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課改引領智慧創新人人通網絡學習空間變革學習方式

2021-11-21 18:59太原市尖草坪區第一中學張計清
山西電教 2021年3期
關鍵詞:空間校園智慧

太原市尖草坪區第一中學 蘭 莉 張計清

太原市尖草坪區第一中學校,創建于1958年,60 多年來在尖草坪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逐步發展成為山西省示范高中、山西省德育示范校、山西省課堂教學改革項目組長學校。2019年12月尖草坪一中被中央電教館評為“教育部網絡學習空間應用普及活動優秀學?!?,2021年1月,學校被山西省教育廳評為“山西省中小學數字校園示范?!?。

學校在多年管理經驗和實踐凝練的基礎上,結合信息化時代的要求,打造了體系較為完整的智慧課堂網絡學習平臺。平臺中“資源”“1+1 課堂”“達標檢測”“互動答疑”“教師公告”“微課”“人人通空間”等板塊既相對獨立又彼此滲透。平臺與學校2011年研創的以“自主、合作、探究、展示”學習方式為核心的“1+1”問題解決塔式課堂深度融合。實現了資源立體化、課堂高效化、診斷精準化、評價數據化、學習無界化、課程項目化。六化推進,深度融合。

一、學校數字校園建設的歷程

學校緊扣教學、科研、管理、文化等中心環節,以數字化推動信息化,以信息化引領現代化,重構課堂教學模式,變革學習方式,有重點地推進學校數字校園建設工作,截至目前共走過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試點先行、典型引路

2013年9月——2014年8月,組建“人人通”實驗班,委托技術方為學校研發與“1+1”問題解決塔式課堂匹配的學習平臺——“智慧課堂”。構建了與“1+1”問題解決塔式課堂各環節相匹配的資源版塊、互動版塊、成果展示版塊等。

第二階段:課題引領、深化研討

2014年9月——2016年8月,全校推行“人人通”教學實踐。承擔了省教育廳“基于人人通環境下的中小學學生學習模式實踐研究”、“基于現實自主學習的微課(視頻)資源建設與實踐應用”課題研究。成立了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各學科課題組。在應用中研究,在研究中實踐,深度探索信息技術與“1+1”課堂的融合點。

第三階段:“六化”推進、學科融合

2016年9月——2018年8月,以“智慧課堂”平臺為載體,同步推進資源立體化、課堂高效化、診斷精準化、評價數據化、學習無界化、課程項目化建設?;谛畔⒓夹g,實現了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以及學生學習方式的深度變革。

第四階段:數字融通、信息共享

2018年9月至今,學校進一步完善了數字校園基礎設施,建成先進的數字校園應用支撐平臺和共享數據中心平臺。創建并完善數字化教學空間、創新創造空間、文化生活空間,并彼此滲透,互聯互通。

二、學校數字校園建設實施辦法

1.問題驅動、課題研究

深入挖掘“1+1”問題解決塔式課堂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吸取了兄弟學校信息化建設中的成功經驗并做比較性研究,將課改項目課題化、研究化,成立課題研究小組,不斷實踐,探索高效融合點。

2.立標樹型、優化應用

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融合的公開課與研討課同步推進,團隊與專家共同研討、診斷,打磨示范課引領學科教學。優化了基于學習方式轉變的資源以及數據分析系統。完善了打破時空限制的學生空間、教師空間、學??臻g。開設了面向全體學生的普及性創客類的教育課程。

3.完善機制、激勵評價

制定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應用的教師績效考核細則和班主任電教考核細則,制定了學生使用“智慧課堂”學習平臺的學習規則,完善數據分析、診斷、評價機制,激發了教師和學生的信息化應用熱情。

三、學校數字校園建設的主要內容

學校積極適應“互聯網+”的大趨勢,不斷加強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建設了數據中心,實現校園有線、無線網絡全覆蓋,完善數字校園基礎設施環境。這些設施為學校教育教學信息化應用提供了堅實有力的保障。學校定制研發了“智慧課堂”學習平臺和人人通網絡學習空間,教師可以將導學案和自主學習輔助資源、疑難知識講解視頻、達標檢測等上傳空間,學生依據老師的推送資料來進行自主學習。實現了師生平臺、空間使用全覆蓋,多維度、無縫隙、零距離交流。

為切實加強學校教育信息化應用的管理和實施,進一步推動數字校園建設工作,學校加強頂層設計,先后制定各類制度文件,各部門協同推進,建立健全師生信息化網絡提升常態機制,規范平臺和空間的建設、推進及應用。

學校積極探索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將信息化從教育教學延伸到教育管理,建立各部門協同推進機制,打造共享融通的管理體系。

