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物館文物攝影探究

2021-11-27 09:36李丹
魅力中國 2021年23期
關鍵詞:觀賞者文物博物館

李丹

(承德避暑山莊博物館,河北 承德 067000)

文物攝影與生活中的其他攝影方式存在著很大的差別。文物攝影通過拍攝靜態事物賦予文物以新的審美價值和藝術價值。因此,文物攝影應該發揮紀實攝影的優勢,提高文物攝影的藝術魅力。文物攝影可以真實的記錄文物的形態和色彩,為以后的研究工作提供有效的借鑒,同時,還能提高文物作品的傳播力和影響力。由此可見,文物攝影的價值就在于真實的記錄文物的現狀,留存可供考察的真實數據。

一、博物館文物的文化與歷史價值

博物館的文物是人類歷史文化的遺跡,突出地體現了傳統文化的特點,記載了人類發展的歷史。以中國文物為例,我們可以進一步了解文物的文化和歷史價值。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歷史發展中的絢爛篇章。中國文化具有強烈的現實主義特點,在描繪歷史發展的過程中,關注人生體驗。中國文化在情感上追求和諧與人文之美,講求用天人合一的觀念去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因此,中國傳統文化既是對中國古代典籍的有效概括,也是對中國精神品質的傳承與發展。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與追求是無數學者心中的夢想[1]。因此,在博物館文物中,我們可以通過對文物的研究,發現時代發展的特征。中國文化歷史悠久,其內在具有連續性和包容性。所謂連續性是指中國文化在發展的過程中沒有受到過破壞和抑制,不同于其他文化在發展過程中出現過斷裂的情況,因此中國文化具有一定的連續性和系統性。因此,在博物館的展品中,我們可以根據文物的特點,感受歷史的變遷。中國文化具有極強的吸引力,使得許多其他文化也有意融入中國文化之中,從而形成了中國文化的包容性。所謂包容,既指中國文化在發展的過程中能夠將有益的少數民族文化吸納到文化主體之中,還指中國文化對其他文化的理解與包容。

不同的文化發展和交流,使得中國文化變得更加多元。在研究中國文化傳統的時候可以以此為依據,發現不同民族發展的軌跡,以及不同民族所包含的文化特點。這些特點體現在不同的文物上,研究者可以根據相關的記錄和真實的展品,研究中國文化的整體性??傮w而言,我們經歷了哲學特性說、倫理特性說、美學特性說和宗教特性說等不同理論階段,之所以眾多學者對中國文化產生了不同的理解,是因為中國文化本身所包含的悠久歷史和多元要素。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能夠讓人們在了解古代歷史和文化的同時,將有效的文化理論精神與現實生活相結合,為未來發展提供良好的精神保障。由此可見,悠久的文化歷史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文物財富,在研究的過程中我們應關注文物的文化價值,在傳承中,發揮中華文物的魅力。

二、文物攝影的基本原則

為了確保文化研究的長期性和科學性,讓文物的歷史文化價值得以體現,我們要充分重視文物攝影的意義。在使用專業技術手段的同時,強化對文物攝影特點的把握,提高文化攝影的質量[2]。

(一)突出觀賞的價值

文物攝影的基本目的是為了保障人們觀賞的清晰性和直觀性,因此在對文物進行攝影的時候,我們常采用較為直接的攝影手段,以此來突出文物的特點。不同于其他攝影方式,文物攝影應以文物為觀賞的中心,不做過多的修飾,以此來簡化圖片上的內容,讓布局變得更加合理。文物攝影講求寫實,讓人們在觀賞文物的時候可以清晰的看到文物的大小、色彩和藝術造型。高端的文物攝影,甚至能讓觀賞者看到文物的材質和細小的紋理,滿足觀賞者的藝術需求。為了達到文物攝影的目標,攝影者需要在構圖上下功夫,尤其是文物的擺放和呈現的角度,借助合適的光源凸顯文物的特點,讓觀賞者能在舒適的體驗下,把握文物的本來面貌。

(二)重視環境的作用

文物的展示需要環境的配合。恰當的環境布局,不僅能夠凸顯文物的特點,還能與文物的形象相互配合,給人一種相得益彰的觀賞感受[3]。合理的利用拍攝情境能夠讓觀賞者在欣賞文物的同時獲得情感的激發。文物攝影講求意境的創設,通過合理的意境,攝影師會向觀賞者傳達自己的創作意圖。觀賞者可以通過聯想的方式獲取文物的相關信息??梢?,文物攝影不僅要真實的描摹文物的形象和特點,還要引起觀賞者的情感共鳴,讓他們感受到攝影作品的溫度和情感態度。由此更好的理解攝影作品的內涵。環境的搭配離不開光線的選擇,有些藝術作品,需要在較暗的環境下進行展示,以此來增強情境的表現力,但攝影時又不能使用較強的光線,這樣會增強曝光,破壞攝影作品的觀賞性。

