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膽總管結石患者電子膽道鏡再次膽道手術治療對術中出血量、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時間的影響

2021-12-08 19:45吳云川
中國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13期
關鍵詞:膽總管結石胃腸功能出血量

吳云川

摘要:目的探討膽總管結石患者電子膽道鏡再次膽道手術治療對術中出血量、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時間的影響。方法選取2017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進行再次膽道手術的患者76例為研究對象,隨機數字法分為兩組,對照組實施傳統開腹再次膽道手術治療,研究組應用電子膽道鏡實施腹腔鏡再次膽道手術,對比兩組對術中出血量、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時間的影響。結果研究組手術時間長于對照組,但兩組相比無明顯差異,同時研究組術中出血量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胃腸功能恢復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術后鎮痛次數少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術后VA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再次膽道手術治療膽總管結石的過程當中,經電子膽道鏡實施腹腔鏡手術的效果理想,能夠降低術中的出血量,從而降低對患者組織的傷害,有利于術后胃腸功能的恢復。同時術后并發癥的發生也較低,降低了術后痛疼,臨床上應當進一步推廣應用。

關鍵詞:膽總管結石;電子膽道鏡;再次膽道手術;出血量;胃腸功能

【中圖分類號】R364.2+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9026(2021)13-02

膽總管結石是指發生在膽總管內的結石,多發生在膽總管下端,是臨床中常見的疾病。膽總管結石治療后具有復發的可能性,這與患者的飲食、結石數量及膽囊功能等有著很大的聯系[1]。對于有過關于膽道手術的患者膽總管結石來說,臨床中認為不符合腹腔鏡手術的要求,因此多應用傳統的開腹手術,但該種手術方法對患者造成的影響較大,影響恢復的時間[2]。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電子膽道鏡的出現為再次膽道手術提供了較高的應用價值[3]。本文為探討膽總管結石患者電子膽道鏡再次膽道手術治療對術中出血量、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時間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1月-2021年1月在我院進行再次膽道手術的患者76例為研究對象,隨機數字法分為兩組,對照組和研究組各38例。對照組男20例,女18例,年齡35-75歲,平均年齡(52.5±4.5)歲,膽總管直徑8.4-13.2mm,平均直徑(10.5±1.1)mm,膽總管結石數量1.1-3.2個,平均數量(2.0±0.5)個。研究組男21例,女17例,年齡34.9-75.2歲,平均年齡(53.2±5.0)歲,膽總管直徑8.7-13.5mm,平均直徑(10.8±1.0)mm,膽總管結石數量1.3-3.1個,平均數量(1.9±0.5)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納入標準:①經CT診斷為膽總管結石;②術前有過膽道手術;③患者知情并同意本次研究;排除標準:①精神、意識障礙無法配合完場研究;②合并患者其他有關嚴重的膽道疾病;③有本次手術禁忌癥;④不接受本次手術方法。

1.2方法

研究組:取患者仰臥位,常規鋪巾消毒后實施氣管插管全麻,在距上次手術疤痕>5cm的臍下緣處應用氣腹針(江蘇凱爾特醫療科技有限公司)進行穿刺,成功后建立CO2建立人工氣腹(如果患者上次手術疤痕與臍距<3cm,則在患者臍下緣處行1cm切口,直視切開腹壁后建立氣腹),氣腹壓力保持在12-13mmHg。在患者臍下緣處放置10mm腹腔鏡穿刺器(重慶德川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后通過腹腔鏡探查患者腹腔臟器的粘連程度(如果粘連嚴重則轉為開腹手術)。將劍突下鐮狀韌帶右側作為主操作孔,大小約為1cm,應用超聲刀(HAR36,上海聚慕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將粘連的組織分離,后在右肋緣下側建立次操作孔,兩個大小均未5mm。手術從肝臟面向第一肝門進行分離,膽總管顯露出來后用細針做試驗性的穿刺,有膽汁抽出后則證明是膽總管,將膽總管前壁行縱向切開,大小約為6mm,應用電子膽道鏡(奧林巴斯電子膽道鏡CHF-V,青島東方衛爾醫療科技有限公司)進行檢查,同根據患者結石的大小決定是否擴大切口,結石應用注水加壓沖洗的方式取出,如果結石嵌頓在膽總管的下端,則應用液電碎石取石。結石取出后實施膽總管T管引流,T管(深圳市柏明勝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要略小于患者膽總管的直徑,縫合時應用可吸收線間斷縫合,完成后輕拉T管保證無縫合遺漏,在右鎖骨中線肋緣下處行切口,使T管引出腹壁,經其注入生理鹽水觀察是否有漏出的現象。術后引流管的流量<10ml時可拔除,T管留置8周后觀察進行取出。對照組:術前準備同對照組一致,根據患者上次手術的疤痕選擇再次手術的入路,切開腹部后切開膽總管,給予常規膽總管、膽道鏡探查、T管引流手術方法。兩組患者術后均給予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并密切觀察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給予患者換藥的時候要注意防止引起T管移位。

