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會村荷蘭豆產業發展展望

2021-11-30 10:58孫繼亮
云南農業 2021年8期
關鍵詞:荷蘭豆楚雄州駐村

孫繼亮

(楚雄州農業科學院,云南楚雄 675000)

荷蘭豆是食莢豌豆的總稱,以采收嫩莢為商品,口感清脆,營養豐富,其嫩莢、嫩梢、鮮豆粒及干豆粒均可食用,誘人食欲。脫貧攻堅以來,雙柏縣妥甸鎮新會村委會在楚雄州農科院的大力支持下,結合當地的便利交通和光溫水熱等資源發展荷蘭豆產業。圍繞產業規?;?、市場化發展的思路,引進公司收購,扶持專業合作社,初步建立了荷蘭豆市場網絡,形成“產-供-銷”一條龍產業化生產經營格局,調動了農民參與產業結構調整的積極性。建成特色優勢農產品荷蘭豆區域化、規?;?、專業化、品牌化生產基地,集新品種引進、示范、篩選、節肥控藥、提質增效等技術。依托新型經營主體,穩步有序實施,優先選擇種植大戶、種植能手開展示范推廣,助力脫貧攻堅,促進農民增收。但也存在連片種植規模小、市場體系不健全、缺乏資金等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新會荷蘭豆產業的發展。因此,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策略,促進新會荷蘭豆產業取得更好的發展。

一、發展現狀

(一)基本概況

雙柏縣妥甸鎮新會村海拔1650 m,位于雙柏縣城東部,距縣城24 km,屬于國家級貧困村,國土面積42.3 km2,耕地面積209 hm2,轄21個村民小組,有貧困戶201戶775人,境內山多地少。秋冬季種植的荷蘭豆一般在次年3-5月采收,比四季豆等早熟豆莢類蔬菜提前1~2個月上市,既緩解了豆類蔬菜的淡季,又為銷路和價格提供了有利條件;夏季種植的荷蘭豆在10-12月采收,也正是豆類蔬菜的淡季,深受生產者和消費者歡迎。

(二)生產現狀

新會村2016年開始種植荷蘭豆,當時只有2戶農戶少量種植,在雙柏縣城菜市場零星銷售,且產量低、品質差。2017年楚雄州農科院駐村工作隊進行荷蘭豆產業發展探索,組織農戶種植“大菜豌豆1號”2.13 hm2,從呈貢引進了一家專門收購荷蘭豆的公司到新會村委會收購,解決銷路問題,由于品種未選對,收購價3~4元/kg,品質不好的豆莢只能賣到2元/kg。即使這樣,種豆的群眾仍然覺得種荷蘭豆效益更高,與種植蠶豆、小麥效益相比較,荷蘭豆3萬~4萬元/hm2的收入比種植蠶豆1.5萬~1.8萬元/hm2收益高很多。

2018年脫貧攻堅工作進入決戰決勝的關鍵時期,由幫扶單位楚雄州農科院出資,制定項目實施方案,并帶領32戶農戶在冬季種植白花豆“奇珍2號”6.8 hm2,產量1.12萬kg/hm2,由于品質好,銷售均價達7.5元/kg,收益16.84萬元/hm2。

2019年探索夏季荷蘭豆種植,在8月初播種,優先發展23戶種植5hm2,雖然產量沒有冬季高,但銷售價格較正季高,售價9~12元/kg,平均產量8049 kg/hm2,銷售均價10.5元/kg,平均收益8.45萬元/hm2。冬季種植14 hm2,12月10日開始播種,2020年4月上旬開始采摘豆莢上市銷售。

二、發展前景

(一)良好的自然資源

新會村交通便利,年平均氣溫15.6℃,無霜期長,土壤多以壤土和沙壤土為主,自然氣候和土壤條件適宜種植荷蘭豆。上游的英雄水庫蓄水量充沛,田地分布在河流兩側,河水常年不斷流,保障了水源供給。

(二)良好的政策環境

楚雄州農科院提供資金幫扶,駐村隊員提供技術指導與產業規劃,充分發揮區位、科技、幫扶單位優勢,不斷加大農業結構調整,突出特色產業的培育,逐步形成以種植荷蘭豆規?;癁橹鲗У漠a業,逐漸打造出荷蘭豆種植的示范村。

(三)資源合理化利用

發展秋冬季荷蘭豆產業,不僅可以充分利用冬閑耕地,而且還充分利用農村剩余勞動力,增產增收。荷蘭豆主要銷往楚雄、玉溪、昆明等地。從2018年發展至今,輻射帶動農戶增收3.16萬元/hm2。

