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思政融入學前專業聲樂教學的實踐研究

2021-11-26 16:14韓晶
頌雅風·藝術月刊 2021年4期
關鍵詞:聲樂思政專業

◎韓晶

聲樂課作為高校學前專業的基礎課,不僅要提高學生聲樂演唱的技能技巧,也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完成提升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重要任務。加強學前專業聲樂課程的思政功能,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探索。

一、聲樂課程思政的教師隊伍建設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在教育的道路上身教永遠要重于言傳,在大學生思想道德素養提升方面,作為高校學前專業聲樂教師應該從自身做起,通過自身的道德情操感染每一位學生。

首先,授課聲樂教師應努力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做到“高素養、精業務、愛學生、做榜樣”。教師要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質,加強業務水平,以兢兢業業的工作作風、良好的師德修養影響學生,用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教師還應在課中和課余時間里關心愛護學生,面對學生的歌唱問題、生活問題、學習問題要盡量給予耐心解答與思想引領。

其次,學??蓪⒔處煹赖滤仞B考核納入到教師日常工作考核中,做到日常教學與教師道德規范及從業素養雙重考核,實現教學能力和職業素養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第三,要建立多維度通道,幫助授課教師提升課程思政的授課水平。學校和學院可通過組織線上線下的專題講座、教學論壇、集中備課、教學比賽等,加強教師在聲樂課程思政改革方面學習和交流,讓授課教師可以做到課前有目標,課中有內容,課后有計劃,切切實實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學前聲樂課結合起來。

二、 聲樂課程思政教學大綱修訂

教學大綱是開展聲樂課程思政的綱領性文件,它是實施教育思想和教育計劃的基本保證。本研究將課程思政理念融入學前專業聲樂課,試圖在聲樂教學大綱及教學過程中實現知識、能力和價值的整合,試圖打造“厚知識、強能力、高價值”的學前專業聲樂課。

“厚知識”主要指教師可通過引導、滲透的方式讓學生掌握不同的知識模塊。知識模塊的呈現方式主要有三種,分別為歌曲演唱與發聲知識點模塊、歌曲演唱與教學案例模塊、聲樂微課視頻庫模塊?!皬娔芰Α敝饕笇W生在教師教授過程中所內化、增強、升華的能力。這部分主要包括理解并掌握聲樂教學中蘊含的哲學思想的能力、良好的歌曲演唱和表演能力、初步的歌曲教學創新能力等?!案邇r值”主要指將思想品德教育、價值觀教育貫穿于聲樂教學的全過程。聲樂課程的高價值可通過“135”策略來實現,“135”策略主要指1個核心,3個支點,5個方面。1個核心主要指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課程的整體設計要一直貫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念。3個支點主要指以愛國、敬業、團結為支點,設計課程思政的目標、內容、方法等。3個支點的選擇并非“無源之水”“隨性而為”,而是在深入思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念和學前專業聲樂課程教學理念、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教學反饋之后凝練的可行性、效能性、發展性較好的3個要點。5個方面主要指圍繞1個核心和3個支點設計的5個價值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愛國情懷教育、工匠精神教育、集體主義精神教育、創新教育、師德師風教育?!?35”策略不僅僅是理念的表達,更要融于知識的教學和能力的培養中,真正做到落地生根。

三、聲樂課程思政的教學素材選擇

教學素材是順利進行聲樂課程思政的前提和基礎,選擇合適的聲樂教學素材直接影響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影響教學效果的實現。因此,教師要結合培養方案、教學目標合理選擇教學素材。

紅色經典歌曲是一種特殊的藝術形式,它自五四運動開始到改革開放以來,在創作之時就承擔了傳承民族精神,反映民族情懷的使命,如抗戰時期的《露營之歌》《在太行山上》等歌曲反映了先輩們艱苦奮戰,抵抗侵略的決心。新中國成立后的《我的祖國》等歌曲反映了新中國建立后廣大人民對祖國和黨的熱愛,還有《春天的故事》《走進新時代》等反映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逐漸走入富強的歌曲。新時代出現了《龍文》《祖國萬歲》《國家》等反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體現祖國強大振興的歌曲。教師可以將其納入教學素材中,由于每首歌曲都有著它們不同的時代背景,教師可用故事的方式講述紅色歌曲的創作背景,幫助學生們了解先輩們的奮斗歷程,體會先輩們無私奉獻、積極進取的情懷,引導學生們向主流價值觀靠攏,培養當代大學生的愛國精神。

兒童歌曲也是學前專業聲樂課教學的重要部分,是成為一名合格幼兒教師必須要掌握的內容之一。教師可為學生選擇一些富有家國情懷、提升思想境界的歌曲。如《祖國祖國我們愛你》《祖國的花朵》等。教師還可將富有地方特色的新疆、內蒙、西藏等地的民歌納入到教學內容之中,如歌曲《掀起了你的蓋頭來》《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呼倫貝爾大草原》等,通過教學引導學生了解不同民族歌曲的創作特點以及人文風貌,培養學生民族團結和協作的意識。