1.3觀察指標

1.3.1對比兩組患者的手術及術后結果,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以及住院的時間,記錄相關數據,數據越大表示手術的結果越差[4]。

1.3.2對比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包括膽瘺、切口感染、腹腔積液的發生例數,記錄相關數據并計算并發癥的總發生率[5]。

1.3.3對比兩組患者術后的疼痛程度,應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進行,畫一條10cm的長線,分別在“0”分端表示無痛、“10”分表示重度痛疼,告訴患者其意義后讓患者在線上標記自己所能忍受的刻度,劃線位置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的疼痛程度越高[6]。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應用SPSS18.0進行分析,其中計數進行X2(%)檢驗,計量進行t檢測()檢驗,P<0.05提示有顯著差異。

2結果

2.1對比兩組的手術結果

研究組手術時間長于對照組,但兩組相比無明顯差異,同時研究組術中出血量低于對照組(P<0.05),具體見表1。

2.2對比兩組術后的結果

研究組胃腸功能恢復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術后鎮痛次數少于對照組(P<0.05),具體見表2。

2.3對比兩組術后并發癥的發生

研究組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具體見表3。

2.4對比兩組術后的疼痛評分

研究組術后VA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具體見表4。

3討論

膽總管結石是臨床中多發的疾病,該種疾病的發病原因比較復雜,但是與患者的飲食習慣有著很大的聯系[7]。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導致膽總管結石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對患者正常的生活造成嚴重的影響。臨床中對用手術的方法來治療,尤其是對于膽總管結石二次復發的患者來說,其治療的效果、過程及預后等更為受到關注。目前臨床中對于再次膽道手術多用的方法是傳統開腹手術,主要是因為在次手術的大部分患者存在腹腔粘連較為嚴重的現象,多數醫生認為該類患者人工氣腹的建立比較困難,在手術分離的過程中容易對患者其他的組織造成損失,限制了腹腔鏡的應用,因此多選擇開腹手術[9]。但再次開腹不僅會加重患者的痛苦,術中的出血量也較高,影響著患者術后的恢復。

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電子膽道鏡的出現為腹腔鏡治療再次膽總管結石手術提供了技術上的支持。腹腔鏡手術是微創手術的一種,具有創傷小、影響小的優勢。在本次的研究中,通過應用電子膽道鏡給予患者實施腹腔鏡手術治療,其結果顯示:研究組手術時間長于對照組,但兩組相比無明顯差異,同時研究組術中出血量低于對照組(P<0.05);表示在膽總管結石,應用電子膽道鏡實施腹腔鏡手術并不是明顯延長手術的時間,而且在手術中的出血量還較低,分析其原始由于手術完成后不需要對患者的腹壁進行切開及縫合,同時腹腔鏡手術降低了患者麻醉的時間,從而對膽管生理結構造成的影響較小,對于粘連程度較低的患者手術的時間可能會短于開腹手術。而且在手術的過程中,腹腔鏡手術的切口較小,通過腹腔鏡及電子膽道鏡有著更好的手術視野,對壞死組織的清除比較徹底,從而降低了手術過程中對其他器官的翻動,極大地降低了術中的出血量。

膽總管結石手術會對患者的腸胃功能造成一定的損傷,因此手術不僅要有效的治療膽總管結石,還要最大程度的縮短術后腸胃功能的恢復[13]。通過本次的研究我們可以發現,研究組胃腸功能恢復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術后鎮痛次數少于對照組(P<0.05);表示在膽總管結石,應用電子膽道鏡實施腹腔鏡手術能夠加快患者胃腸功能的恢復時間,促使患者早期進行下床活動,同時術后給予患者鎮痛的次數較少,對機體組織造成的影響較小,從而能夠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

