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背景下的農村金融發展與農業經濟增長

2021-11-23 05:47周恬宇
農村農業農民·A版 2021年11期
關鍵詞:農業經濟增長互聯網背景農村金融

周恬宇

摘 要:振興農村,發展農村經濟是至關重要的。農業經濟在我國經濟結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在我國農村經濟實際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諸多不足,農村地區的融資不足以為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支持。故本文探討了互聯網背景下農村金融服務現存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互聯網背景下農村金融服務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背景;農村金融;農業經濟增長

在互聯網背景下,農村金融與農村經濟發展的關系密不可分。我國要充分發揮農村金融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從而促進農村經濟的長遠發展。

一、互聯網背景下農村金融服務現存的問題

(一)農村地區金融結構較為單一

農村金融市場的整體結構較為單一,經營成本較高且利潤較低?;ヂ摼W背景下,許多金融機構出于成本考慮,逐步關閉了缺乏足夠盈利能力的農村金融終端。目前,在我國一些不發達地區的鄉鎮,一般只有兩個機構提供金融服務,即農村信用合作社和郵政儲蓄銀行。在這一前提下,金融機構數量的減少將導致農村金融服務的覆蓋面逐漸縮小,使得農村地區金融市場狀況逐步惡化,導致金融資源對“三農”的支持力度減弱,最終將影響農業經濟的健康發展。

(二)農村金融發展狀況不夠理想

目前我國的農村信用環境還有待優化,許多金融機構還缺乏足夠的農戶金融數據和農村貸款數據,一些信用檔案數據信息由于種種原因沒有及時更新,導致金融機構不能了解農民和農村企業的信用狀況,無法在有效規避風險的前提下為他們提供金融服務。部分地方政府在防控農村金融風險方面管理相對滯后,沒有完整的金融風險應對計劃,導致農村企業無法受益于有效的金融服務。

(三)農村地區金融服務較為落后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進步和農村經濟的持續發展,傳統的農村金融服務已無法有效適應現代農業經濟發展的需要。完善的農村金融應是農村信用合作社、農業銀行、農業保險等機構并存的完整體系,但是目前農村大多只有農村信用合作社和郵政儲蓄銀行。近幾年來,銀行紛紛從農村撤離轉戰城市,據不完全統計,僅國有商業銀行撤并機構就有4萬多個。金融結構的不完整加上資金流向城市,導致農村借貸供給困難。另外,銀行為了規避風險,貸借款手續嚴苛煩瑣,有些急需用錢的村民會冒著高風險選擇方便快捷但不受市場調控的民間借貸,甚至引發金融詐騙事件。

(四)農村地區的金融風險政策保障尚需完善

當前,我國的經濟發展到了新階段,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迅速推進,因此,農村金融機構也應適應新形勢創新發展。需要注意的是,我國部分地區的政府對農村金融風險沒有充分的政策保障,沒有專門的風險補償基金。同時,也存在著農業保險保障水平低、農村保險意識不強、沒有建立金融擔保體系、金融擔保公司較少在農村地區開展擔保業務等問題。因此,我國需要創新制定良好的農村金融風險防范機制,以分擔農村金融機構的風險,確保農村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二、互聯網背景下農村金融服務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建議

(一)轉變傳統的金融服務理念

轉變服務理念是農村金融機構真正扎根農村的第一步。一是農村金融機構應了解當前農村地區的經濟狀況和農民的切實需求,積極開發契合實際的新型金融產品。二是農村金融機構應調整經營策略,合理控制風險,提高金融服務水平,從而為農業發展提供資金保障。三是農村金融機構應著眼于支持農村產業發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村可持續發展,支持“一帶一路”背景下的優勢產業,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工作,為農村經濟的發展積極提供金融服務,并結合相關國家政策不斷擴大農村金融業務范圍。

(二)優化農村地區金融市場結構

金融機構應在努力完成自身農村金融業務的同時,合理擴大農村金融服務范圍,深化推進農村金融體系建設,認真落實“三農”金融政策措施,切實支持農村經濟發展。應根據農村地區的人口情況,建立配套的農村金融銷售市場,提高網絡服務質量和人員培訓質量。同時,金融零售市場的發展也要與時俱進,支持智能化、網絡化的精銳零售市場的發展,建設智能化營業廳,讓農民群眾從現代化的農村金融服務中受益。

(三)簡化管理流程,提高服務質量

農村金融機構應創新金融服務理念,提高金融服務質量,加快新的金融產品研發,重視用戶體驗,滿足農民群眾的多樣化金融需求,成為既發揮傳統銀行作用又利用互聯網服務創造新效益新價值的金融服務中心。如金融機構使用金融App簡化服務流程、實施業務模塊專業操作,為客戶提供高品質的服務。同時,農村金融機構應加強對農村市場的調研,尤其是銷售市場領域,為客戶制定專業化的精銳產品,注重提供適宜當地特色區域產業需求的特色金融產品,在專注于做好傳統金融產品的同時及時開拓創新。

(四)互聯網技術加速推進農村金融技術創新

農村金融機構應加強與地方政府職能部門的合作,依托互聯網優勢,開發更加完善的金融服務和金融超市,為社會保障、消費與電子商務之間的聯系等不同生活領域經濟活動提供支持,利用大數據分析熱點領域,實施有針對性的產品變革和投資,促進新產業的健康發展。

此外,農村金融機構還應加強信用風險管理,實現可持續發展。農村金融機構要強化對國際和國內金融形勢的認識,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保持可持續增長與風險防范。因此,農村商業銀行應采取“強化基礎資源管理、創造控制”等措施,加強信貸風險管理,有效做好風險防控,實現業務可持續發展。另外,農村金融機構還需要在遵守市場原則的前提下,進行有計劃的債務重組,以便及時識別和預防現有風險,避免重大損失,確保金融資產的安全。因此,農村金融機構的信貸風險管理應從三方面入手。一是貸前認真調查,嚴格控制與實際生產相聯系的實際信貸需求,堅決杜絕通過虛假合同獲取資金的現象。二是辦理貸款過程中認真進行核實,嚴格核對債權人提供的資料,執行信用責任追究制度。三是貸款后,為了確保財務資源的合理使用,農村金融機構需要隨時識別業務流程中的潛在風險,并對行業、公司狀況、現金流等要素進行全面分析、調查和評估,以有效規避風險。

三、結? ?語

農村經濟的發展有賴于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社會的穩定和鄉村振興政策的有效實施。因此,農村金融機構應積極貫徹落實國家發展戰略,正確認識農村金融服務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強大推動力,利用農村經濟發展機遇,使互聯網金融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要積極轉變發展理念,創新金融服務產品,提高服務質量,做好農村經濟發展的金融保障工作,加大風險防控力度,為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薛勇剛.農村金融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機理及作用效果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9.

[2]王雙正.中國農村金融發展研究[M].北京:中國市場出版社,2018.

[3]孫春國.新形勢下農行網點轉型的方向與策略[N].中國城鄉金融報,2019-10-13.

[4]李春霄,賈金榮.農村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研究[J].廣東商學院學報,2019(6):59-64.

(作者單位: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鄭州自貿區分行)

猜你喜歡
農業經濟增長互聯網背景農村金融
區塊鏈技術助力農村金融發展研究
互聯網金融背景下農村金融機構轉型發展分析
商貿流通對沿海省市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分析
農村信息化建設對農業經濟增長的作用分析
農村金融大變身
安順:榮升全國首個農村金融信用市
農村金融效率的界定與測度:文獻綜述視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