郡李氏等十八個士族的宰相有79位,其中65人是通過科舉入仕的,占總數的82.2%。導致此現象的原因是( )

A.藩鎮割據給士族發展提供了機會? ? ?B.士族放開了對科舉的不屑態度

C.經濟重心南移推動了士族的興盛? ? ?D.唐后期政權為世家大族所壟斷

這題選擇B,學生質疑點集中于: “唐代科舉制實現了讀書—考試—做官三位一體,科舉考試成為做官的唯一途徑,士族為何會對科舉考試抱有的不屑態度,他們不想當官嗎?”,對于學生已經形成的觀念,我采取了通過向學生提供史料來進行反向論證,打破學生的固有思維。

材料如下:戰國時以官僚制取代世官制,但并未徹底廢除憑借父祖地位取得官爵的作法。秦有葆子制,漢有任子制?!簳x南北朝時的九品中正制在一定程度上恢復了世官制。隋以后廢除九品中正制,但仍保留了貴族、官僚子弟優先做官的特權。唐代叫作門蔭制度,……宋朝稱“蔭補?!b于宋代蔭補太濫,……明清規定,承蔭者必須先人國子監學習,考試合格。

——艾紹揚主編《行政管理小百科》

學生通過對材料的解讀,不難歸納出:科舉制成為選拔官員的主流,但世官制并沒有完全消失。學生才更容易理解統編教材上這段話的表述:“隋唐時期,士族階層在政治上已經衰落,但重視家族背景的門第觀念仍然十分流行。到宋朝,這種情況發生了根本變化。當時的科舉制比唐朝更為完善……時人將這種變化概括為‘取士不問家室,婚姻不問閥閱’”,引導學生體悟上層建筑的建設會引導社會風俗的變遷,但是社會風俗和上層建筑相適應需要一個緩慢的過程。

在解決這道問題中學生質疑的過程中,也在試圖通過提供史料,引導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理性分析和客觀評價,引發學生思考歷史現象背后的邏輯,從而改變傳統歷史課堂中平鋪直敘灌輸知識的狀態,落實“歷史解釋”的核心素養。

二、“疑”“疑”相扣,引出歷史的邏輯

關于行政區劃演變有一道非常典型的高考題,題目并不難,但很能考察學生的綜合素養。

例題如下:(2015·浙江高考·15)下列地方行政區劃級別最低的是( )

A.漢代益州郡? ? B.唐代揚州? ? C.宋代揚州? ? ? ?D.元代順寧府

這道高考題考點明確:漢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變——地方行政區劃,主要考察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能力和分析能力。即可發現最低的行政區劃是元代的順寧府。

很這道題目看似簡單,正確率卻一半都沒有達到,因為無邏輯的記憶對學生而言是最難的,是一種負擔。很多學生表示記住地方行政區劃的演變實在太難了,不能理解各朝各代的行政區劃的名稱為何要不斷發生變化,這種變化到底有什么目的。為了解決學生的質疑,抓住學生發散性思維,引導學生思考,我為學生提供了下面一道習題:

古代民間有“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俗語。其“州官”最早的職能是( )

A.掌管地方行政事務 B.代表中央監察地方

C.管理地方軍政大事 D.總管地方財政

答案:B?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漢在各州設刺史,代表中央監察地方,后演變為州的最高長官,故B項正確。很多學生能夠立即串聯已經學習過的知識點,得出行政區劃“州” 的來歷,趁熱打鐵,引導學生思考唐代的最高一級行政區劃“道”的來歷?宋代最高一級行政區劃“路”的來歷?

我給同學們提供以下三段材料:

材料一:貞觀元年,始因山川形便,分全國為10道?!@樣的道,名稱和西漢的州不同,作用大致仿佛……唐代的州設置多至數百,州皆置刺史。這當然不能再在道中設置刺史,《新唐書·百官志》有這樣的記載:“貞觀初,遣大使十三人巡省天下。諸州水旱則遣使,有巡察、安撫、存撫之名”

——史念海著《河山集·七集》

材料二:路是宋代的地方一級行政單位,在宋太宗初期,一直實行“道”、“路”并存的行政區劃制,在至道三年(997年)始定天下為15路。路的長官稱為監司。

——白君:《國學公開課》

材料三:宋代沿用了唐代的十五道,太宗時改道為路,分全國為十五路。神宗時增至二十三路。中央派出機構設在路一級,一般為帥、漕、憲、倉四司,由于其除行政職能外均具有監督地方的性質,故統稱監司。

——劉文瑞《中國古代政治制度 地方體制與官僚制度》

通過對材料的解讀,學生不難發現,隨著朝代的更替,最高一級別的行政區劃都帶有監察的性質,而且監察官員的數量增加,職能更加細化。引導學生更進一步的去理解:隨著地方行政區劃的劃分更加細致,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加強。也體現了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發展演變的一大趨勢:專制主義中央集權不斷強化。

學生在學習中提出的質疑往往是學生對知識點思考內化后的矛盾所在。所以“一個關鍵性問題的解決過程,就是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史料研習的過程,也是對學生的素養發展狀況進行即時評價的過程,更是培養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過程”。通過對一個問題的解決,找到疑惑的本質所在,學會解決此類問題的方法,從而構建新的知識體系,才能達到答疑解惑的真正目的,這一過程也是落實核心素養的過程。

參考文獻

吳偉.歷史學科能力與歷史素養【J】.歷史教學(中學版),2012(11)

何成剛,李志先.核心素養導向的史料研習活動探索——以探究“玄武門之變”為例【J】.教學月刊·中學版(教學參考),20118(12)

猜你喜歡
歷史核心素養落實質疑
借力微課,培育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
構建歷史認同感,筑基核心素養
歷史深度學習的六個著力點
談高中教學過程中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
和諧的課堂應充盈學生的聲音
對《老人與海鷗》的一點質疑
教若三“點”成線 注定別開“生”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