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動渝北區民營企業參與成渝合作 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路徑分析

2021-12-11 11:08王丹
時代商家 2021年33期
關鍵詞: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王丹

摘要: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有利于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打造內陸開放戰略高地,對于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背景下,作為提振經濟主力軍,成渝地區民營企業積極作為,蓄勢發力。特別是渝北區作為重慶市經濟第一區,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率先突破2000億元,再有臨空經濟示范區所在地的地理優勢加持,民營企業發展勢頭正濃,明顯促進雙城經濟圈建設快速發展。文章以區域經濟發展為主要著眼點,主要圍繞民營經濟參與成渝合作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主要發展瓶頸,從統籌全局、協同創新、營商環境、交流渠道四個方面展開研究,以供決策參考。

關鍵詞:民營經濟;成渝合作;高質量發展

民營經濟發展出路的探索腳步多年來從未停歇,隨著雙城經濟圈建設、高竹新區的打造,民營經濟在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推動渝北加快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一區兩群”協調發展中擔當作為,民營企業是主力軍,也是生力軍。針對調研發現的問題,為促進民營企業更好參與合作、實現高質量發展,特提出以下建議:

一、加強統籌謀劃

政府樹立“一盤棋”思想,圍繞搶抓“十四五”開局之年“窗口期”和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機遇期”,積極出臺并落實相關政策,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以高質量的經濟發展成果提振民營企業的信心。

(一)建立信息共享機制

探索創立成都、渝北兩地民營企業信息資源共享池,建立兩地在人才引進、產業合作、招商引資、土地批租、創新研發等方面的共建共享機制,實現兩地信息資源的互聯互通,引導招商項目在兩地范圍內合理流轉,減少項目流失和無序競爭,實現兩地民營企業間優勢互補。

(二)加強政策有效宣傳

創建成渝地區民營經濟官方宣傳平臺,整合兩地政策資源,打通宣傳通道,建立宣傳協同機制促使政策布局一體化。同時,通過各種主流媒體和新媒體傳播政策法規,消除信息不對稱性,增強民營企業家對政策的理解,切實提升民營企業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主動性。

(三)搭建參政議政平臺

拓寬民營企業家參政議政的渠道,增加他們參政議政的機會,對一些優秀企業家,可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勞動模范等政治榮譽和人事安排上加大力度并有所傾斜,特別是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建設中,多給民營企業發聲機會,幫助民營企業提升社會地位,不斷增強企業家履行社會責任的使命感和榮譽感,使得政府出臺相關政策更加匯聚民意。

二、促進協同創新

堅持新發展理念,加強成渝地區兩地協同創新,在產業、政策和創新機制上下功夫,為民營企業發展創造優越條件,進一步推進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一)優化產業布局

明確渝北產業發展重點方向,既要立足自身,又要用好外部資源,在“有中做優、無中生有”上下功夫。聚焦重點產業,深耕細分領域,完善制造業領域產業鏈條,深刻理解高質發展的深刻內涵和要求,著力構建戰略布局合理、產業鏈條完整、創新迭代活躍、質量高效益好、區域協調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注重錯位化發展,突出自身優勢,比如,渝北作為“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區”,多年來,在綠色發展領域精耕細作,成效卓越,民營經濟在生態領域具有十分廣闊的發展空間。強化在重點產業的合作,依托仙桃數據谷、前沿科技城等園區,強化兩地民營企業在5G、電子裝備、智能制造、生物科技等領域的合作,加速在關鍵技術領域的協同創新,培育一批引領成渝地區民營經濟發展的優質企業。重點支持渝北民營企業與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中科院成都分院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開展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發。

(二)加強政策協同

積極打好兩地政策“組合拳”,加大生產、流通、分配、消費各環節改革力度,強化民營實體經濟吸引力和競爭力。運用系統協同又重點突出、全面協調又統籌有序的方法論,才能最大限度形成政策合力,最大限度避免政策對沖。由兩地的統戰部門牽頭,探索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協商頒發協同政策,共同分析研判發展狀況,結合反饋的問題,對相關政策進行修改完善。借助兩地商會,加強政策宣導,實現互通有無,積極聽取民企會員意見和建議,為政府出臺新策提供現實依據。強化政策落地保障,建立政策實施反饋機制,在執行過程中充分考慮跨區域政策實施的具體性,對阻礙因素及時研判排除,不適當條目及時分析調整,確保各項政策落地見效。

(三)鼓勵企業創新

鼓勵新型研發機構的建設,對創新研發型企業適當給予租金補助、技術支持、人才引進政策、交流合作渠道等;增強金融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嘗試設立創新研發專項金融支持項目,設立專項基金,用于創新研發。研發創新專項信貸產品,加快創新研發企業信貸審批速度,適時降低信貸利率,并在信貸周期等方面給予適當支持;優化創新發展的環境。牢牢把握載體支撐,不斷強化創新平臺建設投入,政府給予一定的場地、設備、技術支持,并逐步引導獨立運營。適當加重對科技創業孵化平臺以及創新產業園的政策傾斜,為創新企業提供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暢通創新性產品上市渠道。積極推動創新產品參與市場良性競爭,在市場準入、產品宣傳等方面給予支持,助力企業實現“技術——產品——市場——效益——技術”的良性循環;提升創新技術的專利保護意識。一方面,加強對自身研發技術的專利保護,實現對研發成果的獨占權,從而爭取市場競爭的主動權。另一方面,防止因對他人專利產品的產權侵犯,從而造成名譽、經濟等各方面受損。

三、優化營商環境

2019年,國務院頒布了《優化營商環境條例》,重慶市制定了《工作方案》,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引進先進生產力、推動現代產業發展、提升比較優勢的重要抓手。渝北區可嘗試從以下四個方面優化營商環境。

