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業遺產改造為社區中心類型初探

2021-12-01 16:10錢晶
中國房地產業·中旬 2021年10期
關鍵詞:工業遺產更新保護

錢晶

【摘要】文章通過對南京壓縮機廠改造為社區中心的具體案例設計,從多方面入手對工業遺產的保護和更新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關鍵詞】工業遺產;保護;更新

Abstract: through the specific case design of transforming Nanjing compressor factory into a community center, this paper makes an in-depth discussion on the protection and renewal of industrial heritage from many aspects.

Key words: industrial heritage; Protection; to update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

1、起:工業遺跡的新生

隨著以人工智能、量子科學、生物技術為突破口的第四代工業革命的到來,上個世紀轟轟烈烈的重型制造業逐漸退出了舞臺。閑置的工業建筑雖然已經喪失了原先使用功能,但是其獨特的空間結構和歷史痕跡喚起了人們新的審美情趣,廠區被改造為生態藝術公園、廠房轉變為了美術館、創意辦公、運動場甚至菜市場,曾經廢棄的廠房重新被點亮,煥發了新的生命力。

時代洪流呼嘯而來,產業升級,關于城市生活的記憶慢慢湮滅于鱗次櫛比的鋼筋混凝土森林,層出不窮新建筑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繚亂。然而回歸到城市居住者的身份,有時候我們內心深處渴望的并不是數字工業化時代建筑的光怪陸離,而是生活觸手可及的溫暖和記憶的親切感。是什么讓我們的城市仍然能夠保有獨特的記憶,是什么給我們庸常的朝九晚五帶來不一樣的層次和深度?堂皇的歷史建筑固然如名片般將城市鐫刻在歷史文化名城的圖譜之中。然而散落在市區中漸漸失聲又亟待更新的舊工業建筑也是城市發展血液循環的一部分,對它們的保護和再利用是對我們城市記憶的珍惜和期待。

1.1 南京壓縮機廠的過往與未來

位于南京市軟件谷東區的南京壓縮機廠曾經是市機械行業的骨干企業,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廠區進行了搬遷改造,閑置的廠區完整的保存了八十年代新建初期的廠房格局,在2017南京市規劃局公布的《南京市工業遺產保護規劃》名錄中屬于二類工業遺產廠區。但2019年末,曾經的大片生產辦公生活區遭到了拆除,所幸留存建筑狀態良好,真實的記錄了八十年代工業建筑特征。無論是從歷史文化價值、經濟價值還是從資源可持續利用的角度來看,都值得加以保護和更新,幸存的工業遺產需要一個重生的契機!

2019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和體育總局印發了《進一步促進體育消費的行動計劃(2019-2020年)》的通知,計劃鼓勵和引導利用廢舊廠房等現有設施,改造成健身休閑與商業服務融合發展的體育綜合體。

廠區所在的地塊也于2019年被地產公司拍下,新的規劃要點中,保存的廠區將改造為居住級社區中心,在強調工業遺產保護的前提下,進行相適應的改造更新,局部新建建筑。改造后的社區中心將服務于周邊地塊居民,提供社區服務、文體活動、醫療養老等功能。

1.2 居住級社區中心的需求

為建立完備便捷的公共服務設施配套體系,南京市于2015年出臺了《南京市公共設施配套標準》,標準中的居住社區級公共設施以服務半徑500—600米內的3-5萬左右居民為主要服務對象,提供較為綜合、全面的日常生活服務項目。

居住社區中心包括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和社區醫養結合服務中心兩大部分,其中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包括公共文化、體育、行政管理和社區服務、社區商業服務、菜市場、郵政所、育兒園、機動車停車場及公廁等設施;社區醫養結合服務中心包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養老院、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日間照料中心(日托所)等設施。

