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批判性思維視角下法學論文教學思路的塑造

2021-12-03 14:13廖華
關鍵詞:法學教育批判性思維

廖華

摘 要:在批判性思維的培養目標下,法學論文教學是案例教學的有益補充,能夠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實踐課程思政目標、促進教師專業授課水平提升。法學論文教學強調學生為主體、教師作引導的學習模式,訓練學生提出問題并尋找理由的能力,培養學生客觀評估、不受固有偏好影響的態度,鍛造學生吃苦耐勞、專心致志的品質。論文教學這些功能的實現要求我們從教師選擇論文素材的思路和學生學習思路兩個層面進行塑造。

關鍵詞:法學教育;批判性思維;論文教學

當下,我國法學教育中案例教學所占比重逐年提高,各種案例分析大賽也在高校間如火如荼展開,學生運用法律知識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得到極大提升,已經形成法典注釋教學和案例教學并重的局面。但還有一大塊優質的資源沒有充分運用于法學教育,那就是法學論文?;诜▽W學科的重要性,法學論文的發文量一直很大,僅以六所政法類高校為例,2010年至2017年發表的中文論文共計360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論文12000篇[1]。法學論文,尤其是發表于核心期刊的法學論文,有的就基礎法學知識做深刻闡述,有的就實踐熱點問題做對策研究,代表了法學學科最優秀的研究成果,沒有用于法學教學資源實是一種浪費。同時,批判性思維和創造力在勞動力市場正變得越來越重要,只有無法通過人工智能機器人完成的部分才不會被淘汰。法律職業領域也不例外,機器人輔助判案系統的出現即是例證。早在26年前,我國就有遠見卓識的學者提出我國的法學教育應該在保留認同性思維和人格之長處的同時,充分重視批判性思維能力的訓練和人格的塑造,彌補立法中的非周延性和適用法中的不合目的性,追求現實的合理、合法性,追求人的權利和義務的真正實現[2]。

一、法學論文教學的特色

2011年在“批判性思維”課程建設研討會上,David教授總結了批判性思維這一概念在過去一百多年來的發展,從中提取了有共性的主線,指出批判性思維是一種為了就某一問題做出判斷,而且是通過合理地反思問題的相關證據來達到這一目的的思維方式[3]。批判性思維也應運用于法律教育之中,“法律人的思維”其實就是法律語境下的批判性思維[4]。王利民教授就提出,法學教育改革,在傳統案例教學模式上發展的實踐型案例教學也注重培養學生的分析思辨能力。在批判性思維的培養目標下,相比于案例教學,法學論文教學也是一種有益補充,通過教師引導學生研讀論文、評價論文觀點和論證過程、并寫作論文這一系列過程,培育學生提出問題、反思問題的能力。

首先,法學論文教學強調學生為主體、教師作引導的學習模式。論文教學可以分為兩種教學模式,一是讓學生研讀論文后寫讀后感,圍繞所讀論文的觀點和論證方法做評價分析,二是要求學生模仿所讀論文選擇適當話題撰寫論文。后者更適合在法學本科高年級和研究生階段進行,學生修完主干課程后,較為系統地掌握了專業知識,才能對專業問題有較為全面的認知。前者可以融入各門專業課的授課中,教師結合課程重要知識點選擇論文,作為課外拓展閱讀資料,要求學生認真研讀,并通過課堂討論或提交讀后感等形式交流閱讀心得??梢?,兩種模式均以學生為主體,學生須在課堂之外閱讀、思考、寫作,在課堂上現場評述、辯論。教師則負責提供閱讀素材、引導分析過程并點評讀后感或學生論文。

其次,法學論文教學訓練學生提出問題并尋找理由的能力。法學論文的核心在于提出一個問題并解決問題,以我國正在進行的國家公園建設為例,相關法學論文圍繞其中的央地關系、“保護優先”的原則如何體現、國家公園法是否應當確認游憩功能、“一園一法”的問題及應對、《國家公園法》與《自然保護地法》的關系、園內集體土地利用是實行管制性征收還是保護地役權的形式、國家公園內保護地役權的設立和實現等具體展開[5]。學生在研讀這些論文的時候,要體會作者找出這些有價值的問題點,及描述、分析問題并提出對策的過程,學習其中的技巧和方法,從而改變法典注釋教學單純傳授知識的不足,以及案例教學以案釋法的單一思維模式。在研讀的基礎上,學生自己嘗試寫作法學論文,更是要實踐摸索提煉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不僅要歸納總結現有制度運行的成效,還要以批判性的視角發現問題并思考優化的路徑。