臨床中有研究指出,膽道狹窄、膽瘺能夠反映出膽道手術的安全性,在本次的研究中,兩組患者均未出現膽道狹窄,而對照組出現3例膽瘺,研究組出現2例膽瘺,兩組膽瘺發生的差異并不是很明顯,表示兩種手術的方法均有著較高的安全性,腹腔鏡手術并不會增加手術的風險。同時本次的研究發現,研究組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表示在膽總管結石,應用電子膽道鏡實施腹腔鏡手術能夠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尤其是在切口感染中,由于開腹手術行的是大切口,在術后換藥的過程中切口與空氣直接接觸,會增加感染的發生,

增加患者術后的痛苦。同時本次的研究發現,研究組術后VA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表示在膽總管結石,應用電子膽道鏡實施腹腔鏡手術能夠降低術后的痛疼程度,分析其原因是由于在手術的過程中,電子膽道鏡的實施減低對了周圍正常組織的結構影響,加上行的是小切口,術后無需縫合,因此降低了患者的痛疼程度。

但是應用電子膽道鏡實施腹腔鏡手術也有著很大的缺點,對手術操作者的要求較高,而且也比較依賴性設備,在術后前需要對應用電子膽道鏡、碎石儀等對患者的病情進行綜合性的分析。腹腔鏡手術需要建立氣腹,該過程可能會對老年患者的心率、血壓等產生影響,因此對年齡較大患者實施該種手術之前需要對其心、肺等器官功能進行評估,降低在術中不良事件的發生。在再次膽道手術患者的手術過程中,需要合理選擇手術的穿刺點,并順利建立氣腹,在進行腹腔粘連分離的過程中要保持一定的張力,如果腸管與腹壁發生粘連,則需要切除患者部分的腹膜,直至肝臟面顯露。同時術后要注意各種并發癥的發生,對同時要給予患者一定的安慰,降低再次手術對患者造成的心理傷害。但是本次的研究還有許多的不足之處,研究的指標、樣本不夠詳細,在后期的研究中應當加大觀察指標及樣本,從而使得實驗的結果更好詳細,為臨床治療提供可靠的研究依據。

綜上所述,再次膽道手術治療膽總管結石的過程當中,經電子膽道鏡實施腹腔鏡手術的效果理想,能夠降低術中的出血量,從而降低對患者組織的傷害,有利于術后胃腸功能的恢復。同時術后并發癥的發生也較低,降低了術后痛疼,臨床上應當進一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王安琪,尹思能,孫正鴻,等.腹腔鏡下再次膽道手術治療膽總管結石186例[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19,34(3):257-258.

[2]孫科,肖宏,陳安平,等.肝圓韌帶入路在腹腔鏡再次膽道取石術中的應用價值[J].中華消化外科雜志,2019,18(2):160-164.

[3]Sathiah P ,Basu D ,Kar R ,etal. Evaluation of Liver Biopsies using Histopathological Scoring System in Neonatal Hepatitis and Biliary Atresia: Correlation with Clinico-Rad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Parameters[J]. journal of clinical & diagnostic research,2018,12(2):77-35.

[4]王平,劉成成,陶海粟,等.經皮肝Ⅰ期膽道造瘺取石治療有膽道手術史患者的肝內膽管結石[J].中華肝膽外科雜志,2019,25(2):106-110.

[5]黃平,張筱鳳,呂文,等.超聲內鏡引導下膽道引流治療手術所致解剖結構異常的膽道梗阻[J].中華肝膽外科雜志,2019,25(5):363-366.

猜你喜歡
膽總管結石胃腸功能出血量
益生菌與常規抗病毒治療聯用對小兒輪狀病毒感染療效及對機體胃腸功能的影響觀察
綜合護理對無痛分娩產婦出血量及新生兒評分的影響
系統化護理對闌尾炎腹腔鏡術后患者胃腸功能恢復的影響評價
應用氨甲環酸對髖關節置換術出血量的影響
腹腔鏡和膽道鏡聯合治療膽總管結石的療效分析
大腹皮調節胃腸功能的作用機制研究進展
膽總管結石與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相關性分析
腹腔鏡和膽道鏡聯合治療膽總管結石臨床分析
全膝關節置換術中應用氨甲環酸灌注關節腔以減少術后出血的療效觀察
對比不同護理模式對腹部手術患者胃腸功能恢復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