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文閱讀教學設計漫談

2021-11-24 08:07何琛
中學語文(學生版) 2021年7期
關鍵詞:群文閱讀議題

何琛

摘要長時期以來,以單篇閱讀為主的教學形態使語文學習過程及結果過于碎片化,也使得語文學習的價值窄化,不利于學生全面語文素養的形成。在這種情況下,群文閱讀這種具有突破性的閱讀教學實踐就應運而生了。其最大的外在特征就是由單一文本的閱讀教學走向多文本的閱讀教學。本文立足于筆者的一次教學實踐,探討群文教學的方法,以期能讓學生走進真正的語文學習,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關鍵詞群文閱讀;議題;反差

一、群文組建

筆者接到一個群文教學任務的時候,首先在群文的組建上費了一番腦筋。統編《語文》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幾篇文章分別是《阿長與《山海經》》《老王》《臺階》賣油翁》,這幾篇文章都是圍繞著小人物展開,講述人世間不同的情態。所以筆者給這個單元定了一個大的方向——“世間萬象人生百態”。以《阿長與《山海經》》為課內主篇目,在這個大方向下選擇文章。群文的組建,需要具備一定的科學性,不是教師的心血來潮,更不是簡單的個體喜好?!叭何牟皇嵌鄠€文本的雜亂堆砌或簡單相加,而是將具有(或能夠建立)某種關聯的多個文本,按一定原則組合的閱讀整體?!惫P者在選擇群文篇目的時候,依照這樣的要求,并且遵循選擇以異質化文本為主,選擇了小說《蘇七塊》《安恩和奶?!?,散文《木魚餛飩》,和《阿長與《山海經》》一起構成一組群文,為群文閱讀創設了第一個關鍵情境。

二、議題確立

群文閱讀教學最顯著的特點是閱讀教學的依托或內容是多個文本——閱讀教學的內容由點延展到了線、面,甚至是立體的空間,學生面對的不是單個的閱讀文本,在相對集中緊張的時間內,要想學生有所思考、有所收獲,教學目標就必須從“泛而多”走向“少而精”,所以教師進行群文閱讀教學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明確組合選文的議題,使群文閱讀教學從一開始就有明確的教學內容指向。在群文閱讀議題的選擇和確定上力求做到文本思想內涵和言語形式并重,特別是在文學類文體的群文閱讀教學中,應更多地挖掘作品思想內涵背后的言語形式特征。

筆者所選的這一組群文,都是圍繞小人物展開,很多小人物是善良可愛的。所以一開始想從“關注生活,感受普通人的可貴之處”人手,但是仔細思考后覺得這個議題太淺顯,內涵不夠,群文閱讀的價值意義不大,果斷選擇放棄。第二步想從“言語形式特征”著手,請學生讀市井風情,欣賞敘事的生動傳神,實踐之后,感覺聚焦不夠,還會導致教學內容多而亂,這一組群文,應該選擇更小的切人口。再次品讀四篇文章之后,發現每篇文章都出現過反轉,這些反轉有的程度深有的程度淺,這些反轉就是敘事作品中的藝術表現手法“反差”。這個切入點剛好也是言語形式特征的一種,于是議題就這樣浮出水面“探尋敘事藝術中的“反差””。

三、課堂建構

群文閱讀的目的是讓學生在文本信息的有效聯結和整合中,比較延展,求同存異,使學生的認知與理解逐步走向立體、辯證、客觀、全面和深透,所以課堂建構、教學設計就不能照本宣科,一篇一篇文章來解讀,必須將課堂重心放在學生發現、信息整合、言語實踐等方面,規避煩瑣的問題轉換和教學指令,既做到環環相扣,又做到步步深人,既去掉浮華的元素,又要尋求趣味、韻味、情味、理味等方面的重點突破,要盡可能形成帶得出課堂的內容。

1.梳理大意

無論是單篇閱讀還是群文閱讀,第一步永遠都應該是清楚文章大意,大意都沒有搞清楚,群文閱讀就是失去了基礎,對內容和言語特征進行深挖就無從說起。因為課堂時間有限,這個第一步請學生在課前完成,通過填充表格,對每篇文章的大意進行有效梳理?!栋㈤L和山海經》是學生讀過的名著《朝花夕拾》中的一篇課文,所以學生比較熟悉,教師就可以帶著學生一起來說關于阿長的二三事,除了預熱課堂氣氛之外,也減省了時間。剩下的三篇文章就通過單個提問的方式進行檢查,因為這一步相對簡單,用時不會太多。

2.明確概念

通過檢查學生對文章大意的了解,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敏銳地抓住一些出現頻率較高的詞語“但是”,順勢提問學生“為什么每篇概括都會出現轉折性的詞語?”學生琢磨之后能夠得出結論:讀到的幾篇文字從情節、形象這些方面表現出來的和自己預期有所不同。老師繼續追問,這種不同在敘事作品中是用什么表現手法來呈現呢?最終得出這堂課大家要一起探究的藝術表現手法——反差。接下來教師出示關于“反差”的普通概念,為了鞏固概念,老師進行了兩步操作。第一步,老師自己示范,把導語中引用的花店老板示例用“但是”串聯起來找到這個小事情中的幾種反差;第二步,請學生以《阿長與《山海經》》為例,用“阿長______但是_______”這樣的句式說這一課中的反差。由于學生對這一課的熟悉程度更高,所以就將這篇散文當成一個引領,學生通過特定句式的說話就更明確“反差”概念了。

