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發展階段統戰工作在維護網絡意識形態安全中的困境及創新研究

2021-12-28 15:41吉強
江蘇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21年5期
關鍵詞:新發展階段

吉強

摘 要:新發展階段需要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保駕護航。由于互聯網“最大變量”的深刻影響,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成為意識形態領域工作的一個重點。近年來,統戰工作愈發重視網絡意識形態安全,但是在“誰來傳播”“傳播什么”“怎么傳播”等層面存在著實踐困境。這需要統戰工作進一步強化互聯網思維,通過打造覆蓋廣泛、多元、多層的傳播隊伍,推進內容的宣傳導向與需求導向相統一,構建勾連圈層的統戰傳播網等方式加以應對,為維護新發展階段的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更好地發揮統一戰線的法寶作用。

關鍵詞:新發展階段;網絡意識形態安全;統戰

中圖分類號:D61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63(2021)05-00022-08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我們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這標志著我國進入了一個新發展階段?!盵1]新發展階段,“‘兩個大局相互交織,‘兩個百年歷史交匯,意識形態領域使命任務更加艱巨,階段性特征更加顯著,階段性挑戰更加突出”[2]?!叭绻麖挠^念上來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識形式的解體足以使整個時代覆滅?!盵3]另一方面,離開了有效傳播,任何一種意識形態都難以發展、延伸和成功?;ヂ摼W及新媒體技術以其自身邏輯不斷重建傳播秩序和傳播規則,深刻影響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形勢?!斑^不了互聯網這一關,就過不了長期執政這一關?!盵4]一旦網絡意識形態傳播陣地失守,勢必引起線上線下各領域的連鎖反應,最終會給黨和國家事業帶來災難性后果。因此,新發展階段,要確保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提供強大的精神力量和堅強的政治保障。

統戰工作是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與意識形態工作高度契合。近年來,統戰工作愈發重視網絡意識形態安全,不斷進行“互聯網+統戰”的實踐探索,取得了積極成效。但是,統戰工作在“誰來傳播”“傳播什么”“怎么傳播”等層面均存在著困境,影響到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網絡傳播效能。因此,在新發展階段,統戰工作需要進一步順應網絡傳播規律,不斷強化互聯網思維,在傳播主體、內容、路徑等方面加強實踐創新,為維護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更好發揮統一戰線的法寶作用。

一、“誰來傳播”層面:網絡傳播中心的流動性導致選人、用人困境

網絡傳播格局是一種流動性的“多中心化”格局。這使得統戰工作在打造網絡意識形態傳播中心時,面臨著選準人、用好人的難題。

(一)網絡意識形態傳播呈現“多中心化”格局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賦予了網絡用戶傳播權,導致“人人都有麥克風”,人人都可以打造“我的傳媒”。由此,傳播的基本單位不再限定于專業化的傳媒機構層面,而是體現在傳播“個體”(包括個人、組織、商業平臺和專業傳媒機構等)層面。每一個傳播“個體”都以節點的形式存在于整個傳播生態之中,體現出傳播扁平化的特征。在此情形下,眾多的傳播“個體”形成了廣泛的競爭態勢,客觀上會分流其他傳播“個體”的資源,從而瓦解以往金字塔般的“中心化”傳播格局,形成“去中心化”趨勢。

另一方面,“人人都有麥克風”并非人人都有相同的“音量”。不同傳播“個體”在傳播資源、能力、影響力等方面存在強弱之分。其中的強勢傳播“個體”在“去中心化”的趨勢中又有了成為“中心”的可能,這便導致“再中心化”趨勢?!叭ブ行幕壁厔輹蓴_傳播“個體”中心化的種種操作,同時給傳播中心尋求壟斷性地位制造障礙,削弱“一家為大”的格局。而“再中心化”趨勢則保留了“中心”與“非中心”的“層級”性結構,使得傳播中心依然存在。兩種趨勢并存且相互影響,在宏觀層面便形成了“多中心化”的傳播格局。

建立在“人人傳播”之上的“多”中心,并非單純體現為數量上的“多”,更是體現在來源或性質的多樣多元。在“多中心化”傳播格局中,傳播中心包括了個人和組織(機構),涵蓋了體制內外。其中,既有堅持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傳播中心,也有傾向于非主流意識形態、甚至具有反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傳播中心。

