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談英漢互譯中的詞匯空缺現象

2021-11-27 09:36狄小虎
魅力中國 2021年23期
關鍵詞:英漢現象漢語

狄小虎

(蘇州市職業大學,江蘇 蘇州 215000)

伴隨各個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深入發展,不同文化和語言之間的接觸以及影響不斷加強,國家和國家之間事物關聯日益緊密。英漢互譯實踐日益頻繁,但是在實際翻譯中受到國家之間不同文化差異的影響,不同國家的人們在理解他國文字作品的過程中會出現一些困難,一種語言詞匯在另一種語言中找不到對應詞的現象時有發生,這種現象被人們稱作是詞匯空缺現象。為了能夠更好地進行作品翻譯,將之傳遞到更多國家,需要相關人員加強對英漢互譯過程中詞匯空缺現象的重視,將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外來詞語、概念使用本族語言巧妙的轉換,從而更好促進國與國之間的交流。

一、詞匯空缺內涵

詞匯空缺是指源詞匯所承載文化信息在翻譯語言環境中沒有對應的詞語。英漢文化背景不同,由此導致各自詞匯系統不同,在英文轉換為中文、中文轉換成英文的過程中會出現英漢詞語、意義難以對應的現象。從語言學和跨文化交際角度來看,詞匯空缺的產生是因為每一種語言在使用的過程中都有著其各自不同的語言體系結構,每一個民族都有著自己獨有的生活習慣、思維方式、社會風俗、思想行為規范、文化價值理念等,兩種語言語義表達的對等是很難出現的,每一個詞語和句子的翻譯都受到特定文化的影響。有的語義存在一個語言環境中,但是在另外一個語言環境中就不會存在。從英漢互譯角度來看,兩個語言的表現形式和內容并不是一一對應的,在英文表達中能夠使用單個詞語明確標記的東西,在中文中可能就需要使用比較多的詞語去解釋說明,而在中文中的一些詞匯在英文中是不存在的。

國內的許多學者按照不同的標準將詞匯空缺劃分為不同的類別,有學者對詞匯內容了進行分類,將詞匯空缺分為物質文化方面、精神文化方面和社會體制方面等類型。還有學者根據詞匯意義對其進行分類,將詞匯空缺劃分為全空缺、半空缺、沖突空缺。其中,全空缺主要是指一種語言中有的詞匯在另一種語言中不會出現這個詞匯;半空缺主要是指兩個語言中都擁有的詞匯,但是詞匯的內涵意義和使用方法不同;沖突空缺主要是指兩種語言都有的詞匯,但是詞匯的內涵意義完全相反。

二、英漢互譯過程中出現的詞匯空缺現象

第一,詞匯指稱意義的空缺。從內涵上來看,指稱意義是指詞的理性意義本身在形成抽象概念的同時也為人們提供了概念所指。詞匯指稱意義是詞語的核心,也是詞語的基本意義。受文化差異的影響,不同民族的人們對客觀事物的看法也會出現差異,當一個民族代表的特有事物的詞語在另一個民族語言環境中沒有對應概念的時候就會出現意義上的詞匯空缺。第二,詞匯語用意義上的空缺。語用意義是指語言符號以及使用者之間關系所體現的意義,總體上強調的是語言符號對人產生的影響,具體包含聯想意義、蘊含意義、象征意義。語用意義是言語交際的核心,受不同文化、不同制度的影響,人們對世界的認識不同,反映這些思想認識的語言所表達出來的觀點也不同。和指稱意義相比,語用意義具備更強烈的文化特異屬性,具體涉及民族的心理文化特征,有一些中文詞語的語用意義在英文對應詞語中不會有明顯的體現。

三、英漢互譯過程中出現詞匯空缺現象的原因

(一)生活環境不同引發的詞匯空缺現象

語言是對客觀世界的一種真實反映,具備社會屬性。比如中國是世界上多山的國家,因此在漢語詞匯中經常借助山來表達一些意義,比如開門見山、東山再起,而在這些詞語中“山”并不是英語單詞中的本義。英國是一個島國,海運、漁業發達,人們對海有著特殊的感情,因而和海有關的詞語出現很多,例如“teach fish to swim”,對應的中文與魚無關,而是班門弄斧,“half sea over”對應的中文也與海無關,卻是酩酊大醉。中文的花錢大手大腳,揮金如土,英文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這里既沒有手腳,也沒有土。再比如中國是農業大國,反映到漢語詞匯中出現了精耕細作、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等說法,但是在英語中就沒有出現對應的詞語。