(三)體現攝影的故事性

博物館文物攝影,既包括對個體文物的拍攝,還包括對群體文物和展示環境的拍攝,因此在文物攝影的時候,還要充分重視攝影的故事性[4]。這種故事性能夠吸引觀賞者的注意,讓他們更好的走入博物館營造的氛圍,從而貼近文物,感受文物的歷史氣息。對此,攝影者要從畫面和敘事這兩個角度出發,讓攝影作品成為講述文物歷史發展的故事書。觀賞者在品鑒的時候能清晰的感受到歷史發展的進程和文物的時代特色。一幅好的文物攝影作品勢必會引發觀賞者的思索,讓他們透過這些作品感受文物背后的故事。有了這樣的藝術追求,文物攝影作品才能更具歷史性和文化性,成為傳播文化的必要手段。

三、提高博物館文物攝影作品質量的方法

(一)保證器材質量,提高攝影技術

為了增強文物攝影的水平和質量,需要確保攝影設備的專業性。一般的博物館都需要配備面積充足、環境整潔、設備齊全的攝影室。在選取專業設備的時候,我們要區別膠片相機和數碼相機在拍攝文物作品上的區別,針對不同的文物特點和形態,選取合適的相機,并進行有效的補光[5]。為了避免構圖和調焦的問題,我們需要采用固定的支架,保證照片的清晰度。文物攝影對攝影師的水平也有一定的要求。攝影師需要具備一定的職業素養和專業技能。最關鍵的是攝影師要具備一定的文物知識,能夠在情境布局和光線調整的時候凸顯文物的特點,將文物本身的面貌準確的記錄下來并傳遞給觀賞者。有了這樣的責任意識,才能夠讓文物攝影既具有觀賞性又具有文化性。對此,攝影師要反復打磨自己的攝影作品,提高自身的攝影技術,讓構圖變得更有層次性。攝影師應該根據文物的形態、色彩和質地挑選合適的拍攝角度,運用多樣化的拍攝手段,降低文物攝影的失真現象。在把握光線的時候,攝影師要明確側光、逆光、頂光和底光的不同特質,在造型中借用光源,巧妙的設置不同的線條和平面,由此增強拍攝物的立體感[6]。

(二)理解文物內涵,凸顯文物特點

博物館的文物作品都有豐富的藝術內涵。有些文物作品是可以擺放在博物館中進行展覽的,有些文物作品,比如古建筑、古石窟、古寺院等都無法移動,對這些文物的拍攝不僅能夠增補博物館文物的信息種類,還能夠提高豐富人們的觀賞內容。因此,在進行文物拍攝的時候,攝影師要明確文物的內涵和價值,由此提高文物拍攝的質量,凸顯文物的文化特點。在進行文物拍攝的時候我們應遵從文物保護的原則,讓更多的人在文物宣講和展覽的過程中了解文物的歷史和價值。博物館文物攝影師要明確文物攝影的意義。攝影師需要需要通過拍攝的形式記錄考古發掘和征集購買的文物藏品,為今后的研究工作,保存原始資料。在拍攝時要重視了解文物出產的年份和作用,以及背后所隱含的故事,通過專業化的拍攝將這些內容傳遞給觀賞者,提高文物的審美價值[7]。文物的展覽是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歷史文化起到科普的作用,因此有時為了配合展覽,需要用圖片來替代真實的文物,因此文物攝影師更應該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展示作品的藝術魅力。

結語

文物攝影能夠充分展現文物的質感,讓觀賞者在感知藝術作品的同時,體會文化傳承的價值。文物攝影工作者需要具備較高的實際操作能力,能夠在寫實的基礎上,利用創新的視角,提高作品的審美性和藝術性。為此,攝影者要根據不同文物作品的特點,利用環境和光線的搭配,體現作品的特質,讓觀賞者獲得更好的審美體驗。

猜你喜歡
觀賞者文物博物館
我給文物當“醫生”
文物的棲息之地
基于VR技術的電影交互性與設計方法探究
博物館
注重形體藝術表達,塑造全新唱歌表演氛圍
淺談舞蹈中編導、演員與觀賞者三者之間的關系
露天博物館
文物失竊
文物掉包案
博物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