再次,法學論文教學培養學生客觀評估、不受固有偏好影響的態度。雖然法學是社會科學,不同于自然科學要求精準的實驗數據說明問題,但法學論文作為科學研究的成果展現,也要言之有據。一篇優秀的法學論文,好的選題只是開端,作者必須通過他人的觀點或論證來佐證自己的命題,“如果我們要找到一種判斷的根據,必須要超越個人的價值觀或價值判斷,要找到一種客觀的、凌駕于我們個人之上的判斷,一種對于法理的意見?!盵6]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能看到多種觀點和論證,體會規范分析和理論思辨的方法,而且能培養學生尋求理由、將自己命題建立在論據之上的客觀公正的態度,因為論文要言之有理,作者必須以公正的方式分析評價自己與他人的思維。這后者正是批判性思維的標簽,英國著名的批判性思維學者費舍爾認為,具有批判性態度的人擁有下面這些品質和技能:傾向于尋求理由,將判斷和行動建立在理由基礎之上;拒斥偏袒和武斷;致力于對相干的證據進行客觀的評估等批判性思維的諸多方面[7]。

最后,法學論文教學鍛造學生吃苦耐勞、專心致志的品質。我國著名刑法學者陳興良教授說過“肉體上的煎熬和靈魂上的孤寂,恰恰是論文水到渠成的一種身心狀態”[8]。要寫出一篇有價值的法學論文,必須進行大量的文獻搜集、整理、閱讀工作。在選題階段,發掘理論問題的過程中,要特別注重文獻綜述工作,盡量窮盡該領域的文獻,準確全面地梳理現有的學術觀點[9],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發現問題,提煉觀點。在寫作階段,論證過程中要大量引用文獻資料來支撐自己的觀點,以《公私法協動視野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的理論構成》一文為例,該文全篇注釋127個,除中文文獻外還包含了日、德、英三種外文文獻。在文獻支撐的基礎上,作者還要靜心思考以厘清邏輯、謀篇布局,這個過程將養成作者專心致志、排除干擾、百折不撓的品質。從閱讀論文的角度看,初學者即使是閱讀一篇高水準的法學論文,也必須潛心專研、反復閱讀才能讀懂。

二、法學論文教學的功能與作用

首先,提升了課堂教學效果。過去在概念法學模式下,法學專業授課以老師課堂講解為主,教師闡述法學概念及構成要件,并述評現行立法,聽課學生只需被動接受老師的講述即可。引入案例教學后,老師往往結合案例來分析知識點,也會要求學生進行知識輸出的訓練,即分析案例。但無論是老師的案例解讀還是學生的案例分析,都以較為單一的邏輯三段論方式呈現出來,無益于學生知識面的拓展和深度思考。論文教學則對學生提出了閱讀、思考甚至寫作的要求,避免學而不思則罔的境地。

其次,實踐課程思政目標。早在1867年,英國哲學家約翰·密爾就在圣安德魯斯大學的開學演講上指出,大學的目的不應當是單純的技能培訓,而是培養“具備能力與涵養的人,真正的能力在于訓練有素的思考力,在于‘扭轉乾坤的能力,審慎考察問題,判斷手頭是否有做決定所需證據的種類和數量,如果沒有,則說出在何處以及如何尋找這樣的證據?!盵10]法學教育不應局限于培養能夠運用法律知識推演邏輯三段論的技術人才,還應注重把一個人培養成能夠面對任何知識挑戰的思考者。論文教學,能夠訓練學生具備質疑文本,尋找理由的勇氣,并逐漸形成與文本對話、思量法條背后價值取向的能力。并且,論文教學通過思辨的訓練過程,引導學生堅持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與方法論,并通過向高質量論文作者致敬,再塑尊重知識的時代風標,引導學生培養“千淘萬漉只為真”的求實創新精神。

