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霉”到“莓”:莓茶產業的生態價值與風險

2021-12-12 01:09
福建茶葉 2021年7期
關鍵詞:石漠化張家界葡萄

白 里

(吉首大學歷史與文化學院,湖南 吉首 416000)

顯齒蛇葡萄(Ampelopsis grossedentata Hand-Mazz W.T.Wang)為葡萄科蛇葡萄屬木質藤本,植株全部無毛,小葉薄紙質,廣泛分布在云南東南部、廣西、廣東、福建、江西、湖南、湖北西部、貴州,生長在海拔400-1300米的山地灌叢中、林中、石上、溝邊這類復雜地形之上。其曾被視為廣東蛇葡萄(Ampelopsis cantoniensis Hook.et Arn.Planch)的變種,后被認定為全新物種。

顯齒蛇葡萄除各類微量元素外,還富含以二氫楊梅素為主的總黃酮,具有抗菌、消炎解熱、降血糖、降血脂、醒酒等功效。除此之外,顯齒蛇葡萄中富含的二氫楊梅素有助于防治乙肝、腫瘤等疾病。

顯齒蛇葡萄正式被識別為“藤茶”是在1971年,當時它尚被認定為廣東蛇葡萄的變種,關于顯齒蛇葡萄的應用研究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之后才緩慢開始。時至今日,以顯齒蛇葡萄、藤茶、莓茶等為研究對象的相關論文已有近千篇,絕大多數為成分分析、藥理分析、應用研究等方面,生態相關的論文極少,從生態民族學的角度入手能提供新的研究視角。

顯齒蛇葡萄由于富含各類化合物,藥用價值豐富,而在正常環境中生長的顯齒蛇葡萄毒性極小,具有較好的食用安全性,被制成草本茶(Herbal Tea)后口感良好且回甘十分明顯,因而具有較高的開發價值,其中尤以湖南湘西北地區的相關產業開發最為迅速。在該地區,顯齒蛇葡萄被稱為“莓茶”,其中分為張家界的“張家界莓茶”和湘西州永順縣的“溪洲莓茶”。

“張家界莓茶”目前集中在永定區羅塔坪鄉及周邊地區,這里也是國家地理標志認證保護區,羅塔坪鄉作為莓茶的“發現”地,更是自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就開始了莓茶種植。如今羅塔坪鄉莓茶種植面積超過2萬畝,甚至高于其16000畝的耕地總面積。

1 莓茶產業的發展

在長江以南地區廣泛分布的顯齒蛇葡萄很早就被發現了其價值,元代忽思慧在其《飲膳正要》中提及了“藤茶”,而福建等地區客家、廣西等地區瑤族、湘西北等地區土家族也均有飲用及藥用顯齒蛇葡萄的歷史。雖然顯齒蛇葡萄的藥用、飲用價值早已被本土文化熟練運用,但直到上世紀末才逐漸被外界所認知。以莓茶為例,張家界市的一名林業工作者于1993年得知羅塔坪鄉居民長期飲用由一種藤本植物制成的茶葉,對該茶葉鑒定之后,確定其為顯齒蛇葡萄。

羅塔坪鄉的土家族居民將顯齒蛇葡萄制成的成品稱為“霉茶”,從山上采集來的植株經過簡單切碎后進行曝曬,由于晾曬之后植物內部的黃酮析出成白色結晶體,看上去就像小塊的霉斑,因此而得名。此后出于市場推廣的需要,“霉茶”被改成了“莓茶”,又因當地為茅巖河流域地區,這一產品的正式名稱被定為“茅巖莓”。近年來隨著莓茶的產業擴張,“茅巖莓”被正式更名為“張家界莓茶”。

1997年“茅巖莓”商標的批準與國家重點新產品證書的獲得使莓茶正式成為一種受到廣泛認可的商品。在此之后,張家界地區的莓茶盡管獲得了不少國家、省級獎項與證書,種植面積仍十分有限,消費群體也大多為張家界本地居民與部分游客,商品價格常年穩定不變,銷售渠道多為本地販賣。

自產業扶貧推廣之后,作為莓茶發現地的羅塔坪鄉首先進行了產業推廣,臨近同處地理標志保護區內的青安坪鄉、三家館鄉及溫塘鎮也陸續開始了莓茶種植。張家界永定區的莓茶種植面積從2015年的1000畝左右到2018年的50000畝左右,直至2020年的預估種植面積在80000畝以上。同處湘西地區的湘西州永順縣也在大力推廣“溪洲莓茶”,種植面積正在迅速增長。

