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帶一路”背景下茶經濟發展存在問題及其對策研究

2021-12-12 01:09翟有為曹廣偉
福建茶葉 2021年7期
關鍵詞:茶葉一帶一路生產

翟有為,曹廣偉

(河南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河南 鄭州 450046)

1 茶經濟發展理論概述

我國有著悠久的茶葉種植的歷史,也擁有著長遠的茶葉飲用的歷史,這為我國古代茶葉經濟的發展和進步提供了相應的發展環境。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我國的茶經濟發展才有了不斷壯大的機會。

1.1 我國古代茶經濟發展的通道

中國古代的茶經濟主要通過三條對外的商貿通道得以實現,一條是始于漢唐的銷售茶通道即茶馬大道,其次是始于公元7世紀的海上絲綢之路,最后一條是始于明朝的古絲綢(茶葉)之路。這些通道的出現使我國古代的茶葉產業的交易有了可以交易和流通的渠道。漢朝的西南地區盛產茶葉,地理位置優越,土壤肥沃,而且到了夏季雨水充足,這為當地的茶葉的生產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北方是當時的經濟、政治、文化的中心,有很多的權貴喜歡飲茶,尤其是當時的文人墨客。因此,茶大多數銷往北方地區。始于公元7世紀的海上絲綢之路,通過大海運輸的方式,順應了當時對外交往的經濟發展的潮流,把我國南方地區產的龍井茶、鐵觀音茶等輸出海外,經過馬六甲海峽,可以最遠到達歐洲地區,特別是當時的大英帝國,對來自中國的茶葉和瓷器比較喜愛。日本、韓國、越南等地區也對中國產的茶葉十分喜愛。在整體絲綢之路的視野下,一方面,明代云南大理是南方絲綢之路與海上絲綢之路連接的重要節點,是中國絲綢之路對外交往的匯合點。在當時的明朝時期,中國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的萌芽,相當于資本主義國家的手工作坊式的茶葉生產已經出現。分工比較明確,各司其職,相互合作去完成茶葉生產的任務。這樣的手工作坊式的茶葉的生產方式,大大的提高了茶葉生產的效率,從而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了茶葉生產的成本。

1.2 我國古代茶經濟發展的歷史

我國茶經濟發展的歷史悠久,有很多的歷史資料可以考證,歷史書上也有相應的文字記載。從漢朝時期的陸上的絲綢之路,把我國南方地區產的茶葉,遠銷出口到國外地區,西域地區的的國家對來自中國的茶葉十分的喜愛。唐朝時期是我國古代的一個盛世,經濟、政治、文化等都到達了一個當時歷史時期的頂峰。因而,與國外的很多國家都有貿易往來,其中,一個重要的外銷商品就是茶葉。不僅西南地區的茶葉受到國外的喜歡,而且產自信陽地區的茶葉,也受到了十分的喜歡。到了三國時期,由于當時的戰亂頻繁,諸侯割據的現狀,對外貿易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同時,國內的茶葉經濟產業的發展在一定的程度上停滯不前了。魏晉南北朝時期,戰爭的狀況有所緩解,人們開始利用和平的有力條件來恢復生產,茶經濟有所發展。到了宋朝時期,我國的經濟重心開始南移,對外貿易發達,正是在這一時期,我國的茶經濟的發展邁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2 我國茶經濟發展現狀

2.1 發展概況

在我國南方等地區的茶區以及北方地區的人們生產的積極性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別是在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大力提倡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推動我國經濟走出去。沿海地區的茶葉種植區逐漸行動起來,響應號召,組織對茶葉的生產和加工。福建茶葉生產區、海南茶葉生產區、以及比較有名的信陽茶葉生產區都積極的進行出口。茶葉產業經濟有了恢復和增長。黨的十八大以來,農業農村經濟穩中向好、穩中向新,成為整個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穩壓器”、“千年未有之變局”的“定海針”。五年來,糧食連年豐收,產能穩定在1.2萬億斤以上;肉、禽、蛋、奶、水產品供給充足,百姓舌尖安全更加保障有力;“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成績斐然,去年全國化肥使用量首次接近零增長;農民持續增收,人均年收入邁上1.2萬元臺階;我國的茶葉經濟發展也取得了新的成就。

2.2 種植現狀

我國的茶葉種植面積在不斷地提升,像安徽的黃山、福建的安溪、山東的日照、湖南的安化、云南、四川、江西等這些地方都盛產茶葉,從全國來看,茶葉種植面積200多萬公頃,向著300萬公頃的種植面積突破的趨勢發展。目前我國的福建地區種植茶葉的范圍不斷擴大,種植面積在不斷提高。與此同時,安徽黃山、信陽地區的茶葉種植面積也在提高。

2.3 經營方式

我國的茶葉產業的經濟發展方式依然處于粗放式的發展階段,階段性特征是以家庭承包為單位的茶葉經濟為基礎,輔之以茶葉企業專門的經營公司和茶葉連鎖機構。需要指出的是,以家庭為基本單位的茶葉生產經營的成本比較高,從而使得茶農的生產積極性有所降低,沒有形成比較大的規模。

