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潮騷》中的倫理觀

2021-11-19 02:16董曉萌
文化學刊 2021年8期
關鍵詞:由紀夫倫理觀三島

董曉萌

一、引言

三島由紀夫(1925年-1970年)出生于日本東京,本名為平岡公威。1938年3月,在《輔仁會雜志》上發表第一部短篇小說《酸?!?,后接受老師清水文雄的建議,取筆名為“三島由紀夫”。他畢業于東京大學法學部,1947年12月13日,通過公務員考試,入職大藏省銀行局儲蓄部。1948年于大藏省辭職,后成為專職作家。三島由紀夫不僅在文學方面有所建樹,在戲劇、電影方面也有所涉獵,曾三次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川端康成也曾說到:“我得的諾貝爾獎應該頒給三島,像他這樣才華橫溢的天才作家,大概兩三百年都難遇一個”,對三島的文學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潮騷》于1954年6月由新潮社出版,獲得第一屆新潮社文學獎?!冻彬}》一改三島由紀夫文學中死亡和血腥的主題,講述了一個清新脫俗、牧歌式的戀愛故事。對此法國作家瑪格麗特·尤瑟納爾評價道:“三島由紀夫的三部杰作中,如果說《假面的告白》是黑色的,《金閣寺》是紅色的,那么《潮騷》就是透明的?!冻彬}》這樣洋溢著幸福的書,作家在其寫作生涯中只能寫出一本”,界定了《潮騷》的故事基調。國內外學界從主題、人物形象、美學、敘事學、女性主義等各角度對《潮騷》進行了研究,但對于《潮騷》倫理價值的研究相對較少。本文擬運用文學倫理學批評理論,通過分析小說中故事發生地歌島與東京不同的倫理環境、對比主人公新治、初江等人的倫理選擇,試分析《潮騷》所傳達出的倫理觀,以期解構其倫理價值。

二、歌島與東京:不同的倫理環境

《潮騷》的故事發生在戰后作者虛構的一座日本島嶼—歌島上,貧窮的漁夫新治與財主宮田照吉的女兒初江相識并且相愛,但照吉有意將初江許配給島上的富家子弟安夫,同時燈塔長的女兒千代子也對新治芳心暗許。大暴雨的一天,新治和初江相約于觀哨所見面,淋濕了的兩人雖然赤裸相擁,卻沒有突破倫理的底線。千代子恰巧碰見了兩人互相依偎走下石階的身影,并將這一幕告訴了安夫,島內謠言四起。照吉不允許初江再同新治見面,兩人只好通過書信互訴心事。最后,照吉要求安夫和新治兩人一同出??疾?,在遭遇危險時,新治挺身而出拯救了漁船,最終獲得了照吉的認可,新治和初江也有情人終成眷屬。

“文學倫理學批評要求在特定的倫理環境中分析和批評文學作品,對文學作品本身進行客觀的倫理闡釋,而不是進行抽象或者主觀地道德評價?!盵1]256因此,考察《潮騷》所傳達出的倫理觀就需要回到歌島的歷史現場,在歌島特定的倫理環境下進行分析?!案鑽u不大,周長不足四公里,人口不多,只有一千四百人左右”[2]2,是一個與都市隔絕的小島,與小說中戰后的東京有著截然不同的倫理環境。首先,從生態倫理觀方面來看。歌島上的人們強調與自然和諧一體的倫理觀念,島上的八代神社更是海神信仰的象征,島上的人們保持著對神靈的崇拜和信仰,崇尚自然,與自然為友,認可通過勞動的方式實現人生價值。東京則是人類戰勝自然的代表性產物,高樓林立,車水馬龍,崇尚知識才是第一生產力。其次,從美學觀念來看。歌島和東京的人們對于美學有著不同的追求。歌島的人們崇尚肉體之美,認為男人要看氣力,以肌肉和力量為美。女人從事海女的工作,也有著健康的體態。東京則崇尚精神美,強調知識之美,代表人物便是燈塔長的女兒千代子,“她身上最出色的地方,恐怕就是因為接受過東京大學的教育,變得比較有素質吧[2]52”。再次,從社會倫理觀來看。歌島的人們有著很強的集體意識,即使夜不閉戶也不用擔心有偷盜行為,評判一件事的正確與否往往看中集體的評價,得到大家的擁護和認同才能在歌島生活下去。東京的個人主義思潮泛濫,相對于集體更注重個人的享樂和體驗。最后,從家庭倫理觀來看,歌島保留了父權家長制的傳統倫理觀?!俺鞘兄械哪泻⒖梢詮臅竞碗娪爸袑W習如何戀愛,在歌島這邊,這方面是欠缺的[2]2”,島上還保留著傳統的倫理觀念,結婚由父親主導,缺乏自由戀愛的選擇權,在結婚之前也不可以有親密的行為,否則會遭致謠言。另一方面,東京的性觀念是開放的,有著紙醉金迷的環境,存在酒吧、女招待、召妓等現象,并且男人認為這是值得炫耀的,雜志上也會“經??且恍┍荒腥恕鞣呐缘膬刃莫毎譡2](79)”。