莓茶種植的迅速增長得益于其生長特性,在原產區羅塔坪鄉,通過扦插種植的植株成活率極高,當地村民個體戶種植的扦插成活率在97%以上,單一野生母株就能提供大面積種植扦插所需。

顯齒蛇葡萄能在各種復雜環境下成長,從向陽的山坡到背陰的山溝均有分布,在進行大規模種植時,就只能選擇在坡地或是平地種植。早前認為需種植在避免太陽直射的陰坡地,土層以深厚、肥沃、疏松、濕潤為佳。經過數年種植之后,目前普遍得出的經驗認為陽光對于顯齒蛇葡萄的生長具有較大的積極作用。顯齒蛇葡萄在平整地形的農田上種植時,效仿茶葉種植,在壟上成列扦插,密度約為300-400株每畝。在坡地種植時,部分村民選擇在已有梯田上種植,則種植方式與平地種植相同,大多數坡地種植為在開荒后的山坡上直接依地勢種植,據坡度微調種植密度。這類種植即將顯齒蛇葡萄進行灌木化種植,類似茶葉種植,貴州江口縣部分地區有搭架栽培的不同方式,但種植面積較小。

顯齒蛇葡萄春季轉暖后開始抽枝發芽,之后直到秋季都處于生長期,夏季開花,秋季結果,全國各地的采摘時間因各地采摘部位不同而有所區別。張家界地區的莓茶采摘從發芽后的3月開始到結果前的10月結束,采摘周期極長,夏季6-8月光照充足時的漲勢最好,全年產量也大部分集中在這一時段。采摘對氣候環境有一定要求,持續降雨會導致產量下滑。2020年夏季華南地區持續降雨,絕大部分莓茶產區的采摘都晚于6-8月的豐產期,導致莓茶畝產量大幅下滑,部分茶田畝產生茶不到100斤。

莓茶加工流程從生茶進場到成品入庫,往往不會超過24小時,除去時間最長的晾曬階段以外,莓茶的制作時間基本為烘干(十到數十分鐘)、殺青(20-30分鐘)、發酵(2小時)、揉捻(數分鐘),加起來不到四小時,其中大部分步驟的具體時間均依賴炒茶師自行決定,因此不同生產批次的莓茶品質都略有不同。

莓茶的產業化過程正是一般性知識取代本土性知識并指導莓茶種植與加工的過程,莓茶從原有的采集野生植株并將地面部分全部進行加工,轉為如今的人工種植并將其灌木化后采摘嫩芽。莓茶逐漸從本土性知識指導下的藥材轉變成為一般性知識指導下的商品。正是出于市場化的需求,羅塔坪鄉土家族居民日常飲用的“霉茶”成為了張家界特產“莓茶”。

2 莓茶的生態價值

顯齒蛇葡萄作為一種多年生藤本植物,根據生長地理環境的不同,其形態也會發生相應變化,其在林緣環境下為攀援藤本,主莖直到抵達光照較為充足的一定高度后才會生出大量分支,并互相攀蔓以作支撐;而在羅塔坪地區的植株群落多屬于沿坡地石縫生長的低矮灌木攀援植株或是不需攀援單獨鋪開的個體,橫向發展開來最多可覆蓋數米面積。

顯齒蛇葡萄作為一種廣泛分布在長江流域的藤本植物,在原產地并無適應性問題,其對病蟲害的抵抗力也遠高于一般經濟作物。在一處莓茶田中,每隔十米左右安放了粘蟲板,根據筆者的觀察,粘蟲板捕捉到的蟲類品種較雜且數量較少,無成規模的單一物種,且觀察茶田,絕大部分葉片都沒有受損痕跡、無蟲瘤存在。據同行的莓茶種植者介紹,自種植以來從未噴灑農藥,而根據張家界市農產品檢測中心檢驗結果顯示,該基地的莓茶確實為農藥殘留零檢出。

顯齒蛇葡萄在坡地種植對于生態保護有著積極影響,其生態作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為對水土流失的預防,其二為對西南山區石漠化的治理。

藤本植物根系發達、攀附能力強、成長速度快等優勢使得其在治理水土流失上有極大的潛力,在邊坡水土保護領域,藤本植物因其對邊坡的特殊立地條件有較強的適應能力、栽培性狀好、護坡效果良好、景觀優美等優勢,迅速成為了邊坡生態保護的重要工具。羅塔坪鄉地處河谷地帶,水土流失導致的泥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時有發生,臨近山丘的村落很多都布置了地質災害疏散指示。很多山坡上的茶田處于潛在滑坡帶,而顯齒蛇葡萄的大規模種植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水土流失、降低了地質災害發生的風險。

