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文化保護與發展的若干法律問題分析

2021-12-08 16:38李珊珊
福建茶葉 2021年10期
關鍵詞:保護者進程法律法規

李珊珊

(許昌電氣職業學院,河南 許昌 461000)

茶文化源于中國,傳播于世界。茶文化在時代發展進程中展現出了獨特的魅力。要想讓茶文化不斷維系積極的發展態勢,就必須要重視起茶文化相關的法律問題,通過法律予以茶文化保護,并為其發展提供支持。

1 有利于茶文化保護與發展的立法形式

考慮到我國茶文化的特殊性,可以適當考慮通過行政法規的形式,明確規定與茶文化相關的保護條例,以該種形式構建更為系統化的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制度,進而實現對茶文化保護與發展的有效制約與合理支持。在我國幾千年的歷史中,茶文化不可剝離,并且在不斷發展的進程中,茶文化也占據著尤為重要的地位,現已成為了我國根深蒂固的傳統文化。其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成了我國傳統文化遺產當中,最為重要的構成部分。無論是歷史傳承,還是在審美藝術方面,都具備較高的價值。在當下的社會環境中,人們對茶文化愈發重視,正因如此,更應加大對于茶文化的保護力度,并對茶文化的未來發展予以一定的支持。這就需要政府在其中發揮自身的只能,將保護與發展茶文化作為自身的責任與義務。

在我國現行的法律法規中,行政法的實施具備尤為鮮明的色彩。而茶文化在當下的發展進程中,其呈現出來的特點也尤為突出,因此,將兩者進行有機結合,便能夠更為積極的保障政府職權在茶文化的保護與發展進程中提供相應的支持。另外,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本身的覆蓋范圍較小,在傳承的進程中,難以通過法典的形式予以全面的支持與約束,然而,通過制定相關的法條更能夠保障茶文化的發展,并且更為有效的找出并解決茶文化在發展的進程中可能出現的諸多矛盾等。雖然我國茶文化以及發展近千年,但是對于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立法方面則較為落后,缺乏一定的實踐,缺少茶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法律的實施經驗。這是一個尤為現實的問題,立法不可能第一時間得到有效落實并發揮自身的作用,并且法律要保障茶文化能夠同過去幾千年歷史的發展一樣,維序茶文化的長期穩定發展。而行政法規在這一方面具備更強的靈活性,擁有大量的試錯機會,進而實現對相關法律的不斷修整以及優化,并通過不斷實踐,最終找到適用的立法形式,以保障我國茶文化的穩定發展與傳承。

2 立法進程中需要嚴格遵守的相關原則

2.1 遵守有利于茶文化傳承與發展原則

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相關立法,應當考慮到茶文化的未來發展以及傳承。也就是說,應當通過立法的方式為我國的茶文化發展提供保護,并予以支持,避免法律法規與茶文化之間的發展出現沖突。茶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國傳統文化不斷傳承下來的瑰寶,并且在幾千年的歷史進程中經歷了不斷地發展,在當代社會仍然散發著獨特的魅力。茶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的立法,就要考慮到茶的未來發展與傳承,保護好茶文化的傳承。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立法不僅要實現對茶文化的保護,還要考慮到茶文化的未來發展與傳承,讓其世代流傳,不斷滲透到的人們的生活當中,促進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

2.2 利益平衡原則

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相關立法應當考慮到社會中不同團體的利益,既要保障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定持有者享有相應的權利,也要保障其能夠承擔并履行相應的義務,并且要保障特定持有者能夠在行使權力的同時,尊重其他社會群體的合法權利,保障社會各界同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之間能夠呈現出更為平衡的利益關系,方能確保茶文化能夠被社會各界所接受,避免出現群眾與茶非物質文化遺產特定持有者之間出現矛盾,影響茶文化的發展。

茶文化在幾千年的發展進程中,不僅僅依賴于部分傳承人的努力,還源于社會各界的支持以及在茶文化傳承中的融入。其能夠更好的呈現出我國的文明與智慧,因此,不應作為個人獨有的財產。并且,想要保障社會各界都能予以茶文化的發展相應的支持,還要適當的給予人民群眾一定的權利,確保茶文化能夠在不被隨意篡改的前提下,由人民群眾以更為自由的形式,對其進行合理利用。簡單來說,想要通過立法的方式保護我國的茶文化,并且進一步推動其發展,讓其成為全民文化,能夠通過茶文化來滿足社會各界的需求,同時防止可能出現的壟斷問題。