1.立足課改教學常態,構建塔式教學空間

(1)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實現共建資源共享

資源立體化是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前提和保障。以“智慧課堂”平臺和人人通空間為載體,不斷積累、建設、整合了大量支持學生自主學習的開放性、實踐性和互動性的立體化教學資源,學案是“1+1”課堂的生命線,題庫是鞏固和復習知識的工具,生動有趣的微課、英語學習利器音頻資源、各類擴充課堂資源豐富了教學手段與學習方法。學生基于平臺資源收集、提取、加工、處理信息,實現高效自主學習。學生通過空間共享學習報告、思維導圖以及學習心得,相互查閱評比,及時查漏補缺,完善思維方法,總結學習規律。

(2)運用數據精準把脈,助力學生個性學習

利用“達標檢測”版塊,教師設計電子測評試題,或者利用在線題庫豐富的資源組卷,完成知識點的精準練習,學生在線答題后系統自動生成精準數據化學情分析結果,便于教師快速準確掌握學情,有效開展教學和個性指導。

在“互動答疑”版塊,每個學生可以向老師提出個性化問題、每個學習小組也可以將討論合作解決不了的問題以互動卡的形式反饋到教師端,為教師開展精準學情診斷,學生高效學習提供依據。

(3)多樣展示互動答疑,打造課堂科學高效

利用平板和一體機多屏互動技術,展示手段多樣直觀,讓課堂展示更加內容充實而又生動形象,大大提高課堂效率。學生在展示中獨立思考、積極探索、合作交流、質疑答疑,體驗著用智慧解決問題的價值與喜悅。

(4)構建多元評價體系,助力學生綜合發展

學校利用智慧課堂平臺和人人通空間可以實現學生評價數據化、多元化,課堂評價更加及時。學生通過投票功能評選最佳個人、最佳小組以及課堂表現。教師通過在校表現模塊對學生及時進行評價和評選。在此基礎上開展綜合評價,形成年級、班級和個人的評價報告。

2.研發校本項目課程,普及網絡泛在學習

學校自主編寫了《基于核心素養信息技術課外作業項目操作手冊》《創意機器人》兩本教材。使得創意實物化、實物智能化,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培養和鍛煉。

校園文化生活中由于信息技術的注入,呈現出數字化色彩的校園文化生活,在空間中可以看到社團動態、活動通知、作品展示等富有特色的活動。

3.織密校園安全網絡,家?;佑行Ч灿?/h3>

學校打造了“德育之窗”空間平臺,開展法制安全教育、德育在線輔導,筑牢校園安全防線。開通了用于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管理和請銷假的微信公眾號。學??梢酝ㄟ^網絡平臺、微信公眾號等方式進行信息發布,家長可以及時了解學生在校各種表現及信息。

4.校園政務數字管理,生活服務綠色便捷

學校在教學管理、行政后勤管理方面注重過程性管理,形成大數據統計,為學校管理提供精確的數字化依據。食堂管理人員通過大數據分析靈活調整菜譜。使得菜品有源可溯,確保了食品安全性,極大地減少了浪費。學校所有教學樓、宿舍均采取智能化技術感測學校用電情況,實現更快速、更全面、更精準、更智慧學校電力管理與應急處理。

四、學校數字校園建設方面的思考

1.繼續深化課堂信息化應用,關注學生個性化學習

首先深入研究線上教學的規律和特點,積極探索線上線下結合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完善基于“1+1問題導學塔式課堂”的教學設計、學案。其次深化智慧課堂平臺應用,借助第三方平臺,通過學生測評分析,針對薄弱知識點個性化智能化推送相關題型。再次不斷擴充智慧課堂與網絡學習空間優質資源,學生基于空間搜索本校不同教師的相關資源,初步形成“小數據、深應用、全閉環”校級規模學習數據庫。

2.進一步推進空間普及應用,探索本校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標準

學校將不斷推動網站建設多元化,擴充學校數字空間,提高空間層次。細化網絡學習空間常態化應用制度,形成定期總結表彰機制,鼓勵創新網絡學習空間應用,逐步實現教師空間、學生空間、班級空間、社團空間、教研組空間、教導空間、智慧黨建空間、德育空間與電子班牌互融互通。

學校將深度應用智慧課堂平臺與空間,學生學業水平、學生社團、心理健康活動參與情況、學生德育表現等數據共享融通,初步構建綜合素質評價校本化實施體系,為實施大數據支持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評價提供保障。

3.積極探索項目化課程學習,提升學生學科核心素養

未來新高考改革中,項目化學習正在成為育人方式和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領域。

2021年,學校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使命,努力構建全方位的數字校園建設體系,從人人通空間教學到各部門管理的融通,從師生互動課堂到校園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從校內教育教學到校外家校共育,不斷提升校園智慧化水平,滲透教學、科研、管理和生活,構建高效、科學、共享的智慧教育教學環境,以實際行動和優異成績向黨100 周年獻禮。

猜你喜歡
空間校園智慧
空間是什么?
創享空間
校園的早晨
春滿校園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決定成敗
QQ空間那點事
智慧往前沖,統計百分百(1)
空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