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化與人工智能背景下教師角色的研究述評

2021-12-12 03:39袁丹丹
教育周報·教育論壇 2021年14期
關鍵詞:教師角色人工智能信息化

袁丹丹

摘 要:教師是教育活動中重要要素之一,但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教師的角色也在發生著變化。21世紀,人們進入信息化與人工智能時代,教育環境發生巨大變化,教育活動也在發展改變,作為教育活動中的重要要素的教師也發生變化。信息化與人工智能背景下教師角色是近年來討論的熱點話題。文章以有關信息化與人工智能時代背景下的教師角色的文獻為主要研究對象,將文獻篩選后,分為對教師角色困境的研究、教師角色重新定位的研究、教師角色重構路徑的研究,從而對信息化與工智能時代下教師角色進行討論、總結與反思。

關鍵詞:教師角色;信息化;人工智能

緒論

二十世紀,互聯網發展迅速,數據規模極速擴大,基于互聯網與大數據的人工智能正在悄然興起,對教育教學也產生巨大影響。而作為教育活動中的當事人之一的教師,教師的角色也必然需要與時俱進。在官方文件,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中也提出,到2035年實現“教師主動適應信息化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變革,積極有效開展教育教學”[1],那么教師角色的轉變是必然的。

一、教師角色的困境研究

“大數據正深刻改變著人們的思維、生產和生活方式,也深刻影響著人們的學習方式?!盵2],大數據時代的人工智能也正在逐步影響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德國哲學家哈貝馬斯認為,“現代技術已經成為一種意識形態,全面侵入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盵3]?!白鳛楝F代技術之一的人工智能,也正在逐步成為一種意識形態,其背后的技術理性使人逐漸被工具化?!盵4]因此教師角色困境主要集中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師角色主體性的喪失

教師在信息化與人工智能背景下,越發的依賴于于技術去進行教育活動,逐漸喪失教師角色的主體性.“技術的突破性發展,觸動了傳統教育模式,對于傳統教師職業及角色造成了沖擊”[5]“教師對人工智能的片面理解,致使自身的教學主體地位讓位于智能機器教師?!盵6]教師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無法發揮自身作為教師的角色。教育領域,部分教師在工具理性的驅使下,逐漸放棄了自身教學的主觀能動性和專業敏感性。人工智能成為部分教師決策的來源。[6]教師在時代的沖擊下,逐漸依賴于技術,只相信技術,不再相信自己過去的教育教學經驗,逐漸喪失對教育的主導權,從而出現了教育失語[7]事實上,“技術之所以可以作用于教育,恰是由于技術的潛力都是由人來實現的,教育的研究對象與技術圍繞著 人這一個共同的主題?!盵8]

(二)教師角色人文性的喪失

教師與學生的溝通逐漸數據化,變成線上溝通,面對面的溝通減少。老師功利化的目標,會逐漸將學生數據化。人工智能具有增能、使能與賦能的功能,能夠提高效率。[9]“人工智能將削減了教師的作用,替代教師重復性工作,使教育變得越發的標準化。因而,“師生交往看似是人與人的交往,實則是數據與數據、算法與算法之間的交往,消弭了師生交往的生命之維?!盵6]

二、教師角色的重新定位研究

傳統教師角色是做為知識的灌輸者或者知識的傳播者,但在這個信息化與人工智能背景下,教師的角色需要進行重新定位,根據篩選的文獻,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對教師進行重新定位。

(一)學習的分析者

在信息化與人工智能背景下,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獲取大量知識,這就需要教師把自己作為學習的分析者?!皞鹘y教學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教師往往憑經驗解決教學過程中的問題。許多教學經驗是由老一輩教學工作者留下的,也是由教育者自身總結而來,并且這類經驗是存在與教育工作者頭腦當中的較為模糊的認識。大數據時代的來臨,改變了當前這種模糊的教育方式。在大數據時代,學生可資選擇、利用的學習資料及其他教育資源極其豐富,教師應由傳統的教育活動的組織者逐漸轉變為資源的提供者和整合者?!盵2] “互聯網的技術、資源優勢加劇了教師業已存在的職業倦怠,進而削弱了教師教學改革、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創新的動機和主動性?!盵11]學者研究表示教師在課堂轉型中的教學行為依然講授居多,說明教師在課堂轉型中最大障礙就是他們對自身傳統講授習慣的克服,教師需要成為觀察者和促進者轉換,把課堂空間留給學生[12]同時互聯網等技術在教學中的深入應用會使教育系統中產生大量的有關學生學習行為數據。[10]教師作為學習分析者,要能在信息海洋中給學生提供指引,幫助學生將信息轉化為知識,從而增加學生知識的系統性和實用性。[13]

(二)個性化的指導者

在信息化與人工智能時代背景下,絕大部分的教學重復性工作是能被替代的,這時就需要人機協同,實現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在人工智能的幫助下,教師更容易照顧到學生的個性化需求。[14]]

(三)正確價值觀的引領者

科技的快速發展,而學校中的主體,學生是信息化與智能化的一代,學生在網絡所接收的信息是沒經過篩選的,學生對所接收的信息是沒有足夠的鑒別能力,在這種情況下極易對學生價值觀造成影響,教師的角色在新的背景應該轉換為正確價值觀的引領者。有學者指出,科學技術挑戰著我們的信仰、價值觀、社會規范、公共道德、科技倫理。[10]雅思貝爾斯說:教育是對靈魂的教育,人們價值觀,是現代教育重點關注的內容。[14]

