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思主義生態觀與茶文化生態意蘊的比較分析

2021-12-12 01:09張思佳
福建茶葉 2021年7期
關鍵詞:工業革命意蘊資本主義

張思佳

(湖北工業大學,湖北 武漢 430070)

在科技與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我國十分重視文化建設。茶文化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受到了人們的重視。馬克思主義生態觀對我國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該理念對當前建設美麗中國起到積極的借鑒和指導意義。茶文化與馬克思主義生態觀之間既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之處,比較二者的異同具有十分積極的現實意義。

1 馬克思主義生態觀概述

1.1 內涵

馬克思主義生態觀是在特定時代背景下演變和發展的。馬克思主義生態觀是對資本主義不惜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盲目追求經濟效益行為方式的抨擊。馬克思主義生態觀不僅對人與自然的平衡關系進行了全面且深入的剖析,還著重強調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馬克思認為人化自然是協調統一的,即人與自然的協調平衡。無論是人化自然的演變與發展,還是自然人化的主體與客體,始終與人類發展史存在著密不可分的內在聯系,而且與人類發展史保持著協同性的關系。所以人并非是自然的主導,自然也并非受制于人。在自然化的演變發展進程中,人既可以是客體,又可以充當主體的角色。簡單來說,人是大自然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大自然極具代表性的關鍵產物。人與自然界中的其他生物一樣,遵循著某種特定的規律繁衍生息。

從自然人化的角度來說,人與自然之間保持著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內在聯系。人類的生產發展形態決定了自然的客觀規律,自然的發展形態又決定了人的生存品質。此外,由于二十世紀工業革命的迅速發展,人類的生存環境遭到嚴重破壞,人類的生存發展也受到極大的威脅。霧霾天氣嚴重,河流垃圾滿溢,污染物隨處可見,堆積如山,這不僅給生態系統造成了損害,還破壞了人與自然之間的平衡關系。在這樣形勢下,馬克思主張應從實際情況出發,運用科學合理的技術手段,減輕生態環境污染,維持人與自然之間的平衡關系。

1.2 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的內容

馬克思主義生態觀深刻反思了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中的環境破壞行為。所以,人與自然的關系是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研究的重心。該理念從自然的角度分析了人與自然的關系。馬克思主張人與自然是不可分割的整體,無論是自然人化的主體和客體還是人化自然的形成與發展均與人類歷史發展高度統一,因此,人在自然化時也可作為自然的主體和客體。如作為自然的主體,主體需求推動了自然人化的發展。自然人化中,人是重要的自然客體。人是自然界的產物,所以,基于自然人化的視角,人與自然相互依賴,且人類的發展與自然的發展息息相關。

受上世紀資本主義工業革命的影響,自然環境受損,影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出現了嚴重的水體污染、空氣污染和固體廢棄物污染等。該情況也直接破壞了人與自然的關系。為了改變這一狀態,馬克思立足實際,提出了以現代科技保護生態環境的理念,指出應以科技作為保護生態環境的工具,嚴格控制威脅生態環境的科學技術,推動有利于環境保護科技產品的廣泛應用。

1.3 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的產生

馬克思與恩格斯生活的時代是資本主義工業革命初期。為增大經濟效益,資本主義國家均進行了工業革命,以破壞生態環境換取經濟效益。早期工業革命的方法尚不完善,對生態環境產生了十分不利的影響。如英國在工業革命中十分重視煤炭經濟的發展,在當時出現了嚴重的霧霾天氣,死亡慘重。該事件在世界范圍內均具有較大的影響力。

這之后,資本主義國家逐漸意識到破壞生態環境的嚴重后果。馬克思與恩格斯也以早期工業革命的方式,基于生態學的思想和黑格爾的世界本源理論提出了主觀能動性唯物辯證主義,提出了人與自然之間的辯證統一關系。馬克思主義生態觀也主張人與人的和諧共處。工業革命發展中貧富差距日漸擴大,這也影響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馬克思在這一背景下提出了人與社會和諧共處的理念,為社會穩步前行創造了有利條件。

2 茶文化生態意蘊

不同于馬克思主義生態觀,茶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內容,茶文化發展充分吸收了儒家、道家和佛家的思想理念。茶文化具有較強的包容性,其也具有其他文化所不具備的藝術氣質。和諧是茶文化之中最為重要的理念,和諧在茶文化發展初期就是十分重要的特征。茶文化中,人與自然不是征服與被征服的關系,人與自然之間需要相互尊重,共同發展。此外,人也要充分利用自然規律推動社會的穩步前行,以此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創造有利條件。在自然改造中,需要深度考慮人的發展,進而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3 馬克思主義生態觀與茶文化生態意蘊的比較分析