社區中心綜合體的建筑類型并不罕見,但是南京市的居住社區中心卻絕對算得上是一種特殊類型,首先是功能構成復雜,從衛生設施到社會福利保障,從公共文體到行政管理,從社區服務到商業經營,還有市政設施甚至有的還要加上派出所,如此多性質不同的功能綜合在一個地塊內,每個功能都需要獨立的疏散設計,大部分功能都要設置在低層甚至是只能設置在一層,養老醫療等還要滿足日照要求。設計過程中需要和街道、民政、衛生、公安、交通等部門不斷溝通,平衡各方利益,有時還要加入商業策劃的內容,非常復雜。對于本項目,老廠房變身社區中心的項目是一個很好的契機,幫助我們更深入的思考類型學建筑設計的意義。在城市管理和建筑設計日益精細化的當下,工業發展留下的城市痕跡對周邊區域乃至南京市的城市記憶的完整性都不可或缺。對于周邊城區的城市更新及傳承延續,從歷史文化、經濟或者資源可持續利用等各個角度來看,壓縮機廠存留廠房舊址都值得加以保護和更新。如何讓工業建筑遺產重煥生機?城市區塊健康的新陳代謝如何完成?這些值得與城市生活息息相關的每個人更加深入的思考與研究。

2、承:工業遺產的保護

首先要考慮的是如何保護珍貴的工業遺產。

國際上關于工業遺產保護共識文件是國際工業遺產保護聯合會于2003年通過的《下塔吉爾憲章》;國內首部工業遺產的保護共識文件是2006年發布的《無錫建議》;南京市2017年公布了《南京市工業遺產保護規劃》;這些文件肯定了工業遺產的重大價值,建議應在不破壞文化遺產價值的前提下,采取“再利用”的保護方式,尊重歷史,傳承文明,并賦予它們新的使命。

廠區內目前保留4棟廠房、兩處構筑物及建廠初期保存至今的林蔭道路。其中三棟廠房為鋼筋混凝土排架結構,空間高大,結構清晰;還有一棟零件庫是南京市內第一座空間曲面網架結構工業建筑,2300平米的無柱大空間極具特色;廠區建設初期的水塔、氣力輸送塔兩處構筑物也具有鮮明的工業建筑特征。我們將現存的工業遺產逐一編號,進行了測繪調研和結構鑒定,并給出了相應的評估結論。對于場地中的林蔭道路上的樹木也進行了樹種測繪和信息記錄。

2.1 廠區四棟廠房的結構檢測

(1)地基基礎檢測檢查:未見因基礎整體或不均勻沉降而引起的變形和位移等現象,地基基礎現狀穩定。

(2)結構體系檢查:

——原零件庫網架節點所檢位置處螺栓連接牢靠,無脫離、松動及其他質量缺陷。網架部分構件及涂層存在銹蝕現象。

——三棟混凝土排架廠房建筑主體結構安全性符合《工業建筑可靠性鑒定標準》的要求。黏土磚圍護墻構造措施不滿規范要求(GB50023-2009)。

——部分輔房安全性極不符合《民用建筑可靠性鑒定標準》的要求;抗震構造措施不滿足規范(GB50023-2009)要求。

2.2 安全性及真實性

安全性和真實性是我們在工業遺產保護中始終堅持的兩大原則,根據結構檢測結論和我們的調研測繪成果,將拆除不符合結構安全性要求的輔房及違章搭建,并對每棟保護建筑和構筑物均給出了相應的保護方案。

(1)礎、柱、梁:保持現狀,繼續利用。零件庫的網架進行加固、除銹、重新刷防火及面層涂料。

(2)樓地面:在原有地面上方找平,鋪設水泥自流平地面或地磚。

(3)外墻:

——黏土磚外墻需結構加固,具體措施為增設鋼圈梁,與墻體錨筋連接,錨筋與墻體之間用使用結構膠。

——外墻保持或恢復原有形態和開窗方式,根據更新的功能局部調整。

——室外磚墻涂料清理采用脫涂劑后溫水清潔,還原磚墻本色。

——室內磚墻保留原有白色灰漿,體現工業建筑特色。已涂刷白色涂料的墻面采用脫涂劑后溫水清潔,還原磚墻本色。

——零件庫側墻需清潔并去除后期紅色涂料,恢復水泥砂漿面層原貌。

(4)門窗:基本保留鋼制門窗形態,檢查更換破損玻璃。局部根據更新的功能進行調整。

(5)屋面:混凝土排架廠房屋面層重新做防水保溫及排水措施。零件庫拆除屋面,局部增加遮陽。

3、轉:輕盈與厚重

確定了具體的保護措施后,我們開始進入了下一步更新設計階段。工業遺產改造為社區中心不能僅僅滿足于功能的配置,要意識到這是一個對城市修補和提升的行動,最終的成果需要提供一個批判性的反思樣本。我們的設計概念始終圍繞著三個要點進行:重塑原真性;強調差異化;營造場所感。

