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互聯網+”背景有關課程與教學論研究進展的反思

2021-12-03 05:40赫逸凡
科技信息·學術版 2021年31期
關鍵詞:互聯網+互聯網信息技術

摘要:近年來,“互聯網+”對中國教育研究的轉型產生了重大影響。課程和教學論研究領域的相關研究者積極響應信息時代的教育問題,重點研究基礎課程相關的理論,包括一系列的實踐課程問題,基礎教學理論問題和實踐教學問題等,利用信息技術對這些問題的研究,不僅能夠成功地解決學科教育和相關研究者遇到的新問題,而且為現代課程和教學理論的課程的深入推進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關鍵詞:“互聯網+”;課程與教學論;信息技術

自21世紀初以來,課程與教學論的發展以及基于信息技術的在線課程和教學的廣泛使用,使專業知識與課程和教學論進一步融合,從而變得豐富而復雜,當代課程與教學論的內容體系和結構始終保持不變,并且滲透到有意識或無意識的建設計劃和行動中,逐漸顯示出許多不確定的可能性。作為現代形式的文化哲學,信息技術為生成和創新新的內容系統以及課程和教學法,不斷提供著新的內部邏輯框架。

一、學科課程與教學論的應用現狀

學科課程與教學論是根據傳統的教學方法開發的,隨著教育理論研究的不斷深入,加之基礎教育新課程的實施,人們認為,傳統學科的發展已損害了現代教學和基礎教育的發展。學科課程與教學論經歷了“教科書教學法”、“學科教學法”、“學科教學論”的發展過程。發展過程之初的“教科書教學法”主要是對現行中學教科書進行分析,并講授一些技術方法。課程教學理論的出現豐富了課程教學,增強了課程的學術和監督作用,但由于傳統的“課程”和“教學”概念的影響,相關的教學課程很少包含課程教學體系的內容。由于對教學理論的過度依賴,他們沒有充分反映自己的學科內涵,忽視了學科規則的討論,因而喪失了學科本身的個性。

二、“互聯網+”背景下課程與教學論研究存在的問題

(一)“互聯網+”背景下課程與教學研究亟待加強團隊合作

當前,課程與教學有兩個主要發展:一方面是單打獨斗,學術領域內缺乏合作,另一方面是學科與學科之間缺乏必要的合作研究。要解決課程和教學論領域的許多問題,需要學術人員和實踐人員的共同研究,以及學術人員,學科和一線教師的課程和教學的充分合作,這種團隊合作旨在解決實踐問題并根據問題制定學術目標。研究團隊合作也是不同學科之間的聯盟,課程研究人員,理論教學老師,科學教育研究人員和信息技術科學家的協作團隊可以從根本上解決當前的慕課、翻轉課程、學習方法變革等等實際需要團隊之間的合作問題。

(二)“互聯網+”背景下課程與教學論研究范式亟待轉型

傳統的課程和教學論采用的是基于論文,法律,原則等基本思想的思辨性研究方法,旨在建立一個全面,能夠解決課程和教學各領域問題的體系,這是一個巨大的工程。這種研究方法是一種演繹式的研究,不能解決不斷變化發展的課程與教學實踐問題。由于缺乏反映學科特點的概念課和言語方法,很難形成相對統一的邏輯結構,這使得教育和教學體系更加混亂,并且使課程和教學長期處于混亂之中。

(三)“互聯網+”背景下現代課程與教學論學科體系有待重建

近年來,在“互聯網+”的背景下,關于課程與教學論重建和教學法的研究文獻相對較少,過去的重點主要是課程開發和教學法,對課程與教學論發展道路和教學方法的改進不是很重視,盡管大多數研究和教學學者已經意識到,信息技術對課程和教學法的發展提出一些挑戰,但是實際應用的效果并不好。

三、“互聯網+”背景下課程與教學論應用優化的策略

(一)加強內部及相關學科的合作

鑒于中小學當前教學方法所面臨的問題,信息技術在教育和教學中的應用為當前的教育和教學改革提供了機會,當一線教師看到新技術或新產品的出現時,他們總是急切的將其應用于教學實際之中,并希望使用它來優化教學課堂,改進教學計劃,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卻不思考這種技術和產品是否真的適合我們當前的教材和教學環境,加上缺乏使用該技術本身的能力,將不可避免地導致中小學出現“混亂”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教育和教育學者應該足夠勇敢,不僅要加強學術領域內的合作,而且要加強與相關學科的合作,以發揮學術研究的領導和指導作用。信息時代以不可阻擋的發展影響著傳統的課程和教學,并給課程和教學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

(二)整合信息要素,適時進行范式的升級轉型

在當前情況下,信息化背景下的課程與教學實踐已經走在了理論研究的前面,盡管“行走”的很慢,但仍在繼續。信息形成已經成為這一時期的主題,在信息技術廣泛應用的背景下,課程的形式和呈現方式以及與教學有關的方面發生了巨大變化。課程與教學論研究者應意識到時間的脈動,并深入不斷變化的課程和教學研究中。同時,課程論研究家,教育學研究者,教育學學者,信息技術科學家和其他領域的學者應該一致起來,致力于解決基本理論問題,以建立現代課程和教學,現代課程的新體系。

(三)基于本土實踐,重建科學理論體系

作為學術學科存在的課程和教學論,如果要繼續處于理論學科之林,就必須緊跟時間,不斷提高相關的理論思維水平,并根據當地的建設和時代特征來建立學科體系。信息化已成為當今最強烈的聲音,正在改變并影響著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領域的許多思想,知識和實踐也將發生某些變化,課程和教學論相關的觀點以及預備解決的問題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因此,課程和教學論的發展必須考慮信息技術背景下的學科體系系統的構建,并將信息技術作為恢復學科體系的重建過程重要組成部分。

參考文獻:

[1]丁杰.政治課活動型學科課程教學教法建構[J].上海教育科研,2020(05):73-77.

[2]曠昕.基于互聯網教學的經濟學科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新聞研究導刊,2020,11(08):214-215.

[3]車昆.優化課程教學設計 落實學科核心素養——以“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與原則”為例[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0(10):34-35.

[4]楊楷芳,滕笑,張麥俠,馬苗.“互聯網+”下信息技術學科教學論課程的翻轉課堂實踐研究[J].計算機教育,2020(02):49-53.

[5]方擁香.基于案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以學科教學論課程為例[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9(12):47-50.

[6]裴娣娜.論課程與教學論學科發展的中國特色[J].中國教師,2019(10):5-8.

[7]陳盈盈,陳國靜.混合式教學模式在英語學科教學論課程中的應用研究——以喀什大學外國語學院為例[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9(10):141+143.

[8]劉艷艷.學科融合視域下設計史論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西部皮革,2019,41(18):114-115.

作者簡介:赫逸凡(1997-),男,甘肅省嘉峪關市人,滿族,在讀碩士研究生,單位:西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院,研究方向:現代教育技術。

猜你喜歡
互聯網+互聯網信息技術
幼兒園教學活動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思考
巧學信息技術課程
淺談初中信息技術項目式學習教改實踐
巧用“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效率
從“數據新聞”看當前互聯網新聞信息傳播生態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的實施
以高品質對農節目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