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習慣養成我最棒”活動打造“幼小銜接”的銜接點

2021-11-18 08:09陳芳婷
小作家報·教研博覽 2021年38期
關鍵詞:習慣養成大班幼兒幼小銜接

陳芳婷

摘要:幼小銜接是幼兒進入大班后教師與家長共同關注的問題,通過培養幼兒在學習和行為上的好習慣,能夠促成幼兒更快地適應小學生活,順利度過幼兒園到小學的成長階段。為了激發幼兒好習慣的形成,我們在主題活動中以游戲化的形式幫助幼兒養成行為好習慣、生活好習慣和學習好習慣,幫助兒童平穩地度過幼小銜接期。

關鍵詞:幼小銜接;大班幼兒;習慣養成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8-339

幼小銜接是幼兒園教育與小學教育的銜接過渡環節,具有重要的承上啟下的作用,在大班階利用有效的活動方式為幼兒提供好習慣養成的條件,幫助幼兒自覺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可以讓幼兒更順利地度過初入小學的適應期。為了讓孩子們更好地適應小學生活,我們基于大班幼兒的興趣與學習能力,為幼兒提供了“習慣養成我最棒”的主題活動,借助游戲的形式,正面鼓勵的引導,促成幼兒對小學生活的適應能力,讓好習慣貫穿幼兒的成長進程。

一、趣味游戲激活好習慣

游戲貫穿幼兒童年,幼小銜接的好習慣培養活動中,我們以游戲化的方式開展,可以激發幼兒對養成好習慣的興趣,進一步提升習慣培養的效率。在游戲活動中,既有師幼共同參與的游戲,也有幼兒的自主游戲,教師還支持和鼓勵幼兒自主創新,設計新游戲以提升幼兒參與的積極性。

(一)師幼共游戲

師幼一起參與的游戲可以使教師在游戲中觀察到幼兒的發展水平,并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游戲形式和游戲材料。如在開展“習慣養成我最棒”的活動中,教師與幼兒一起創設生活區,在生活區教師與幼兒一起開展競賽,比一比“系鞋帶”、“疊被子”、“整理書包”等活動中,幼兒的動手能力得到培養。教師以側面示范的形式與幼兒共同完成游戲,讓幼兒學會正確的方法,體驗勞動的樂趣。

(二)幼幼樂游戲

同伴之間的自主游戲可以幫助幼兒學會如何跟同伴友好交往,與同伴的互動交流也會讓幼兒學習到更多新鮮的經驗,因此教師鼓勵幼兒自由選擇同伴開展游戲。例如在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時,在午餐環節教師支持幼兒自主完成“自助餐”的游戲,每天午餐前幼兒分配好角色,“服務員”幫助小朋友們分發餐盤,“清潔員”負責整理餐桌和地面,“餐廳經理”負責維持秩序。有了自主的角色游戲光環,午餐變成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幼兒也在不知不覺間養成了良好的用餐習慣。

二、集體活動養成好習慣

集體活動中幼兒可以通過活動的良好氛圍,養成好習慣。在開展集體活動中,教師通過行為表現、生活經驗、學習能力等方面的培養,讓幼兒獲得更有針對性的技能,以促成好習慣的養成。

(一)把握時間不拖延——養成“行為”好習慣

進入小學后,幼兒最先培養的就是時間觀念,通過引導幼兒樹立正確的時間觀念,養成不拖延的好習慣,達到“有事及時做、無事做準備”的效果,我們在活動中引入時間觀念養成計劃[2]。

例如在開展“習慣養成我最棒”的主題活動中,教師引入了“十分鐘”的概念,在一日生活的過渡時間里,教師與幼兒一起討論“十分鐘可以做什么”,有的小朋友做事情非常拖拉,教師利用計時器進行計時,讓幼兒通過體驗發現如果不拖拉,不磨蹭,十分鐘的時間足夠完成喝水如廁的活動,還有幾分鐘的時間可以跟同伴做個小游戲。通過引入時間概念,幼兒可以在小學生活中更好地把握時間,知道何時做何事,也改正了之前拖拉的習慣。

