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空間治理視域中高校網絡思政教育的優化

2021-11-25 22:50王蒙蒙
現代交際 2021年8期
關鍵詞:網絡空間思政政治

王蒙蒙

(湖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湖南 長沙 410000)

隨著計算機和網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空間成為繼領土、領海、領空之后的第四空間,加強網絡空間治理是當前面臨的嚴峻任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依法加強網絡空間治理”“為廣大網民特別是青少年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1]高校網絡思政教育在網絡空間治理中具有引領主流價值觀,疏導網絡輿情,服務大學生成長成才、滿足其精神文化需求等多種功能。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盵2]通過分析網絡空間治理和高校網絡思政教育之間的契合性、探析網絡空間治理視域中高校網絡思政的優化路徑對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一、網絡空間治理與高校網絡思政教育的契合性

恩格斯指出:“我們所面對著的整個自然界形成一個體系,即各種物體相互聯系的總體。這些物體是互相聯系的,這就是說,它們是互相作用著的,并且正是這種相互作用構成了運動?!盵3]網絡空間治理是治理理念在網絡空間的拓展與運用,圍繞著什么是網絡空間治理,如何推動網絡空間治理所開展的一系列理論與實踐活動?;ヂ摼W時代催生的網絡空間對高校網絡思政教育的開展具有重要影響,網絡空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研究與具體實踐展開的新陣地,網絡空間治理實效的提升能為高校網絡思政教育的優化提供新契機。同時,高校網絡思政教育也為網絡空間治理的順利展開提供價值引領等作用,兩者之間具有高度的契合性。

1.目標的同向性

目標就像一面旗幟,有助于不同行為主體在實踐活動中明確發展目的,朝著同一方向前進。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是高校在網絡空間中借助網絡信息媒介,根據大學生的思想行為特點,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貢獻力量。從內化與外化的辯證關系來看,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有賴于主體精神境界的提升,進而付諸大學生自身實踐活動。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互聯網內容建設,建立網絡綜合治理體系,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盵4]網絡空間治理不僅通過法律、相關技術這些硬手段解決治理問題,同時也通過價值引導來規范網民的日常行為,最終形成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的網絡空間。因此,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和網絡空間治理,兩者在具體目標的指向上有所區別,但都有賴于正確價值觀念的內化來指導現實實踐,具有同向性。

2.主體的互動性

在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中,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關系處于動態交互之中,共同影響著高校網絡思政教育的成效。教育者作為施教者,在與受教育者的互動影響中,在一定情況下也能成為受教主體。對于網絡空間治理來講,治理主體主要包括政府、社會網絡運營機構,網民等,這些主體在治理實踐中聯系緊密,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多元主體之間的互動關系,可以根據具體條件的變化而變化。恰恰是主體之間的互動性與交叉性,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與網絡空間治理不僅在相關理論研究上有著深刻的聯系與交叉;同時在具體教育實踐與治理實踐上也存在著主體互動,為網絡空間治理視域中高校網絡思政教育實效性的提升帶來了新機遇。

3.路徑的互補性

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與網絡空間治理實踐的主體都是具體的現實中的人,在解決現實問題中對客觀世界產生一定的影響,而區別在于實現目標的過程中采取的教育或治理方式、手段的差異。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根據教育目標,一般采取理論講授、社會實踐等活動來實現對大學生價值觀念的塑造,在路徑選擇上不具備強制性與懲罰性;而網絡空間治理達到預期目標的路徑主要體現在具體規章制度、相關法律的約束上,因此采取的方式方法較為直接,具有一定的強制性,但在本質上,二者都是一種對人的約束力量。因此,二者在達到各自目標的路徑選擇上能夠相互補充,從而推動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與網絡空間治理互相借鑒,這是二者具有契合性的重要表現。

二、網絡空間治理中高校網絡思政教育面臨的挑戰

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推進,為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帶來了新契機,同時也面臨著新挑戰。在網絡空間治理中,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優化面臨的挑戰主要體現在主體、客體及介體之間的互動關系上,包括滿足學生多方面需求的挑戰、優化網絡信息技術平臺和提升理論研究深度等挑戰。

1.滿足高校大學生全面發展需求的挑戰

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主要任務是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與理想信念,進而激發大學生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去改造外部世界,促進大學生的自由全面發展。不管是在虛擬網絡空間還是在現實社會,大學生的需求在縱向與橫向上都是復雜的、多層次的。一方面,在網絡空間條件下,大學生的主體性發揮得更為充分,這就需要從多種網絡平臺表達自身利益訴求,獲取多樣信息,這無疑會對大學生自身的價值觀產生影響,導致自身內在的思想混亂,在現實社會中很可能出現價值缺失、生活迷茫、消極對待自己的人生等問題,不利于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產品在多種網絡平臺的滲透力有待提高?!傲⒆阈聲r代,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矛盾即網絡空間中人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精神生活需要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不充分不系統不靈活的信息供給之間的矛盾?!盵5]這就需要對多種網絡平臺的個人需求信息進行匹配度分析,了解高校大學生獲取信息的偏好與頻次。從大學生關注的、需要的資源信息出發,結合這些實際需要進行網絡文化產品的生產與推廣,努力縮小內容生產與需要滿足之間的矛盾。