2.4 銷售渠道

我國的茶葉銷售經營主體基本上以線下銷售為主,線上銷售為輔。比如在各商業街存在的茶葉專賣店、茶葉特產店、茶葉連鎖店等。隨著互聯網的不斷深入發展,不少茶農和茶葉專門的經營主體也都開設了線上的銷售網店,茶葉銷售的電子商務化比重在不斷地提高。

2.5 生產成本

由于我國的茶葉種植基本上是在山區,沒有便利的機械化工具來提高采摘的效率,基本上依靠人工的方式去采摘。農村勞動力外出背景下,農業用工成本不斷攀升,2019年雇傭1個勞動力采茶平均需要支付150元/d,最低需要支付80元/d,而最高的需要支付400元/d。因此,生產成本并不低。

3 “一帶一路”背景下茶經濟發展存在問題

3.1 種植、生產、經營方式粗放

我國是一個茶葉生產和消費的大國,許多地區的氣候和環境適宜茶葉的種植,有著天然的的茶葉種植的優勢,同時也是不少當地居民的生活的主要的收入的來源。然而,許多地區的茶農并沒有因此而改變原來的觀念,種植的方式呈現出粗放的狀態。突出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種植的茶葉的之間的間距過大,造成了相應的土地資源的浪費,土地的利用效率偏低;二是種植的茶葉的肥料使用過度,遠遠超出了茶葉生長過程中所需要的養分,從而在一定的程度上造成了肥料的浪費。生產的方式也是粗放的,茶葉原材料的利用效率低,生產過程中的粗加工,生產過程中的人力資源利用效率低,從而導致了加工的成本高昂,在一定的程度上阻礙了當地的茶葉產業的發展。經營方式的粗放,突出表現在茶葉經營者思想的守舊,沒有順應現代經營思想、營銷方法的升級,依然是傳統的粗放式的經營模式,競爭力下降,成本過高。

3.2 行業標準無序、混亂、不科學

我國茶葉在跟“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競爭的過程中,由于沒有自己的全國的行業標準,在跟國外的競爭過程中,出現了無序競爭的情況。為了爭取來自國外的訂單,全國的各地的茶葉生產區,自降標準,混亂競爭,沒有科學的、合理的行業規范難以獲得“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認可。從長遠的發展的眼光來看,是不利于我國的茶葉產業的發展的。

3.3 品牌知名度、含金量、附加值較低

說起我國的茶葉,產茶葉的地區和加工茶葉的地區比較多,然而,耳熟能詳的知名的茶葉的品牌比較少。最知名的品牌有龍井茶、普洱茶、鐵觀音、大紅袍、信陽毛尖。武夷山茶等。這些茶葉的知名度比較高一點,銷售的價格也就貴些,除此之外,其他的茶葉,不僅沒有品牌的知名度,茶葉的生產的質量也沒有保障,品牌的附加值比較低,市場的吸引力就低一些,含金量也不高。

4 促進茶經濟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4.1 集中進行種植、生產、經營的培訓

為了解決在茶葉茶葉發展的過程中存在的種植、生產、經營的粗放式發展的問題,有必要聯合各省、各地區的茶葉的協會,集中對我國的茶農進行相應的種植方面的培訓,提升節約資源,提升土地利用效率的意識;對茶葉加工企業進行培訓,提升茶葉加工的規章制度的了解,嚴格按照規章制度,提升人力資源的利用效率,從而促進加工的可持續的運營;最后,對經營者進行培訓,提高他們的現代化管理和經營的理念,適應現代化的茶葉競爭模式。

4.2 全面統一全國的茶葉行業標準

由于我國的每個省、每個地方的茶葉生產經營都有自己的地方的標準,沒有形成全國的統一標準,這就需要建立全國的統一的茶葉生產的標準,有利于推動我國茶葉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產業競爭,匯聚更多的競爭優勢。從基地種植、青葉采購、生產加工、產品檢測到包裝銷售各個環節制定質量規范,指導茶農、工人嚴格按標準規范發展茶葉生產,規范企業嚴格按標準規程拓展茶葉市場。

4.3 提升品牌的國際知名度和高附加值

我國目前存在的一個突出的問題是,低附加值的品牌和不知名的茶葉品牌比較多,知名度高的、含金量高的、附加值大的國際的知名茶葉品牌偏少。因此,需要聯合政府、市場和企業,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知名度的、附加值高的、含金量高的高端的茶葉品牌。低附加值的茶葉生產,獲得的利潤偏低,本身由于質量不好,沒有能力跟“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高端茶葉品牌進行競爭,從而失去市場。因而,打造高端、知名的茶葉品牌是必然的選擇。

猜你喜歡
茶葉一帶一路生產
《茶葉通訊》簡介
讓安全生產執法真正發揮震懾作用
藏族對茶葉情有獨鐘
代工生產或將“松綁”
香噴噴的茶葉
反生產行為差異化治理策略
微生物發酵生產DHA的研究進展
便攜式茶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