(四)學生心靈的對話者

在信息化與人工智能時代下,科學技術無論發展到何種地步,信息與人工智能都無法對學生具有仁愛之心的?!敖逃谷顺蔀槿?,使人從自然人成為社會人,良好的心理與情感狀態是健康的社會人的要素,培養社會人的教育包含對受教育者心理與情感發展的關注,這是受教育者自由全面發展的標準之一,也是教師工作的基本任務和責任之一”[14]新一代學習者是在互聯網下成長,因而知識不再是不再是學生成長中最重要的東西。[15]教師承擔了學生心靈的對話者的角色,要重視學生的心理與情感的健康發展。人工智能與教師之間應該是一種互相補充的關系,共同作用完成對學生的培養。有學者提到“雖然伴隨現代技術的加速發展,計算機等技術手段取代了教師的部分工作,學校教育的本質并沒有發生變化,教育是富有人性的活動,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應該是一種我與你的關系,重在對話與溝通”[16]

三、教師角色的重構路徑研究

文獻的梳理后,教師角色重構路徑分為國家社會、學校、教師群體三方面。

(一)社會層面教師角色重構路徑

教育是在為社會的進一步發展輸送人才,同時也是在為社會的穩定提供支持的。隨著時代的進一步發展,社會需要對教師角色的轉變提高支持,創造條件。2015 年印發的《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對互聯網,行動計劃在教育領域的實施做出了重要部署。提倡學校用數字資源去探索網絡化教育新模式,鼓勵學校通過與互聯網企業合作等方式,對接線上線下教育資源,探索教育公共服務的新方式。文件的發布為學校和教育部門提供了依據和動力去推動教育改革。社會是需要營造積極的氛圍以促進教師角色的轉變。

(二)學校層面教師角色重構路徑

學校變革是近年來的熱門話題,而教師角色的轉變也必定是學校變革中的重要一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特別強調了教師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作用,“違背教師意愿或沒有教師參與的教育改革從來沒有成功過.”[17]教師作為學校中的一份子,教師的教學方式與學校的支撐體系是相互補充,教師的角色再造需要學校提供的外部條件。只有在學校為教師角色轉變提供條件支持,教師的主觀能動性才能調動起來,才能實現角色的轉變。

(三)教師層面教師角色重構路徑

教師處于大數據時代下,教師群體應該正確面對社會進步所帶來的危機。教師群體首先應理性認識人工智能的缺陷,從而實現自身角色由識轉智的前提。教師群體應反思教師與人工智能的關系。

教師群體應該以更開放的態度去構建師生關系。這一點其實是要求教師群體教育堅守人本立場。教師就可以發揮更多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生命對話的功能,以人為本。如果教師群體能構建成有溫度的教育教育活動,那么無論時代如何進步,教師這一職業都無可替代。

四、結論

國內外近幾年對信息化與人工智能時代下的教師角色的研究為我們展示了教師角色轉變的基本趨勢。從教師角色所有面臨的困境來看,大部分研究集中于教師角色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主體性的喪失。大部分研究者是將重點放在了教師角色的重新定位的研究。多數文獻都對教師角色的重新定位進行了詳細闡述,對教師角色的定位研究都是基于教師角色現實困境出發。同時,不少研究也關注了教師角色的重構需要通過什么路徑。除此此外,國家也出臺相關文件與政策去促進學校轉型以帶動教師角色的轉變,從而推動教育的發展,培養人成為真正的人。

參考文獻:

[1]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N].光明日報,2018-02-01(01).

[2]陳建錄,姚瑤,蹇世瓊.大數據時代教師角色的重新定位[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38(02):33、35.

[3]哈貝馬斯J.作為“意識形態”的技術與科學[M].李黎,郭官義,譯.上海:學林出版社,1999

[4]胡偉.人工智能時代教師的角色困境及行動策略[J].現代大學教育,2019(05):79、80.

[5]張優良,尚俊杰.人工智能時代的教師角色再造[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9,40(04):41、44、45.

[6]劉磊,劉瑞.人工智能時代的教師角色轉變:困境與突圍——基于海德格爾技術哲學視角[J].開放教育研究,2020,26(03):46—48.

[7]王向華.對話教育論綱[M].北京: 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 序.

[8]許良.技術哲學[M].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 224.

[9]張坤穎,張家年.人工智能教育應用與研究中的新區、誤區、盲區與禁區[J].遠程教育雜志,2017( 5):54.

[10]范國睿.智能時代的教師角色[J].教育發展研究,2018,38(10):72、73.

[11]楊潔.互聯網教育應用的技術反思與倫理重建[J].中國高等教育,2016(20):60.

[12]姚佳佳,李艷,金松濤,潘金晶.信息技術融入課堂的教師教學轉型發展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9(03)46.

[13]余宏亮.數字時代教師角色的變革與重塑[J].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18,39(05):174.

[14]陸石彥.論人工智能時代的教師角色再造[J].江蘇高教,2020(06):100、101.

[15]阿蘭·柯林斯,理查德·哈爾弗森.技術時代重新思考教育[M].陳家剛,程佳銘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49.

[16]葉瀾.新世紀教師專業素養初探[J]. 教育研究與實驗,1998( 1) : 45.

[17]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財富蘊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64.

猜你喜歡
教師角色人工智能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軸”:信息化時代教學管理模式的探索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與就業
數讀人工智能
教師角色在英語學習中的作用及角色轉換
淺談新課改下教師的角色與教學行為
新媒體環境下多模態商務英語課堂教師角色定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