3.尋找“反差”

學生在對概念有了比較清楚的認識之后,靜心再次細讀文章,完成任務二的表格填充,找尋《蘇七塊》安恩和奶?!贰赌爵~餛飩》三篇文章中出現的反差。其實這一環節的設置就是為了給學生創建一個閱讀情境,是為了誘發學生的思考,從而進行意義建構。這個情境,是為了促進學生進行真實地閱讀、自主地學習。學生通過認真品咂文章,結合自己對反差的初步認識之后,能比較快速地尋找到三篇文章中出現的反差。任務二完成之后,學生分享各自的發現,老師要有意識地在點評時候進行引導:比如《蘇七塊》中有情節的反轉和人物形象的反轉;《安恩和奶?!分杏星楣澋姆崔D,道理上的反轉;《木魚餛飩》有感情的反轉的等。老師之所以往“情節”“形象”“道理”“情感”這幾個方面引導,就是為后面的任務三搭建好支架,讓學生在面對任務三的時候更能有的放矢。

4.研讀“反差”

群文閱讀要求擁有一個開放的閱讀環境,倡導將閱讀課堂打造成為具備探究性、討論性以及思考性的課堂。促進學生作為學習主體進行有意義的建構,這是課堂教學追求的終極目標,也是群文閱讀的核心追求。群文閱讀,就是“學生與多文本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甚至是學生與作者之間的多邊的、多重的、互動的對話,在對話中完成思想碰撞和心靈交流,實現探究式、研究式、互動式、合作式的學習,從而實現啟發學生、引導學生、喚醒學生,促進學生發展的最終目的”。

如果這堂課只是停留在任務二,就太淺顯,而且沒有讓學生與文本進行真正有意義的對話。所以筆者在引導學生結束任務二之后,馬上進人任務三的學習。請學生研讀任務二中找到的“反差”,分析“反差”在敘事作品中的作用。群文教學的課堂是開放的,師生在開放的課堂環境中,能夠有效地發揮創造力。所以在任務三的學習中,筆者采用的方式是請學生圍繞著群文中表現出來的反差,開展小組討論交流,學生在合作式的碰撞交流中,思考更深人,也培養了學生的思辨性和創新精神。學生得出了寶貴的結論:反差使形象更立體,反差使情節更曲折,反差使情感更濃烈,反差使道理更深刻。這樣的結論是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獲得的,群文閱讀的學習就初見成效了。

四、課外延伸

教師引領學生對名家名篇中表現出的“反差”進行深人學習之后,還希望學生將在課堂上的所得能變成真正的能力,能幫助學生拓寬視野并靈活掌握閱讀技巧,能在實際的語文學習中有所收獲。為了保證群文閱讀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所以還需要鞏固和延伸。筆者在這堂課上設置了一個任務四:請學生跳出老師給予的這一組群文,在生活中去找尋“反差”。并且老師給學生創設了一個特定的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情境?!芭瓮?、盼望著,我的超長暑假終于來了……”。請學生依據這個情境來接話,在所寫的片段中要形成各種反差。因為貼近生活,所以學生都有話可說,并對“反差”手法進行了深挖,學生寫起來也比較得心應手。在分享片段的時候,反差手法的運用帶來的情節的曲折,情感的起落讓課堂氣氛達到高潮,也再一次加深了學生對“反差”手法的了解。

課后作業布置的時候,筆者注意到七年級推薦閱讀名著《駱駝祥子》《西游記》《海底兩萬里》,教師可要求學生在讀名著的時候,注意對其中反差的品讀,看看是不是還有其他的作用。這樣,讓學生更深人地品讀名著的目的就達到了。

通過這堂課的設計,筆者感受到群文閱讀除了是一種趨勢,更是一種有意義的革新??梢酝卣箤W生閱讀視野,培養閱讀思維,提高閱讀水平。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群文閱讀這種智慧型閱讀比機械型閱讀更重要。不能讓學生蜷縮在教材的篇目里兜兜轉轉,囿于應試教育里痛苦掙扎,應該走進真正的語文學習,讓他們受益終身。

【作者通聯:重慶南開中學】

猜你喜歡
群文閱讀議題
21世紀以來中國歌劇批評若干重要議題述論
科學議題歡迎君子之爭
議題一:自行車所面臨的變革與挑戰
小學語文教學中群文閱讀教學分析
群文閱讀
巧用單元課文整合有效實施群文閱讀
享受群文閱讀 提升語文素養
API China & PHARMPACK & SINOPHEX關注制藥企業環保議題
例談群文閱讀教學的議題把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