湘西北地區喀斯特地形廣布,部分山區經過長久以來的砍伐、耕種、放牧后,石漠化問題突顯,而中國西南成規模的石漠化地區卻是長江經濟帶重要的水源涵養區與生態屏障,生態區位十分重要。因此對于當地的生態恢復與保持就顯得越發重要。在這些石漠化地區,季節性干旱較為顯著,而藤本植物較之木本植物通常能利用到更深層的土壤水,以此避開旱季缺導致的生存壓力,因而具有更高的水分利用效率。

即使是炎熱的盛夏,在山坡上成長超過兩年的莓茶田里,陽光已經難以透過密集的枝葉照射到地表。據筆者觀察,茶田下青苔遍布、加上堆積的落葉腐殖,地表溫度偏低、濕度偏高,裸露的石塊表面被濕潤的苔蘚與腐殖質層層覆蓋。由于當地絕大部分茶田屬于近年來新種,且并未嘗試改種其它植物,因此對于石漠化地區的莓茶田植樹造林能否成功無法作出確定結論,但基于已有觀測,可以給出樂觀預測。

顯齒蛇葡萄屬于適應性極強的藤本植物,野生環境下的顯齒蛇葡萄能在生態位邊緣存活,并有著不易遭受蟲害、根系發達可保持水土、生長迅速并能大面積覆蓋地表等優勢,作為本土物種又無需擔憂引進外來物種導致的生物入侵問題,因此有著極大的生態價值。顯齒蛇葡萄的能減緩水土流失,協助恢復石漠化地表,為西南地區石漠化山區的治理提供了新的選擇。

3 莓茶種植的潛在生態問題

隨著莓茶種植在羅塔坪地區以外的湘西北地區鋪開,同屬“張家界莓茶”地理標志保護區內其他鄉鎮的莓茶種植開始出現種種問題。顯齒蛇葡萄作為本土物種本應適宜所在環境,但在2018年12月27日至2019年1月2日的湖南省低溫雨雪冰凍災害之下,本就處于重災區的莓茶種植園受到了極大損失,大片莓茶田受到凍害,對2019年早期的莓茶產量造成了較大損害。

通過調查以及對相關技術員的采訪,筆者獲取了一個較有代表性的案例,在一片受災的莓茶田邊,一株莓茶可能是栽種時遺留的個體在溝中生長,凍災過后,田中的莓茶受損嚴重,而野生個體卻毫發無損。

根據探討與推測,可得出一種較為合理的解釋。首先,相較在平地毫無遮擋的莓茶田,溝中的野生個體更加接近原生環境,遮擋物使得其沒有完全暴露在凍災之下。其次,由于生產采摘需要,生產期的莓茶田定期會進行采摘,將新發的嫩芽與新葉摘去,限制其生長高度,在冬季臨近后又進行了疏枝,防止過于密集,這就導致了其生長密度受限,缺少遮蔽,且由于其為藤本植物,新枝尚未完成木質化,抗寒能力較弱,因而在寒潮之下遭受了大面積凍災。最后,相較莓茶最早集中種植的羅塔坪,后續種植的莓茶多集中在山區,本身較之河谷地帶就更容易遭受氣象災害,而這類地區種植的莓茶又往往種植時間較短,植株發育較晚,未能成長起來從而形成一個互相遮蔽的生長密集區域,抗寒能力較差。以上原因均為將顯齒蛇葡萄這一物種從原生環境中剝離投入新環境而造成的。

除去凍害之外,莓茶種植也易受旱澇災害,莓茶種植需要合適的水資源,缺乏水源則生長緩慢,產量銳減,水分過多則容易造成爛根。在湘西北廣大喀斯特地貌區域,顯齒蛇葡萄在野生環境下往往會依賴來自地下暗河的水源,因此往往能在山溝背陰處大量被發現。

依靠著豐富的地下水資源,羅塔坪鄉大量莓茶種植在山坡上,地下暗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而地勢上的高低落差使得莓茶田不用擔心積水導致的爛根問題。

然而由于莓茶經濟產值較高且極易管理,在羅塔坪鄉,莓茶種植面積超過了其總耕地面積,大量耕地變成了莓茶田,不僅是原本山間的旱地,連河谷地帶的水田也被用來種植莓茶。

將旱地梯田甚至平地水田改造為莓茶田后,總產量較之以往大幅增長,由此帶來的排澇問題也突顯出來。平地種植莓茶需要著重管理田邊的排水溝,保障排水溝的暢通,若是不慎堵塞導致積水浸泡莓茶根系,極易導致爛根。排水溝在雨季往往難以完成排水工作,平地或是梯田上的莓茶田經常出現積水淤積的現象。

