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碳導向下的城市空間規劃路徑探析

2021-11-24 00:17李鵬濤
中國房地產業·中旬 2021年11期
關鍵詞:空間規劃綠化規劃

李鵬濤

【摘要】全球變暖大趨勢下,人們的生存環境遭受了極大考驗,低碳城市成為了未來城市發展的新方向,將會對城市良性健康發展起到積極影響。本文將探討低碳導向下城市空間規劃的重大意義及主要特點,指出加強土地規劃和交通規劃是落實節能環保思想的重要舉措,應協調好土地資源與人口增長的矛盾,引導公眾主動選擇公共交通,以降低碳排量。在此基礎上從多元規劃、應循原則以及土地、交通、綠地規劃角度論述城市空間規劃的有效路徑,旨在給城市空間規劃提供可行思路,推動城市的生態化發展。

【關鍵詞】低碳城市;空間規劃;可持續發展【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

城市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家園,關于城市規模、人口增長、碳排放量之間關系的研究得到了相關專家和學者的高度重視,一般來說,城市規模越大,人口增速越快,相應的碳排放量會大幅增加。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擁有私家車的家庭數量與日俱增,在給人們出行帶來便利的同時,碳排放量遠遠超過了城市自凈能力范疇,污染問題得不到有力遏制,城市熱島效應加劇,居民生活質量急劇下降??沙掷m發展背景下,將低碳理念應用到城市空間規劃工作中,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建造園林綠化工程,充分利用好各類綠色可再生資源,努力爭取打造低碳節能型城市,從而為城市居民創建充滿綠色和生機的居住空間。

1、低碳導向下城市空間規劃的重大意義及主要特點

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提出給現代城市規劃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明確加強低碳城市空間規劃與控制碳排放量的關系,將低碳理念引入到相關工作中,打破陳舊規劃設計理念,限制土地利用,減少私家車出行,會對碳排放量的控制產生正向影響,物質文明和生態文明建設得以有機協同到一起,之于城市的可持續性發展帶來了積極效應。所謂低碳理念就是降低社會生產及人們生活活動中污染物質的生成量和排放量,削減能量損耗,盡可能的提高資源使用效率,發揮其根本功能,進而實現社會、經濟、環境效益的全面增長。例如,濱海城市可考慮海水凈化技術的應用,作為淡水資源的補充,減輕市政供水壓力;風能、水能比較豐富的城市,通過建設發電裝置和輸電線路,運用清潔能源生產電能,傳輸到其他地區,既可以滿足廣大公眾的用電需求,緩解電力緊張形勢,又能減少對生態環境的污染和破壞??梢哉f,新時期優化城市空間規劃,建設低碳城市,促使我國城市發展邁向了全新的階段。

城市空間規劃是一項關乎城市結構和交通出行的重要工作,方案執行后很難中途停止,后續的調整也面臨著諸多挑戰,這就要求在規劃階段加強探索和研究,細化指標,深化可行性分析,基于城市自身特色構建個性化的低碳城市發展模式,加速城市轉型步伐。具體而言,低碳城市空間規劃的特點和要求包括:一是科學合理的配置自然資源,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使之與城市各行各業的發展相適應,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供服務。二是減少不可再生資源使用量,加大對不可再生資源的保護力度,轉而使用可再生資源開展生產活動,以達到降低碳排量的目的。三是城市空間規劃階段要將產業布局納入到考量范疇,推動產業的規?;?、集群化發展,挖掘行業核心優勢,提高行業競爭力,給城市增加新的利潤增長點。四是城市街道和社區要予以科學規劃,激發街道社區的活力,維持人際交往和諧,喚醒居民主人翁意識,提高其在城市規劃建設中的參與度,城市居民將由衷產生幸福感。

2、城市空間規劃中應用低碳理念的關鍵點

思想觀念的變化將會對社會經濟的發展產生巨大的助推作用,縱觀從古到今人類社會的進步大多源于人們對客觀事物的理解更加深入透徹,不滿足于現狀,迫切的想要改變現有生活。在這樣一個觀念的驅使之下,人們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大力實施改革創新,讓我們的生活環境變得更加美好。充分意識到影響碳排放量的主要因素在于土地資源和交通出行方式,以土地規劃和交通規劃為著力點,引入低碳理念,提高城市空間規劃水平,是建設低碳城市比較可行的途徑。

2.1城市土地的規劃

在城市空間規劃工作實施過程中,轉變陳舊落后的思想觀念至關重要,應始終以低碳理念為指導,重視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實現土地資源的集約節約利用,以嚴格的控制碳排放量。土地資源的價值不可估量,協調好農用地和建設用地的比例,加強對耕地、林地、園地的保護,檢驗企業生產工藝,督促企業使用綠色生產技術,減少工業三廢的產生,治理土地污染問題。注重土地資源的集約節約利用,按照土地規模、人口現狀、功能分區等數據信息,開展城市空間規劃工作,確保土地資源得到優化配置與高效利用,為城市產業結構優化和人口持續增長夯實基礎。重點落實兩個方面:一方面,站在資源節約的角度,土地資源的利用率較高,可以緩解人口增長與土地資源的矛盾,實現資源的可持續性利用;另一方面,站在保護環境的角度,加強土地資源集約節約利用,自然生態環境將會得到有力保護,經濟結構將會調整到最優狀態,廣大市民的生活也將更加安定而富足。

