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中國文化精神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

2021-11-27 09:36李尚陽
魅力中國 2021年23期
關鍵詞:道德理念精神

李尚陽

(四川警察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四川 瀘州 646000)

“中國文化精神”實際上就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魂,具有強大的文化生命力。[1]中國文化精神能夠指導大學生如何正確明辨是非,看待成敗得失,促其成長,指導大學生形成自己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只有將中國文化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才能發揮其引領作用。中國文化精神中的“天人合一”“崇德尚仁”“自強不息”等核心理念能夠引導大學生志存高遠,奉獻祖國,服務人民。

一、崇德尚仁

“仁”既是指人們內在的心理意識,又是指人所行為的基本準則和道德規范。[2]“仁”以愛人為基本規定,“樊遲問仁,子曰愛人”(《論語·顏淵》)?!俺扇省笔侨松非蟮淖罡邇r值。主張“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論語·學而》)。后孟子作了發揮。明言:“仁者愛人?!庇职讶逝c義相統一,“仁,人心也;義,人路也”(《孟子·告子上》)。主張“居仁由義”“不偏愛人”,并提出“仁”是“仁心”,即“不忍人之心”,是人人所“固有”的天賦德性。

“崇德尚仁”是中國文化精神的核心理念,是中國文化幾千年來的優秀傳統。中國古代教學科目分類不少,早在先秦時期就包括禮、樂、射、御、書、數六藝,但這種純知識或技藝的教學并非中國古代教育的終極目的,它通過對受教育者全方位的教育,意在培養德才兼備,不斷接近甚至達到“圣人”“君子”等理想品格之人。[3]這種教育理念在中國整個古代社會一直流傳下來沒有中斷,可見中國文化精神對道德的崇尚與對個人德行修養的重視。

同時我們也應當認識到,當今社會,市場經濟一方面加強了人們的權利觀念和平等意識,提升了人們的競爭觀念和自主意識;另一方面,也導致了僅以金錢多寡作為價值判斷標準的拜金主義不良社會風氣,引發了極端的個人主義和物質享樂主義。加之在當今經濟飛速發展與信息爆炸的全球化時代,多元文化之間的相互交流亦趨頻繁,在各式各樣的價值觀的影響下,大學生不免會受到某些不良價值觀潛移默化的影響。正是由于上述種種原因,造成了大學生人生觀與價值取向的盲目與混亂。因此,將中國文化精神中“崇德尚仁”的理念不斷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不僅有助于中國文化自身的發展,也有助于改變我國當前思想政治教育過分偏重理論灌輸的教育形式,有助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具有思想道德素質和人文文化素養的綜合性人才。我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過分偏重對學生進行科學知識的教育,而忽視了其思想道德的培育。而中國古代的教育理念,則常以道德教化為中心,并逐漸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最終達到知行合一??鬃铀枷氲牡赖掠^主要體現在仁、義、禮,孔子把“仁”作為人之為人的最高道德原則和標準。孟子則把道德范疇擴展為四種,即仁、義、禮、智,并指出在仁、義、禮、智這四者之中,仁、義最為重要。因為仁、義的基礎是孝、悌。重視孝道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優良傳統,對于今天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提倡孝道確實是做人的一個基本道德準則。

注重自身的修養,培養崇高的道德,是中國文化精神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當前我國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因此,當代大學生應自覺接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道德教育,“崇德尚仁”,提高思想道德修養。中華民族歷經磨難走到今天,離不開千千萬萬中華兒女良好的道德素質和崇高的人格素養。因此,大力提倡中國文化精神的“崇德尚仁”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其思想道德水平和人文文化素養,有利于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中國文化精神中的“崇德尚仁”理念,要求大學生從我做起,追求高尚的人格,將自律與自我修養有機結合。所謂正人正己,只有從自身出發,加強自身道德修養,才能在各種利欲誘惑面前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初心使命。

二、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的理念,是中國哲學的核心命題之一。儒家哲學思想認為,人們要想達到“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需要經過不斷的心性修養與道德實踐,且意志堅定、持之以恒,才有可能實現。儒家哲學思想指出,世間萬事萬物都是有感情的,因為有感情所以相互之間能夠達成心靈上的溝通,有了心靈上的溝通則可以達到和諧共生的理想狀態。道家哲學思想中也有“天人合一”的理念,而它更多的是代表一種人生所追求的精神境界。只是對道家而言,這種精神境界常常表現為一種人與萬物相互觀照的藝術境界。[4]

中國文化精神中的“天人合一”理念包含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本性等和諧統一的多重意蘊。[5]這其中又以人與社會的和諧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著更加突出的現實意義。關于人與社會的和諧方面,儒家思想在這方面表現得尤為積極。人與社會的和諧是一種自我管理行為,但是如果僅憑自我管理而無外在的制度規范,難以確保所有人都能夠自覺端正自身行為。因此,“天人合一”的“天”是有一定內涵的,是指制度管理的必然性和強制性,“人”就是自我管理的可能性。雖然道德的教化有利于“人和”,但不同人的道德水平畢竟有別。因此基本的社會道德規范,是每一個社會用來指引和約束公民行為的必要條件。