再次,促進教師專業授課水平提升。論文教學要求教師指引學生閱讀專業論文及寫作專業論文,并就學生的閱讀成果及寫作成果進行互動,即點評讀后感或學生論文。這個過程首先要求任課教師熟悉所在學科領域的學術熱點與研究狀況,才能推薦恰當的論文給學生閱讀;同時,教師也必須具備點評推薦論文的能力,即適當評價該論文的觀點、研究背景、研究方法及綜合評價其學科地位,尤其是該論文對比已有研究成果的亮點及不足。而批閱學生論文,則要求教師熟知學生論文選題領域的研究進展,才能合理評價論文價值及學術貢獻;教師運用邏輯演繹方法熟練,才能指出學生論文的結構性問題;教師遣詞造句水平高超,才能改進學生論文的書面表達;教師熟悉學術論文規范,方能指導學生遵守學術規范。論文教學對教師提出的這些要求將促使老師們潛心專研與教學知識點相關的學術成果,從而極大提升教師專業課的授課水平。

三、教師選擇法學論文素材的思路

教師選擇恰當的法學論文供學生閱讀是論文教學的基本前提。為保證論文教學的效果,教師在篩選論文時,可以考慮以下五個方面的因素。

第一,論文內容應緊扣教材。作為專業論文,法學論文不同于一般的議論文,其中包含多個抽象的法律概念,是生活經驗和文化常識所不能覆蓋的領域。如果這些概念與教材內容關聯不大,學生尚未在課堂教學中或教材研習中接觸過,則進行相關論文的閱讀十分困難。但如果這些概念已經出現在教材中,并經過了任課教師的課堂講解,學生則獲得了閱讀的基礎,能夠較好地理解論文內容。即以教材知識點為依托,引導學生通過閱讀論文拓展課內知識點,從而發掘法律條文背后所隱含的立法目的、價值關懷和制度定位,清楚法律規定的來龍去脈,充分發揮法學論文補充、深化教材知識點的作用。這些學術論文和專著在內容上可以豐富教學,引導同學們深入學習和思考相關問題,既完成了教學內容的延伸閱讀,也指引了同學們如何選擇恰當、優質的閱讀對象。以環境法學課堂教學為例,講到環境侵權救濟方式的社會化問題時,結合當時的熱點新聞“常州毒地事件”給大家介紹美國的超級基金,并引導大家課后在知網上搜索相關論文閱讀;講到政府環境管理職責,政府作為國有資源所有者的代表向損害國有資源的主體行使索賠權時,向同學們介紹經典案例“塔斯曼海號油輪海洋污染案件”,其中天津市海洋局和天津市漁政漁港處就受損的海洋生態環境和海洋漁業資源損失向溢油方提出索賠,推薦大家閱讀廈門大學陳海波老師撰寫的論文《“塔斯曼?!陛喆芭鲎埠Q笥臀蹞p害賠償系列案評析》,深入全面了解該案件涉及的法律問題,涵蓋了國內法和國際法、程序法和實體法,體現了環境侵權案件的復雜性和審理方式上的創新性。

第二,論文主題應契合熱點問題。隨著我國法治社會的建設逐步推進,現實中出現了大量的實務問題引起社會各界關注、媒體報告,法學研究也常針對這些熱點問題討論法律適用及分析相關法理。選擇以這些熱點話題為分析起點的法學論文作為教學素材,最為顯著的功效就是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仍以“常州毒地事件”為例,污染土壤造成了土壤臨近區域中學生的身體傷害,誰來承擔人身損害賠償及土壤污染治理責任?相關法學論文圍繞涉案土地的多方權利主體,包括原使用權人、現使用權人、土地收儲機構、地方政府展開分析,研究法律責任的分配機制。這類論文能夠吸引學生帶著問題意識,完成研讀,并思考論文中提出對策的可行性。與此同時,以熱點話題為研究對象的法學論文,也向學生展示了如何詮釋以小見大、如何透過現象看到本質的研究方法。

第三,論文的思辨性。一方面,“人的認識需要辯證法的過程因素,辯證法展開的過程就是去蔽的過程、走向事情本身的過程”[11];另一方面,法學學科思維方式主要體現在抽絲剝繭的細膩、客觀理性的分析、邏輯縝密的推演、敢于質疑的批判[12]。通過論文教學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能力,就要選擇突出展示辯證法和法學學科思維方式的論文,讓學生通過圍繞特定主題的語言表達體會辯證法。熱點問題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而將現實問題凝練到理論層面,進而進行說理論證、論辯駁斥,最終又在理論指導下提出應對現實問題的制度對策,法學論文教學展示這樣的一個過程,才能培養學生從不同層次去看待問題,并鍛煉提煉問題的能力,在理論和科學的層面進行條理分明、準確有力的論證,從而具備思辨能力。