(二)政治制度不同引發的詞匯空缺現象

各個國家的政治制度不一樣,國家內表現社會制度的詞語深受其所處社會環境的影響,且詞匯的字面意義和內涵會出現比較大的差異,如果在翻譯的時候硬性的直接翻譯會讓異國讀者感到難以理解,比如在中國語言體系中的文革、五講四美、人員分流、精神文明、高大上等這些都是受中國政治社會影響產生的詞匯,不具備與之對應的英文翻譯。

(三)文化背景不同引發的詞匯空缺現象

語言是文化的基本載體,語言的表達不能夠脫離具體的文化環境,語言交流在本質上是不同文化的交流。各個國家之間的文化差異導致詞匯空缺現象不可避免。比如在中國文化環境中,親朋好友結婚大家會隨份子、新娘子在嫁人過門的時候會蒙上紅蓋頭.....這些文化現象很難在英語中找到異質同構對等物,即一些具備中國特定文化內涵的詞語在翻譯成英語的時候不具備對應的詞匯。同理,一些具備西方特定文化內涵的詞語在翻譯成中文的時候也不具備對應的詞匯,例如:a real dragon 可不是什么真龍天子,是說一個人很兇,再有chase the dragon 亦非追逐天龍,卻是服用鴉片。

(四)風俗習慣不同引發的詞匯空缺現象

從某種意義上來看語言是一個民族文化、風俗習慣展現的重要鏡子,豐富多樣的民族風俗會在語言環境中有所體現。使用漢語和英語的國家的風俗習慣存在比較大的差異,這種差異會影響到詞匯表達。比如在英文中“a piece of cake”直接翻譯成中文是“一塊蛋糕”,但是在英語國家則是將其理解成一件小事(小菜一碟)。英語國家之所以使用蛋糕這個單詞代表小事情是因為蛋糕在英語國家是十分常見的食品,制作蛋糕和吃蛋糕都被看作是一件小事。同理,中文的小菜一碟譯成英文也與菜無關。中國的烹飪世界馳名,制作一蝶小菜可謂太簡單了??梢?,這里詞匯的表達深受人們飲食習慣的影響。為此,在進行英漢互譯的時候需要充分考慮風俗習慣的差異,在翻譯詞語的時候要審慎考慮國家的文化以及人們的生活習慣。

(五)宗教信仰不同引發的詞匯空缺現象

在英語國家宗教信仰是十分普遍的現象,特別是基督教深刻影響整個西方國民的思想,對西方文化的形成、發展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比如西方文化中所倡導的自由、民主、人權、法治等理念都是來自基督教?;浇痰慕塘x對人們的思想觀念、思維模式、行為方式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被人們廣泛應用到日常話語交流中。比如英語詞匯“a church mouse”,直接翻譯是教堂里的老鼠,這一概念本身體現出了鮮明的宗教色彩,這種內涵在漢語中不會存在,而是指像教堂里的老鼠那樣一無所有,一貧如洗。和西方相比,我國語言文化的形成則是深受儒道佛思想的影響,比如看破紅塵、六根清凈、借花獻佛、臨時抱佛腳等詞語的出現和含義都是難以在英文里找到完全對應的詞語。

(六)人們思想價值觀念差異引起的詞匯空缺現象

不同民族受價值觀念差異的影響,在表達同一個理性概念詞語的時候會深受特有文化理念的影響,在特有文化傳統的作用下會產生附加在詞匯本身概念上不同的聯想含義,也就是詞語會產生引申含義,在漢英互譯的過程中受這種聯想意義的影響會出現詞匯空缺。比如漢語和英語中“狗”的含義不同,漢語中與狗有關的詞語大都含有貶義:狐朋狗友、狼心狗肺、狗仗人勢等,然而在西方英語社會,狗被認為是人類最忠誠的朋友,有a lucky dog(幸運兒),Love me,love my dog(愛屋及烏)