中國文化精神中“天人合一”的理念,對構建人際交往中的和諧思想極具借鑒意義。隨著社會的進步,“天人合一”的思想對建立良好校園人際關系意義重大,然而一些大學生反而對如何與他人交往產生了認識偏差,帶來身心上的困擾。主要表現在:第一,交往過程中過分追求理想化人際關系,只能接受對方的優點,不能包容對方的缺點;第二,常以自己的主觀意識為中心,以自己的主觀標準強硬要求他人,一旦發現不合自己的意愿則出現失望心理,甚至斷絕來往;第三,師生關系、同學關系、室友關系淡漠,缺乏同情心,攀比心、妒忌心嚴重,使得大學生人際交往關系緊張。社會的發展離不開人,因此處理好社會交往關系,加強社交能力運用就顯得十分必要。良好的人際關系能夠使大學生更好地認清別人,認識自我,通過與他人交往,不斷提升自我,塑造理想的人格。高校在對大學生進行人際交往培養時,要善于思考和運用中國文化精神中“天人合一”理念,做到人與社會的真正和諧。

古人十分注重與他人交往的方式和方法,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處理人際關系的重要原則?!熬雍投煌?,小人同而不和”是指要與他人保持良好的關系,但要講究原則,不能隨波逐流?!肚f子·庚桑楚》認為“不能容人者,無親;無親者,盡人”;《三國志·蜀書·秦宓傳》提到要“記人之善,忘人之過”,與人交往時還應懂得感恩,要知恩圖報,這是維系和發展人際關系的基本要素。大學生要借鑒古人交往的態度和方法,加強人際關系的培養,待人應有真誠心、寬廣的胸懷及友善的態度。對大學生進行人際交往培養時,中國文化精神中“天人合一”的理念有利于大學生良好人際關系的形成,營造團結友愛的校園氛圍,培養其健康的人格,使他們在今后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中發揮所長,從而實現個人成長與社會發展的和諧統一。

三、自強不息

“自強不息”指一種自主自立、勤勉不懈的奮發進取精神。[6]語出《周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北憩F在“進德”上,要不斷地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完善自己的人格;在“修業”上,就應不畏艱險,“有為于天下”,取得事業上的成功?!吨芤住氛J為,君子自強不息,要與時俱進,順應變化的潮流,《周易·乾卦》說:“終日乾乾,與時偕行”。這里包含有變革、“日新”之義?!白詮姴幌ⅰ?,要在“自強”,而要自強,就要有“鍥而不舍”的堅毅品格,要有“克己”“自勝”的精神,就要有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精神。

中國文化精神中的“自強不息”,在儒家追求人生理想的過程中得以充分地展現??鬃优c孟子的許多言論均把挫折憂患視為磨練意志、實現理想的必要條件。中國文化精神中的“自強不息”的理念,鑄就了中國人百折不撓的民族品性。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積極營造弘揚“自強不息”精神的良好校園氛圍,教導學生正視挫折,依靠自身的積極進取,不斷奮進追逐夢想,遇事勝不驕,敗不餒,不斷完善、超越自我,做人生的強者?!白詮姴幌ⅰ钡奈幕?,不僅是一種道德境界,更是一種信仰和追求。追求信仰,人才能不畏眼前的困苦挫折而奮發向上,才能無私奉獻而毫無怨言。幾千年來中華民族雖屢經劫難,然而因有這個“自強不息”的民族魂長久的撐持,我們這個民族才能克服無數艱難,在中國大地上奮發圖強,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培養“自強不息”精神,正是和諧地公平地競爭、在和諧中求發展的必要條件。人要立足社會,總得向前發展,讓今天的自己相較于昨天而言總有些許的進步。而要發展,首先要完善自己,否則無以自立。完善自己有多種途徑,通過欺壓掠奪的方式而發展起來的“強”,是建立在別人不幸之上的“強”,社會上這種恃強凌弱的現象越多,人民就愈發產生不滿情緒。相反,“自強不息”精神所強調的是“自強”,是通過自身的堅強意志和不懈努力而發起來的“強”,只有這種將側重點放在與自己過去相比較的“強”,才更有利于和諧發展。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將這種文化精神付諸教育實踐,使大學生都具有“自強不息”的精神,才更利于自身發展,也更利于社會和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夠促進大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幫助大學生解決諸多人生課題。[7]中國文化精神中“自強不息”的理念也有利于培養大學生的擔當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社會是個人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個人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作為一個思想活躍、好奇心強的知識群體,其學識修養是一個社會進步程度的風向標,所以大學生應當具備古今知識分子充滿家國情懷的社會責任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所以能在古今中外文明史上有著濃墨重彩的一筆,正是因為在中國文化精神“自強不息”理念的持續激勵下,不斷涌現出感人肺腑的勇擔社會責任的偉大英雄事跡。因此,中國文化精神中“自強不息”的理念,對增強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有著重要作用。

四、結語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塑造了偉大的精神理念,中國文化精神所弘揚的“崇德尚仁”“天人合一”“自強不息”理念,對于培養大學生的健全人格、提升道德修養水平有著強大的感召力量。這些精神是當代大學生超越自我、成就夢想必不可少的精神,也是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不可少的精神。

猜你喜歡
道德理念精神
建筑設計應對低碳理念的相關思考
環保節能理念在建筑給排水設計中的應用
建筑設計應對低碳理念的相關思考
虎虎生威見精神
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
頭上的星空與心中的道德律
低碳理念在建筑設計中的融入
初心,是來時精神的凝練
跟蹤導練(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對道德虛無主義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