第四,論文的本土性。盡管我國的法學研究與教育需要吸納國外的相關成果,但在本科階段的論文教學應優先選擇國內作者的論文。首先,外文論文的原文閱讀對學生法律外語的水平要求較高。法律外語水平一般的學生將會因為語言障礙而花費大量時間完成翻譯工作,易使學生產生畏難情緒,且因為語言能力不足影響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其次,即便是已譯為中文的外文論文,學生可能也會因為政治經濟文化背景的差異,對論文內容理解產生偏差,如美國的公益訴訟和我國的公益訴訟在訴訟主體和功能設置完全不同,不能等同于一個概念。第三,本土作者撰寫的論文,立足中國實踐,更能向學生傳遞學以致用的信息,并感知批判性思維的運用。因為“僅感知它們的屬性,那就是教條地把握;假如調查它們及其屬性發生的條件即研究它們的起源,追溯它們進化的環境,那就是批判地把握。對象的起源和發展是批判性思維的問題,事物歷史發展的呈現是其用”[13]。

第五,論文的時效性。雖然基礎理論研究的論文時效性較長,但難以反映法學研究的最新發展。且近年來,我國法學理論與實踐發展速度較快,新概念、新制度、新問題出現較多。以立法為例,新法出臺、舊法修訂都較為頻繁,僅刑法修正案就已經出臺十一個。發表時間較早的論文內容與現行法律規定可能存在不一致的地方,為了提高論文教學的效率,宜選擇近五年以來發表的論文,教師做好篩選工作。

四、法學論文教學中學生學習的思路

法學論文教學是學生沉浸于體現批判性思維的文字表達,通過復制作者的思維過程去感知如何凝練問題,如何提出觀點,如何為觀點尋找支撐,進而形成自己的思維能力。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教師從以下幾個步驟進行指引,而非簡單地布置學生閱讀一篇法學論文即可。

第一,扎實掌握背景知識,知曉論文主題的研究現狀及制度現狀。作為專業論文,法學論文必然具有與其理論深度相匹配的“專業槽”,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的讀者可能難以理解論文內容。同時,特定主題的研究現狀及制度現狀是法學研究的起點,是知識發展的基礎,也是讀者客觀評價論文觀點及內容、方法的基礎。這一方面要求教師推薦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論文,保證在課堂上已詳細講解論文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并完整介紹制度文本;另一方面,也要求學生課堂認真聽講、課后研讀教材,夯實專業知識,具備閱讀的能力。

第二,在通讀論文的基礎上多遍閱讀,并提煉出論文邏輯結構。首先,通讀論文了解論文的話題領域,知曉論文主題是哪個課堂知識點的延伸,從而快速調動自己的知識儲備,形成閱讀的背景知識。然后,多遍閱讀讀懂論文,法學論文往往并不是單純的觀點展示,而是逐步展開縱深邏輯,凸顯文章作者的深度思考。學生閱讀論文,不僅是一個知識輸入的過程,更重要的是要體會作者的思辨過程及謀篇布局,體會作者如何將知識作為鍛造的對象、精心打磨的過程。最后,以思維導圖或者其他清晰可見的形式將論文作者的思維過程呈現出來。這一步是檢驗學生是否真正讀懂論文,是論文教學產生預期收益的關鍵步驟。因為模仿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而模仿的前提是要確定模仿的對象。論文教學旨在培養學生敢于質疑的批判性思維,而學習的第一步就是模仿他人批判性思維的過程,即如何通過信息占有和邏輯推演來進行合理判斷。以思維導圖或者其他清晰可見的形式展示出作者的推演過程,就明確確定了模仿對象。

第三,總結閱讀感悟。這一步要求學生在評價法學論文的基礎上歸納自己的閱讀心得。首先,總結論文作者如何通過批判性思維建構問題,即從研究背景和價值的角度找到研究主題的方法,確定選題并確保其時代感和可讀性。其次,歸納自己從論文作者的理性分析和邏輯推演中得到的啟示,作者分析推演方法的優勢何在,可否擴大運用于其他話題從而拓展為一種思維方法。此環節,教師可嘗試提出一個命題讓學生實踐演練這種思維方法。最后,就論文的文字表達闡述自己的閱讀心得。因為文字是思維的載體,論文作者的思想觀點、思維過程要準確傳遞給讀者,語言表達必須達到一定的要求。一要表意準確,排除歧義,避免模糊和玄乎。二要概念統一,如果實定法上已經使用相關概念,那么首先與之保持一致;如實定法沒有明確使用相關概念的,要盡量選擇在學界約定俗成或便于理解的概念;實定法沒有統一,學界也莫衷一是的概念,在自己的同一篇論文中至少要前后統一,不能以不同概念指稱同一個對象。三要語言精練。學術論文不同于日常對話,無論是從期刊版面資源的有限性、學術思想的凝練性以及讀者感受來講,都應惜墨如金、言簡意賅。

