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床路徑在脊柱脊髓損傷患者康復護理中的應用分析

2021-12-02 09:18吳佳帥娟
智慧醫學 2021年5期
關鍵詞:日常生活能力臨床路徑康復護理

吳佳 帥娟

摘要:目的:在此次課題研究中主要是想明確在脊柱脊髓損傷患者的康復護理中應用臨床路徑這一模式所能夠獲得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類型是前瞻性的隨機對照研究,具體研究思路為選入研究對象,隨機分入到兩個組別中,一組作為參照,為對照組,接受是常規的康復護理,另一組為試驗組,接受的是基于臨床路徑采取的康復護理措施。結果:第一個對比的觀察指標是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顯示試驗組為7.89%,對照組為23.68%,兩組差異的統計學檢驗結果為P<0.05。第二個對比指標為術后3m、6m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評分),顯示兩個時間點的ADL評分均為試驗組更高,且與對照組之間的差異經統計分析均顯示P<0.05。結論:基于臨床路徑采取的康復護理模式可使脊柱脊髓損傷患者獲得更理想的康復效果。

關鍵詞:臨床路徑;脊柱脊髓損傷;康復護理;日常生活能力

脊柱脊髓損傷在骨科臨床中并不少見,多見于交通事故、工傷事故等突發性暴力事故,具有傷情復雜、致殘率高、死亡率高的特點。伴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近年來我國脊柱脊髓損傷患者的生存率明顯提高?;谶@一良好形勢,如何進一步改善脊柱脊髓損傷患者的康復效果也引起關注??祻妥o理為康復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脊柱脊髓損傷患者的康復護理模式進行改進和完善無疑是提升患者康復效果的有效措施之一。本研究主要探析基于臨床路徑的康復護理模式在脊柱脊髓損傷患者康復護理中的應用,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此次研究按照脊柱脊髓損傷(脊髓不完全損傷)、重要臟器功能無明顯異常、接受手術治療為標準,從我院骨科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期間收治的患者中選取研究對象,最終例數為76例。研究設置對照組和試驗組兩個組別,以抽簽法隨機、平均分組。前一組中,男和女分別為21例和17例,另一組的男女之比是23:15,兩組受傷的原因均包括車禍、工傷事故,年齡分別為23~69(43.86±3.19)歲和25~66(48.99±3.13)歲。通過統計學的方法證實兩組的資料是基本均衡的,具有進行對比研究的價值。此次研究開展的前提是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以及研究對象的家屬簽署研究知情同意書,同意患者參與。

1.2方法

對照組在此次研究中接受的是常規的康復訓練,試驗組接受的是基于臨床路徑的康復護理,具體內容如下:

(1)制定康復護理臨床路徑表:護理人員分析不同患者的護理需求,為患者制定康復護理臨床路徑表,該表格以時間為橫軸,康復護理措施為縱軸。

(2)此次研究中,大部分患者的康復護理內容為:①術后第1d:當患者意識清醒后,及時將手術治療效果告知患者,觀察患者表情和反應,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予以患者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多鼓勵患者,幫助患者建立康復信心。②術后第2~3d:多與患者家屬溝通,對患者家屬實施健康宣教,講解疾病治療及護理的相關知識,使患者家屬能夠掌握一些基礎的護理方法,協助基礎護理工作的開展,如照顧患者飲食、衛生等。③術后4~7d:除常規的護理措施外,評估患者是否具有早期被動康復訓練的指征,協助患者進行早期的床上被動康復訓練,預防肌肉萎縮、壓瘡等并發癥。④術后1周:拔除尿管后,指導患者進行膀胱功能訓練。若患者可以下床活動,則協助患者進行主動功能訓練,不能下床活動的患者,可借助輪椅、拐杖等工具進行訓練。

1.3觀察指標

就研究目的,此次研究中選取了兩個觀察指標,一個是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于術后1周內統計和進行兩組比較,另一個是日常生活能力,應用的評價工具是ADL量表(BI指數量表中的ADL部分),該工具從個人衛生、移動等10個方面評估研究對象的日常生活能力,總分是100分,低于20分時表示日常生活不能自理。該指標的評價和兩組對比時間是術后3m和術后6m。

1.4統計學方法

我院購買的用于研究數據統計的統計學軟件是SPSS 17.0,在該軟件中,計量、計數資料的兩組差異分別進行t檢驗和x檢驗,P<0.05是判定有統計學意義的依據。

2結果

2.1術后并發癥

見下表,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這一指標在兩組中的差異較明顯,P>0.05,為對照組更高。

2.2日常生活能力

研究對象在術后隨訪6個月期間均未丟失,對比兩組隨訪3m、6m時的ADL評分發現,均顯示P<0.05,均為試驗組的更高。

3討論

此次研究將基于臨床路徑的康復護理作為脊柱脊髓損傷的試驗護理模式,與常規康復護理模式的應用效果進行比較發現,無論是術后并發癥,還是術后隨訪期間的日常生活能力,兩個觀察指標的具體情況均為試驗組好于對照組。由此得出,試驗護理模式能夠是脊柱脊髓損傷或者獲得更可靠的康復護理效果。

臨床路徑在目前的臨床護理模式中而言,雖然已有較多相關研究開展,但仍是新型的護理模式。該護理模式的應用過程可以為以患者的護理診斷為依據,預先制定護理模式,并以表格的形式呈現,然后根據表格中的計劃為患者提供護理服務,但在具體應用的過程中需根據患者具體情況的變化進行適當調整。我院此次研究在應用該護理模式對患者實施康復護理期間發現,該護理模式不僅針對性強,且服務質量高,能夠預見多種護理問題,并及時解決護理問題。因此,此次研究中,試驗組的康復效果更佳。

總結全文得出,基于臨床路徑所采取的康復護理模式可進一步改善脊柱脊髓損傷患者的康復效果,具有進行推廣的價值。

參考文獻:

[1]石玉昕.脊柱脊髓損傷伴神經元性膀胱功能障礙的綜合康復護理[J].中外醫療,2012,31(21):141.

[2]孫小慧.脊柱脊髓損傷伴膀胱功能障礙的綜合訓練及康復護理[J].當代臨床醫刊,2021,34(03):61+82.

[3]謝瑜.臨床護理路徑在脊柱脊髓損傷患者康復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臨床醫學工程,2020,27(06):823-824.

猜你喜歡
日常生活能力臨床路徑康復護理
臨床護理路徑在急性左心衰竭中的應用
臨床護理帶教中應用臨床路徑的優越性分析
臨床路徑應用于心內科護理教學方法的設想
護理宣教前置在胃息肉內鏡下治療中的作用
康復護理對解鎖精神病患者康復效果的觀察
盆底肌鍛煉對產后尿潴留康復護理效果的臨床分析
早期康復護理對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缺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
老年慢性病出院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因素分析
影響腦卒中偏癱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復的相關因素分析
優質護理在腦血栓患者護理中的臨床價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