3.1 原真性

紐約市立大學社會學教授Sharon Zukin在《裸城:原真性城市場所的生與死》一書提出了原真性的價值意義,她指出重塑原真性開始于創造出一種能夠將起源的審美觀和新開端的社會觀相連接的形象?!捌婆f的工廠建筑蘊含了特定的價值,因為裸露的鋼結構以及老舊磚墻和斑駁的混凝土建筑,都令人感到粗壯乃的真實與完美?!啊蔽幕行臒o法在粗獷的起源和嶄新的新開端之間再建立更好的連接了——這是重塑原真場所的最基礎的條件。

南京壓縮機廠的大片廠區已經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棟棟高層住宅。幸存的廠房即將被改造成社區中心,在這里有對過去的回顧,有對未來的期待,我們希望能夠抓住這一機遇,重塑場所的原真性,既給周邊居民創造一個開放的公共活動平臺,也是對工業化時代印跡的珍貴留存。

3.2 差異化

工業遺產的更新不僅是對歷史的保護修繕,新植入的元素與過去的歷史遺跡的關系是協調,還是差異,甚至是制造一點沖突?,團隊反復推敲前后做了六輪方案,最終確定了“云影”的方案進行深化。

“云影”的概念是在兩棟廠房之間插入一種強烈的反差的中介物,創造一種視覺上的陌生感和心理上的奇遇。與原有工業廠房堅實利落有邏輯的建筑性格形成鮮明的對比,連綿的白色構架插入兩棟工業遺跡之間,起伏的頂部曲面和變幻的光影朦朧純凈,仿佛云影漂浮在空氣中。新與舊,輕與重、無用與實用融合穿插,形成了一種奇幻的視覺沖擊。

3.3 場所感

工業化時代已經逐步被數字化時代取代,以往強調location和可見可觸摸的經驗已經不再適用,傳統的生活和購物方式不到十年就已經被解構,網紅咖啡、自助健身、共享辦公、24小時圖書館、連最保守的菜場也已經演變,新的社區中心不能做一個簡單的物質空間的載體,也要有所創新,融入新的場景類型,創造出一個充滿活力的兼容性的場所,在這個場所中感知、體驗、遇見、驚喜。

4、合:新生的社區中心

云影空間作為建筑群的核心軸線,串聯了社區文體、商業、菜場、育兒等功能,成為多樣化活動的中心場所。

云影兩側廠房建筑空間高大,天窗和屋架極具工業結構的美感,可以在內部搭建鋼結構平臺,平臺下空間解決集中停車的問題,平臺上組織社區體育活動和文化集會演出活動。

菜場面積和層高需求較高,安排在高大拱頂之下;上層設置屋頂綠化、社區農場和育兒園,形成一個綠色的“生態之丘”。

場地內原有一塊50米長25米寬的循環水池,深兩米,可以利用為多層次的景觀活動廣場,組織各種戶外活動。

場地一角的氣力輸送塔為鋼結構,原來所處的位置隱蔽,可將其結構加固后遷移至下沉廣場前,正對主入口的視線通廊交匯處,起到視覺標志的作用。

社區辦公相對內向,可設置在公共性較弱的場地西南側的廠房之中。同時辦事大廳面向核心景觀區,提高公共性和可達性。

醫養結合服務中心有很強的功能性要求,而且面積需求較大,宜新建。所以設置在場地內唯一滿足日照和可以新建建筑的區域。同時臨近對外道路方便醫療的交通組織。醫養樓高度24米,低層的紅磚幕墻呼應南側的廠房,頂部架設的體量簡潔輕盈,削弱大體量產生的壓迫感。

結語:

改造后的社區中心是一個“云”空間,集成的公共空間、社區服務和商業功能。傳統工業時代逐步向數字工業時代演化,新時代的社區中心當然也不再是簡單的物質空間的載體,需要不斷創新,融入新的場景類型,創造出一個充滿活力的及兼容性的場所,城市居住者將這個場所中感知體驗、遇見驚喜。

參考文獻:

[1][美]莎倫·佐金.裸城:原真性城市場所的生與死[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2]于冰.domus+新建筑改造實例[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8.

猜你喜歡
工業遺產更新保護
工業遺產的保護研究與開發
工業遺產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語文教學中的創新能力培養
對克拉瑪依工業遺產保護開發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