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贛南蘇區紅色文化”在視覺設計中的多元化運用

2021-11-19 02:16周靜紅
文化學刊 2021年8期
關鍵詞:贛南蘇區符號

周靜紅

“贛南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是人民共和國的搖籃和蘇區精神的主要發源地”[1],贛南蘇區紅色文化在中國革命史上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贛南積淀了種類繁多、內容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可分為五種類型:標語宣傳類、民間歌謠類、美術漫畫類、革命文獻類、革命遺址遺跡類。這些紅色文化資源所孕育的蘇區精神,承載著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照亮了新時代奮斗之路?!凹t色文化,即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才是文化自信的根本支撐”[2]。在文化自信背景下,“贛南蘇區紅色設計藝術作為現代設計藝術的萌芽形態,具有典型的時代性與地域特性,對現代設計的本土化與地域化發展具有一定的導向作用”[3]。因此,需將優質的贛南蘇區紅色文化視覺設計準確地傳達給民眾。

一、贛南蘇區紅色文化的視覺設計現狀分析

近年來,紅色文化的視覺設計存在著“碎片化”“形式化”“怪胎類型的設計”,導致紅色文化被簡單地定義為“革命文化”,表現形式單一刻板,形式與內容上脫節,甚至與大眾之間存在著視覺溝通的障礙。

(一) 贛南蘇區紅色文化視覺設計中設計語言的單一

設計語言應是從主題和情感表達出發的,通過外在的視覺形式美表達主題內在的真實情感。當代的視覺文化發展呈現出極大的創新性、互動性、多元化,設計語言具有生動的表達特征及多重感官情感的形態語義,所以可通過視覺設計讓贛南蘇區紅色文化以振奮人、以文化人、以感染人,真正提高民眾審美和人文素養。然而現今的紅色文化視覺設計的內容大多數受固有觀念的束縛,設計語言單一,表現為受思維定勢的影響,在紅色文化的設計中點、線、面組合呈現出“拼湊感”;內容的“碎片化”;參與主體、傳播媒介、傳播渠道以及紅色文化文本創建過程中的視覺語言、主題思想、表現形式等依然在傳統的形態框架內展開。針對這些問題可根據紅色文化的不同內容探索點線面豐富的視覺表情,通過千變萬化的組合所構成的視覺空間形式給受眾帶來不同的感官體驗。

如近年來,在日常生活中能夠看到許多關于紅色文化的視覺設計,其內容與形式總是相似的。首先,在視覺展示方式上,大多數紅色文化傳播采用的是圖文等傳統的靜態傳播手段,這樣就造成視覺形態顯得過于枯燥、呆板。其次,在視覺設計的創意表達上,例如革命主題的遺址遺跡紀念館中的紅色文化創意產品,產品同質化,設計中視覺元素雷同的現象非常普遍,套用固有的設計模板,沒有凸顯紅色文化產品的教育性、創意性。

(二)新媒體環境下贛南蘇區紅色文化視覺設計的傳播困境

這體現在信息傳達方面,缺乏對現代傳播媒介技術的掌握應用,缺乏與受眾的交流。當代傳播媒介的網絡程序、軟件應用、服務器等使用設施全面發展,傳播媒介的關鍵點不是去定義它而是使用它,如果不能很好地將紅色文化的視覺設計進行解讀并傳達出去,它們只會成為占用信息空間的“有思想的垃圾”。如在公共空間的街道或廣場看到的千篇一律的紅色文化宣傳,設計內容空洞且視覺語言同質化,削弱了視覺設計的傳播效果以及紅色文化的人文性。

總的來看,當下的贛南蘇區紅色文化一方面呈現給大眾的是如日方升、蒸蒸日上的景象,但另一方面也摻雜著魚目混珠、生搬硬套的局面。新媒體環境下的紅色文化視覺設計,需要建構其自身的傳播策略體系,分析和總結問題,找到“主要矛盾”。另外,在贛南蘇區紅色文化的發展和傳播中,因其有國家和政府的倡導發展,在最后呈現紅色文化形態時帶有一定的意識形態導向,這雖順應時代發展的新要求,但紅色文化本身富有厚重的文化性和理論性,如以官方為主導的紅色文化視覺設計,在傳播途徑中有時會使紅色文化設計語言產生偏頗,甚至呈現的是形式化、內容空白的“紅色文化”,而不是大眾易于接收的“紅色文化”。這就要求設計師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在了解國情和掌握新興傳播媒介的同時,以人為本、設計出“有血有肉”的紅色文化設計作品,從而進一步地拉近紅色文化與大眾之間的距離。