四、英漢互譯過程中詞匯空缺的解決對策

(一)音譯

在原文中人名、地名以及一些代表新概念而在譯語中找不到對應詞表示的詞匯,可以采取音譯的方式將其介紹到譯文語言中。在英漢翻譯的過程中由英語音譯為漢語的例子要比漢語音譯英語的例子多。英語直接翻譯成漢語的典型案例如下:“sofa”(沙發)、“logic”(邏輯)、“salad”(沙拉)、“marathon”(馬拉松)等。漢語直接翻譯成英語的典型案例如下:“北京”(beijing)、“孔夫子”(Confucius)、“磕頭”(kowtow)等。

(二)直譯

和音譯相比直譯主要是按照詞語字面意義來將兩個語言進行互相翻譯,一些生動、形象以及具備濃厚原文語言特色的詞匯在音譯之后會失去其鮮明的特點,也會影響最終閱讀理解。因此,對待這些詞語需要采取直接翻譯的方法。1.英語翻譯成漢語?!癈ape of Good Hope”翻譯成“好望角”;“Oxford”翻譯成“牛津”。2.漢語翻譯成英語?!凹埨匣ⅰ敝苯臃g為“paper tiger”;“丟臉”直接翻譯為“lose face”;“四書”直接翻譯為“Four Books”;“五經”直接翻譯為“Five Classics”。3.意譯。意譯從字面上來看主要是指按照意思來進行翻譯,意譯追求的是翻譯的通順和好理解,通過這樣的翻譯能夠填補語言中詞匯、語義的空缺。在翻譯的過程中如果某一種語言現象在譯文語言中不得不使用意義相同但是詞匯相異翻譯的時候,也就是說明譯文語言形式會出現一個空缺的現象。比如在翻譯的過程中一些詞語以及由這些詞語代表的思想、概念最早只是存在于某種語言中,在將這些詞語、概念介紹到另一種語言中的時候可以使用音譯、直譯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意譯的方式。

在一些詞語翻譯出現空缺而不能夠直接翻譯的時候,采用意譯的方式是一種理想的翻譯方法,意譯的優點是能夠讓翻譯者在翻譯文章的時候不局限在詞語的構造形式,而是通過仔細分析、推敲詞語深層次含義以及文化內涵來進行翻譯。比如在漢語中的“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保∟ear the frontier,a man lost his horse.When People came to comfort him about it,he replied that it might not be a bad thing to lose the horse)這樣直白的翻譯無法表達出因禍得福的意思,而意譯為“A loss may turn out a gain”的時候就能夠將原文中所隱含的意義表達出來。同樣,Achilles’heel 翻譯成致命的弱點,而非阿喀琉斯的腳踵,(阿喀琉斯是Homer 詩史Iliad 中一位英雄,他出生后被其母手握腳踵倒提著在冥河水中浸過,因此渾身刀槍不入,但未浸到水的腳踵成了致命的弱點)。

結束語:綜上所述,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促進了各個國家的文化交流,但是受各個國家風俗習慣、制度文化、自然環境、社會生活、民眾心理等方面差異的影響,英漢互譯的過程中時常會出現原語和目的語詞匯空缺的現象。同一個客觀事物在不同文化中包含不同的價值,會引發人們不同的聯想,產生不同的內涵。詞匯空缺現象的出現使得兩種語言很難實現積極有效的溝通,也不利于幫助理解其他國家的語言文化,最終造成了異族文化的空白,十分不利于國際之間文化的交流和發展。這就需要譯者能夠正確看待英漢互譯過程中的詞匯空缺現象,從多個維度去分析引發詞匯空缺現象的原因,之后通過了解其他國家的文化,并站在他國文化角度理解該語言的使用,進而更好地促進不同國家之間語言文化的溝通。

猜你喜歡
英漢現象漢語
學漢語
從構詞詞源看英漢時空性差異
輕輕松松聊漢語 后海
追劇宅女教漢語
漢語不能成為“亂燉”
核心句理論在英漢視譯斷句技巧中的應用
第四章光現象
你能解釋下面的現象嗎
猜謎語
奇異現象傳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