(二)整理物品靠自己——養成“生活”好習慣

整理物品是幼小銜接的一個重要的好習慣養成項目,幼兒在進入小學后,需要整理自己小書包,每天準備學具和書本,在班級學會照管好自己的物品。在“習慣養成我最棒”的活動中,教師為幼兒提供了小學上學時需要用到的各種物品,讓幼兒進行討論,每種物品應該怎樣擺放。幼兒通過具體的實踐,學習將鉛筆、橡皮、尺子等文個裝入文具盒里,在書包里按順序裝好書和本子。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引導幼兒思考上了小學后,書包里除了書本文具之外,還應該帶什么東西?有的幼兒想到要裝口罩,有的幼兒想到裝紙巾,還有的幼兒想到帶毛巾和水杯。教師將孩子們的想法集中起來,鼓勵幼兒每天上幼兒園之前自己將需要的物品裝進小書包里,帶到幼兒園,看誰自己整理書包整理得最整齊。通過整理物品好習慣的培養,幼兒開始變得更勤快,在幼兒園愿意主動承擔整理玩具和桌椅的工作,在家里也愿意主動收拾自己的物品,為更好地適應小學生活做好了準備。

三、家園合作助力好習慣

《綱要》中提到家庭是幼兒園最好的合作伙伴。開展家園合作可以讓幼兒的好習慣在更廣闊的空間范圍內落地,進一步促成良好行為的內化。

(一)制定家庭作息表

進入小學后,孩子們的作息時間與幼兒園會有很大的不同,我們鼓勵幼兒在家里與家長一起制定作息表,結合幼兒的興趣,設計表格的內容,進行時間安排,每天通過小打卡的程序激勵幼兒。定期為幼兒展示小打卡的成果,為幼兒提供遵守時間計劃的動力,進一步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

(二)自己事情自己做

大班幼兒可以自己做的事情很多,家長可以跟幼兒列出詳細的清單,幼兒發現自己可以做很多事情后,會形成一種成就感,如有的幼兒已經學會整理物品、清洗自己的小件物品、擦地、掃地等活動,每天幼兒完成哪項活動后,家長可以為幼兒蓋章,累積一定獎章后可以得到一個小禮品。同時也推出“學習新技能”的項目,家長和教師順勢而為,為幼兒提供更多有挑戰性的任務,讓幼兒在挑戰中學會更多事情,進一步培養幼兒動手能力和自理能力。

(三)幫助父母小能手

幫助他人也是幼小銜接教育活動的一項重要的內容,幼兒在升入小學后,不但要學會如何照顧自己,如何提升學習能力,也要學會適應新環境,通過培養幼兒的利他品質發展幼兒的集體意識。因此我們家庭活動中,不但讓幼兒學會照顧自己,也要讓幼兒將自己當成家庭的融,在幼兒掌握更多勞動技能后,鼓勵幼兒幫助家長做家務,如洗碗、收拾房間、擦灰,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嘗試簡單的食物制作等活動,讓幼兒養成樂于助人的好品質,讓幼兒能夠通過為集體服務快速適應小學的集體生活。

幼小銜接是大班幼兒人生中一個至關重要的階段,打好基礎,對幼兒一生的發展都有很積極的作用,因此我們應該挖掘生活中能夠促成幼兒良好習慣生成的教育元素,將其融入具體的工作當中,對于如何讓幼兒更好地完成幼小銜接的過渡階段,使幼兒在小學生活中獲得更加全面的發展,仍將是一個需要不斷深入探究的課題,也需要教師和家長共同努力,共同促成幼兒的成長。

參考文獻

[1]馬靜.基于幼小銜接的習慣培養優化策略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4):101.

[2]王霽.幼小銜接之入學準備的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8,5(43):379-380+384.

猜你喜歡
習慣養成大班幼兒幼小銜接
幼兒傾聽能力培養的實驗研究
襄陽市郊區農村大班幼兒合作能力發展現狀研究
簡談大班幼兒跳繩能力的培養
大班幼兒感恩教育實踐與探討
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幾點做法
增強大班幼兒美術欣賞課有效性的幾種策略
高中物理的“舉一反三”學習法
論小學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
農村幼兒園“幼小銜接”的“五步走”
讓“量化”更加的“亮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