紅色文化的發展、傳播、藝術創作是一項極具創造性、創新性的人文活動。文化傳播體制和傳播路徑的偏差會影響了文化的發展、文化的繁榮以及受眾的接收效果。

(三)贛南蘇區紅色文化視覺設計中傳遞的主題思想不明確

贛南蘇區紅色文化與其他地域的紅色文化精神及主題在視覺設計中的差別沒有清晰體現出來,時代性與地域性沒有凸顯出來。網絡信息的豐富性、復雜性,在視覺設計時對紅色文化的資料選擇把握不準確,容易誤讀或曲解紅色文化內容,導致傳遞的主題思想不明確,呈現出“怪胎類型”的紅色設計作品,所以在進行視覺設計時應該查找權威的原始資料。此外,在新媒體的參與、“流量經濟”的帶動下,受眾所接受到的贛南蘇區紅色文化信息未必都是完整、真實的,紅色文化視覺設計傳播空間中的模糊化信息也容易導致傳遞的主題思想不明確。

導致傳遞的主題思想不明確的另一原因是:紅色文化設計大多從形式出發,而沒有從內容出發,內容與形式存在著錯落,受眾在視覺感官上是接收到了,但對內容沒有產生深刻的共鳴。因此,“在進行視覺傳達設計時,思維模式創新要堅持視覺中心原則。建立以視覺中心為基點,將創新視覺設計的主題思想與情感”[4],實現內容與形式的統一。

以上對贛南蘇區紅色文化視覺設計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在當代傳播好贛南蘇區紅色文化意義非凡,分別體現在:第一,教育方面,贛南蘇區紅色文化是革命先驅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從實踐得出的真理真知,有助于拓展青少年對贛南蘇區紅色文化的了解;第二,傳承方面,對紅色資源進行充分挖掘、保護和有效利用,就是在尋根紅色贛南、留住紅色記憶、傳承紅色精神;第三,文化方面,推進紅色文化建設,有利于推動黨的建設和提升紅色文化產業的發展;第四,經濟方面,贛南蘇區紅色文化可以與旅游、教育文化等產業結合,將文化價值轉化為經濟價值,在一定程度上推動贛南經濟的發展。因此,如何將視覺設計與贛南蘇區紅色文化更好地結合,從而激發紅色文化的活力,是值得探討的。

二、視覺設計中“贛南蘇區紅色文化”的多元化運用

“古色”的村落建筑、“原色”的客家人民、“綠色”的生態環境、紅色的革命文化組成了多彩贛南不同的扇面。其中紅色的革命文化遺產是贛南蘇區人民的根脈與記憶,體現著贛南蘇區的獨特性、地域性和豐富性。當今紅色文化熱潮已成為新時代熱點,紅色文化傳播日益體系化、生活化的趨勢與設計語言單一、傳播困境、主題思想不明確形成矛盾。故而贛南蘇區紅色文化在視覺設計上的創新運用,讓贛南蘇區紅色文化獲得生命力是至為重要的?,F將贛南蘇區紅色文化資源分為物質文化與非物質文化兩大類(見表1),以便在進行“贛南蘇區紅色文化”視覺設計中更好地實踐。

表1 贛南蘇區紅色文化資源分類

(一) 贛南蘇區紅色文化從傳統設計元素到現代設計實踐的符號建構

對于符號這一概念,索緒爾的看法鮮明,他認為“符號是概念和音響形象的結合”[5],包括能指和所指,符號總是和一種信號相結合,不可分割。符號是表達、傳播意義、信息及知識的象征物﹐是代表某一事物的另一事物,它既是物質對象,也是心理效果。人類生活于自己發明創造的符號之中,身處豐富多彩的符號世界?!凹t色文化中的各種抽象符號作為中國共產黨奮斗歷程的符號凝練與精神表達方式,在文化傳播與價值傳承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我們要用現代化的藝術思維對這些符號重新加工整理、添光賦能”[6],梳理和分析紅色文化符號的文化內核和形式載體。

贛南蘇區紅色文化符號總體來說有三個特性:多樣性——表現特定文化形態的符號存在于物質載體和精神文化中,如蘇區標語、蘇區漫畫、瑞金紅井、于都河等;民族性——贛南蘇區紅色文化符號代表著特定民族的審美趣味,具有悠久的歷史淵源和深厚的文化內涵;時代性——贛南蘇區紅色文化符號在不同時代有不同的意蘊,呈現多樣化和時代特色。