在這兩種截然相悖的倫理觀的沖擊下,《潮騷》又將傳達怎樣的倫理觀?下文將對比小說中人物不同的倫理觀與倫理選擇,解構文本的倫理價值。

三、新與舊:各自的倫理觀與倫理選擇

“二戰”后的日本經過一系列的民主改革,逐步成為一個資本主義國家,隨著時代的巨變,在新舊倫理觀的混亂無序中,人們有著各自的倫理選擇。小說的主要人物新治、初江、安夫和千代子分別代表了四種不同的類型。下文將從四人各自的倫理觀與倫理選擇,解析《潮騷》所傳達出的倫理觀。

新治是歌島上土生土長的漁夫,“他身材魁偉,結實有力,皮膚黑得油亮,鼻子直挺,不過嘴唇閃著光澤,眼珠又黑又亮[2]5”,十分符合歌島人民美學觀念的要求,充滿男子氣概。他信奉神靈,在愛上初江之后,他前往神社祈禱今后能與初江結為夫妻,并且惶恐自己隨意地進行祈禱會沖撞神明。在和初江相遇相戀之后,新治一直在克制自己,為了不招致謠言,與初江裝作互不相識。暴風雨的一天,兩人相約在觀哨所見面,淋濕了之后赤裸的兩人擁抱在了一起,但“新治潛意識中是比較尊重道德準則的,何況,他還沒有和任何女性有過親密關系[2]68”,最終理性意志戰勝了自由意志,作出了遵守道德底線的倫理選擇。最后,新治應照吉的要求出海歷練,在船只遇到危險時,新治接受任務將保險繩系到對面的浮標上,在個人安危和集體之間,作出了為集體奉獻的倫理選擇。最終得到了照吉的認可,和初江結為連理。新治作為歌島長大的漁夫,作出的倫理選擇和歌島傳統的倫理環境十分相符,最后他也在歌島獲得了幸福。

初江是照吉的小女兒,從小送給一個海女收養,住在歌島以外的志摩老崎,后被照吉接回歌島,小說中最初以“他者”的形象出現。與新治赤裸相擁的那天,在自然欲望和人性之間,初江作出了符合歌島倫理觀的倫理選擇。文學倫理學批評認為:“‘斯芬克斯因子’由兩部分組成:人性因子與獸性因子。這兩種因子有機地組合在一起,構成一個完整的人。前者能夠控制后者,從而使人成為有倫理意識的人[1]38?!痹诟鑽u,婚前發生親密關系是公認的倫理禁忌,赤裸相擁的時候,初江的人性最終戰勝了獸性,說到:“別,不要...女孩沒結婚是不可以這樣的!”,守住了倫理的底線。之后初江在海女比賽當中獲勝,卻作出了將獎品讓給新治母親的倫理選擇,以此為照吉的無禮向新治的母親道歉,獲得了海女們集體的認同。初江作為歌島以外長大的“他者”出現,作出了符合歌島倫理觀的倫理選擇,獲得了集體的認同,成功地融入了歌島。

安夫是在歌島上長大的一名富家子弟,是個小胖子,“而且和他的酒鬼父親一樣長得一張大紅臉[2]20”。安夫在回歌島的路上碰到了千代子,“面對著來自東京的女大學生,他能順利地用普通話交談,為此他感到十分得意[2]52”??梢钥闯?,在美學觀念上,安夫更加崇尚精神美,以自己的知識和口才為榮,受到了都市倫理觀的影響。安夫想跟千代子透露自己去找妓女的情況,卻又認為這種行為會被歌島倫理觀所排斥,所以放棄了這個想法,作出了隱瞞召妓的倫理選擇。在歌島為代表的傳統的倫理觀和東京為代表的都市的倫理觀中,安夫已經受到了都市新的倫理觀的滲透,但卻無法擺脫舊倫理觀的影響。在聽聞新治和初江相擁走下臺階之后,安夫內心認定他們發生了親密關系,作出了企圖強暴初江的倫理選擇,認為就像大城市海報里刊登的被男人“征服”的女人的內心獨白一樣,就該讓初江多一些無法言說的苦惱。違反了歌島的倫理禁忌,被馬蜂所刺,受到了神靈的懲罰。計劃失敗之后,安夫卻也害怕照吉,讓初江不要告訴別人他的所作所為。最后,在與新治一同出海接受照吉考驗的時候,安夫總是偷懶,船只面臨險境的時候,與新治的勇敢擔當相比,安夫貪生怕死,在個人安危和集體之間作出了保全個人的倫理選擇。安夫作為歌島長大的本地人出現,卻渴望成為“他者”,作出了違背歌島倫理觀的倫理選擇,最終失去了成為初江夫婿的機會。