2.2城市交通的規劃

眾所周知,車輛是以汽油和柴油作為燃料驅動的,汽車尾氣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排放到大氣環境中會造成嚴重的污染問題。市政道路上汽車川流不息,在早晚高峰時期經常發生擁堵,給人們造成了不佳的出行體驗。運用低碳理念,加強城市交通規劃,采用多中心格局形式,與土地利用相協調,引導居民乘坐公共交通,緩解城市交通運輸壓力,降低城市通勤和交通成本。與此同時,構建較為完整的軌道交通運輸體系,開發城市地下空間,建設地鐵工程項目,以滿足公眾中短程出行需求。地鐵車輛以電力驅動,基本上不會污染生態環境,快速、便利、舒適的軌道交通出行會扭轉大眾對公共交通的固有印象,越來越多的公眾選擇公共出行方式,標志著可持續性交通規劃的實施價值,給低碳城市發展制造了有利契機。

3、低碳導向下的城市空間規劃路徑

3.1采用多元規劃策略

由于參與城市空間規劃的主體較多,因此為了保證低碳理念能夠在城市空間規劃工作中得到有效運用,應采用多元規劃策略,堅持規劃方和受益方的一致性,平衡好各方利益,提高城市空間規劃方案質量。主管部門要加強平臺建設,為各單位之間的溝通搭建橋梁,同時鼓勵廣大社會公眾積極參與,提出寶貴意見,根據公眾需求進行城市空間規劃方案的設計和優化,化解城市發展與資源利用、居民生活的矛盾,促使城市空間規劃方案早日得到落實,廣大公眾能夠真正受益。

3.2遵循以人為本、因地制宜的理念

城市空間規劃中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指的是在建設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時應該重視滿足不同年齡層次人群的實際需求,給他們帶來便利和舒適,特別是針對老年人、兒童、殘疾人等弱勢群體要專門建設具有特定功能的配套設施,使之感受到人文關懷,增強對城市的歸屬感。除此之外,堅持因地制宜原則,挖掘城市歷史文化底蘊,將自然景觀、歷史遺跡、現代建筑相融合,打造獨具特色的城市空間規劃格局,向大眾展示城市的與之不同之處,吸引更多人口前來定居,城市旅游業也能得以蓬勃發展。

3.3建設綜合密集型城市單元

提高城市密度,構建密集型城市,可以減少汽車出行,是土地利用和交通出行協同規劃的可行路徑,根據城市規模采用不同的發展模式,大型城市空間組團化,中小型城市空間集聚化,便于城市找準自身發展定位,使得城市能夠穩定有序的發展。采用土地混合利用模式,朝著綜合交通樞紐集中,將商業區、辦公區、購物區等與居民工作生活密切相關的建筑和設施設置在公交站和地鐵站附近,提高土地利用密度,縮短其出行距離,可依靠公共交通快速到達指定位置,公共出行會成為大眾出行的首選,城市節能減排的目標由此得以達成。除此之外,還要合理的設計地塊尺度,增加人行道和自行車道,建設細密的自行車通行網絡,給自行車使用創造良好環境。

3.4構建公交導向的綠色交通體系

低碳城市的交通規劃關鍵在于控制市政道路上私家車的數量,優先發展公共交通,構建公交導向的綠色交通體系。規劃策略為:第一,建設公共交通走廊,以軌道交通或BRT形成公交主干,提高公共交通運輸效率,引導公眾出行時乘坐公共交通。第二,建立多條次的常規公交線路,強調公交客流的銜接和多元化的公交服務,讓公眾可以便利的在公交樞紐之間銜接換乘,給予公眾較好的出行體驗。第三,根據公交線路調整道路網結構,將道路網密集化,并區分等級,以加強公交與城市社區的聯系,分擔公交流量,而密集的道路網降低了社區規模和街道尺度,更利于步行。

3.5打造立體綠化格局

立體綠化模式是將綠化設施擴展到地上空間和地下空間,增加城市綠化面積,發揮綠化植物凈化空氣和水源,改善城市環境的功能,降低大氣環境中二氧化碳濃度,實現低碳城市發展理念。低碳導向下城市立體綠化格局的打造思路為:規劃方面,通常情況下城市地上和地下空間已經建設了大量的建筑和設施,在立體綠化格局打造的過程中充分考慮現有設施影響,采取改建、拆除等不同手段增加綠化面積,給綠化植物生長創造足夠的空間。技術和管理方面,運用先進科學的綠植栽培技術和養護技術,結合地上和地下空間具體環境特征合理選擇綠化植物種類,在植物栽植和養護期間采用全過程管護策略,構建長效養護管理機制,配備專業素質能力較高的施工管理人員,提高植物成活率。

結語:

現階段,低碳理念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認可,加強這一先進理念在城市空間規劃工作中的應用,就是要協調好土地、交通、綠化的關系,建設綜合密集型城市和城市單元,構建公交導向的綠色交通體系,打造立體綠化格局,采取各種方法措施降低碳排放量,促使城市煥發出全新氣象,城市居民獲得更加優質、便利、完善的服務,從而實現城市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馬曉虹.國內外低碳生態城市建設經驗及發展啟示[J].建設科技.2015(11).

[2]趙朝霞.低碳生態城市發展趨勢下我國低碳綠色建筑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中國市場.2015(30).

[3]吳洪濤.自然資源信息化總體架構下的智慧國土空間規劃[J].城鄉規劃.2019(06).

[4]耿亭亭.低碳生態城市視角下的綠色建筑規劃方法分析[J].門窗.2019(16).

猜你喜歡
空間規劃綠化規劃
信息化背景下的智慧國土空間規劃思路探索
數字化測繪技術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的應用
地理信息系統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的應用分析
淺析當下國土空間規劃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olution
我愛綠化
沙湖立交綠化
小猴栽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