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性抑郁癥病人的心理護理研究進展

2021-11-30 03:28廖麗娟
今日健康 2021年12期
關鍵詞:人際護理人員心理

廖麗娟

(廣西壯族自治區退役軍人醫院,廣西 北海,536000)

抑郁癥是當下危害人類身心健康的常見疾病,近年來,該疾病的患病人數呈逐年增加的趨勢。其是一種心理健康失衡疾病,以長時間的抑郁狀態為特征,患者表現為情緒低落、思維遲滯及焦慮等?;颊咭矔憩F出生理上的癥狀,如頭暈、頭痛、胸悶及氣促等。該疾病的發病原因較復雜,發病受諸多因素的影響。由于女性的心理素質較男性相對較差,因此其患上抑郁癥風險也明顯高于男性。近年來,心理干預在抑郁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得到重視及認可,可使其抑郁癥狀得到明顯改善,促進其身心健康,從而使其生活質量顯著上升。本文就女性抑郁癥患者的心理護理進展展開綜述,現報道如下。

1 女性抑郁癥相關危險因素

遺傳因素,有研究顯示[1],單相抑郁癥呈現多基因遺傳方式。李愛麗[2]等對80 例首發該疾病患者及其親屬的研究顯示,親屬中女性的患病風險與男性相比較高;性激素,有研究顯示[3],在產后、經前期及圍絕經期等階段性激素水平會發生變化,該階段女性患抑郁癥的風險明顯升高;心理因素,①青春期,據相關研究顯示[4],抑郁癥的青春期存在性別差異,女性患抑郁癥的幾率顯著高于男性,從青春期開始,這種差異就已出現,且持續至成年;②認知特點,在認知方面,女性更注重日常生活中的細節。在面對生活事件時,大部分女性更傾向于獨自思考,并且對發生的事情做出負性歸因及推測。而男性則會分數注意力,理性面對事情的發生,過度的壓抑情緒會造成女性的抑郁癥狀更嚴重,而轉移注意力,可顯著降低該疾病的發生;社會因素,①生活事件,女性在日常生活中經歷過較多的負性生活事件,不良生活事件被視為是造成該疾病發病的外界因素,女性對待負性因素通常易造成不合理的認知方式及歸因方式,從而增加抑郁癥的發生風險;②社會角色及低位,社會生活中,女性需扮演較多的角色,承擔角色變化及隨之而來的壓力,使女性更脆弱。一項研究顯示,單身母親該疾病的發病風險較高,且與在婚母親相比顯著升高。女性相對缺乏地位及權利會造成其產生無助感,這種感受來自于社會對女性有較高的要求,無助感會導致患者出現持久性的情緒低落,進而增加該疾病的發生。

2 心理護理

2.1 支持性心理護理支持性心理護理是指采用普通心理學的知識及原理,護理人員通過與患者進行交談而達到解決心理問題的目的,減輕其心理壓力及緩解或消除抑郁癥狀。常用的干預方式包括:①耐心傾聽,護理人員要鼓勵患者說出內心感受,并且給予耐心的回答,若患者心理狀態十分不穩定,傾訴本身是宣泄情緒的過程,可幫助患者減輕內心壓力;②解釋指導,護理人員采用合理的語言,依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將問題的性質及疾病危害告知患者,讓其對自身疾病有一定的了解,幫助患者擴展思路,對存在的問題實施辯證思維,從而使患者的實施及觀念得到改善,使其養成合理的思維方式,從而促進其心理健康;③鼓勵支持,護理人員應給予患者關心、鼓勵及安慰,使其感到人際關系的溫暖,幫助其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李金紅[5]等對60 例首發抑郁癥的女性患者實施心理干預,并隨機抽取50 例抑郁癥患者作為參照組,參照組予以常規護理,實驗組在其家屬的配合及參與下,實施健康宣教、心理疏導及精神鼓勵等干預,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睡眠障礙、能力降低及偏執等癥狀改善效果顯著,說明,家庭及社會的支持,能使該疾病患者的癥狀及生活質量明顯改善,對降低和避免自殺發生的意義重大。