(二)傳播中心具有流動性特征

除依靠技術賦權之外,一個傳播“個體”能否成為傳播中心,其中心地位是否可以得到維持或加強,還受到其他幾個方面因素的影響。一是自身能力,即傳播“個體”的主觀性因素(包括傳播意愿、傳播觀念與思維等)和客觀性因素(包括社會地位、傳播資源、傳播技能等)。二是官方賦權,主要體現為官方給予的政策、物質等方面的支持。三是用戶資源,當用戶與傳播“個體”具有黏性(體現在用戶對傳播內容的關注、轉發和評論等方面),尤其是愿意向傳播“個體”讓渡自身的話語權時,用戶才可被視為有效的用戶資源。用戶資源是傳播“個體”能否成為“中心”并維持中心地位的關鍵。四是不同傳播中心之間相互合作或競爭的狀態。

上述因素,特別是用戶資源和“中心”間合作或競爭狀態,往往復雜、變動而不確定。這在微觀層面體現為傳播中心的不穩定性,在宏觀層面體現為傳播中心的流動性——不斷有新的傳播中心產生,也不斷有傳播中心被“去中心化”。

(三)打造網絡意識形態傳播中心的選人、用人難度增加

統戰工作主要是做代表人士的工作。在網絡意識形態傳播中,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使統戰工作對象成為傳播中心,發揮“意見領袖”影響一片的作用。在發現而選擇、培養而發揮作用等環節,都力求“中心”的確定性和穩定性。

但是,網絡傳播中心流動性特征首先帶來了“找誰”的難題。例如,在網絡人士統戰工作中,即使運用大數據等網絡手段篩查,通過線下“人找人”等方式推薦,依然不同程度存在“找人難”的問題。這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傳播中心的流動性帶來的不確定性。在用好人、發揮好作用環節,網絡用戶資源狀況、不同“中心”間的競爭狀況等因素,將導致統戰網絡傳播中心存在不穩定性。例如,一個網絡“大V”可能因為一些言論或一件事而“人設”崩潰,瞬間失去影響力。

二、“傳播什么”層面:網絡信息的繁雜性、碎片化、娛樂化、傳播智能化導致傳播內容生產困境

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網絡傳播的一個顯著特征在于信息的繁雜性、碎片化、娛樂化和傳播智能化。這種“四化”傳播環境對統戰工作提高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內容生產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造成沖擊。

(一)網絡信息繁雜性分散用戶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注意力

網絡信息的繁雜性是現實社會復雜異樣性與網絡“人人傳播”疊加的必然結果。新發展階段,“兩個大局”相互交織。國際上,“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世界最主要的特點就是一個‘亂字,而這個趨勢看來會延續下去”[5]。與之相伴的是,各種詆毀或曲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言論、各種消極情緒夾雜著西方價值觀念,不斷通過網絡加大對國內的輸入和滲透。在國內,改革和發展必會引發社會結構、利益格局等諸多方面的新變化,思想文化相互激蕩、價值取向更加多元、不同社會思潮此起彼伏。源于現實社會的各種價值觀念、社會思潮、流行文化,在“人人傳播”的網絡生產中以不同形式、不同面目不斷涌現,產生巨量復雜多元的信息,這些信息在相互競爭中不斷分散用戶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注意力。

(二)網絡信息碎片化影響用戶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理解

網絡生產出巨量信息,但用戶注意力卻有限度,信息的“無限”與注意力的“有限”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同時,網絡傳播終端的移動化、小型化改變了用戶接觸信息的習慣,用戶通常在碎片化的時間里生產或消費信息,信息碎片化傳播成為一種常態。在碎片化傳播中,完整或宏大的敘事不易被認可,任何主題、任何事實都可以被拆解為不同“零件”,因此,用戶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理解易出現零散化、片面化現象。另一方面,網絡用戶并非完全停留在碎片化理解的層面,他們會根據自己或所屬群體的認知、情感、立場及觀點,在不同平臺、不同文本中有選擇地截取各種碎片,再“把各個碎片結合起來,創造出意料之外的故事情節,然后通過增加新的細節來完善敘事的完整性,最后在這些碎片之間建立一致的因果關系”[6],從而拼貼出每個人“自以為是”的“完整”圖景。在信息的分享和多次傳播中,經過不同用戶的層層拼貼,最初的敘事可能被扭曲得面目全非。上述現象易導致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話語規則和話語體系被解構,意識形態內容被拆解、被重構,難免會使網絡用戶在接觸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時產生理解上的偏差。

