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株距對青稞主要農藝性狀及產量的影響

2021-11-25 12:04甘雅文唐亞偉扎西羅布劉仁建危文波達娃
安徽農業科學 2021年20期
關鍵詞:農藝性狀株距產量

甘雅文 唐亞偉 扎西羅布 劉仁建 危文波 達娃

摘要 以西藏較大面積種植且具代表性的6種類型青稞品種(系)14-3492、13-5171-7、藏青16、藏青17、藏青18、藏青20為試驗材料,以品種為主區,以8個種植株距5.00、4.00、3.30、2.85、2.50、2.20、2.00、1.80 cm為副區進行裂區試驗,研究了6個不同品種8個株距下的主要農藝性狀和產量的差異性。結果表明,隨著種植株距的增加,6種青稞品種的株高、分蘗數、穗長、小穗數、穗粒數、穗重呈下降趨勢,產量呈增加趨勢。

關鍵詞 青稞品種(系);株距;產量;農藝性狀

中圖分類號 S 51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1)20-0045-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20.012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Effects of Plant Spacing on the Main Agronomic Characters and Yield of Highland Barley

GAN Ya-wen, TANG Ya-wei, Zhaxi luobu et al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Hulless Barley and Yak Germplasm Resources and Genetic Improvement, Tibet Agriculture Research Institute of TAAAS, Lhasa , Tibet? 850032)

Abstract Six representative highland barley varieties (lines) 14-349? 13-5171-7, Zangqing 16, Zangqing 17, Zangqing 18 and Zangqing 20 planted in a large area in Tibet were used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s. In order to study the differences of main agronomic characters and yield of 6 different varieties under 8 different plant distances, the split plot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in the main planting area with eight plant distances of 5.00, 4.00, 3.30, 2.85, 2.50, 2.20, 2.00 and 1.80 cm.With the increase of plant spacing, the plant height, tiller number, ear length, spikelet number, grain number per ear and ear weight of six highland barley varieties showed a downward trend, while the yield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Key words Highland barley variety (line);Plant spacing;Yield;Agronomic characters

基金項目 省部共建青稞和牦牛種質資源與遺傳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自主課題(XZNKY-2021-C-014-Z01);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青稞增產與資源高效利用途徑”(2019YFD1001703-4)。

作者簡介 甘雅文(1988—),女,安徽宿州人,助理研究員,從事作物遺傳育種。

*通信作者,研究員,從事作物遺傳育種研究。

收稿日期 2021-03-17

青稞(Hordeum vulgare var.nudum)屬于禾本科大麥屬的作物[1],因其內外穎殼分離、籽粒裸露,又稱裸大麥、仁大麥、元麥、米大麥等。目前,青稞主要分布在我國西藏、青海、四川的甘孜州和阿壩州、云南的迪慶、甘肅的甘南等高寒地區[2],在西藏是種植面積最大、產量最多、分布最廣的農作物,始終占全區糧食作物種植面積和產量70%[3-4]以上。在西藏的經濟和生產生活中,青稞的地位舉足輕重,它作為藏民不可替代的主糧,維護和保障了藏民在高原地區健康的生活[5-7],青稞產量的豐產直接關系到藏區政治穩定和經濟建設。青稞的產量直接影響著藏族人民的生產和生活水平,對藏區糧食安全、維護藏區社會穩定具有重大意義。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青稞產業發展的首要目標仍是提高產量[8]。為研究不同種植株距對青稞品種主要農藝性狀產量的影響,筆者以14-3492、13-5171-7、藏青16、藏青17、藏青18、藏青20為試驗材料,探究8個株距配置下6個青稞品種(系)的農藝性狀和產量,以期通過合理株距配置獲得高產,為青稞高產科學栽培選用合理株距配置提供理論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試驗選用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選育的青稞品種(系)14-3492、13-5171-7、藏青16、藏青17、藏青18、藏青20 。

1.2 試驗地田間管理

試驗于2020年在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農業研究所五號試驗地開展,前茬作物為箭舌豌豆,土質為砂壤土,播種前精耕細作,人工撒施基肥磷酸二銨112.5 kg/hm2、尿素75 kg/hm 于2020年4月20日人工小鋤頭開溝點播。全生育期共澆水2次:5月22日、6月13日。全生育期共追肥1次:分蘗、拔節期6月1日施入,追肥尿素37.5 kg/hm2。全生育期中耕松土除草4次,分別為5月18日、6月12日、6月27日、7月12日,深度為5 cm。

1.3 試驗設計

在西藏自治區青稞種植模式調查的基礎上,試驗共設8個株距處理:A1處理為5.00 cm、A2處理為4.00 cm、A3處理為3.30 cm、A4處理為2.85 cm、A5處理為2.50 cm、A6處理為2.20 cm、A7處理為2.00 cm、A8處理為1.80 cm(表1)。隨機區組設計,每處理 3次重復,行長2 m,處理間留過道,四周設置保護行。

1.4 測定項目及方法

各小區隨機拔取5株樣本,成熟期測量株高、分蘗數、無效分蘗數、有效分蘗數、穗長、小穗數、穗粒數、粒重,各小區隨機取點測定產量,每點取 1 m 稱重,折算成小區產量。

株高:成熟后,每株莖基部到穗頂的高度,不含芒;穗長:從穗軸基部至穗頂部的長度,不含芒;小穗數:計數每株的穗數(包含未結實穗);穗粒數:每個穗子上的結實粒數。

1.5 數據處理

采用 Excel 2003、SPSS 11.5 軟件對原始數據進行整理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處理對青稞農藝性狀的影響

