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人際適應、抑郁與主觀幸福感的相關研究

2021-11-18 06:42龍嬌嬌
科學與生活 2021年20期
關鍵詞:主觀幸福感抑郁

摘要:研究旨在探討大學生人際適應、抑郁和主觀幸福感的相關研究。采用大學生人際適應性分量表、抑郁-焦慮-壓力自評量表、幸福感指數量表對860名大學生進行調查。結果發現:(1)大學生人際適應與抑郁呈顯著負相關,與主觀幸福感呈顯著正相關;抑郁與主觀幸福感呈顯著負相關。研究結果可為探索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教育策略提供參考。

關鍵詞:大學生人際適應;主觀幸福感;抑郁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interpersonal adjustment,depression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college students.A total of 860 college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college student interpersonal adaptability subscale,depression - anxiety - stress self-rating scale and happiness index scal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Interpersonal adjustment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depression,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ubjective well-being;Depression h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subjective well-being.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exploring the educational strategies of college stud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interpersonal adaptation; subjective well-being; depression

一、文獻綜述

黨的十九大報告上提出要培育人們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從而促進人們的幸福感。主觀幸福感主要包括兩個維度,分別是情感和認知,即情感體驗和生活滿意度,其主要是用來評價個體生活質量的綜合性心理指標[1]。主觀幸福感作為一種常見的積極情緒,其對個體社會生活的改善和心理世界的構建有著深遠的影響。因此,探討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相關因素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際意義。

研究發現,個體人際適應性與主觀幸福感顯著正相關[2]。且抑郁水平越高,個體主觀幸福感越低[3]。同時,個體的人際適應性越好,其身心發展得越健康[4]。

綜上,我們提出假設,大學生人際適應、抑郁和主觀幸福感相關顯著。

二、研究設計

(一)研究對象

共發放問卷900份,回收有效問卷860份。其中男生347人,女生513人;大一學生321人,大二學生190人,大三學生228人,大四學生121人;被試年齡在16~25 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0.38±1.75歲。

(二)研究工具

(1)大學生人際適應性分量表,該量表取自盧謝峰[5]編制的大學生適應性量表。該量表的Cronbach α 系數為0.83。

(2)幸福感指數量表,該量表共有總體情感指數量表和生活滿意度問卷這兩個部分[6]。該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數為0.94。

(3)抑郁狀況判定,本研究使用抑郁分量表評估大學生抑郁狀況[7],其Cronbach α系數為0.88。

三、研究結果

相關分析顯示,大學生人際適應與抑郁呈顯著負相關,與主觀幸福感呈顯著正相關;抑郁與主觀幸福感呈顯著負相關。

四、結論及建議

研究結果表明,大學生人際適應與抑郁呈顯著負相關,與主觀幸福感呈顯著正相關;抑郁與主觀幸福感呈顯著負相關。

因此,在提升大學生主觀幸福感上,高校教育者可以從培養其人際適應性方面著手。首先,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和師生關系,可通過布置親子互動作業和開展校園師生趣味活動增強親子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以此減輕繁重的學業生活給學生帶來的心理壓力和消極情感體驗。其次,塑造良好的班級氛圍,幫助增進學生之間的同學情誼,有利于提高其主觀幸福感。另外,除人際關系外,高校教育者應當有規劃并定期開展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通過教學生發泄情緒的一些方法,以此幫助學生保持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從而提高其主觀幸福感。

參考文獻

[1]Diener E. Assessing subjective well-being:Progress and opportunities[J].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1994,31( 2):103 - 157.

[2] Lelkes O. Knowing what is good for you. Empirical analysis ofpersonal preferences and the“ objective good” [J]. The Journal of Socio-Economics,2006,35:285-307.

[3] Malone C,Wachholtz A. The relationship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tosubjective well-being in a mainland Chinese sample[J].Journal of Religionand Health,2018(1):266-278.

[4] Crosnoe R,McNeely C. Peer Relations,Adolescent Behavior,and Public Health Research and Practice[J]. Family & Community Health,2008,31(1).

[5]盧謝峰. 大學生適應性量表的編制與標準化[D]. 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3.

[6]汪向東,王希林,馬弘. 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M].北京: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1999.

[7] CRAWFORD J R,HENRY J D. The depression anxiety stress scales( dass) :normative data and latent structure in a large non-clinical sample[J]. Br J Clin Psychol,2003,42( 2) :111-131.

作者簡介:龍嬌嬌(1997),女,苗族,貴州省銅仁市人,貴州師范大學2019級碩士研究生,應用心理學專業,研究方向:心理健康與測量。

猜你喜歡
主觀幸福感抑郁
民辦高校大學生主觀幸福感與心理控制源相關研究
關于體育參與主觀幸福感的研究
檔案工作者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
過半帕金森病會和“抑郁”相伴
西藏高校大學生自我概念與主觀幸福感的特點
產前個性化心理護理對初產婦焦慮、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響
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研究
社區中醫干預初產婦產后焦慮及抑郁的效果
社區在冊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及影響因素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