千代子是燈塔長的女兒,出生在歌島,早年考取東京大學,很少回歌島。假期回到歌島以后,千代子認為暴風雨讓風景變得索然無味,海浪的怒吼聲也讓人反感,不禁想念起東京。即使是暴風雨的日子,電車、汽車也照常運行,說明她心中已經認同了都市新的生態倫理觀,與歌島的人們崇尚大自然不同,認同都市人們對于大自然的征服。相對于父權家長制的婚姻觀念,她渴望自由戀愛,“經常憧憬著男人對她說‘我愛你’[2]]53”,對新治暗含情愫.在看到新治和初江相擁走下臺階的場景后,出于個人的嫉妒將其告訴了安夫,回東京前千代子去和新治告別,才明白自己想要請求原諒是假,“想要從新治身上求得一些關愛才是真[2]101”。面對自己的私心,千代子作出了散布謠言的倫理選擇。在新治夸贊千代子好看之后,千代子獲得了個人的心理滿足,要求燈塔長夫人向照吉撮合新治和初江,以此獲得心理上的倫理救贖。千代子作為歌島出生的本地人,卻徹底地成為了“他者”,接受了都市新的倫理觀。作出了富有個人主義的倫理選擇,卻因此背負上了心理上的“包袱”。

可以看出,四人做出了不同的倫理觀和倫理選擇,導致了人物不同的結局,如下圖所示:

新治初江安夫千代子倫理觀歌島的傳統倫理觀接納歌島的傳統倫理觀向往新型倫理觀新型倫理觀倫理選擇符合歌島倫理觀的倫理選擇符合歌島倫理觀的倫理選擇違背歌島倫理觀的倫理選擇富有個人主義的倫理選擇結局獲得幸福獲得幸福失去成為初江夫婿的機會背負心理上的“包袱”

下文將具體分析《潮騷》所傳達出的倫理觀,以及文本所傳達的倫理教誨。

四、希臘與日本:《潮騷》中倫理觀的結合

小說中新治和初江作出了符合歌島倫理環境的倫理選擇,最終獲得了倫理道德上的勝利,在這種看似“非自由”中獲得了“自由”。其實這種傳統的倫理道德對他們并不是一種束縛,反而激勵了新治通過自己的力量和勇氣,獲得照吉的認可。而安夫和千代子作出了違背歌島倫理環境的倫理選擇,最終沒有在歌島獲得幸福。說明了人們應該順應所處地的倫理觀,才能在“非自由”中獲取“自由”。

《潮騷》所傳達的倫理觀,其實是在“二戰”后日本處于一片廢墟,一切亟待重建的背景下所提出的一種新型的倫理觀,是古希臘倫理觀與日本傳統倫理觀的結合。1951年,三島由紀夫前往希臘旅行,此次希臘旅行給三島由紀夫帶來了很大的觸動,與他從小接觸的以物哀和陰翳為美的日本不同,希臘對于肉體之美的贊揚給三島由紀夫的文學注入了新的活力。1954年6月,三島由紀夫學習借鑒古希臘牧歌小說《達夫尼斯與赫洛亞》,創作了小說《潮騷》。1955年,三島由紀夫開始健身,之后還學習了劍道和空手道,身體力行地開始了對身軀健美的追求與贊頌?!冻彬}》中對于肉體之美的崇拜離不開希臘元素,書中歌島的倫理觀也參雜著古希臘倫理觀的身影。

古希臘的身體觀念崇尚身心和諧,以健美的身軀為美[3]。愛情觀念崇尚柏拉圖式的戀愛。追求精神上的交流,認為肉欲是獸性的表現,對于肉欲的克制更加體現了人性之美。這一點與傳統的日本倫理觀也有所重合。父權家長制為基礎的家庭倫理觀強調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日本封建社會舊的倫理觀使女子很難追求自由的戀愛,她們在婚前被要求守身如玉,不得與男子發生親密的行為。此外,歌島的倫理觀中還融入了日本傳統的集體主義思想,從而形成了古希臘與日本傳統倫理觀的結合。對于戰后的日本來說,其實不失為一種新型的倫理構建方向。

五、結語

傳統的日本倫理觀并非人的枷鎖,不應被全盤否定,對于肉體之美的崇拜也不等于肉欲的放縱,保持傳統的純潔的婚戀觀,其實也是對于人性之美的歌頌。筆者認為,三島由紀夫的《潮騷》是對“二戰”后人們倫理道德下滑,社會混亂無序,過于注重精神感受的一種批判,試圖在混亂中構建一種新型的倫理觀,在廢墟中建立烏托邦。面對“二戰”后日本社會壓抑、頹廢的精神世界,弱化精神感受,強調身心和諧,在戀愛中更加注重精神上的交流,重視人性的作用,注重集體意識,尊重自然,保持信仰,不失為一種新的選擇。

猜你喜歡
由紀夫倫理觀三島
《哦!爸爸》:希望你一生平安、健康、勇敢有正面力
如是說
From Monroe to Mishima:Gender and Cultural Identity in Yasumasa Morimura’s Performance and Photography*
回不去的三島時代
三島由紀夫的心理世界及其文學創作
淺析董仲舒“五?!眰惱碛^及其當代意義
淺析董仲舒“五?!眰惱碛^及其當代意義
彼岸與此岸:門羅《好女人的愛》中的加拿大相對主義倫理觀
莫言:三島由紀夫猜想
黑格爾財富倫理觀述論——兼論社會轉型期國民財富觀的問題與重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