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項目式的高中化學高效課堂的研究

2021-12-02 11:15余瓊
關鍵詞:項目式學習高中化學高效課堂

余瓊

摘要:項目式學習是當前新課標背景下新興的學習活動組織策略。這一教學模式有著重要的價值,如何開展項目式學習活動也是當前教學活動中面臨的問題。本文主要介紹了項目式學習的相關背景以及在實際教學活動中的應用,本文以《認識有機化合物》教學展開探究,通過列舉教學案例,加大學習內容的整合力度,通過有效教學更加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斷增強學生學習化學的效果。

關鍵詞:項目式學習;高中化學;高效課堂;有機化合物

中圖分類號:G633.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1)18-117

項目式學習也指的是建立在基礎項目上的學習。簡單來講,這是基于真實的教學環境和教學問題所展開的教學活動。隨著時間的推移,項目式教學在各大學校推廣使用,主要是這一學習模式的特點更加滿足新課標背景下教學的實際需求,同時也滿足現代社會發展的需求[1]。因此,在高中階段的化學實際教學活動中,化學教師應當注重項目式學習的有效開展,并根據化學這門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這一做法有助于加強教學活動的質量,不斷推動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

一、開展以項目教學為背景的原因

傳統的教學模式只注重對教學知識的記憶和累積,并不注重學生對教學過程的感受,項目式教學指的是教師布置教學的任務,學生通過對問題的分析采用小組的形式完成任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引導學生實現合作學習以及自主探究的目的。在開展項目教學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完成對化學教學問題的探究,并找出解決的辦法,有效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這一教學方式使得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更能感受到化學這門學科教學過程中不能傳遞的隱性知識和實踐技巧。在幫助學生完成對問題的探究時,還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和團結協作的能力。新課標明確指出,要注重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培養,在探究化學問題時要以實驗研究為根本,注重對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實現高中階段化學教學的效果。

二、對章節內容的重難點分析

學生已經基本了解了甲烷、乙烯、苯、乙醇、蛋白質等比較典型的有機化合物,并且了解了這一物質的化學本質以及在日常生產生活中的具體應用;著重學習了取代反應和加成反應的特性;并且簡單了解了有機化合物分子結構對化學性質的影響,認識到部分有機物質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有助于激發學生對有機化合物的學習興趣。但是學生所了解的有機物是比較零散的,需要將細碎的化學知識整合,引導學生體會有機物質在化學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學生雖然大致的了解有機化合物的整體概念,了解有機物分子中的碳原子呈四價,碳原子和其他原子組合不僅僅會形成共價鍵,還可以相互成鍵;碳原子之間也有碳單鍵、碳雙鍵以及碳三鍵等;有機物還可以形成鏈狀分子,同時也可以形成環狀分子。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注重加深碳原子的研究,例如成鍵的特性以及碳原子的結合形式,深化飽和烴、不飽和烴等概念的認知,加深學生了解有機化合物的成鍵特性。有機化合物的構成有多個類型,學生首先要了解如何研究有機化合物,在研究過程中應當采用哪種方法等等,從實驗中感受有機化合物的形成過程,從而加強化學教學課堂的效果。

三、基于項目式學習打造高中化學高效課堂的具體措施

1.注重化學實驗教學,加強課堂教學效果

學生對化學這門學科的興趣決定了化學學習的效果,這是一種無形的學習動力?;瘜W教師應當加強學生對化學學科的興趣培養,有助于實現化學高效教學。托爾斯泰曾說:“最成功的教學效果,并不需要強制,而是注重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被瘜W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注重興趣化教學,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樂趣,體驗化學這門學科的魅力,有助于實現化學高效課堂教學。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化學教師要以飽滿的熱情,將化學知識生動形象地表達出來,能夠刺激學生學習的興趣,推動學生對化學知識的主動學習,有助于提升課堂的效率[2]。例如在講述取代反應和加成反應的性質特點時,可以選擇有進有出、只進不出等詞匯描述取代反應和加成反應的實際特征。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將枯燥的化學知識變得有趣,會將復雜的知識概念變得通俗易懂,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的同時加強學生的化學知識的興趣,有助于加深學生對有機化合物的實質理解。

化學這門學科建立在實驗的基礎上??茖W合理的實驗教學能夠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有助于提升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開展化學實驗操作,化學教師應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例如對乙醇、苯等有機化學物的實驗研究,化學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做演示,部分比較復雜的試驗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進行展現,例如對甲烷取代反應的研究。有機化學的教學內容采用探究式實驗,能夠幫助學生更熟練掌握物質的特性,化學教師根據教學的內容設計教學的目標,并借助探究實驗實現課堂高效學習。例如讓學生開展苯酚和濃溴水的實驗,通過觀察實驗現象發現,濃溴水會褪色,且出現白色沉淀,從而給學生提出問題:苯酚和濃溴水發生反應之后出現的是取代反應還是加成反應,如何通過實驗研究表明?引導學生展開實驗探究,可以利用小組的形式,既探究出化學實驗的本質同時加強學生之間團結協作的能力,通過實驗結果表明:酚羥基會對苯環產生影響,從而使得氫原子更加活躍,更容易被溴取代。