除去種植環境的改變以外,大量種植單一作物也會使得當地生物多樣性陷入匱乏,由此產生的各類生態問題是值得引起注意的,如擠占其它物種生態位后導致的生物多樣性受損。

從生態上來說,單一物種導致當地缺乏復雜立體的林間結構,在能量利用上效率偏低,也使得生態結構發生劇變,違背了生態恢復的自然環保理念。單一物種種植極易遭受大面積的災害,在抗災性上要遠遠弱于復合種植,2018-2019年的凍災就是一例,目前莓茶種植尚未有成規模的蟲害報道,若是因生態變化導致的新型蟲害產生,則莓茶產業很有可能遭因此受損,其抗逆性也存在風險。

此外,根據部分種植戶反饋,在原先梯田上種植的莓茶長勢不如荒地種植,在不施肥的前提下,久經開墾的農田土地肥力流失嚴重,反而不如尚未開發過的荒地。從產品品質的角度出發,減少肥料的使用也利于綠色食品標志的申請。

維護生態安全的目的是為了人類的利用,而人類社會又客觀存在著民族和文化差異。而對于某一個民族來說,其生計方式是所處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綜合影響下的產物,這兩大環境構成了一個相互依存與制約的客觀實在系統。因此,為確保生態系統的穩定與生態安全的維系,莓茶在當地的大規模種植需引起警惕。

顯齒蛇葡萄在作為羅塔坪鄉土家族飲用的“霉茶”時只是一種被本土性知識所利用的野生植物,野生環境下的顯齒蛇葡萄植株在當地自然環境中屬于占據邊緣生態位的種群,一般生活在石上、溝邊等背陰處,因缺乏陽光照射而發育緩慢。在成為張家界特產的“莓茶”后,野生的顯齒蛇葡萄被灌木化后大量種植在原有耕地上,種植在全新環境下的植株在遭受洪澇、冰凍災害時受損嚴重,大量種植后造成的當地物種單一化有著潛在的生態風險。

保持生態多樣性能有效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生態系統的穩定對于抵抗氣候環境及其它因素導致的災害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因此單一物種的大面積種植造成的生態單一極易破壞地區生態系統的穩定,進而產生潛在的生態風險。

4 結語

莓茶是一種既傳統又新鮮的飲品,是狹義與廣義上的茶,是高效的經濟作物與潛在的生態衛士。傳統上莓茶已被本土性知識運用多年,但從其被“發現”到完全市場化也不過二十年左右的時間,作為一種區域性的經濟作物還有待研究。莓茶本身不屬于狹義上的茶,隨著茶的定義的泛化與符號化,莓茶被并入了競爭激烈的茶葉市場。莓茶擁有投入產出比高、容易管理的優勢,又在石漠化地區的環境保護中存在巨大潛力。雖然莓茶的經濟與生態價值較高,仍需要密切關注大規模種植后帶來的生態變化,由于生態位的擠占,單一種植具有潛在的經濟及生態風險,一旦風險爆發,后果不堪設想。

產業振興帶來的鄉村經濟發展固然重要,但對于生態建設的側重也不能減少,中華民族對生態環境的責任感是我們的文化自信與重要精神遺產,如今對鄉村振興與農業現代化的追求也不能忘記這樣的傳統與價值觀,就價值觀與自然觀去推行鄉村振興而不確保生態建設的先行,這意味著我們對傳統文化自信與價值觀自信的失去。莓茶種植目前仍屬于不能自主規避風險的未成熟產業,不能盲目擴大產能而忽視經濟類型單一化帶來的潛在經濟與生態風險。

莓茶當前從種植方式到加工工藝再到飲用方式,大量借鑒來了傳統茶葉行業的經驗,這些經驗帶來的改變對于莓茶來說是否有益,帶來的收益是否會影響莓茶的長期利益,都是需要研究且待時間來證明的。將本土文化中的“霉茶”轉變成市場上的“莓茶”,市場化并完全“茶葉”化后,莓茶可能也失去了其特殊之處。隨著人類因文化多樣性缺失導致的生計方式單一化,自然資源本身所具有的多樣性也會逐漸消失。因此,對于顯齒蛇葡萄的大面積種植,應持謹慎態度。

猜你喜歡
石漠化張家界葡萄
湘西巖溶區石漠化空間動態研究
——以鳳凰縣為例
石漠化信息提取與時空演變分析
——以貴州威寧縣為例
滇東北巖溶地區石漠化時空演變過程分析
張家界:賡續紅色血脈,續寫新的篇章
張家界的幺妹兒喲,張家界的酒兒……
葡萄熟了
當葡萄成熟時
張家界看山(外四首)
曲靖市巖溶地區第二、第三次石漠化監測結果對比分析
畢業一起去旅行之張家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