3.1 相同點

馬克思主義生態觀和我國的茶文化生態意蘊都提醒人類,不得以破壞自然環境的方式促進社會經濟進步。同時對于現階段出現的環境問題也采取了多項解決措施。因此,兩種思想理念具有顯著的相似性。即均十分重視人與自然的和睦共處,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高度尊重自然和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馬克思主義生態觀和我國茶文化生態意蘊能夠經受住時間的考驗,主要是由于人類能夠始終尊重自然演變的過程和規律,以此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社會形態,形成相對穩定的關系,在促進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同時,高度尊重自然規律,促進社會的可持續前行。

在社會和時代發展中,自然界為人類社會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人類也需結合自身的需求和行為改造自然環境。歷史發展階段也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生態觀和我國茶文化生態意蘊的發展。二者均十分尊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基本原則,在索取和回報之中形成動態平衡,推動社會的穩步前行。另外,二者也明確了人與自然發展的概念。索取與回報間形成動態平衡是人與自然和睦共處的重要基礎,對社會前進也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盡管馬克思主義生態觀受資本主義社會的影響較大,但是在環境和人類發展的過程中,經濟建設仍需高度重視人與自然的關系。

在我國社會經濟與自然生態發展的過程中,馬克思主義生態觀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在馬克思主義生態觀中,主張人類必須尊重自然,日常行為符合自然發展的既定規律。以尊重自然規律為重要前提,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改造社會,促進社會穩定、長遠進步。在改造自然的過程中,不得破壞原有的自然環境,也不得違背客觀的自然規律。我國茶文化生態意蘊中充分體現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其以人與自然能夠達到和諧統一的狀態為中心思想,講求通過人自身的不斷努力,采取多種措施維持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關系,與此同時也高度尊重自然發展的既定規律。根據哲學的觀點,馬克思主義生態觀與我國茶文化生態意蘊之間存在著明顯的相似性。二者均分析和強調了尊重自然規律的重要意義。而人類也應在尊重自然的同時,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推動現代社會的持續、穩定發展。

3.2 不同點

馬克思主義生態觀與我國茶文化生態意蘊的起源存在巨大的差異。前者主要起源于資本主義工業革命時期,該思想的出現與當時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中造成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這種行為破壞了人與自然原有的動態平衡,因此提出了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環境保護觀。后者則受我國歷史進程的影響,起源于封建社會。茶文化生態意蘊通常指在封建主義盛行的時代,為了推動農業發展而對生態環境的肆意破壞。農業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具有可逆性,而工業發展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具有不可逆的特征。

另外,二者產生的環境和重點明顯不同。馬克思主義生態觀主張若要規避經濟發展中引發的環境問題,就必須轉變人類的消費觀念和生活方式。只有個體主動地做出改變,才能改變環境現狀,同時也可調整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如基于綠色發展和低碳生活的理念,創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社會環境和社會氛圍。這種思想從側面展現并表達了無產階級對資本主義制度的態度,批判了資本主義片面關注經濟建設和發展而忽視環境保護,打破了生態平衡。

我國茶文化意蘊則與之存在較大的差異。茶文化主張天人合一理念,該理念是解決生態危機的重要基礎。如農民需根據季節的更替和節氣的變化播種和收割,不得違背大自然的客觀規律。而馬克思主義生態觀所論述的內容有世界觀與方法論的全面支撐,茶文化生態意蘊僅有簡單的方法論,未形成相對完整的生態理論機制和體系。

當前,我國生態社會發展面臨形勢依然嚴峻,阻礙社會長期、穩定的進步。因此,我國也采取了多種措施轉變經濟發展模式。依據馬克思主義生態觀和我國茶文化思想理念探索出一條文化與經濟共同繁榮的有效途徑。將二者的共同點有機結合,實現生態與文明的有機融合,以便實現以科技發展提升經濟效益的總體目標,降低資源消耗,控制環境污染,推動現代社會的可持續前行。

猜你喜歡
工業革命意蘊資本主義
國際金融壟斷資本主義是壟斷資本主義的最新發展,是新型帝國主義
人工智能的存在論意蘊
馬克思對資本主義剝削的兩重批判——基于《資本論》第一卷的思考
煤、鐵、蒸汽與工業革命
論《紅樓夢》的“錯位”敘述及意蘊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歷史教學初探——以《面向未來的工業革命》一課為例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歷史教學初探——以《面向未來的工業革命》一課為例
“寶釵撲蝶”意蘊新探
詠史詩的哲學意蘊(外三則)
第四次工業革命對汽車行業有何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