(一)激發市場活力

創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環境,全面落實放寬民營企業準入的政策措施,系統清理各類顯性和隱性壁壘,在市場準入、審批許可、經營運行、招投標等方面一視同仁。創造平等使用生產要素的環境,建立健全公平競爭審查機制。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合法權益。在做好降稅降費、擴大優惠范圍上下功夫,確保各項措施直達基層,直接惠及市場主體,持續激發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創造活力。

(二)優化政務服務

促進“市場準入異地同標”便利化準入機制落地,創新構建跨省跨區域“同一標準辦一件事”的市場準入服務系統,推進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平臺建設,包括統一身份實名認證互認、統一名稱自主申報行業字詞庫、統一企業經營范圍庫,實現成渝地區注冊登記無差別標準,零障礙準入。積極推進“信息孤島”破除工作,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構建部門間條塊聯通、數據融通、資源互通、辦事暢通的信息服務體系,實現信息共享。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完善“雙隨機、一公開”機制,推動政府從“嚴審批”向“寬準入、嚴監管、強服務”轉變,推動機關干部轉變觀念,增強服務意識。

(三)規范文明執法

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糾正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明確執法主體、權限、方式、步驟和時限,細化執法流程,做到程序公正、行為規范。嚴格實施行政執法公示、執法全過程記錄、重大執法決定集體討論和法制審核等制度。完善涉民營企業執法的考核評價和督促檢查機制,依法糾正執法過程中認定事實不清、程序不當、定性不準等問題,防止違法違規執法和“一刀切”粗暴執法,依法妥善處理政商關系,妥善化解涉企行政爭議。

(四)強化司法保障

堅持市場主體一切平等原則,依法懲治破壞市場秩序和營商環境的違法犯罪行為。準確把握法律政策邊界,厘清“刑事”“民事”界限。加強立案監督,嚴把“事實關”“證據關”,堅決杜絕索取賄賂、濫用職權、玩忽職守等行為。積極推進執行聯動機制建設,合力解決“執行難”問題,營造公平公正的司法環境,提升司法權威和公信力。

四、拓寬交流渠道

在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同時,通過平臺搭建、完善機制等方式促進成渝地區民營企業間相互交流,打造相對開放的市場環境、完善合作機制。

(一)適當加大開放程度

成渝地區民營企業進一步釋放發展潛力,需要持續擴大開放、打破壁壘。加強政策協同,依托金融政策、財政政策、產業扶持政策等,探索建立成渝交易中心、信貸銀行、人才交流中心等區域機構,推動貨物、資本、人才等在兩地間快速流通,進一步擴大市場開放程度,把政策紅利轉化為發展實效。

(二)建立健全交流機制

充分發揮成渝地區政府、統戰部門、商會的協調溝通作用,探索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在兩地輪流召開,每季度或每半年召開一次,對民營經濟發展情況進行定期專項研究,針對性出臺相關政策,結合具體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并加強后續落地監督,為川渝兩地民企合作共贏提供制度與后勤保障。

(三)構建各級交流平臺

積極發揮兩地商會作用,線上線下同時發力,努力構建民企交流平臺。共同籌辦川渝地區民企峰會論壇、民營企業產品會展等線下活動。加強新媒體交流,充分利用網站、公眾號、小程序等搭建線上交流媒介,推介優質項目和資本有效對接,形成聯動協調效應,促進資本、產品的有機融合。

(四)推介選樹優秀典型

加強輿論引導,主動講好民營企業和企業家故事,營造鼓勵創新的文化和社會氛圍。對在成渝地區經濟融合發展中表現突出的典型人物和先進事跡,進行大力宣傳表揚,增強企業家融入國家戰略的榮譽感。通過舉辦“民企講堂”等方式,邀請先進企業或企業家分享成功經歷,傳授先進理念,切實發揮示范作用。

五、結束語

雙城經濟圈的建設為成渝地區民營企業發展提供了更為寬廣的平臺,在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背景之下,為進一步促進民營企業可持續發展,仍需要在扶持政策更加可行、溝通渠道更加暢通、營商環境更加優化上下功夫。綜合來看,民營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仍有探索空間,但前景無限、未來可期。

參考文獻:

[1]韓瓊慧.發揮比較優勢 主動擔當作為 積極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N].樂山日報,2020-07-24(003).

[2]張房耿.著力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 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山[N].中山日報,2021-02-06(006).

[3]本報評論員.聚合力打好營商環境翻身仗[N].內蒙古日報(漢),2021-02-23(002).

[4]擦亮營商環境“金字招牌”構筑高質量發展示范城市“最強磁場”[N].鶴壁日報,2021-02-23(001).

[5]周淼葭.黃奇帆:縣域經濟是成渝“雙圈”的基礎[J].當代縣域經濟,2021 (01):5.

[6]蔡恩澤.唱好成渝“雙城記”推動高質量發展[J].產權導刊,2020(02):5-8.

[7]王亞男.論如何降低企業資金成本問題[J].財會學習,2019(03):154+156.

[8]李旭紅.企業資金成本問題研究[J].時代經貿,2018(20):79-81.

[9]龔晨.發揮統戰優勢 助推民營經濟健康發展[N]團結報,2020-03-03 (008).

猜你喜歡
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2018:中國會展業“高質量發展”之年
高質量發展背景下遼寧省綠色增長水平提升路徑及對策分析
中國經濟改革“高質量發展”是關鍵詞
開啟新時代民航強國建設新征程
我國經濟怎樣實現“高質量發展”
激活民營經濟活力研究
對東北突出發展民營經濟的再思考
對東北突出發展民營經濟的再思考
探析民營經濟的發展對于我國跨過中等收入陷阱的作用
東遼縣發展民營經濟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