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人文精神的《大學語文》智慧課堂探析

2021-12-12 04:28王鳳
教育周報·教育論壇 2021年14期
關鍵詞:大學語文屈原智慧

王鳳

基金項目:吉林農業科技學院2021年度課程改革立項項目。

“大學語文”是高等教育的基礎性學科,它對學生學習理、工、農、醫、 文、管等各學科起支撐和保障作用,隨著研究生教育的規模擴大,這種基礎作用發揮得越來越淋漓盡致。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當今時代,《大學語文》也應該借助互聯網、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根據自己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點進行教育教學方法的改革和創新,以適應未來高等教育發展的需要。

一、通識課《大學語文》教學改革和智慧課堂應用的現狀

(一)《大學語文》課程的重要性

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形象思維與口頭表達交流及寫作在內的基本能力,具有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大學語文應充分發揮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點,課程中表現家國情懷、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方面的文章很多,可以促使學生在學習中形成正確的處世態度和原則,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為了適應當代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日益交叉滲透的發展趨勢,繼承祖國的悠久文化傳統,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具有較高文學素質的人才,大學語文在大學生的道德教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二)《大學語文》教學的現狀

以往的課堂大多數忽視了學生自由思考和參與課堂的需要,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思維能力和懷疑精神的培養,教師講授知識時,往往是一個人講課很投入,但是學生的學習是否發生,在學生的頭腦中產生多少影響因子,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如何,都是無法衡量的。換句話說,在以往的課堂中,更多的是知識的傳授,師生情感共鳴很難發生、對學生智慧的開發不夠、現代信息技術運用少、教學方法不夠創新、課堂互動少,學生的積極性難以調動,學生的參與度和獲得感都不理想。實踐教學方面,偏重書本知識的掌握,忽視行之有效實踐方式的構建;評價方式方面,偏重考試結果,忽視考核過程;偏重理論記憶,忽視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二、從《離騷》看屈原“美政理想”智慧課堂教學模式應用與實踐

(一)學情分析

《離騷》是《大學語文》第二章第二節的內容,是屈原的代表作。這部作品學生在高中學習并背誦了一部分。學習這首詩歌有助于學生對屈原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更深刻體會到屈原“上下求索”精神的內涵以及愛國主義的內涵。本課的授課對象是2021級英語專業的本科學生,學生在高中已經掌握了基本的詩歌理論和學習方法,具備了一定的語言能力和文學欣賞水平。這些為學生全面理解和賞析屈原《離騷》的“美政理想”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教學環境

課堂通過學習通教學平臺、視頻和PPT課件等工具,在智慧課堂教學環境下進行資源共享,采用小組討論、任務驅動、合作學習等教學方法展開教學,增強了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提高了學生 學習情趣,真正實現了教與學的互動。

(三)教學實施

課前在學習通中建立了班級,并將學生分成了三組。教師上傳了《離騷》文本,百家講壇之汨羅悲歌,典籍里的中國之楚辭篇,十篇關于屈原美政理想的學術論文,學生自學。運用任務驅動法給每組學生布置任務,學生課前需要通過閱讀、小組討論、查閱資料來完成任務。

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檢查學生課前布置任務完成的狀況,分小組進行。利用學習通投屏觀看各組學習任務的展現,學生發言表明本組的觀點,教師進行指導和總結。重要的內容用板書和PPT展現出來。教師提出新的問題學生繼續進行小組討論,利用學習通中投屏和詞云展現學生的觀點和看法。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學習中,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結合學生的分析將所授內容逐步引向深入,并能和現實結合,讓學生探討其在當代的價值。當學生心目中的屈原形象越來越高大起來后,教師根據屈原“美政理想”的實際內容及當代價值,讓學生假設“屈原生活在今天,他的理想是否可以實現,能實現到什么程度”,從而引出課后作業,做到“以學生為中心,以輸出為導向”,將學生學習本次課的感受用小論文的形式寫出來,并上傳至學習通中,由課程組的教師共同批閱。課堂的最后教師利用屈原的人生結局向學生提出希望,學習屈原“上下求索”“不懈奮斗”“永不屈服”的精神,走好新時代賦予年輕人的長征路。

課后,教師通過批閱學生的作業,繼續將屈原的精神及作品展現的人文情懷、愛國主義精神和學生的感情發生碰撞,讓學生的身心都能接受教育,從而完成素質目標設定的任務。

通過本次課的教學設計和實踐,我們真正感受到了完成智慧課堂中的教與學,將線上教學模式和傳統的線下教學模式相互結合,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更要全面了解學生的學情和全面而深刻地掌握授課內容,從而在教學中根據不同內容進行教學模式的改革,利用現代化的互聯網平臺來促進線上和線下的有機融合,尤其是要考慮推送以什么為目的的任務更能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師生的互動是為了什么,達到什么的目的。同時可以建立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內容多層面、評價方式多樣化的綜合評價體系,為《大學語文》其他篇章的教學提供了有益的借鑒,也成為《大學語文》課程改革的主導方向。

【參考文獻】

[1]陳金晶.基于智慧課堂的高職通識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2021(5):4-6.

[2]何克抗.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與教學設計[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5):75.

猜你喜歡
大學語文屈原智慧
2019年成人高校專升本招生考試模擬試題 大學語文(一)
2019年成人高校專升本招生考試模擬試題 大學語文(二)
山西省2018年專升本選拔考試 大學語文
2018年成人高等學校專升本招生全國統一考試 大學語文
屈原之死
屈原送米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決定成敗
智慧往前沖,統計百分百(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