2.3 體現民眾意愿原則

中國地大物博,不同地區的民眾對于茶文化的認識存在一定的差異,想要保護與進一步發展茶文化,就要考慮到各地區對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了解程度,并且深入了解不同地區對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現狀。將各地區實際情況同立法進行有機結合。在茶文化的近千年發展進程中,由于不同地區的氣候、風土人情以及土質等諸多現實情況的影響,其產生的茶文化也存在一定的差異,而茶文化的保護者在展開相關工作的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差別。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些保護者即是在當下社會環境中,對茶文化以及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有者。在這一方面的立法進程中,就需要充分考慮到我國不同地區之間呈現出來的差異,根據地區需求以及保護者對于茶文化保護以及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任職情況,擬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并且保障其保有者能夠嚴格按照相關規定要求,正確行使相應的權利,并且積極履行自身需要承擔的相關義務,讓其通過對茶文化的傳播獲得利益的同時,為茶文化的未來發展做出貢獻。以某種地方產的茶葉為例,其保護者即是茶葉的種植人員、生產廠家等。在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立法過程中,就可以從這些保護者的意愿出發,充分考慮地區對茶的了解以及對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情況,并以此構建專門的法律制度,實現在對保護者進行約束的同時也給予他們一定的權利。在這一過程中,一定要考慮到我國茶文化的特殊性,不能一味的利用國際上的相關立法方式進行套用,導致實際的法律法規無法落實到實際,茶文化也無法在法律法規的支持以及約束下得到保護與長足的發展。

3 推動茶文化發展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相關法律問題

3.1 認定茶文化傳承主體

在茶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當代的傳承與發展進程中,往往都會涉及到相關主體。這一傳承主體主要包括茶文化的傳承人以及傳承單位,目前我國針對傳承人以及傳承單位的相關法律法規較為匱乏,這也就直接導致了相關部門在展開工作的過程中,無法實施切實有效的保護與促進工作,推動我國茶文化的發展,并予以其一定的保護。

在認定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時,需要保障傳承人具備如下條件:首先,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自身應當完全掌握相關技能,或者擁有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殊技能的完全實施能力。其次,在該領域內,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應當具備普遍認知的代表性,并且其權威性能夠經得起業內人士的推敲。

除了上述要求以外,在認定傳承人時,還需要考察相關主體對于茶文化的認同情況,確保其對茶文化以及茶非物質文化遺產秉持積極態度,并且能夠在日常的工作與生活中,積極展開有利于茶文化發展與保護的相關活動。只有確保其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茶文化的宣傳工作當中去,方能保障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

在相關部門確定了去方的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之后,便需要著手考慮對其相關信息的公開。公開信息的主要目的是通過社會群眾的監督職權,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進行檢驗,確保其具備相應的能力。在這一過程中,需要保障人民群眾同相關部門營造良好的溝通氛圍,確保人民群眾能夠同相關部門直接溝通,以檢驗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資質。

3.2 認定茶文化傳承的權利與義務

確認了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后,就需要考慮為其賦予一定的權利以及義務,保障其能夠在相關法律法規的支持下,展開相關工作,為茶文化的發展提供支持與保障。在我國現行的法律法規中,對于茶文化的保護與發展,明確規定了傳承人的義務。如若在社會發展進程中,部分傳承人喪失了傳承能力,無法繼續保障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難以積極履行傳承義務,便需要考慮到另選傳承人。如若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在日常的工作與生活當中,出現了消極懈怠的情況,則需要將其代表資格進行撤銷。要想進一步保障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確保傳承人能夠正確行使自身的權利之后,并積極履行相關義務,就可以考慮構件金字塔式傳承制度。在該種傳統制度下,塔尖是地方相關部門認定的傳承人,逐漸往下則是助理、學徒以及未來的傳承人等。并且通過立法的方式,予以傳承人無條件、無保留教授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相關內容于學徒等人,以此保障茶文化傳承與發展的覆蓋面積更為廣闊。并且通過該種方式,能夠減少另選傳承人展開工作的困難。如若傳承人離世或者不再具備履行文化傳承義務的能力,則可以考慮從其學徒或者助理中選取具備相同能力的傳承人,成為下一代傳承人。除了金字塔式的傳承模式以外,還要保障傳承人自身要在每年進行兩次公共演出,相關部門以及單位應當對其公共演出予以一定的支持,相關部門還要給予其相應的經費補助,并且設立專項補貼,保障傳承人能夠正常維系日常生活,并進一步提升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展開宣傳工作的積極性。

茶文化與人民群眾之間的關系尤為密切,想要保障其在未來的發展進程中,仍然維持良好的傳承能力,就必須要擁有切實可行的法律法規予以相應的支持,并且對相關的傳承人等予以約束,方能保障茶文化在當代社會仍能維系積極的發展傳承模式。

猜你喜歡
保護者進程法律法規
債券市場對外開放的進程與展望
最新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文件提要
最新安全生產法律法規 文件提要
最新安全生產法律法規 文件提要
快速殺掉頑固進程
學校心理咨詢師應該怎么辦?
多變輔導員
最新安全生產法律法規 文件提要
充分發揮少數民族地區圖書館職能作用做民族文獻的傳承者與保護者
中外民主法制進程專題復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