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議小學數學與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銜接

2021-11-17 05:39趙彥伍
家庭教育報·教師論壇 2021年38期
關鍵詞:有效銜接初中數學小學數學

趙彥伍

【摘要】小升初對于學生來說是一段嶄新的學習歷程,是一個大的階段性的過渡。在這個過渡過程中,不同的學生對于初中階段新的環境和新的學習模式的適應程度不同,教師,家長和學生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亟待解決的難題。研究發現,小升初數學的學習出現困難的情況更加突出。這就要求在長期的教學實踐當中,“小升初”數學最好有一個銜接的過程,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初中階段的數學學習,盡快的跟上初中數學學習的步伐。

【關鍵詞】小學數學;初中數學;有效銜接

引言

小學數學在理論上知識結構上還是相對淺顯的,以基礎知識為主。即使是學生相對機械的記憶學習,也能夠掌握最基本的數學知識,跟上老師教學的步伐。然而進入初中以后,數學知識變得復雜多樣,課業任務也急劇增加。學生在數學學習上必然面臨不同程度的壓力和挑戰。平時學習理解能力較強的學生學起來都多少會比小學階段吃力,更別提還沒有形成自己思路方法的相對來說能力較差的學生。新環境,新知識的適應能力直接影響著教師的教學效果。所以,教師要注重小升初數學學科上的銜接,給小學生一個很好的緩沖和過渡,使他們在心態上,學習上,思維方法上都有一個接受的過程,從而促進初中數學教學的順利進行。

一、小升初,數學銜接所面臨的問題和現狀

(一)來自不同教育環境和家庭環境的學生對初中數學的接受程度不同

升入初中的一批新的初中生,他們來自不同的家庭環境,不同的學校。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著他們對同一事物的認知不同,認識的角度和方法不同。所以教師的教學要關注到前后知識如何更好地銜接。這就要求教師更多的去了解和研究自己的學生,因為不同的小學教育水平對知識的總結和教授水平也不一樣,有的學校和教師的教學方法可能更開放靈活,學生相對來說舉一反三的能力更強一些,有的學校和教師在教育上可能比較死板,學生的能動靈活性可能就差些。老師對自己的學生有充分的認識和了解,并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才能將同樣的知識盡量科學合理的傳授給每一個學生。

(二)小升初,數學知識結構復雜化,內容由淺入深

小學數學的學習基本停留在一個比較淺顯的認識階段。主要涉及一些簡單的數,幾何圖形,初級階段的計算等簡單的數學領域的初級知識。而初中數學則過渡到了一個相對深入的范疇。思維層次變多的同時,思維深度和學習難度也有所加大。它不僅涉及面廣,課程進度也有所加快,難度自然也有所提升。不同階段的教學目標也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有單面到多面。另外隨著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推行,特別是小學免試就近入學的推行,很多小學不再重視教育的結果和教學效果的評估和反思,這也間接導致了剛剛進入初中的小學生參差差異更大,自然適應能力和學習能力也不盡相同。亟需一個銜接的過程作為過渡,將不同程度的小學生都引到大方向一致的軌道上來。如此,教學目標順利完成的同時,也鼓舞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能力[1]。

二、小學數學和初中數學有效銜接的具體措施

(一)讓從學生心理上有個良好的過渡

小升初后,陌生的環境,陌生的老師同學,相對陌生的書本知識,都會對學生產生不同程度的壓力。所以,對于教師而言第一時間要做的不是盡快的讓課堂教學步上正軌,抓緊完成教學任務和目標,而是首先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去了解周邊的環境,去熟悉周圍的人,緩解新的環境帶給學生的緊張和焦慮的情緒,進而再更好地投入日常的學習當中去。比如新一堂數學課的開始,教師可以不必急于去說明自己的教學目標,開始自己的教學內容,而可以先讓學生說說今天班級上的有趣事件,或者說說新學校帶給他們的感受。這樣不僅有利于老師更好地去了解學生,也有利于緩解學生上課前的緊張氛圍,然后再全心投入到今天的課堂當中去。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給與及時的必要的指導,引導學生去慢慢適應新的教學方式和思路,逐步跟上初中數學的學習步調,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做好知識的有效銜接

在數學知識的銜接上一方面要求初中數學老師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充分了解和理解小學數學的知識架構和引導思路??偨Y出一套屬于自己的教學經驗。另一方面要求教師在每一堂課的開始盡量有一個回憶和回顧的過程引入,既鞏固了學生已經學到的知識,又能幫助了學生把已經學到的知識有序的串聯起來組織起來,形成一套有用的思維理論,不再是“單槍匹馬”的片段知識。小升初過程中科學的數學教學的銜接手段,不僅可以讓學生盡快的掌握初中數學的理論知識,更能使學生養成更科學合理的思維方式和方法。

舉例,初中階段教授平面圖形的性質,也是基于小學階段對平面圖形的認識而進行的。假如一個學生他對平面圖形認識不足,根本難以分辨清楚平面圖形,試問初中階段的平面圖形的性質如何更好地學習。如何真正的從簡單的數,數字的學習向復雜的代數(式)進階,從簡單的計算到復雜的方程(式)進階。這就避免不了在初中課堂教學中,要有一個“回憶”的階段,學習新知識的階段,鞏固知識的階段,反思教育的階段,而這個鞏固知識的階段就是將所學知識系統化的串聯起來的一個過程。

(三)做好思維邏輯的有效銜接

教師教學的重點不再是單純的教授書本知識,更多的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影響學生的思維方式。不僅初中老師應該注重激發學生學習潛質,使其形成自己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方式,小學的數學老師也應該在一定的基礎層面去向學生滲透邏輯思維推理的意識,使他們有意識去發現問題的本質,對思維能力有一個初步的認識。比如在小學層面教師會教給學生得出“三角形內角和”的基本方法,有尺子測量,或者將三角形的三個角拼在一起。還應該暗示還有更多的方法或者途徑可以得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激起學生的探索欲,為初中階段的抽象邏輯理論的探尋做好鋪墊。同時,小學教師應該將學生的小學數學知識系統化,線條化,使學生有一個大概的邏輯思路,這樣在初中學到相關的內容時又可以對號入座,將這個邏輯系統壯大起來。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是學好各大學科的根本[2]。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升初階段數學學科的銜接是非常必要的。既要在小學階段為初中數學埋下相應的伏筆,又要在初中數學的學習階段有所“回憶”和拓展。教師做好小升初的數學教學銜接,既能減少小升初學生的數學學習焦慮感,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信心,又能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思路,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助力學生在學習當中“乘風破浪”,同時也促進教學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遲立祥.小學與初中數學銜接教學的有效方法[J].吉林教育,2020(15):61-62.

王建軍,楊永寶.有效銜接小學數學與初中數學教學的方法研究[J].教書育人,2020(11):80.

猜你喜歡
有效銜接初中數學小學數學
解析中高職貫通班級語文課程的有效性銜接
例談數學教學中的“頓悟”
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創建策略
學案式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培養團精神,開展合作學習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培養數學意識發展思維能力的研究
終身教育背景下中高職英語類課程有效銜接途徑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