2.優化網絡信息技術與平臺的適應性挑戰

網絡信息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就網絡信息平臺應用來看,網絡信息交流與分享平臺迭代更替的特點非常突出。大學生使用多個平臺及在新舊平臺上轉換更新的情況會導致大學生被不同平臺所分流,降低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與滲透性,加大了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難度。因此,教育者需要緊跟時代,學習了解多種信息傳播平臺與應用,學會用最新的信息交流方式與大學生溝通。在收集到學生們的瀏覽信息數據之后,運用網絡數據信息處理技術也是一個無法忽視的問題。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這些數據信息的收集、處理與分析不再是難以解決的問題,但是讓非網絡信息專業的思政教師去掌握這門技術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就需要相關的技術培訓、設備支持與專項經費的綜合投入,這給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際開展增加了難度。

3.提升高校網絡思政教育工作者研究深度

馬克思指出:“歷史本身是自然史的,即自然界成為人這一過程的一個現實部分。自然科學往后將包括關于人的科學,正像關于人的科學包括自然科學一樣:這將是一門科學?!盵6]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了解網絡空間社會的內涵、特征及其相關理論來促進這一學科的發展,同時也要掌握借鑒信息傳播學、社會學、管理學、心理學、政治學等多個學科的研究內容與方法來拓展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視野,從而有利于解讀網絡空間中大學生群體出現的不同的問題與現象,促進理論與實踐之間的良性互動,提出具有現實針對性的舉措,增強理論的現實說服力。這對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具有深厚的知識儲備、敏銳的洞察能力與思維、善于把握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關系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高校網絡思政教育的路徑選擇

從網絡空間治理中高校網絡思政教育面臨的主要挑戰出發,立足于主體、客體及介體之間的互動聯系,提出促進高校網絡思政教育資源整合,滿足大學生多樣化需求、善于利用新技術新平臺,提升網絡思政教育的吸引力與滲透性、促進交叉學科研究,增強高校網絡思政教育的現實指向性三個方面的路徑。

1.促進高校網絡思政教育資源整合,滿足大學生的多樣化需求

網絡空間信息資源多樣,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在運用這些資源時存在一些問題,如網絡教育資源挖掘深度不夠,優質教育資源匱乏,教育資源碎片化等問題。解決好這些問題主要把握以下原則:第一,堅持系統治理原則,滿足高校大學生的多樣化需求。結合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與學生網上思想與行為特點,篩選網絡教育資源,分類并再生產,形成系統的主題邏輯與具有各自特色的資源結構,避免碎片化,將系統分類的網絡教育資源進行網絡文化產品開發,滿足多樣化需求。第二,堅持精準治理原則,滿足高校大學生的個性化需求。通過建立的教育資源庫與多種網絡平臺相結合,并對網絡思政教育資源推送的系列網絡文化產品進行不同學院不同專業的專門分析,從中把握特殊性,實現滿足個性化需求資源的內容生產,從而引導學生的思想與行為。

2.善于利用新技術新平臺,提升網絡思政教育的吸引力與滲透性

從治理方式上講,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依靠網絡媒介與相關技術來實現自身的功能與目標。一方面,由于網絡平臺更新換代較快,一種新興網絡平臺的產生需要教育者及時迅速地對其進行評估,對它的主要受眾、傳播特點,以及和網絡思政教育的契合性進行分析。如果傳播內容受大學生喜愛,影響受眾范圍廣,教育內容與大學生具有強關聯性,就要及時傳播核心價值觀,創造適合該平臺、符合大學生多樣化需求的網絡文化作品,促進全媒體建設,吸引大學生群體的關注,引導其價值觀念,占領新陣地。另一方面,要學會運用網絡信息新技術,特別是數據信息處理技術的利用。目前,大數據技術的發展可以實現對網絡空間里的數據信息進行實時監控、收集處理與分析,因此高校信息治理部門與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加強聯系與合作,共同對大學生的網絡數據信息加以處理,及時發現其中的問題,再運用大數據溯源分析,從而把握網絡輿情的性質與特征,采取相應措施對網絡輿情進行疏導,引導大學生樹立正向的價值觀。同時,大數據也可以用來分析大學生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信息獲取與交流平臺,對已有數據信息進行統計分析,提升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滲透性。

3.促進交叉學科研究,增強高校網絡思政教育的現實指向性

從網絡空間治理主體多樣化、互動性強的特征來看,網絡空間治理有賴于政府、社會、網民等多個主體的協同治理。在高校網絡思政學科研究中,政府、學校、思政工作者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卻有著統一的目標,就是幫助大學生成才成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因此,促進高校網絡思政交叉學科的研究有賴于三者的協同努力。政府與高校主要為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物質與精神激勵,營造良好的研究環境與條件。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學科研究能力是影響該學科理論深度與水平的重要因素。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嘗試多學科角度研究,采取多種研究范式,建立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傳播學、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學等交叉學科,采取多種方法,例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來拓寬研究視野,提高理論研究的現實指向性。

四、結語

網絡空間日益成為高校大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提升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成為所要面臨的重要問題。網絡空間治理與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深刻的契合性,為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優化提供了新機遇。網絡空間治理理念的運用、信息化治理手段的更新、多元主體的協同治理等都為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新借鑒,對滿足大學生發展需求、提升網絡思政教育吸引力,促進高校網絡思政教育交叉學科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猜你喜歡
網絡空間思政政治
清華大學:“如鹽在水”開展課程思政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講政治”絕不能只是“講講”
思政課“需求側”
“政治攀附”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政治不純”
《網絡空間安全》訂閱單
《網絡空間安全》訂閱單
政治不過硬,必定不可靠——政治體檢不能含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