四、聲樂課程思政的教學方式創新

傳統的學前專業聲樂課教學方式多以技能傳授為主,這種教學模式很難幫助現代大學生在道德品質上進行升華。教師在聲樂課程思政教學中,要重視讓學生理解教學內容,通過浸潤式的教學方法,“無痕”的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引領到適應新時代發展的水平上。

首先,教師可采取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方式與學生們進行充分的互動和溝通。課前,教師將預講歌曲提前發布到網絡平臺,要求學生們提前查詢歌曲創作的時代背景、講述的事件和人物、唱法和難點等。學生們在了解基本情況后,要進行分組討論并形成小組預習報告。每堂課利用10分鐘的時間,選取一組學生在課堂講述預習報告,分享預習體會。通過查詢所學經典歌曲的背景信息,讓學生們了解不同歷史背景下的社會情況。特別是學習紅色經典歌曲時,通過查閱材料讓學生了解華夏民族自強不息、吃苦耐勞、積極進取的美德,感受并理解老一輩革命者堅定不移的信念。課后,教師可將預習報告的完成質量作為期末成績的考察指標,這樣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熱情,提升聲樂課程思政的教學效果。

其次,教師可引入多媒體教學方式,將影視資料和教學內容相結合進行立體化教學。教師可截取影視資料片段,并配以要教授的紅色經典歌曲,制作教學視頻。在歌曲教學過程中結合歌曲的旋律,講述其中蘊含的情感和思想,讓學生們在視覺和聽覺共同作用下,感受歌曲所承載的中華民族的高尚品德和情操,無聲無息地在學生心中埋下紅色的種子。

教師可適度開展合唱活動,強化價值引領。合唱在中小學是經常開展的活動之一,但是在高校學前專業的聲樂課中,往往較少組織。合唱活動的開展有助于培養學生互相合作的意識、集體榮譽感和團結一心的精神。通過共同演唱高亢激昂、流暢優美的旋律,讓學生們切實感受團結的力量,集體中提高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能力。除組織合唱活動之外,教師也可通過組織微型歌唱比賽和展演來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以賽促學、以賽促教”,讓課程思政有溫度,有深度,又無“違和感”。

五、聲樂課程思政的教學評定方式改進

教學評定方式是實現課程目標的關鍵因素,是科學評價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標志。設置科學的教學評定方式直接影響著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方向。

本課程從線下教學轉為混合式教學方式,教學評定方式也相應進行改變。課程的總分為100分,總成績60分為合格。課程總成績由線上(50%)和線下(50%)構成,線上成績由觀看視頻(30%)、測試(10%)、討論(20%)、期末考試(40%)構成。線下成績由出勤(10%)、課堂表現(20%)、作業(20%)、期末考試(40%)構成。課程思政主要體現在線上的視頻、測試、討論中,線下的課堂表現、作業和期末考試中。

①線上教學評價方面。線上視頻中會加入所學歌曲的創作背景、創作手法、音樂家經歷、歌曲演唱教學和示范、練唱等內容,學生觀看了線上視頻需要完成相關的測試、討論和考試。通過線上學習,考核學生對于歌曲創作背景、作曲家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歌曲創作哲學、歌曲演唱方法的理解,為線下的聲樂課程思政教學和討論做好鋪墊。

②線下教學評價方面。線下的課程思政主要貫穿于聲樂課平時的課堂表現、作業以及最后的期末考試中。在課堂表現中,教師會把學生的學習態度、專業能力、自學能力、合作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納入評價指標中,引導學生成為自強不息、精益求精、關心集體、團結友善的人。在作業布置方面,學生不僅要完成本節課歌曲的演唱,還要對歌曲進行資料的收集與評價。通過資料的收集與閱讀體會音樂家創作的艱辛,總結該歌曲的創作意義以及對自己的啟示。通過線下演唱練習,掌握歌唱的方法,培養學生不懈奮斗的工匠精神。在期末考試環節,不僅要進行歌曲的演唱考核,還要進行歌曲理論考核,將相關思想政治知識納入考核范圍中,將課程思政落到實處。

六、結語

本研究主要從學前專業聲樂課程思政現狀出發,闡述目前學前專業聲樂課程思政的總體情況,并從人才隊伍、教學大綱、教學素材、教學方法、教學評價五方面對學前專業聲樂課程思政教學進行實踐和探索。切實實現“在提高專業知識、加強專業水平”的同時,將思想政治工作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全過程的思想,激發學生自主提升思想道德品質的熱情,實現思想道德品質提高的目的。

猜你喜歡
聲樂思政專業
演唱中國聲樂作品的責任與使命——喻宜萱1946—1948年聲樂活動考述
清華大學:“如鹽在水”開展課程思政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一句話惹毛一個專業
部分專業介紹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更聚焦、更深入、更專業的數據分析
聲樂診療室
聲樂診療室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