第四,模仿寫作。閱讀、分析論文整體而言仍是知識的輸入,經過時間流逝記憶會淡化,但是通過寫作的方式將閱讀感悟轉化為自身的輸出,不僅記憶得到了加強,而且能夠將閱讀體會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并不是要求每一位同學都要爭取在期刊上發表文章,此環節教師可鼓勵、指導學生參加學校的各項活動,如參與“三下鄉”“大創”“大挑”“互聯網+”等比賽,這些比賽從申報到結題,都有大量的文字工作需要完成,在這個過程中知識輸出的能力就能夠得到提升?;蛘呓處熆梢越Y合自己的課堂教學,布置論文寫作作為平時作業或期中考察的方式。

五、結語

法學是一門實踐性強的學科,但實踐也需要學生具備判斷能力。論文教學,訓練學生在詳細分析、評估信息的基礎上做出判斷,領悟法學學科思維方式,可以培養學生的辯證思考問題能力;論文教學強化觀點的支撐要有根據、有充分理由,可以培養學生客觀公正的職業素養;論文教學,要求學生以書面表達的方式輸出知識,可以提高未來法律職業從業者的法律文書寫作水平;論文教學,提升法學學科學習難度,學生在被動輸入知識的同時必須完成主動思考、有效輸出的訓練,可以鍛造意志,為依法治國培養全面發展的專業法治人才。

參考文獻:

[1] 呂俊杰,黃欣,班航航.基于CI指數的法學類論文定量分析實證研究[J].現代信息科技, 2019(07):17-19.

[2] 徐向華.中美法學教育比較有感[J].法學雜志,1994(02):38-39.

[3] David Lancelot HITCHCOCK. 批判性思維教育理念[C].批判性思維與創新教育通訊,2011:14-28.

[4] 武宏志.法律論辯與批判性思維[J].重慶大學法律評論,2019,(2):33-82.

[5] 秦天寶,劉彤彤.央地關系視角下我國國家公園管理體制之建構[J].東岳論叢,2020,(10):162-171+192;馬允.論國家公園“保護優先”理念的規范屬性——兼論環境原則的法律化[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01):91-108;汪勁.論《國家公園法》與《自然保護地法》的關系[J].政法論叢,2020(05):128-13;秦天寶,劉彤彤.國家公園立法中“一園一法”模式之迷思與化解[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06):1-12;潘佳.國家公園法是否應當確認游憩功能[J].政治與法律,2020(01):128-138;張晏.國家公園內保護地役權的設立和實現——美國保護地役權制度的經驗和借鑒[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20(03):18-25;潘佳.管制性征收還是保護地役權:國家公園立法的制度選擇[J].行政法學研究,2021,(2):76-84.

[6] 張文顯與舒國瀅之江對談:法學如何成為科學?[C]浙大法律評論2019卷“之江論壇”板塊.

[7] 武宏志.法律論辯與批判性思維[J].重慶大學法律評論,2019,(2):33-82.

[8] 陳興良.論文寫作的最好狀態:肉體的煎熬和靈魂的孤寂[DB/OL].http://www.360doc.com/content/21/0115/09/12810717_957063608.shtml,2021-01-15.

[9] 譚冰霖.法學研究生的文獻閱讀與論文寫作[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研究生學報,2020,(1):12-17.

[10] John. Dewey. How We Think:A Restatement of the Relation of Reflective Thinking to the Educative Process[M].Boston:D.C.Heathand Company,1933:90.

[11] 孫潔.論伽達默爾語言哲學的理論邏輯[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1,(3):89-96.

[12] 姜慶丹,張喆.法學類課程思政“三環導入”教學實踐與思考[J].高教學刊,2020,(24):78-81.

[13] 武宏志.法律論辯與批判性思維[J].重慶大學法律評論,2019,(2):33-82.

猜你喜歡
法學教育批判性思維
高校法學教育職業化改革研究
法學教育與司法考試有效銜接的路徑探索
試論法律職業精英化與法學教育大眾化的關系
完善我國法學教育培養復合型法律人才的對策分析
論批判性思維與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養
案例教學法在成人法學教育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