2.2 心理疏導所謂“疏”則是將患者堵塞的心理進行有序的疏通,“導”則是引導。通過疏導,使患者實現從不愿意交流到愿意交流,從消極情緒到積極情緒,從錯誤認知到正確認知,從病態心理到健康心理的轉變。心理疏導的工作是語言,是護理人員以親切、適當、靈活及合理的語言,分析該疾病的根源及發生過程,教會患者戰勝疾病的方式,增強其勇敢面對疾病的信心,充分調動患者的能動性,培養其自我認知及自我矯正的能力,促進患者病態心理的轉變,從而緩解或消除其不良情緒。其實施要點包括:(1)指導患者做好反饋思路,在心理疏導的過程中,反饋思路是控制患者心理狀態,并及時調整平衡的主要方式。通過反饋思路,能讓患者發現自身的長處及優點,進而幫助其穩定心理狀態;(2)培養自信心,心理疏導的前提條件,是增強患者的自信心。堅定的自信心可使患者的心境得到改善,促進其心理轉化?;颊叩淖孕判膩碓从谧o理人員疏導得當,引導得力,使其對自身疾病有更清晰的認識;(3)鼓勵及引導患者參加各種活動,幫助其由被動到主動積極參與其中,讓患者在開心的氛圍中,淡忘煩惱,進而自覺調整消極情緒。高彩霞[6]等將100 例該疾病患者隨機分為參照組50 例(常規護理)及研究組50 例(精神護理及精神疏導),結果發現,干預后研究組患者的心理狀態改善效果較好,說明,心理疏導及精神護理,可使該疾病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得到明顯改善。

3 認知性心理護理

認知性心理護理是以認知理論為指導,及時發現患者錯誤的認知,經引導等方式改正其錯誤認知,幫助患者建立更合理的認知方法,達到改善或消除負性情緒、不良行為及促進身心健康的目的。其基本技術包括,(1)識別自動性想法,其是介于外部事件與患者對事件的負性情緒反應之間的思想,絕大多數患者無法認識到在不良情緒之前會出現該些想法。該些想法已成為患者思維習慣的一部分。護理人員可采取提問及引導患者想象,協助其學會發現及識別自動性想法,后學習糾正負性自動思維的方式,將患者的思維引向正確的方向;(2)識別認知性錯誤,該疾病患者通常會采用消極的方法對待事物,其觀點與現實存在較大差異,并帶有悲觀色彩?;颊咭追冻橄笮藻e誤,基本的認知錯誤包括選擇性概括及無思維等。護理人員應記錄患者的自身感受和不同場景及問題,要求其歸納出一般規律,找出其共性。張建國[7]等對40 例患者在給予藥物治療及護理干預的基礎上,加用認知性心理護理,結果顯示患者的抑郁癥狀得到明顯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及社會適應明顯顯著提高。

4 行為心理護理

行為心理護理是采用操作及實驗條件反射原理認識及處理患者的心理問題的干預方式,通過行為分析及干預等方式,聚集當下存在的問題,使患者保持穩定的心理狀態面對疾病,改變不良行為,建立新的行為模式,緩解及消除不良癥狀,從而促進患者社會功能的恢復。常用的方式包括(1)放松訓練,根據練習程序,學習控制及調節心理生理活動,以達到降低機體喚醒水平,調整因緊張刺激而無紊亂的功能;(2)自我管理式,在患者行為改變的環節中扮演積極主動的角色,對改變負責任。采該種方式能減少或消除不良行為,如吸煙、飲酒等,也可增加良好行為,如規律作息等;(3)自信訓練,是采用人際關系的情景,幫助患者正確的與他人交往,增強自信,敢于表達情感及需求[8-10]。

5 人際心理護理

人際心理護理是注重患者目前的生活變化,如失落、角色轉換及社會技巧缺乏,以調整與抑郁發作相關人際因素的心理護理?;颊叩娜穗H問題包括;(1)人際溝通障礙,是指人與人之間信息交流及情感及需求等因素的傳遞;(2)人際關系失調,良好的人際關系可滿足人們的歸屬感及安全感,提高自尊心,有利于人們的身心健康。若人際關系失調,則會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影響[11-12]。從而產生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周紅英[13]等研究指出對處于圍絕經期女性實施人際心理護理,可顯著降低抑郁癥的發生,對維持患者的心理健康意義重大。

6 小結

由于女性抑郁癥心理護理的方式包括諸多,本文就闡述以上5 個方面的研究成果。其中支持性心理護理是針對患者的心理狀態,給予鼓勵及支持,幫助患者正確認識自我,調整對應激源的認知,從而使應對能力提高。心理疏導通過對患者的不良情緒給予有效的疏導及引導,以消除心理問題,促進其心理健康。認知性心理護理是幫助患者重建新的認知方式,從而使患者的不良情緒及癥狀得到改善。行為護理干預是引導患者糾正不良的行為,學習新的行為方式,學習適應性行為模式。人際心理護理可協助改善人際交往功能。綜上所述,對女性抑郁癥患者采取心理干預,能使其不良情緒及癥狀改善,使其保持較穩定的心理狀態面對疾病,從而促進患者心理健康。

猜你喜歡
人際護理人員心理
心理“感冒”怎樣早早設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淺談護理人員的壓力來源及管理策略
心理感受
搞好人際『弱』關系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從《戰國策》看人際傳播中的說服藝術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詞的人際功能探討
在醫院編外護理人員中推行人事代理擇優同工同酬的研究
護理人員心理健康探析與應對措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