(三)網絡信息娛樂化易降低用戶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認同

娛樂是人獲取外界信息時的一種客觀需求。但是在經濟利益驅動下,信息的娛樂功效被無限放大,出現了一切皆可娛樂、一切皆為娛樂的異化現象,即信息的娛樂化傾向?,F實中,為了吸引流量,獲取經濟利益,惡搞、煽情、“虛無”、審丑、嘲諷乃至制造爭議性話題時時可見。信息娛樂化難免造成低俗、庸俗、媚俗導向,沖擊社會公序良俗,弱化網絡用戶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觀念。更危險的是,各種錯誤的思想觀念往往借助信息娛樂化這一隱蔽手段,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網絡用戶的思維方式和價值判斷,最終導致網絡用戶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認同度的降低。

(四)網絡信息傳播智能化給意識形態安全帶來隱患

以算法推薦內容為特征的信息傳播智能化已經出現。算法推薦的技術本質是“對資訊和人的精準匹配,平臺媒體通過廣泛抓取各種內容源生產的內容來聚合資訊,再借助大數據的用戶‘畫像分析來向用戶推送符合其興趣或需求偏好的特定信息,且通過機器學習或算法改進逐步深化對用戶的洞察,持續提升分發的精準性”[7]。其中,用戶的需求偏好是算法的邏輯起點。算法推動了“滿足需求偏好——強化需求偏好”的不斷循環,形成了算法與用戶需求偏好的緊密互動。

當前,在算法技術發展及運用領域,商業平臺處于優勢地位。它們成為“當下信息集成、流動、分發和傳播的‘樞紐,而傳統紙媒、電臺或電視臺,越來越成為邊緣化的信息傳播載體”[8]。當商業平臺把持算法技術時,商業平臺算法與用戶需求偏好的互動將會發揮“把關”作用,并將逐步成為信息智能化傳播環境中的基礎性“把關”環節,這種互動將左右內容選擇和信息傳播流向。在此情形下,算法與用戶需求偏好的互動一旦偏離“正道”,必將導致社會思想觀念層面的偏向,給意識形態安全帶來隱患。

(五)“四化”環境沖擊網絡意識形態內容生產的“四力”

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要“切實提高黨的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9]。統戰工作在網絡意識形態傳播中,需著重提高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內容生產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其中,傳播力是對內容的編碼能力,引導力是在內容方面的議題設置能力,影響力是使內容引起關注、激發共鳴的能力,公信力是讓內容獲得普遍信任的能力?!八牧Α毕嗷プ饔?、密切關聯,直接關系到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網絡傳播效能。

但是,網絡信息繁雜性導致的注意力分散、碎片化帶來的理解偏差、娛樂化引發的認同降低、智能化產生的安全隱患,這四者相互交織疊加,對統戰工作提高內容生產的“四力”不斷造成沖擊,會影響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凝聚力和引領力。

三、“怎么傳播”層面:網絡傳播結構的“圈層化”導致傳播路徑上的困境

當互聯網進入社交媒體時代,網絡傳播結構趨于“圈層化”?!叭踊睂е庐愘|圈層相互區隔、同質圈層相互勾連,其負效應給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廣范圍擴散、深層次滲透造成較大障礙。另一方面,受傳統傳播思維、方式等因素影響,統戰工作在網絡意識形態傳播路徑上,存在適應“圈層化”結構的滯后性。

(一)網絡傳播結構趨于“圈層化”

“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盵10]因此,社會交往是人的固有的內在需求?,F實中,人們基于社會分層,依據血緣、地緣、業緣等交往需求形成了各種線下社交圈層。社交媒體的盛行不僅促使各種線下社交圈層延伸至線上,也產生了形形色色、數量眾多的線上新的社交圈層。同時,互聯網技術發展不斷催生新的傳播平臺。由于網絡用戶在使用平臺時存在“人以群分”現象,多樣化的平臺便導致了平臺性圈層,使得網絡圈層糅合了社交和平臺兩個維度。