表2顯示了不同種植株距對青稞品種14-3492、13-5171-7、藏青16、藏青17、藏青18、藏青20農藝性狀的影響。由表2可知,隨著種植株距的增加,參試品種的株高、分蘗數、穗長、小穗數、穗粒數、穗重均呈下降的趨勢,均表現為A1 處理最高,A8 處理最低。與A1處理相比,A8處理中的14-3492、13-5171-7、藏青16、藏青17、藏青18、藏青20的穗粒數分別降低了17.87%、10.26%、16.50%、8.55%、14.16%、12.15%;與A1處理相比,A8處理中的14-3492、13-5171-7、藏青16、藏青17、藏青18、藏青20的穗重分別降低了20.53%、21.15%、17.54%、16.82%、18.03%、29.54%。因此,隨著種植株距的增加,6個青稞品種的株高、分蘗數、穗長、小穗數、穗粒數、穗重都下降。

株距與株高、分蘗數、穗長、小穗數、穗粒數、穗重間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16、-0.87、-0.20、-0.76、-0.62、-0.56。株高、分蘗數、穗長、小穗數、穗粒數、穗重均呈負相關關系。其中,穗粒數、穗重呈顯著負相關,分蘗數、小穗數呈極顯著負相關關系。

2.2 對不同處理對青稞產量的影響

表3為不同種植株距下青稞品種(系)14-3492、13-5171-7、藏青16、藏青17、藏青18、藏青20的產量變化。由圖 1 可知,隨著種植株距的增加,青稞產量呈現增加趨勢。6個青稞品種(系)均表現為 A8處理下產量最高,與A7處理的產量差異不顯著,但與其他株距處理產量差異達到顯著水平。A1處理下青稞產量最低,不同處理產量排序為A8處理>A7處理>A6處理>A5處理>A4處理>A3處理>A2處理>A1處理。8個種植株距下 6個參試品種的平均產量為2 733.45~5 733.6 kg/hm 13-5171-7在8個種(系)植株距下的產量均高于其他參試品種。與A1處理相比,A8處理下青稞品種14-3492、13-5171-7、藏青16、藏青17、藏青18、藏青20的產量分別提高45.90%、24.42%、41.22%、35.98%、45.33%、30.12%。

3 結論與討論

該試驗結果表明,隨著株距的增加,青稞品種(系)14-3492、13-5171-7、藏青16、藏青17、藏青18、藏青20的產量呈增加趨勢,株距A8和A7處理間差異不顯著,與其他株距處理達到顯著水平;隨著株距的增加,參試青稞新品種(系)

的株高、分蘗數、穗長、小穗數、穗粒數、穗重隨著種植株距的增加呈下降的趨勢。適宜的行株距配置可以調節個體生長發育,最大程度發揮群體效應,是作物獲得高產的有效途徑[9-10]。從理論上講,所有能夠有效提高作物的光合效率和養分利用效率的行株距配置都有利于作物的高產[11-12]。

參考文獻

[1] 蔡成勇,朱首軍,周軍.湟源縣青稞立地土壤肥力特性與配方肥研制方案[J].陜西林業科技,2009(2):53-57.

[2] 朱印酒.西藏青稞資源與分布特征[J].西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 26(1):42-45.

[3] 關衛星,其美旺姆,雄奴塔巴.大力發展冬青稞復種推動青稞增產增效:基于“冬青18號”復種生產工作調研[J].西藏農業科技,2018,40(2):37-39.

[4] 朱明霞,張玉紅,白婷,等.不同施肥水平對青稞籽粒灌漿期淀粉與蛋白積累特性的影響[J].大麥與谷類科學,2019,36(4):39-44,52.

[5] 胡單,楊永紅.不同施氮對冬青稞幼苗光合色素·生物量及產量的影響[J].安徽農業科學,201 39(24):14561-1456 14585.

[6] 陳麗華,張志斌,侯志強,等.青海省青稞主栽品種農藝性狀分析[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201 34(3):439-444.

[7] 朱明霞,白婷,靳玉龍,等.施肥對春青稞干物質積累、分配及產量的影響[J].中國農學通報,2020,36(25):7-13.

[8] 吳昆侖,姚曉華,姚有華,等.多元化用途背景下青稞品種選育的思考與實踐[J].西藏農業科技,2018,40(S1):1-2.

[9] 于歡.不同種植密度對向日葵相關性狀及產量的影響[J].現代農業科技,2017(14):10,14.

[10] 楊吉順,高輝遠,劉鵬,等.種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對超高產夏玉米群體光合特性的影響[J].作物學報,2010,36(7):1226-1233.

[11] 李和平,何曉慶,李鍇雯,等.行距配置對小麥生長與產量的影響[J].安徽農業科學,2016,44(6):47-49,61.

[12] 李積銘,李愛國,賈英全,等.機械化栽培條件下株距對油葵生長發育及產量的影響[J].作物雜志,2019(6):71-75.

猜你喜歡
農藝性狀株距產量
2022年11月份我國鋅產量同比增長2.9% 鉛產量同比增長5.6%
今年前7個月北海道魚糜產量同比減少37%
洋馬高速插秧機株距調節方法
海水稻產量測評平均產量逐年遞增
2018上半年我國PVC產量數據
從農藝性狀及化學成分測定分析遠志藥材商品品規和良種選育的合理性
巧解“植樹問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