2.搭建“性質——用途——結構”知識網絡體系

必修階段的化學有機化合物教學要參考選修的有機化學基礎教學,對學生了解有機化合物有一定的拓展,對教學內容的選取,不用過多考慮有機化學存在的邏輯體系。開展教學活動時,選擇最具代表性的有機物質,主要講述這一物質的基本構造、特征以及實際的應用幾個方面。比較常見的有機化合物教學活動,大多以結構為切入點,根據結構構成判斷有機物質的性質,然后再了解使用的途徑。對于剛剛學習有機化合物的學生來說,這一教學方法會增加學生學習的難度,部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比較困難。因此,這一教學內容應當拓展為:建立在實驗的基礎上將物質的性質展示出來:例如甲烷的取代反應、乙醇的催化氧化等化學性質內容的學習,并延伸至這一物質的實際應用方面,學生基本了解有機物質的概念后,借助有機物的性質和使用途徑幫助學生了解有機物的結構。這一做法不僅僅滿足學生的認知需求,同時還能幫助學生了解有機物質的基礎概念,為學生接下來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有機化合物學習中的重點內容是對官能團的理解。學生可能會對這一內容產生疑惑,章節開始時并未提到這一概念,但是在學習了乙烯,并熟練掌握乙烯的構造中的碳雙鍵之后,對乙醇性質歸納總結得出官能團的概念:決定是否屬于有機化合物特性的原子團稱之為官能團;由此得出有機化合物中特殊的性質是由化學結構中的官能團引起的。在教學的過程中搭建知識網絡體系,可以從化學物質的特性和使用途徑切入,并與化學結構有機結合。

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幫助學生了解有機化合物,并且區分于無機物的知識體系,建立有機化合物學習網絡[3]。注重講述比較常見的有機化合物和其特性,并在學習的基礎上延伸同類型的物質和結構體,引導學生對知識的轉移,例如乙醇中的羥基,能和金屬鈉發生反應,和乙醇的構造類似,只是多了一個-CH2的丙醇,是否會發生相同的取代反應?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對知識的遷移,對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困難,化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引導和延伸。例如講述同系列的化學概念時要適時地加入知識的延伸和鞏固。并且在題目練習時著重同系物概念的強調;在推理題中引導學生了解有機化合物的結構,并推理這一物質的特性:例如乙烷的性質比較穩定?既不會和酸性的高錳酸鉀發生反應,也不會和溴水發生反應,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在講述甲烷的性質時,對同系物的概念延伸至乙烷的性質講解。與之相同的還有:丙烯使溴水褪色的原因?甲苯的化學特性都存在哪些方面?是否會出現取代反應等等。通過對相似的問題提問,對學生進行針對性訓練,不僅僅幫助學生熟練掌握化學知識,還有助于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

3.借助信息化技術,實現課堂有效教學

以往的化學教學課堂,因為這門學科知識點繁多且復雜的特征,導致教學過程中出現課堂拖延的情況,課堂教學的氛圍會比較沉悶,課堂教學的效率不高。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教學設備的投入使用,會將沉悶枯燥的課堂教學內容變得生動形象,將枯燥的化學知識轉換成圖片或是視頻等形式,課堂教學由靜到動,將抽象轉換為具體,生動形象的刺激學生的觀感,加強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另外還要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了解新的知識,將有機化學教學中的生澀知識變得通俗易懂。多媒體設備的使用有助于加強有機物的空間構造以及原子共平面的問題,例如CH4的空間構造主要是正四面體,僅僅是從素材中提供的圖片觀察,并不見得看得出來,借助多媒體設備以播放動畫的形式,將空間結構中的原子連接起來,構成一個正四面體的模型,有助于學生的理解。

分子模型在學習有機化學的過程中占據重要作用,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部分有較強的立體感的構造可以選擇球狀模型展示出來,幫助學生了解有機化合物的構造以及構成原子的位置;同分子不同結構的教學活動也可以借助模型展示出來,讓學生自主操作,熟練掌握這一類型的規律。這種直觀的感受教學,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課堂教學的效果。

4.結合生活的實際情況,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

新課標改革的不斷深入,明確指出化學和實際生活有密不可分的關聯性。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有機化學物質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在發現的基礎上對問題展開探討,感受物質和有機物之間的轉化,讓化學知識變得更加具體。例如在講述“醇”這一概念時,可以給學生講述假酒的危害性,并講述包含甲醇的原因。將化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緊密聯系,不僅僅可以增強學生的知識范圍,還有助于了解有機化學的實際意義,從而提升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大大增強課堂教學的效率。

綜上所述,在化學教學過程中加入項目式教學的概念,著重講解化學知識的重難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的開展教學設計,為學生構建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有助于增強有機化學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侯肖,胡久華.在常規課堂教學中實施項目式學習——以化學教學為例[J].2016,12(4):39-44.

[2]虎志東.關于構建高中化學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J].新課程(教師版),2016(9).

[3]何小花.基于學科核心素養下的高中化學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建立的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20,14(2):26-27.

(作者單位:陜西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渭北中學,陜西 西安 710605)

猜你喜歡
項目式學習高中化學高效課堂
高中化學解題技巧分析
基于“336”模式構建高中化學智慧課堂的實踐研究
高中化學高效課堂構建策略初探
項目式學習在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中的探究
在初中物理中實施項目式學習
網絡信息平臺支持下的PBL英語教學實踐與研究
基于項目式學習的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研究與實踐
新課標下書法高效課堂教學探究
影視資源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如何構建語文高效課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