另一方面,網絡用戶總是處于一定的圈層中。他們往往在圈層內進行著信息的生產與分享,并通過圈層間的鏈接,推動信息“出圈”流動。人際傳播、群體傳播與大眾傳播等各種傳播方式均內嵌了圈層要素。因此,網絡傳播由“點到面”的單向線性結構演化為 “圈層化”結構。

(二)“圈層化”負效應給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傳播制造障礙

“圈層化”結構包含了兩個維度:異質性圈層區隔和同質性圈層勾連,其負面效應給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網絡傳播制造了障礙。

異質性圈層區隔的負效應——阻礙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擴散。在現實社會中,個人掌握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資源存在著差異,而所具有的血緣、地緣、業緣也被固定在條塊分割的物理空間中,這必然導致不同圈層間的差異性。另一方面,新媒體技術在保留各種現實圈層差異性的同時,又不斷再構出基于平臺和“趣緣”的差異化圈層。每個圈層都會成為相對穩定的“價值共識圈”,產生自我把關的信息過濾機制。內部一旦產生“群體極化”傾向,圈層便會變成一個“信息繭房”。此時,圈外不同聲音會被拒斥、屏蔽,造成異質性圈層間的相互區隔。其負效應在于,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信息流在異質性圈層間易被阻斷。

同質性圈層間勾連的負效應——放大“雜音”。在異質性圈層相互區隔的同時,同質性圈層卻容易產生勾連。形形色色碎片化地分散、沉淀在各種圈層中的非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特別是反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會借助同質性圈層的勾連在更大空間流動,甚至產生“病毒式”的傳播效果。一旦如此,各種錯誤的價值觀念、社會思潮便會整合放大,甚至變為“主流”,容易增強與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博弈的能力。

(三)網絡意識形態傳播路徑尚不能適應“圈層化”結構

從目前的實踐來看,統戰工作在網絡意識形態傳播路徑方面尚未更好適應“圈層化”結構,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統戰官方網絡傳播陣地未能嵌入更多的網絡平臺?;ヂ摼W信息技術日新月異,新興平臺不斷涌現。例如,大數據、云計算技術催生了以“今日頭條”為代表的內容分發平臺,并將提升此類平臺的“頭部”性。又如,隨著5G的普及,將會出現一種趨勢——“社會主要交流手段將從書寫文字轉為視頻語言,短視頻與中長視頻將成為5G時代人機傳播內容最主要的表達方式”[11],視頻分享平臺將更加流行。在多平臺的背景下,統戰部門在內容分發、視頻分享等平臺上用力不足。

二是“關系傳播”不夠充分。當前的網絡傳播很大程度上“不再以信息的內容為導向,轉而以受傳者之間的關系為導向”[12],“關系會影響訊息的傳遞方式和對意義的理解”[13]。網絡傳播體現出“關系傳播”的屬性。由此,人與人的互聯,即關系互聯已成為網絡信息流動的“基礎設施”。盡管目前統戰工作注重社交媒體傳播,但在技術運用、內容生產與分發等各環節,不同程度存在傳統媒介環境下的“信息傳遞”思維,具有“點到面”的線性傳播痕跡。同時,統戰傳播主體與目標用戶的關系互動不暢,缺乏有效的“關系”互連,用戶黏性不足,因而缺乏必要的“關系傳播”資源,這些又易加劇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在“圈層化”結構中的傳播困境。

四、新發展階段維護網絡意識形態安全的創新策略

新發展階段,統戰工作在現有實踐成效的基礎上,還需進一步強化互聯網思維,并針對各種困境,在傳播隊伍、內容生產、傳播路徑等方面繼續創新,以此不斷提升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傳播效能,更好地維護網絡意識形態安全。

(一)強化統戰工作的互聯網思維

針對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的深刻影響,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主動適應信息化要求、強化互聯網思維”[14],因此,統戰工作在維護網絡意識形態安全的過程中,首先要強化互聯網思維。這需要把握四個維度的互聯網觀。

