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舞蹈之“真”“善”“美”于群眾教化作用之探討

2021-11-25 11:08謝兆
科學與生活 2021年16期
關鍵詞:舞蹈藝術教化真善美

摘要:舞蹈,是藝術的一種,它以人體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表現那些來自生活的真實內涵,弘揚社會中善良溫暖的真情,通過藝術的手段將之升華至美化的境界,使之來于生活且高于生活。本文在舞蹈藝術教化功能的基礎上,結合具體的舞劇作品,分析舞蹈文化在啟發群眾“追求真”“弘揚善”“表現美”上的具體表現。

關鍵詞:舞蹈藝術;真善美;教化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座談會上講到 “追求“真”“善”“美”是文藝的永恒價值”。真正的藝術精品應該是真善美的高度融合,“真”是文藝作品的生命之基,“善”是文藝作品的價值之源,“美”是文藝作品的持存之道,三者緊密聯系,密不可分。由上海歌舞團有限公司排演的現代革命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一經問世,就受到廣大群眾的熱愛與支持,該舞劇從不同角度體現了近幾年中國舞劇敘事方面的深度挖掘,從“土”的紅色革命題材中以“諜戰”為劇本的主題,在形式上更是巧妙地運用空間變化,結合內容與形式上的創新,體現這個時代“真”“善”“美”的追求。如何運用舞蹈文化地教化功能來引導觀眾“追求真”“弘揚善”“表現美”呢?我們結合舞劇的創造,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一、引導群眾領悟舞蹈藝術內涵,啟發群眾“追求真”

藝術家羅丹曾說過“藝術之源在于內在的真,你的形,你的色,都要傳達情感”。這里的“真”便是“真實”的含義。真實性是對舞蹈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沒有真實性便無法反映出事物的本質以及發展規律,這樣的作品是不具有生命的。舞蹈藝術追求的“真”應該是來自生活的用心觀察,對生活做出正確而又真實地反映。從而才能正確發揮舞蹈的教育功能與作用。在觀看完舞劇《電波》后讓觀眾都感覺到濃濃的上海味道,創作導演韓真和周莉亞并不是上海人,她們在接受采訪時談到,在創作時應該去感受這個城市的溫度,它的人文,它的氣息。編導在編創時并沒有刻意地將這個城市符號搬上舞臺,而是通過一條條故事線索將其串聯在一起,進行無意的流露,這樣才能使觀眾在順其自然的藝術接受過程中去感受它、回味它,與之產生共鳴。據兩位編導回憶在編創之前有步入上海城市進行采風,去上海弄堂的時候就看到一位70多滿頭發白的老奶奶在剪帶魚,魚腥味是非常重的,但是老人卻在很優雅的剪帶魚,非常安靜。因此在舞劇著名片段《漁光曲》中所塑造的安靜,優雅這一上海女人的形象是有真實的依據的。她們安靜地坐在板凳上,手拿蒲扇煽火,她們慵懶從容,慢慢地享受生活,一個回頭,一次轉身,都如此的充滿生活氣和煙火氣,將觀眾帶入那個老上海時代那種歲月靜好的日子里,詮釋了什么叫作“真正的優雅在生活里”??此茻o心確是有意的細節處理,讓觀眾沉醉其中,陷入沉思,無形中引導群眾領悟舞劇藝術中的內涵,啟發群眾追求“真”,做“真實”的自己。

二、激發群眾體驗舞蹈藝術情感,啟發群眾“弘揚善”

“善”是對舞蹈藝術做出的思想與精神方面的要求,對舞蹈藝術做出倫理道德方面的規范。在舞蹈中,通過人物形象去展現人類豐富而又深邃的善良本性,可以幫助觀眾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世間萬物,無論美丑、善惡都可以成為舞蹈表現的對象,藝術家通過巨大的熱情對美的事物加以贊揚,對惡的事物加以鞭策,才能夠真正發揮其“善”的作用?!峨姴ā返镊攘Σ⒉皇且詯矍楣适聻楸旧?,而是以所有的信念建立在愛的基礎上為出發點,對帝國專制勢力的怨恨和對革命先烈為中國解放而犧牲的痛惜,高度地體現出人物關懷和強烈地向“善”傾向性。在《電波》中最令人催淚,打動人心的一段我想是小裁縫為李俠中槍的那一段,李俠看著圍巾,仿佛看到了小裁縫,但觸碰不到他,抱不到他。小裁縫好像回到了老裁縫身邊,聽著老裁縫訓話,李俠教他寫字。最后他們三個并肩前行,但是燈光一暗就只有老裁縫和李俠肩并肩,小裁縫在他們之外看著他們,他笑著揮手,與這個世界道別。這種從骨子里折射出來的“善良”使人催淚聚下,打動著在場的每一位觀眾。這就是藝術的最高境界,發現人性,發現生活中那些“善”,將這些“善”通過藝術的加工予以展現,在感動群眾的同時激發群眾體驗舞蹈的藝術情感,啟發觀眾弘揚“善”,從而共同構建美好和諧的社會風尚,從而發揮舞蹈藝術完整的育善功能。