贛南蘇區紅色文化的符號建構從意象和具象兩方面表現。意象的符號建構指將贛南蘇區紅色文化中的精神內涵、思想價值、情感寄托層面的內容通過設計方法表現出來,提煉標志性的視覺化符號,在符號中既保留原有贛南蘇區紅色文化的精神,又融入現代視覺設計的特征。具象的符號建構,根據贛南蘇區紅色文化資源的類型進行整合,運用現代設計語言特征進行概況,抓住其主要特征,可以用線條或幾何形態來組合,使其具有現代元素的意味,將其應用在紅色文化的視覺設計中。在蘇區紅色文化傳統的設計語境中,如農民畫報(圖1)、蘇區出版的書籍與冊子(圖2、圖3),運用了旗幟、五角星、太陽的光芒等象征性紅色文化符號,標語主題上采用美術字,更加突出紅色文化主題以及在視覺上有沖擊力,運用相似的符號但在視覺語言上有不同的表達,且具有視覺延續性。在紅色文化現代設計的案例——“仁義紅軍村”鄉村旅游品牌設計項目中,以紅色文化為核心,標志的主圖案(圖4)運用了具象的山村和閃亮的五角星來詮釋“紅軍村”,標志的中文釋義字體采用的是革命文物中原有的字體,借鑒傳統的符號使其具有代表性。由此可見,傳統與現代的紅色文化設計都運用了符號建構,在對贛南蘇區紅色文化的符號建構中,可以是傳統的符號用現代設計的方式表達,現代視覺設計的符號建構應具備以下條件:一是辨識度高,能夠讓民眾第一時間領悟其意;二是獨特性,注重該文化的內核,使之既能區別于其他文化甚至同系文化,又能反映和適應時代和大眾的需要;三是美感特征,一個有效的視覺傳播的符號必須要具有美感,將其藝術特征體現出來;四是傳播性強。

圖1 1927年江西農民協會籌備處出版的《農民畫報》第一期

圖2 1933年蘇區中央出版局出版的《查田運動指南》

圖3 1934年蘇區中央政府印發的《關于土地斗爭中一些問題的決定》

圖4 “仁義紅軍村”鄉村旅游品牌設計

(二) 贛南蘇區紅色文化的色彩象征及其情感表達

色彩這一詞匯是抽象的概念,但色彩與某一具體事物聯系在一起,它將變成可感知可體驗的一部分,色彩中的語意才能得到詮釋。其中,將某種顏色代表某一思想觀念、物質載體時,可稱為色彩的象征,“色彩的象征意義是當一種色彩與聯想到的事物建立起密切的關系,表現出某種特殊的意義,并且被人們公認及在社會上流傳的時候,就形成了這種色彩與某些事物關聯的象征意義”[7],色彩作為一種視知覺對象并非僅僅是物理性的、生理性的,同時又是心理的、觀念的 ,與社會歷史文化相關聯。色彩的象征性既具有濃郁人文性的象征意味,又積淀了厚重的民族歷史文化特征,視覺設計通過不同色彩的表達可以傳達出不同的文化內涵。

首先,紅色是贛南蘇區紅色文化的代表色,贛南蘇區是紅色土地,“中國崇紅傳統和革命思想為西方無產階級革命的‘紅色’提供了本土心理和情感基礎,西方社會中代表無產階級革命的‘紅色’傳到中國后進一步充實了本土‘紅色’的內涵”[8]。中國共產黨在贛南蘇區建立中央蘇區紅色政權、開展紅色革命,紅色不僅是色彩,更加成為贛南蘇區人民的情感積淀——瑞金老人陳發姑編織的“75雙草鞋”、密林星火紅光耀南天、蘇區革命時期一頓香甜的紅米飯、紅土地上的“望夫石”池煜華老人等,紅色在贛南蘇區中承載著中國共產黨人永恒的初心。設計師針對受眾對蘇區紅色的認知、蘇區紅色的情感心理進行設計,能夠有效地傳達設計意圖,增進受眾對紅色文化設計作品的共識。