一是網絡規律維度的互聯互通觀——“網絡的本質在于互聯,信息的價值在于互通”[15]?;ヂ摶ネㄓ^是互聯網規律的集中體現?;ヂ摼W的互聯是“物—信息—人”多維多層多向交互的跨界互聯,其中,信息互通是互聯網互聯的核心所在。一切互聯均是以信息為媒介、以信息為內容,均是建立在信息互通的基礎上。缺少硬件設備的互聯、人的互聯,信息流動難以暢通,而缺少信息的互通,設備、人及其他要素的互聯將喪失存在的意義??梢哉f,網絡互聯與信息互通互為條件而融于一體,構成了互聯網的內在基因。

二是工作空間維度的網上網下一體觀——網上與網下互交互嵌為一體。網絡空間并非網下空間的“原生態”映射,而是具有相對獨立性,它為意識形態傳播提供了不同于網下空間的新環境,并已成為意識形態斗爭的主陣地。同時,“網絡空間不是一個地方,而是各個地方之間的通道”[16],它與網下空間互聯、互動而互融,共同構成了互聯網時代的工作空間。

三是工作對象維度的虛擬人現實人統一觀——“互聯網雖然是無形的,但運用互聯網的人們都是有形的”[17],人具有線上線下的雙重性。虛擬人現實人統一觀是網上網下一體觀的邏輯延伸,即人在什么樣的空間會具有什么樣的特性,在什么樣的空間針對人的什么樣特性開展工作。

四是工作本領維度的學網懂網用網觀——“不斷提高對互聯網規律的把握能力、對網絡輿論的引導能力、對信息化發展的駕馭能力、對網絡安全的保障能力”,“提高通過互聯網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引導群眾、服務群眾的本領” [18] 。面對互聯網新技術的迭代更新,需要不斷熟悉、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解決好本領不足、本領恐慌、本領落后的問題。

上述四個維度的互聯網觀相互關聯、緊密聯系,統一于“構建網上網下同心圓”的要求,共同構成了統戰工作的互聯網思維。

(二)打造覆蓋廣泛、多元、多層的網絡意識形態傳播隊伍

在互聯網技術邏輯的作用下,網絡傳播“多中心化”的流動性特征將會持續存在。解決其帶來的“找人難”、傳播中心作用不穩定等問題,需從“人人傳播”中的傳播節點層面尋找對策?!案鶕_伯特·梅特卡夫定律(Robert Metcalfe's Law),一個網絡的有用性或者效用等于使用者數量的平方?!盵19]按照這一定律,傳播節點越多,網絡意識形態整體傳播效用越高。因此,打造覆蓋廣泛、多元、多層的網絡意識形態傳播隊伍,可以一定程度化解網絡傳播中心流動性的困擾。

一是全面打造統戰工作者網絡傳播隊伍,形成人人都能傳播、人人都會傳播的局面,不斷提升統戰工作者直接面向廣大統一戰線成員開展線上互動的意識和能力。二是充實統戰工作對象網絡傳播隊伍。針對“人人傳播”“多中心化”“圈層化”等網絡傳播特點,基于統一戰線各個領域,廣泛選擇傳播主體。傳播主體要涵蓋體制內外、來自不同社會圈層,包括傳統工作對象和新的工作對象群體。在上述基礎上,結合個人的專業特長、傳播技能及資源,按照“用戶生產內容”“專業生產內容”“職業生產內容”的差異,培育涉及不同社會領域、不同類型的網絡“大V”“中V”和“小V”。

(三)推動網絡意識形態內容的宣傳導向與需求導向相統一

在生產與消費的辯證關系中,“生產是實際的起點,因而也是起支配作用的要素”[20],而“消費在觀念上提出生產的對象,把它作為內心的圖像、作為需求、作為動力和目的提出來”[21]。這反映在網絡意識形態傳播中,便涉及到內容生產的兩個導向的關系——統戰工作加強思想政治引領的宣傳導向和目標用戶“想看什么”的需求導向的關系。只有實現宣傳導向與需求導向相統一,才能破解網絡信息“四化”帶來的負面影響。

一方面,強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宣傳,深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的宣傳教育;圍繞中國共產黨歷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及統戰工作史,進一步講好中國共產黨故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故事、統一戰線故事;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另一方面,善用大數據手段掌握網絡用戶特征、加強網絡輿情監測,由此精準分析網絡用戶的共性和個性需求,從中找準思想的共振點、情感的共鳴點和利益的交匯點。在此基礎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做到“三貼近”,把握“時、度、效”,不斷增強內容的說服力、親和力、感染力,努力做到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同時,適應分眾化、碎片化傳播特征和用戶的新媒體使用習慣,在內容表現形式上不斷創新。