三、培養群眾鑒賞舞蹈藝術意境,啟發群眾“表現美”

世間萬物到底何為美,美到底如何去得以體現?孟子說過“充實之謂美”這里強調“美”和“真”密切聯系在一起的,“真”是“美”的基礎,沒有了“真”便沒有“美”??档抡J為“美蘊含著快適,而這種快適是一種真實的,至高的善”他強調“美”由“善”生,“善”必須是積極向上的,對人類主體價值具有向上意義的,是我們永久的最高目的追求。舞蹈所體現的美它不光是服裝、道具、燈光、一些外在的看得見的東西,舞蹈所展現的美是它的內涵,它所要傳遞的情感?!懊馈钡谋举|是來自生活,又高于生活,是以“真”和“善”為前提,“真”是“美”的物質基礎,“善”是“美”的道德內涵。舞劇《電波》中的“電波”本是會消逝的,但是男主角發出的信息卻永遠不會消逝,他雖然犧牲了,但是他的精神不曾消逝,他的精神鼓舞著后面千千萬萬的革命者,是信仰的力量鼓舞他們前行。舞劇表達內容美就是“唯愛與信念永存”。男主李俠與女主蘭芬在告別前,回憶相識相知結婚一起從事地下工作的一幕一幕。從分床睡的假夫妻,到配合默契的革命同志,再到患難與共難舍難分的親密愛人,四個鏡頭卻演譯了曲折的故事情節,高度凝練,展現了難舍難分的兒女情長,痛苦分離與肩負使命的雙重抉擇下夫妻倆的真實情感,非常感人。舞臺藝術的魅力,它所折射出來的美并不是靠浮夸的舞美,真正美的藝術品它是有內涵的,通過有形的內容和無形的意境呈現,所表現出來的是生活中這么最平凡樸實細節。正像習近平總書記說過的優秀的藝術作品“既要有陽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優秀的作品既要有“高級”的意境美又要有“接地氣”的樸實美。

結語

舞蹈作為一切藝術之母,自商周時期開始,統治者就充分運用樂舞地教化功能,通過“制禮作樂”地育人功能規范人們的行為,在現代也是通過推動正能量的舞蹈作品去給群眾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舞蹈作為一種集形體美、內容美、意境美、情感美為一體的藝術文化,它融合“真”“善”“美”這三種強大的感染力和號召力,無時無刻不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觀眾。 在當代優秀的舞蹈作品不僅要在本體創造上要標新立異,體現時代的活力,更重要的是要在意識形態上引領觀眾樹立崇高的價值觀念,通過作品教化群眾追求真、弘揚善、發現美。這樣才會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才能使得舞蹈地育人作用在群眾中得到充分地發揮。

參考文獻

[1]王曦,金瑩. 打破.標簽創新感受愛和信念[J].上海戲劇2019

[2]奧古斯特.羅丹. 《羅丹藝術論》[M].人民美術出版社1978版

[3]張彥遠.《歷代名畫記》[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63.

[4]袁禾.《中國古代舞蹈史教程》[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

[5]王宏建.《藝術概論》[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0.

[6]隆陰培.《舞蹈藝術概論》[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7.

[7]李麗宏.真善美:藝術創作的三個尺度[J].藝術教育,2011.05

[8]宋雄華.論“盡善盡美”的美學內涵[J].江漢大學學報,2004,04

作者簡介:謝兆,女,1997.05.06,漢族,舞蹈編導

猜你喜歡
舞蹈藝術教化真善美
乘教化之風,行自主之路
真善美伴我同行
尋找通向真善美的教育之路
真善美,是我們一生的追求
秋夜
習慣了真善美才能拒絕假惡丑
探析舞蹈評論的意義與審美價值
論明朝時代舞蹈藝術特點
舞蹈表演的表現形式多樣性研究
不走絕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