三、合理布局,推進荷蘭豆產業發展

(一)充分利用幫扶單位科技支持

對農村貧困地區扶持,不僅要加強政策的引導和傾斜,更重要的是加快推廣農業科技,增強農村貧困地區的自身“造血”功能,將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為實際的生產力。由于新會村貧困戶普遍有著缺乏資金、勞力、技術等困難,幫扶就要探索解決他們存在的問題短板。依托幫扶單位資源優勢,找準適宜的種植方向,實施產業扶貧發展,帶領農戶走上脫貧致富之路。通過推廣種植荷蘭豆產業發展,積極幫扶貧困村、貧困戶,發展特色產業,確保貧困戶如期脫貧。

(二)積極謀劃產業發展布局

1.選準產業明確目標。自脫貧攻堅以來,駐村幫扶單位開始探索“四帶一自”(即幫扶單位帶動、龍頭企業帶動、種植大戶帶動、能人帶動,貧困戶自種自養)讓更多貧困群眾享受到產業扶貧紅利的產業扶貧模式,引進企業,簽定保底價收購合同,由企業到村委會集中收購,現場結算付款。

2.制定產業發展方案。2018年9月由幫扶單位出資,組織32名種植戶到晉寧區六街海云蔬菜種植收購公司參觀該公司在當地發展農戶種植的66.7 hm2荷蘭豆生產基地和六街交易市場。通過實地查看荷蘭豆種植的規模、銷售市場,使他們全面了解荷蘭豆種植的經濟效益,打消了顧慮,提高了發展荷蘭豆產業實現脫貧致富的積極性。

駐村工作隊研究發展模式,制定實施方案,以“幫扶+企業+種植大戶、能人+農戶”的模式進行,根據當年市場行情,與企業簽定收購合同,保底收購價4元/kg。首先發展種植4.7 hm2,由楚雄州農科院出資8.46萬元補助發展種植秋冬季荷蘭豆,以9000元/hm2的物資種子、農藥、復合肥等進行補助。并派出科技人員參與專項研究,選擇早熟、抗病、優質、高產的品種,由駐村工作隊員到田間進行技術指導。在駐村工作隊員和村委會的帶領下發展32戶種植6.8 hm2。根據品種特性,2018年12月25-30日播種,次年4月上旬開始采摘豆莢上市銷售。

四、荷蘭豆經濟效益分析

按3個類型對2019年秋冬季荷蘭豆種植戶32戶6.8 hm2的經濟效益進行統計。第一類有2戶因中期管理不當,產量8730 kg/hm2,銷售均價7.3元/kg,收入6.37萬元/hm2;第二類6戶,產量1.37萬 kg/hm2,銷售均價7.3元/kg,收入9.98萬元/hm2;第三類18戶,產量為1.13萬 kg/hm2,銷售均價7.3元/kg,收入8.24萬元/hm2。種植戶從3月12日至5月6日采摘豆莢,收購商每2天到新會收購一次。綜合三個等次類型,平均產量1.12萬 kg/hm2,均價7.3元/kg,收益8.20萬元/hm2。

五、打造新會荷蘭豆特色產業發展

(一)培植壯大荷蘭豆專業合作社

專業合作社是本行業的“火車頭”,要做大做強荷蘭豆產業必須培植專業合作社。一是重點扶持能力強、有闖勁、熱愛農業、能帶動農戶的致富能手;二是對在發展荷蘭豆產業中發揮效果好的村、個人給予物資傾斜補助;三是加大對專業合作社信用貸款支持。

(二)科學謀劃,擴大種植規模

一是因地制宜,科學規劃種植區域,以市場為導向,科學布局種植區域;二是擴大種植區域及示范種植面積,大力發展訂單種植。

(三)打造高產核心示范樣板

選擇交通便利土壤肥沃的平坦田塊,運用良種良法、節肥增效、規范化種植打造高產核心樣板,輻射帶動宣傳,讓農戶看得見、學著做,通過高產樣板推動規?;N植。

(四)增強科技與資金投入,實行科學種植

一是增加對荷蘭豆新品種與新技術的引進、研究應用的科研經費,加強科技創新。以市場為導向,引進荷蘭豆優質品種進行試驗,篩選出適宜的優質、高產、高效優良品種;二是爭取產業扶持資金支持,增加對荷蘭豆田間配套設施投資;三是規范化種植,指導農民科學施肥、合理噴施農藥,確保打造無公害荷蘭豆品牌。

(五)加強農民培訓,提高業務能力

邀請行業專家對農民進行培訓,不僅要開展專題培訓,還要深入田間作技術指導,印發資料、講解病害防治等,強化種植管理技術培訓,增強農戶的種植水平和市場營銷能力,培育一批有較強市場意識的現代化農民。

猜你喜歡
荷蘭豆楚雄州駐村
做好駐村第一書記的“六字經”
駐村博士
從脫貧攻堅轉向推進鄉村振興劉志杰在駐村幫扶點說了些啥?
你我都不知道的冷知識
“2020年楚雄州青年作家創作會暨培訓班”掠影
楚雄州文聯積極開展春節寫春聯活動
臘腸炒荷蘭豆
百變荷蘭豆
人大駐村扶貧工作隊的一天
果仁荷蘭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