(四)加快構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統戰傳播網

要讓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在更大的網絡空間范圍傳播,就必須打破異質圈層間的區隔,形成穿透力強的傳播路徑。這需要從網絡圈層的平臺維度和社交維度著力,構建一張可以勾連不同異質圈層的統戰傳播網。

加快推進全方位立體化的統戰網絡傳播平臺建設。從功能方面看,不僅要進一步加強統戰官方綜合信息傳播平臺建設,還要著眼于統戰工作對象,不斷打造政治立場堅定、傳播能力較強的個人或組織化的自媒體傳播平臺,讓這些自媒體平臺承擔不同類型的傳播任務。從技術方面看,統戰傳播平臺,尤其是官方平臺要積極在“今日頭條”等內容分發領域和“抖音”等視頻領域增加覆蓋密度。通過這兩方面的協同,形成功能定位多元、載體多樣的統戰網絡傳播平臺集群,為構建統戰傳播網提供物質載體。同時,依據互聯網的互聯規律,加快對人的“關系”互聯。在打造統戰傳播隊伍時,通過創造各種“跨界”的線上線下關系鏈接,把區隔在不同社會空間、不同社交群體內的統戰傳播主體互聯為整體性“關系大網”。

在上述過程中,建立起一個以統戰網絡平臺群為支撐,以統戰傳播主體間“關系”互聯為管道的傳播網,讓網內的不同統戰傳播主體嵌入相應的平臺和社交圈層,再以統戰傳播主體間的“關系”互聯打通這些平臺和社交圈層間的“最后一公里”,實現統戰傳播網對圈層的廣泛勾連。由此,發揮統戰傳播網的雙重引流作用——把統戰傳播平臺的信息流引入各個平臺或圈層,把不同平臺或圈層的人流引入統戰傳播平臺——進而擴大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影響??梢哉f,對于在網絡意識形態領域壯大紅色地帶、壓縮黑色地帶、促使灰色地帶向紅色轉化,統戰傳播網將能發揮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EB/OL]. (2021-04-30).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21-04/30/c_1127390013.htm.

[2] 賈立政.關于新發展階段意識形態領域使命的思考[J]. 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20(24):25.

[3]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八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70.

[4]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42.

[5] 習近平.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EB/OL]. (2021-04-30).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21-04/30/c_1127390013.htm.

[6] 范明.論互聯網群體敘事的意義流動[J]. 現代傳播,2021(4):156.

[7] 張志安,湯敏. 論算法推薦對主流意識形態傳播的影響[J].社會科學戰線,2018 (10):176.

[8] 張志安,曾勵.媒體融合再觀察: 媒體平臺化和平臺媒體化[J].新聞與寫作,2018 (8):88.

[9] 堅持正確方向創新方法手段,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EB/OL]. (2016-02-19).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2/19/c_1118102868.htm.

[10]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5.

[11] 喻國明,楊雅.5G時代:未來傳播中“人—機”關系的模式重構[J].新聞與傳播評論,2020 (1):7.

[12] 陳先紅,潘飛.基于社會網理論的博客影響力測量[J].現代傳播,2009(1):118.

[13] 王怡紅.關系傳播理論的邏輯解釋[J].新聞與傳播研究,2006 (2):21.

[14] [18]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08、308-309.

[15] [17]習近平.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EB/OL]. (2015-12-16).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5-12/16/c_1117481089.htm.

[16] [美]曼紐爾·卡斯特,馬汀·殷斯.對話卡斯特[M].徐培喜,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38.

[19] [荷]簡·梵·迪克.網絡社會——新媒體的社會層面(第二版)[M].蔡靜,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61.

[20] [2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二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94、691.

責任編輯:宋好

猜你喜歡
新發展階段
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
落實中央要求,踐行為民審計
什么是“新發展階段”?
關于新發展階段意識形態領域使命的思考
新發展階段要堅持不懈推動高質量發展
新發展階段和“十四五”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
突破與引領
深刻理解新發展階段的科學內涵
把握好闡釋好中國現代化新征程的發展大邏輯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法治意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