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企合作模式下技校電工電子課程實施方式的探索和分析

2021-12-22 23:43黃靚
科技信息·學術版 2021年2期
關鍵詞:課程實施校企合作

黃靚

摘要:從校企合作模式的轉換出發,探討技校電工電子課程的實施方式,提出以點帶面、精準科研、立足創新的實施方式,以企業需求點為研究對象,共建校企合作平臺,采用“1+1+2”教學模式,保障課程的正常實施和成果轉化。

關鍵詞:校企合作;電工電子課程;課程實施

目前,技校校企合作多采用訂單式培養,即學校與用人單位簽訂用人協議,畢業后直接進入企業進行生產實習,這種模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就業率,是用人企業培養一線生產人才的重要舉措,同時也可增加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力度。

然而,目前校企合作模式的實施,特別是課實踐環節,多數集中在工件的安裝、裝配等環節,甚至有的學校的實踐環節還停留在參觀、調研模式,失去了校企合作的初衷,而電工電子課程由于專業性特點較強,僅依靠目前校企合作的模式,無法實現實用性和創新性人才的培養。

一、目前校企合作的存在的問題

1.企業對學生的需求不明確

針對電工電子課程的學生,經過對與學校簽訂合作意向的企業單位調研,這些單位多為電子廠,產品多為代加工的玩具或者電器,學校為了應對企業的產品設置了《電工基礎》、《電子技術》和《機電安裝與維修》等課程,與其他未參與校企班的班級課程設置類似,僅僅在實踐環節的課時數有所增加,未能體現校企合作的優勢與特點,充分說明企業對學校的依賴性并不是很高,通過回訪已就業的學生也驗證了這一點,校企班培養的學生進入企業和社會招聘的人員從事同樣的工作,待遇也沒有明顯增加。

企業真正需求的是高尖端人才,或者有創新意識的實用性人才,而60%以上的企業通過校企合作招到合適人才數還不到10%,所以企業的需求是目前學校校企模式改革的重點。

2.校企之間合作粘性不強

學校按照協議設定校企班,課程實施過程缺乏企業相關人員的參與,多數依靠在校教師對進行課程的實教,學校對于企業的發展關注度不高,無法適應企業的發展,導致學生進入企業后無法直接上手,企業還得進一步培訓和加強。

3.培養方式過于普遍化

校企合作的模式為訂單式培養,學生所掌握的知識全部統一,難免會埋沒學生的創新情緒和思維,學生進入企業后,從事的工作按部就班,無法實現人才質的培養。

4.安全意識普遍不高

校企班的學生缺乏必要的崗前培訓和系統的安全培訓,導致學生的安全意識普遍不高,學生就業頂崗實習出現安全問題,是目前企業向學校反應的突出問題。

二、校企合作模式的轉化

技校的生源決定了學校的培養的目標和方向,以技術培養為導向,結合市場需求設置課程體系,突出學生特點,注重能力培養,特別是職業能力培養,需要虛擬情形和真實意境的共同滲透,所以在課程的設置環節我們設計了校內和校外兩個課堂,這其實是校企合作的初衷,校內模擬企業的生產環境,讓學生身臨其中在感受知識浩瀚的同時體驗企業文化,校外能夠實際從事生產,全方位培養學生的動手和動腦能力。

1.校內課堂構建完善的機構體系

校內課程根據項目特點明確崗位需求,模擬企業頂崗實習環節,按照項目規劃、實施和驗證等環節,明確責任和任務要求,定時匯報項目進展和所遇到的難點,積極與團隊對接的企業工程師對接,完善的機構體系是奠定課程實施的基礎。

2.根據企業需要設置教學場所

學校以企業對接項目課程設置目標,建設合適的教學場所,包括必要的設備、人員和教材,以項目中所涉及的知識點為參考對象,完善課程體系的建立,同時根據企業要求增加必要的崗前培訓和安全知識的培訓。

3.建立“1+1+2”校企合作新模式

為實現教學目標,電工電子課程建立“1+1+2”校企合作新模式,即“1”個項目,“1”個團隊,“2”個結合:學生團隊與企業工程師相結合;知識點與項目相結合。

以前的校企合作模式為學生在學校學習,然后去企業實習,為了避免現有校企合作模式出現的問題,以企業所需高新人才為培養目標,建立合作平臺,把企業的需求以課題項目的方式引進學校,學校和企業根據項目特點組建團隊,團隊成員包含教師、學生和企業工程師,結合項目需求,把以往校企合作“填鴨式”培養轉換學生主動參與,以項目代實習,促進學生學以致用,動手動腦全面發展。

三、新校企合作模式下電工電子課程的實施

(一)我校電工電子專業課程設置及教材的現狀

通過對我校歷年電工電子課程教學大綱和教材進行調查,同時回訪該課程的任課教師,目前該課程實施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幾個問題如下:

1.教學內容的設置和企業需求目標存在一定的差異從企業需求上看,多側重于學生的實操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占據了整個企業人才需求的65%以上,從企業反饋信息上看,認為學生操作能力較強,缺乏必要的創新思維,綜合能力一般,學校課程設置與企業需求還是有一定的差距。從畢業生對該課程內容評價上看,認為授課內容與當前工作關聯性一般,由此可見,目前該課程的教學內容設置與學生、企業需求存在偏差,也有偏于學校的培養目標。

2.課程內容偏理論,輕實踐

課程設置上,理論教學占70%,實習實踐教學占30%,教材內容多注重理論的闡述和邏輯的應用,實踐操作和技能培養方面缺乏必要實施步驟,大多數技工學校技能操作方面的培訓依靠實驗教師的經驗積累,而且大多數教材內容重復性較高和當前技術發展脫節性嚴重,無法體現技工學校培養特色。

(二)電工電子專業企業崗位能力分析

目前企業能提供給該專業的學生崗位主要從事生產流水線產品的安裝調試、設備維護和保養以及設備現場安裝和售后等。

1.企業從人員的分配和合作的角度出發,可以把時間分配到各個學期,結合學校所學知識從基礎的認知到產品的開發,以比較簡單項目開始入手,后期根據產品調整和市場需求增加項目難度,培養學生動手和思考能力。

2.定時開展校企合作交流會,針對項目的進度和學生培養的方向進一步溝通,確保項目的正常進程和人才培養的有序性。

3.企業派駐工程師進入學校與學生組成項目開發團隊,解惑團隊遇到問題,以產、學、嚴為依托,校企合作平臺和去校外實習相結合,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4.校企合作除重視培養學生職業技能培養的同時,培養學生安全意識,依托崗前培訓結合企業實際情況,設置培訓課程和內容,完善職業技能培訓,培養學生能自主定位自身的就業規劃。

(三)技校電工電子專業課程設置標準

1.根據校企合作要求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制定電工電子課程實施標準,以能力為本位、以職業實踐為主線、以項目課程為主體的模塊化專業課程體系的課程改革理念[2],突出技術發展,圍繞市場需求推進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改革,對接當前最新產業,設置必要的考核標準,強化學生綜合素質能力培養,激發學生創新潛能,注重學思結合、知行統一,提高理論和實踐課程的快速融合,以項目代實習,校內和校外雙課堂相結合,提高科研成果轉化效率。

2.電工電子專業課程由理論課、專業基礎課和職業能力三個部分組成,理論課方面包含了學生科學人文和素質培養,主要以語文、數學、英語和計算機等課程組成;專業基礎課包含本專業所要求的技術相關的專業基礎課程,主要以電工技術、電子技術基礎和電工儀表等,根據企業項目需求可選修可編程應用、單片機和電力電子等課程;職業能力能力培養主要結合實際需求設定崗前培訓和相關安全知識培訓。

3.落實“2.5+0.5”人才培養模式[3],學校課程安排為52周,學生在校至少5個學期(40周),校外頂崗實習12周,每周課時安排不少于32學時。校內實習周內至少每周安排一次集中的實訓,同時開展職業技能考核和技能競賽培訓,在校內的第三學期開始對接企業組建團隊,實施項目模塊化教學。

四、課程實施的價值和意義

1.企業需求與課程有機結合

企業和學校之間從以前的學生為對象轉換為以項目為契合點,以項目的整體實施為專業課程設置依據,結合企業文化增加必要的崗前和安全意識的培訓,促進校企合作的良性發展,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主動學習的意識,鍛煉學生實際動手能力,提升職業技能的整體素質,企業工程師的參與,更容易讓學生體驗企業的發展。

2.知識點融合促進成果快速轉化

以項目代實習,更容易讓學生開拓思維,在項目的進行過程中,發現創新點和創新思路,從而實現成果的快速轉化,體現團隊優勢,貼合企業人才需求,同時也是學校培養實用性人才的初衷。

3.貼切企業,提升校企合作力度

伴隨著工業4.0技術的發展,企業的需求也隨之變化,校企合作的領域已經不局限于以前的訂單式培養,項目課題的研究和開發已經變為企業的迫切需求,技校作為高技能人才搖籃,設備先進、職業技能突出擁有其他高校所不具備的先天優勢,特別是項目中所遇到的一些設備改造和新產品研發,設備的維護和保養方面,這些都需要學校和企業共同組建團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通過合作學??梢猿浞至私馄髽I的需求,企業也可以參與學校課程的規劃,學校提供合作平臺,教師、企業人員和學生共同參與,實現校企合作共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陳龍.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技校計算機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的探討[J].科學時代,2014,000(007):1-2.

[2]周育果.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職電子電工專業課程設置探索[J].廣西教育,2016(26):3.

猜你喜歡
課程實施校企合作
《牛津高中英語》課程實施中的異變研究
從高考化學分析高中化學課程實施理念的研究
基于翻轉課堂理念下的“電子技術基礎”課程微視頻實施與探索
茶學專業校企合作實踐教學探索
韓國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發展
芻議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業視域下卓越工程師校企合作培養模式探析
民辦高職院校軟件技術專業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對實訓教學體系改革進行的思考與探索
高職院?!扼w育與健康》課程要素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