其次,“贛南蘇區是綠色明珠,江西森林覆蓋率在全國名列前茅,而贛州是全省最綠地市,森林覆蓋率高達76.23%”[9]。紅色土地綠色發展,綠色也是贛南蘇區紅色文化的另一色彩象征。瑞金市共和國搖籃景區(圖5)、于都縣中央紅軍長征集結地出發紀念碑(圖6)、石城阻擊戰紀念碑等,這些景區在視覺設計上深挖紅色文化資源,發展綠色旅游,使得綠色不僅是一種色相,還具有文化特征、人文色彩,紅色贛南讓綠色成為最動容的色彩。收集贛南蘇區紅色文化的圖片資料和文史資料,針對資料中的色彩進行整理,總結出能夠代表贛南蘇區紅色文化更多的色彩象征。在視覺設計中運用贛南蘇區紅色文化的色彩象征,可以將信息和情感更加直接地傳達給大眾。

圖5 瑞金市共和國搖籃景區

圖6 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碑

(三) 贛南蘇區紅色文化設計平面化走向數字交互的再造

現代視覺設計中,圖示語言豐富、多元、多樣,具有可視的直觀性與生動性、廣泛的便捷性、象征性、鮮明的民族性四個方面的語言特征,將贛南蘇區紅色文化的設計元素從平面化走向數字交互體驗的再造,借助數字技術將巧妙而有創意的想法、構思表達出來。在新媒體時代下,“數字媒體”“科技引領”“跨界融合”“沉浸體驗”等已成為文化傳播融合發展的重要形式,數字化作為一種新興的文化傳播途徑,給紅色文化的展示和傳播帶來了新的視覺體驗。目不暇接的文化信息、靈活快捷的獲取方式,擺脫了傳統意義上時間、環境、空間的束縛,使得信息表達具有深度和廣度。

“紅色文化資源進行數字化采集和保存,能夠有效解決紅色文化資源在時間長河過程中逐漸消失以及碎片化的問題”[10]。對贛南蘇區紅色資源的文化形態和革命實物進行數字化收集架構,將收集的信息可視化,例如:物品的代表符號、文字信息、造型要素的提取和分類,及革命人物、革命故事進行歷史的分析和歸納,分門別類建立贛南蘇區紅色文化的數字數據庫。另一方面是交互設計,交互是指傳播者用數字媒介進行數字化的互動,“展示紅色文化的物質載體、活動載體、管理載體、語言載體、營造全新的互動式參觀模式,”可分為交互信息部分和交互展演部分,交互信息部分主要通過圖片、音頻、影像和字幕結合展示的方式與觀者互動,將革命故事還原于蘇區遺址遺跡的三維景觀中,觀者在觀賞時仿佛身臨其境,更加真實地感受到革命故事背后的革命精神;交互展演部分是通過三維空間、VR技術、體感交互的形式,將贛南蘇區的文化知識趣味性地傳輸給體驗者。例如:“啟航之路·微聽上?!表椖繃@上海的紅色文化資源用“聲音”的傳播帶領觀眾去探尋紅色根脈,讓觀眾“聽得進、記得住、玩得來”,通過數字技術的方式打造上海紅色文化的“聲音圖譜”,讓大眾更好地理解、感知紅色文化。

發展和傳播贛南蘇區紅色文化,運用視覺設計語言提煉出贛南蘇區紅色文化的時代特征。其一,增強贛南蘇區紅色文化的感染力和影響力,在精神價值上激勵后人,讓處在社會主義新時代的人民更好地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其二,發展和傳播贛南蘇區紅色文化,有利于豐富贛南本土文化,發展紅色旅游,創造紅色旅游品牌并賦予贛南蘇區紅色文化的生命力,提升贛南旅游附加值。

贛南蘇區是蘇區精神的主要發源地,蘇區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紅色基因和革命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扎實作風、堅韌品質與革命精神。新時代大力弘揚紅色文化,增強民眾的文化自信與文化自覺,具有教育、傳承、文化與經濟的意義。研究贛南蘇區紅色文化在視覺設計中的運用——進行符號建構、色彩象征、數字交互設計方式,目的不在于設計語言的形式表達,而是更好地展現蘇區紅色文化的時代性、地域性,助力紅色文化文脈傳承;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中賦予文化新的活力,讓贛南蘇區紅色文化精神內核得以回歸。

猜你喜歡
贛南蘇區符號
贛南采茶戲《一個人的長征》簡介
紅星照耀下的湘鄂贛蘇區
蘇區人家
學符號,比多少
“+”“-”符號的由來
蘇區創業致富人
贛南臍橙整形修剪技術
贛南早臍橙在幾種中間砧木上高接換種的表現
永遠的歌謠(贛南采茶歌舞劇)
變符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