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混合式學習的校本研修方式初探

2021-12-19 10:55梁美嬌
現代科教論叢 2021年10期
關鍵詞:校本研修歷史混合學習

梁美嬌

摘要:校本研修是以校為本,強化學科建設,提升教師專業素養的教學研究,是教師持續學習,深化教育的有效方式。各學科的校本教研活動是校本研修的主要形式,目前,我校學科校本教研活動普遍存在活力性不強、創新性不高、實效性不足等問題。為此,本研究以混合學習理論為基礎,對“如何讓歷史課堂教學提質增效”這一教學問題舉行“辯課”教研活動設計與實施。實踐表明,歷史“辯課”教研活動可以增強教師校本研修的實踐與創新能力,提升教師專業發展的內驅力,推動學校教育教學的可持續性。

關鍵詞:混合學習? 校本研修? 歷史

一、引言

隨著新教程的推進,初中歷史教師的專業發展越來越受到各界重視。目前,歷史教師專業發展的形式各異,已有研究表明,校本研修是教師專業可持續發展最為有效的研修方式。校本教研活動作為校本研修的主要載體,除了可以解決教學的實踐困惑,還能促進教師的自主性專業發展。因此,開展探究性的歷史“辯課”教研活動,組織教師參與體驗性、反思性、研究性與實踐性的學習活動,可以完善校本研修的模式,推動歷史學科建設,促進歷史教師的專業成長。

二、校本教研活動的現狀分析

(一)活力性不強

學校歷史教研組人手不足,教師教學任務過于繁重,缺乏時間和精力,因此較少愿意主動參加學校內部以及校際間的校本教研活動。此外,學校較少開展校本教研活動,歷史教研團隊長期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組織,團隊研修氛圍逐漸弱化。教師校本研修的自覺性不高,團隊研修的合作性不強,導致校本教研活動的動力不足,活力性不強。

(二)創新性不高

傳統的校本教研活動比較單一,如集體備課、校內公開課、報告講座等典型的教研活動,缺乏獨特、非典型的校本教研活動。此外,活動內容淺薄,脫離教學問題與實際,內容與形式的創新性不高。

(三)實效性不足

教師日常工作量較大,快節奏的工作方式擠占掉了教師的大部分時間和精力。因此,教研活動只是為了完成任務而疲于應付,甚至敷衍了事,流于表面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動沒有轉化成為歷史教師的內在性需求,導致教研活動的質量和效果較差,價值性低,實效性不足。

三、理論基本內涵

混合學習理論源自網絡學習(E-learning),也可稱為線上學習或者遠程學習,是一種融合課堂與網絡的自主合作學習理念。它強調線上學習和線下學習的優勢結合,比傳統的面授學習和完全的線上學習具有更深層次?;旌蠈W習理論靈活地整合了線上與線下兩種教學方式,促進成員之間的自主學習與相互學習,是一種高效的學習方式[1]。

五、“辯課”教研活動的設計及流程

歷史學科是一門基礎的人文社會學科,其核心價值體現在歷史對現實育人的教益作用以及人文素質的培養之上。本次教研活動以混合學習理論為指導,確定了“問題(主題)——在線學習—— 方案設計—— 線下行動—— 反思與修正—— 再實踐”等六個行動研究步驟[2]。

(一)確立教研活動主題

本次教研活動確定的主題是“如何讓歷史課堂教學提質增效”。圍繞這一主題,歷史教師以人教版歷史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八課——《百家爭鳴》為課例進行集體探討,就“如何提高歷史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效果”這一教學實踐問題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

(二)組織網絡學習

活動主題確定之后,教研活動負責人組織全體教研組(備課組)的歷史教師進行《百家爭鳴》的網絡教學課程學習,借鑒其他優秀骨干教師的授課經驗。此外,研讀課文教材,借助網絡技術,查閱并整理相關文獻和資料,建構初步的授課思路和框架。

(三)教學設計與研討

歷史執教教師依據校本教研活動的計劃,分別設計自己的課堂教案、進行課件制作,并將自己的歷史教學設計方案提交研討平臺,供其他歷史研修教師分析與研討。在研討過程中,L老師提出“自主學習講習法”,他認為歷史教學應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通過學生課前預習與課后練習的方式可以提高歷史講堂的質量和效果。M老師對此提出了反對意見和看法,她認為,“小組合作教學法”更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與合作意識,驅動學生參與課堂,推動歷史教學的開展。最后,執教教師根據集體的反饋意見修訂了自己的教學設計方案。

(四)課堂教學與觀摩

所有歷史研修教師集中到學校四樓多功能教室開展《百家爭鳴》公開課。兩位任教教師分別按照自己的修正的歷史教案進行講授?;顒迂撠熑私M織其他研修教師進行課堂觀察并撰寫教學記錄。課堂結束后,教研活動負責人圍繞“如何讓歷史課堂教學提質增效”這一主題,提出“辯課”活動的三個子話題:一是如何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吸引課堂學習興趣?二是怎樣確保學生在歷史課堂上做到主動參與及合作參與?三是如何創設高效的歷史課堂,使其人文價值能夠呈現在歷史課堂上?

(五)教研組(備課組)集體辯課

“辯課”活動開展前,兩位執教教師分別就《百家爭鳴》授課過程中存在的不足與問題進行5分鐘的主題發言。其他歷史研修教師在兩位執教教師匯報結束后,對他們的教學效果予以肯定,并就“辯課”教研活動的三個子話題各抒己見。初一年級的W老師提出“任務驅動” 的授課方法,以《百家爭鳴》為例,授課教師要巧妙設計教學任務,引導學生充分認識儒、墨、道、法等各學派的代表人物及其重要思想,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初三年級的B老師提議采取“自主一合作—競爭”的教學方法,將學生分成儒、墨、道、法、兵等五個小組,各組分別查找本組學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流思想,最后各組以競爭的方式進行課堂辯論。Z老師提議利用網絡技術穿插豐富的歷史圖片和珍貴的影像資料,從而提高課堂趣味性。

(六)開展真實課堂教學

歷史研修教師根據最后敲定的教學設計方案分別在自己的講堂上開展教學實踐。據學生回應,此教學講堂生動有趣,貼近學生的學習現實。

六、結語

在本次中學歷史校本教研活動中,教師個體主動學習,自覺反思,教研組(備課組)集體相互學習、合作交流、互通經驗,切實解決了學校歷史學科教學和教師專業發展的實際問題,極大地提高了我校歷史教師的自主研修與小組合作研修的能力,提升了歷史教師的內隱性專業素質,增強了學校校本研修的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劉清堂,張思. 教師混合式培訓中主題研修活動設計模型研究[J]. 中國電化教育,2015(01):111-117.

[2] 儲美琴,周平健. 辯課:從“被動參與”到“深度卷入”——基于“辯課”教研活動為載體的校本研修方式的實踐與思考[J]. 中小學教師培訓,2015(02):22-25.

猜你喜歡
校本研修歷史混合學習
如果歷史是一群喵
如果歷史是一群喵
如果歷史是一群喵
如果歷史是一群喵
基于分享 孕育成長
技術支持的農村教師專業發展
開展校本研修促進教師自在成長研究
SPOC平臺下IPAD在初中生物混合學習中應用初探
基于混合式學習理念的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研究
混合學習模式及其實施要點 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