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F代文學課程教學改革探索

2021-11-27 09:36齊慧爽
魅力中國 2021年23期
關鍵詞:現代文學高職教學模式

齊慧爽

(濮陽職業技術學院,河南 濮陽 457000)

一、現代文學課程概述

中國現代文學是高校中文專業的一門必修課。它與古代文學、外國文學、文學概論等課程共同構成了文學課程的基本框架。要了解中國現代文學作家作品的起源,就必須有外國文學和古代文學的知識背景,而現代文學研究為古代文學和外國文學研究奠定了基礎。同時,中國現代文學也與中國現代歷史文化息息相關。因此,這門課程一直受到廣大師生的高度重視。本課程主要內容是介紹中國現代文學的發展、主要作家作品。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中國現代文學的發展過程和規律,對主要文學現象、主要作家作品的思想和藝術成就有清晰正確的認識,具有獨立閱讀的基本能力,用正確的觀點欣賞和評論各種現代作品。隨著多媒體計算機和網絡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已不能適應不斷創新的教學形勢和學生不斷變化的心理需求。因此,做好中國現代文學課程的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二、高職院?,F代文學課程教學現狀

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今天,我們發現高職院?,F代文學教學的現狀確實存在許多不適應之處,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第一,現代文學課程作家作品眾多,涉及面廣,時間跨度大,但課時有限?,F代文學課程教學內容多、課時少的矛盾突出。在講課過程中常常會因為講課時間不充足、備課不充分導致講課不細致、無法將知識完全展現給學生,學生對知識的學習不充分。

第二,文學史教學普遍以課堂為主,對作品選編的教學不夠。這種教學內容的組合顛倒了作品與歷史、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正常關系,存在諸多弊端。[1]對于教材及課外書的運用不到位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沒有認真篩選書目、作品,導致學生課外理解不夠,影響學習效果。

第三,現代文學教學大多依附于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滿堂灌”,教學方法單一,忽視學生主體地位,忽視對學生獨立思考、開放思維能力等的培養。教學方法的使用在高職院?,F代文學教學中存在很大問題,為了節省教學時間,許多教師以講授為主,不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你講我聽”的傳統教學模式大大忽略了學生在課堂的主題地位,影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鍛煉,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第四,現代文學課程教材建設相對滯后。適合高職院校特點的高質量教材并不多。從現有教材來看,文學史觀并不新鮮,不能適應新的歷史時期的需要。內容簡單,過于簡略,不能充分反映整個歷史時期的文學水平。[2]在輔助教材的選擇上教師也存在一些問題,教師沒有按照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輔助教材,導致教學效果差強人意。

第五,教學方法落后,不能有效運用現代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培養適應現代社會要求的合格畢業生,高職院校教育應加強人文教育,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分析鑒賞能力、口頭表達和寫作能力。教師沒有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沒有采取新穎的教學手段,比如小組合作、學生展示等等,缺乏對學生自主性的培養。

三、現代文學課程教學改革

(一)教學目標方面的改革

本課程的總體目標是使學生掌握近30 年來中國現代文學發展的歷史進程和特點,熟悉這一時期出現的文學思潮和流派以及主要作家作品。教學目標的改革應以知識目標為基礎。一是提高學生的文學閱讀能力,改變以往文學課學生不看作品的一般情況;二是從“知識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轉變。通過學習,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欣賞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獲取數據、數據分析、綜合利用數據的能力,即具備基本的科研能力,也為今后進入高水平的學習做準備,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意識。[3]

(二)教學理念方面的改革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習動力是促使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從而學到更多知識的關鍵。因此,有必要改變“為教而學”的傳統觀念,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激發學生的主體求知欲,通過學生的“教的能力”來檢驗學生是否“真正理解”。除此之外,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以成為小學教師為主要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結合小學教學,對知識進行分解,幫助學生加強理解,對之后的教師培訓奠定基礎。

(三)教學內容方面的改革

為適應“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現代文學教學中要改革課堂教學內容,建立文學知識、審美能力、人文素質相結合的課堂體系。本課程的課堂教學過去主要側重于文學史的教學,對作品選編的教學重視不夠。在參考幾部有影響的教材的基礎上,適當調整教學內容,選擇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初步構建一個相對科學、少而精的知識體系,努力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寫作質量。過去,中國現代文學的教學主要是根據歷史的線索,對重要作家的作品、文學現象和文學思潮進行評論,目的是使學生獲得必要的文學史知識,這是一種典型的知識型教學模式。從以往的教學實踐來看,很多學生對中國現代文學名著的理解,往往過于依賴文學史教科書的學術結論,而輕視或忽視個人在閱讀文學作品過程中的感受和理解,而不是對自己的情感體驗,生命意識融入到作品的審美體驗中,所以雖然獲得了知識,但對自身的人格和素質,并沒有產生太大的影響。為了使這種以知識為基礎的教學模式轉變為以能力為主的教學模式,我們將文學史教學深入到作品閱讀與分析中去。通過引導學生詳細、深入地閱讀和體驗作品,把文學知識的獲取、審美能力的提高和人文素質的提高結合起來。在眾多優秀作品中,我們選擇既有藝術性又與“做人”密切相關的作品,最能呼喚良知,用生命啟迪人。文學史的講解,不僅讓學生了解文學常識,而且讓學生感受到中國知識分子百年來的追求、奮斗和反思,喚起學生自身的社會責任感。作品的講解使學生感受到中國現代文學創作的魅力,從審美層面理解現代文學的存在價值,使學生繼承現代知識分子的優秀人文傳統,獲得思想的大解放和人格的大提升,學會做人。

(四)教學方法方面的改革

在高職院校,以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為主,因此要改變“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以多種方式參與教學過程,構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生動的教學方法體系?,F代文學是一門與現實緊密結合的人文學科,對學生人文素質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影響。在教學實踐中,努力將課外輔導與課堂教學相結合,構建人文素質教育的綜合平臺。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我們深切地感受到,學生的文學社團活動,不僅要滿足興趣愛好,活躍課外文化生活,而是要把它納入人文素質教育體系,使之成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此,進一步加強課程開設與學生社團的關系,積極參與引導學生創辦文學期刊,開展各種文學競賽和課外文學創作活動。這些活動主要包括大學生征文比賽、戲劇表演活動、朗誦比賽等,探索推進第二課堂教學改革的新途徑。通過批改練習、推薦和發布、撰寫評論等方式支持校園學生的創作。[4]通過擔任顧問、挑選新人、評閱新作等方式,支持學生的文學期刊,為學生的文學創作開辟一片出版的天地。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手段,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習效率。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多媒體手段設計制作教學課件,包括教學基本要求、教學大綱、重要理論問題、閱讀清單、思考問題和答題要點等,使學生快速掌握學習要點,對所學內容有直接的了解;通過制作多媒體教案課件,運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直觀豐富的畫面有利于提高學生上課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最終提高學習效率。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職院?,F代文學的教學過程中,存在教學方法不當、學生積極性不高等問題,因此,教師應該對教學進行改革,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方法等多方面,在教學的同時注重育人,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猜你喜歡
現代文學高職教學模式
高?,F代文學課教學面臨的挑戰與應對策略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探討
“思”以貫之“學、練、賽、評”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
中國現代文學史料學發展歷程與學科屬性
戰“疫”期間基于高職線上教學的分析與思考
研究中國現代文學的第三只眼——評季進、余夏云《英語世界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綜論》
“認知-遷移”教學模式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5E教學模式對我國中學數學教學的啟示
語境順應視角下的魯迅《故鄉》的翻譯
高職教育動畫人才培養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